哲學人生筆記 -《對台灣的想像》



"時代在變,生存與發展環境的條件也在變"。英國「脫歐」(Brexit) 成真,讓許多以「歐洲人」自豪的「歐統派」震驚和傷心不已。「歐洲」是一個地理名詞,「政治統合」是近半世以來,才浮現的議題,以想像的「共同體」作為「歐洲人」的家園;一個共同的「屋頂」、「大院」和「基督教文明」;內有許多以「國」為單位的「家戶數」的「結盟」;「外牆」可以依需要而外擴,直到遇上「伊斯蘭文明」而猶豫不前,自我設限。

於是,「歐洲」以「歐盟」之名的擴張期,到了盡頭,進入反縮、內斂和自我裂解;英國「脫歐」(Brexit) 是「英獨派」吹起的第一波「退盟」的號角。「英國獨立黨」的黨魁,兼「歐盟議會」中,代表英國的歐盟議員「迪拉吉」,在「歐盟議會」中的告別演說,最具先知啟示錄和風趣:"十七年前,我初次來就任歐盟議會的英國代表,目的就是要讓英國「脫歐」;當時,你們都大聲嘲笑我!現在英國人民」「脫歐」(Brexit) 成功,你們都笑不出來了!"。

十七年的持志而行,時間不長,「英獨派」就到達設定的初步目標,確實會令人意不到;也會讓反對勢力措手不及。這般情景,在世界各地「經常」出奇不意地發生,似曾相識。這是許多「迪拉吉們」的主觀意志所在;更真實地,是客觀形勢的移轉趨近。主觀上的初心和意志的不變,終於等到客觀形勢,依循辯證規律的變,而能「主客合一」。

「現象」的發展,是以「趨勢」表現出來的;「趨勢」的發展,決定於「動能的大小」和「時間的量度」。趨勢如「作用力」,持續發展,直到「動能」和「時間」耗盡才反轉,由「反作用力」的「動能」和「時間」,來主導向另一個方向的趨勢發展。

「權力場域」的爭強和主導發展的方向,也是如此!「中國崛起」」和「美國重返」是在歷史哲學語境中,兩組截然不同價值對立的概念。

中國,自居東亞古老的大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陸地文明的主角;亞洲的太平洋區域,作為世局發展的主場域;中國崛起於東亞,自認有世局的主場支配的優勢,伸彰被塵抑已久的應有的主人權力和地位。

美國自認是「兩洋國家」;東亞是被冷落的自家院子,因此,重返是為了再次耕耘自家的院子景觀。主場不是爭勝的保證;其中的關鍵,在於耕耘的方式和撒下的種籽。

一百五十年前,日本的「脫亞入歐」;所持的理由,在於東亞悠久的封建和人治的土壤,不可能孕育出「自我批判」和「自我反省」的文明,反而充斥著「部落氏族」的暗黑權謀,迄今仍然主宰危害日本的政治文化,積習難改。

歐洲,尤其「西歐」,在十七世紀,已先歷經「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上承「文藝復興」和「航海探險」的成果,下啟「工業革命」;「世界觀」已出現「脫古」的力量,趨向「改制」;「基督教」的「原罪」和「救贖」的意識,成為建構「市民社會文明」的另一股推動力量。

日本「脫亞入歐」是對有利於自身文明開化的明智戰略抉擇。在此之前,美國以新興海權強國,前來經營「東亞」,以「炮艦外交」(1854年)迫使日本「幕府開國」;其後「幕府將軍」還政於「明治天皇」維新國政(1868年)。

「崛起」,在歷史哲學的理解,是背離歷史自身的客觀進程發展的爆發力量,必有「反作用力」,也缺少價值的主張。「重返」,代表「既有價值」的承續。美國既是兩洋國家,突出海權支配的優勢,是以「立國價值」為基礎而面向世界的擴張。

台灣面臨世道方向的抉擇,地處「離陸在洋」的海島戰略高地,發展中型,具有制海優勢的強大海軍,配以精準的海空投射武力;擴展航空科技,經略空權;成為堅守自由、民主、人權、和平價值的進步國家。

美國「重返」東亞,尋找「戰略盟友」,可有更佳的選擇?這是「雄三飛彈」突然射出,顯現優質的投射精準能力後,台灣,在追究軍紀失序之外;擁有另一個「戰略機遇」的想像

相關文章:
導遊故事筆記 -《我的台灣空間意象》
世界小事筆記 -《天佑女王》
哲學人生筆記 -《以自由之名,出賣自由?現代歐洲啟示錄》
人生故事筆記 -《歐陸的天空》
哲學人生筆記 -《就是自己》
哲學人生筆記 -《「脫亞」與「脫歐」》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