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詩人之國筆記 -《「破題」》

圖片
「疫獸」已橫行全年,猖狂未有止期,年終更加險惡;展望來年,衆生仍需「自肅」以應對兇險。冬雨綿綿,又來「極地寒流」,氣温驟降伴過年;「年」也是獸,「時間之獸」,定期來襲。  「疫獸」、「年獸」聯合襲向人間浮世,在危疑焦慮中,彷彿漫漫暗夜,却也可以比喻彷彿在等待曙光中,「獸行」終將遠去,來年另有「新獸」,稱之為「變種」。  年終感時,俺「自肅」而減少外遊,隱於書房,近日研究漢語的古詩詞鑑賞,略有心得。其中,對於「詩題」的形成有所理解;「作詩詞」和「寫文章」是情境和文思的各自鋪陳。「詩題」大多下在作詩後,取之於詩意或詩境;「文題」,大多定在行文前,如人之出行必先有目的地。  前者,「作詩詞」以詩人的觸景生情而發揮描繪的功力,也要受到「格律」的限制,這也是漢語的「律詩」或「絕句」的特色。後者,「寫文章」以作者個人的思想整合和表述而見其功力。  近年,台灣的中學校開始培養學生對「小論文」的寫作能力,這是自由化和民主化的教育內容自然要走上的變革方向,基礎在於先有閱讀和思辨的能力,表現自由而豐富的讀、寫、聽、說的人文素養。  台灣人常自豪於已有自由與民主,然而,公民素養仍普遍不足,見諸於代議文化的粗暴和野蠻,不見“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的素養。  從旁觀察,僅以國會和各級議會的民意代表和各級官員的詢答表述,大都離落不全,聽不出「見解的自信」,也可看出思想培養的過程是被填塞的和灌頂的,以致質詢者自傲於謾罵、搞怪、羞辱居多;官員唯諾或實問虛答和閃躲。  在民主先進的國家,議會的「詢答文化」,大致可展現一國人民的人文素養程度。法國對於中學的畢業會考,要求考生完成哲學寫作,題目頗能呈現學生的思想養成和論述能力;如此,國家的公民既有宗教文化的情懷,又能免於自陷於神學教旨的自縛。  回憶多年來的行文論述,俺只要能「破題」,即可文思不絕,對於浮世「現象」,自有看法、說法,目的在於直探「本質」。以「破題」為題,行文成章,也算是年終的自信。 

園藝生活筆記 -《「就這樣活下來!」》

圖片
「冬至」是長夜至極!然後,日夜的長度逐漸互換,白晝漸長,黑夜漸短。到「立春」,之前還有「小寒」和「大寒」;預期最冷的日子還在後面,等著依序來報到。何況,「立春」後還有「春寒料峭」的苦日子。  即使大自然嚴酷,多年的園藝生活經驗,已知依循大自然的節氣,順時序以管理果樹植裁;在寒冬,尤其年末更迭時,心情有躍然期許,觀時以對的喜悦。  浮世擾動不安,但是冒著風寒,逐一檢查果樹的耐寒和更新能力,除了增益自己的「果樹植物學」知識,更有一些遁入「桃花源」以避秦的倖然。還好,遭逢疫刼而有個安逸的地方自得其樂,就算是小確幸吧!  喜歡讀書的人,借用日本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的日文語境的名言:“就這樣活過來了!”。據自述,有幾本「大江」先生推薦的名著,助他走過日本軍國戰爭的肅殺和戰禍、戰後重建復興、「泡沫經濟」破滅的擾動、艱苦和虛浮。  也有同感,果樹園藝讓自己,在外有「疫獸」的不確定危疑中,‘’就這樣活下來吧!‘’。年末月份的綿綿冬雨,落葉樹已褪去枯葉成了光桿;巡視土壤和枝條的健康狀况,很確定,適者生存,各類果樹歷經四季川流的氣候考驗,都照樣活下來了!  有些當令的果樹,蜜雪梨、三星上將梨、無花果、藍莓,已掛果在枝頭;樱樹也搶早孤枝獨開粉紅的花朶;黃金枇杷更是盛開叢花。此情此景,怎能不喜悦?!

法哲學筆記-《「太監的寶貝盒」》

圖片
中國歷史上的太監,扮演著皇權和大內的重要角色。可以說,中國是一個太監當道,權傾朝野的「太監國」。  中國,在皇權當道的時代,想要讓兒子成龍的人家;若兒子是讀書的材料,就大多想要投舉入仕;不然者,家道貧弱,父母給兒子找的另一條路,就是去給皇上當奴才,若能有所發展,說不定在皇權的當下,得寵後能權傾一時,壓過科舉出身的朝官。  說來悲哀,不論走那一條路出身,文臣或太監,本質上,都是皇上的奴才。想當太監,必須先「去勢淨身」,男兒身的寶貝被閹割,有的皇權稍有暖心,讓「新鮮太監」以寶貝盒收藏自己的「小王子」,也就是LP啦!  理由,可能是出自儒家教祖孔子的孝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可是,皇上的大內「需才」恐急,不可一日無奴才,於是有違孝訓,先割勢矣!  「寶貝蛋」加工處理後,仍歸原主收藏作紀念。有些太監成為「公公」後,難免睹物思親,喃喃自語:“爹啊!娘啊!兒子終於來給皇上當奴才矣,老人家請放心!”。  以上的背景說明,乃是當代的中國一直單方朝思暮想,台灣是其「寶貝蛋」,一點都不能少,文統、武統都無力沒輒,又想出「智統」,實在「反智」至極矣!中國的時代精神是,缺少寶貝就喊寶貝,也就是「缺啥喊啥」;得不到台灣就喊「統一台灣」。  眼見愈喊愈疲弱,台灣與米國關係更親密,就想學米國的「台灣關係法」(TRA),也來立中國自己的「台灣關係法」。就立法的性質而言,該法將是中國的「國內法」,只能規範中國政府和自己的人民,對台灣毫無法的效力。  不過,立下「台灣關係法」後,對中國的意義,該法可作為「太監的寶貝盒」,有自我慰安的作用。實際上,「台灣關係法」等於承認台灣已是「主權國家」矣。

世界小事筆記-《「白色聖夜」》

圖片
對於十二月二十四日夜裡,基督教文明的子民,視其為一年中極有宗教氣氛的「聖夜」;如果白雪紛飛,那種静美的意象,頗有「天啟」的意義,彷彿人世正在等待「彌賽亞」的降臨,世人得以救贖。 「白色聖夜」是一個「充分」與「必要」條件的組合;「聖夜」的静美意象需要天作之合,就是在那一夜有白雪覆蓋;可是地球的暖化現象使得中緯度的溫帶地區在聖夜臨白雪必須看運氣,如果有幸正逢降下白雪,一切的寒冷辛苦都值得了。  「冬至」已過,夜的勢力已開始反轉縮短,台灣的「玉山」在三千八百公尺以上降下本年的「初雪」,大概只有氣象站的駐地人員有幸賞雪。  在温帶中歐地區的德國,依據氣象預報,大概只有海拔六百公尺以上的中高度海拔的山區和東南部的高原地區,在「聖夜」有機會被白雪覆蓋,其他地方的普遍現象就是冷;當然下白雪得看老天的意思。

世界小事筆記-《「中國缺電的危機」》

圖片
流年不利,諸事不順,表象上,天災人禍引起中國經濟的供需失調。其實,中國時下的各種危機中,以「缺電」最具有政治經濟「領先指標」的作用。  電力,作為商品,有其產品的特點;電力是「即產即銷」的產品;在電力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没有「電力存貨」的項目和數字,反而有「備料」的數字,就是煤炭、燃油、核燃料、維修用料等存貨。  另一個特點,就是電力的供輸宜近不宜遠,以免長途輸電的流失電力。中國領土廣大,人口眾多,電力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能,在缺電危機中,可以推測,中國經濟已出現「供應鍊」的斷裂和戰略不安全;電力供應平常應該有「備轉容量」,缺電所代表的意義不是發電容量不足,就是有呆滯容量却發不出電力。  這些現象呈現的意義是,作為代表現代文明動能的電力系統已出現調度失能。依照「質能互換」的原理,電力的能源形式包括水力能、火力能、風力能、燃氣能、核能。電力籌備應該兼顧多元和安全穩定。  當一個國家經常缺電,尤其中國,一個廣土眾民的國家,反映著一項殘酷的事實,中國是一個系統運作失衡的能源不安全的國家。中國,平常狂言要併吞台灣,難道是要「點爉燭看電視」?

人生故事筆記-《「冬至煲粥」》

圖片
冬至,隨著濕冷的天氣來矣!「立冬」以來,俺已吃過幾次甜煲粥;「冬至」節氣,在十二月二十一日,更不能不吃紅棗煲粥,補效在於:“一日三棗,百歲不老”。  以前,童年時代,每到「冬至」,祖母都會交待孫子當日要吃「冬至甜湯圓」,才算增一歲。在「冬至」前夕,祖母都會交待孫子一同「搓圓仔」,隔天早晨就可以吃一碗「冬至圓仔」後,再去上學。  至今,俺喜愛吃補品煲粥,應該是童年記憶和遺緒。小時候,也常聽父親與友人在談話中提到「搓圓仔湯」;俺那時候還以為有「圓仔湯」可吃。實在不經浮世人事,有夠傻!  家道祖業是工程營造廠;父執輩話語中的「搓圓仔湯」,事實乃是,競標公家發包的工程,標案被有心勢力「圍標」奪去;在日文的語境中表述為「相合」,也就是在密室中談妥,公開競標只是符合形式條件而已。  俺後來任職於國營事業的工程處,常見到各項營繕工程或購置訂製財物的公開招標案,老面孔的包商和廠商經常在外面的餐廳喝酒吃飯「喬標案」,正是「搓圓仔湯」,也就是「相合」的「浮世繪」。  本年,米國總統大選,想連任總統的「川普君」,原以為勝選已定,孰知一夜過後,準備好的「感恩節火雞」被「偷走」矣!「川普君」的火雞,看來可能是被中國智庫學者自招的「喑黑勢力」,也就是“Deep State”給「相合」做掉矣。至今,「川普君」和支持者仍憤忿不平。  米國,「清教徒」移民所建立的國家,「川普君」曾說過:“在米國,咱們不信任政府,咱們信神!”;二十元的米鈔上也印有:“In God We Trust”的銘言。如今,信神的子民仍不能理解一門「搓圓仔湯」的功夫竟然可以偷走他們的「感恩節火雞」。  天氣濕冷,俺想吃「冬至」的「紅棗桂圓粥」,却想到「唐吉訶德」似的「川普君」還在找火雞。金融市場的「蘇黎世法則」之一:‘’不離開牌桌,就有翻本的機會‘’。  俺看過英國BBC製作的專集節目「機率」後,想到「川普君」不是沒機會赢得連任總統。漢語詩句中也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也一是另一幅「浮世繪」。 

哲學人生筆記 -《「疫劫中的聖夜」》

圖片
記憶中,被喚起的「白雪聖夜」,大約是從十二月中旬開始的;那是基督教文明地區的喜悅、分享與祝福的時段,直到過完新年,回到正常的作息。 在這個時段裡,人們似乎因為「聖嬰」的降臨而得到救贖。俺來自遙遠的東方,當年客居在德國的修道院裡,因修哲學、經濟和法學,而被神學士尊為「東方智者」;自我的體驗是「聖座」旁的「客座」,受到禮遇的「客卿」;也自然而然地融入聖域的生活。  當年,活在與俗世無關的「桃花源」,似乎救世主「彌賽亞」常駐聖域裡。也許,這就是宗教埸域的「磁場效應」,有安全和安定的舒適感,俺也久化而成為慈眉善目的好人,很好相處;也知道一些趣事。  畢竟,聖人也有凡心,客居久了,撞見神父暗夜中觀賞俗世的「成人節目」,竟邀俺共賞;這有點那個...犯了「色戒」。入境尊禮,不宜矣!謝了!也見識過老修女酒醉聖堂,「聖經」反著翻,醉言醉語,說著怪怪的鳥話,可憐啊!被關禁閉反省去矣。  俺未皈依宗教,也非異教信仰的佛教徒,卻能「我佛慈悲,阿彌陀佛!」,發揮「彌賽亞」精神,渡己渡人、致以關心慰問。原來,苦悶焦慮至極矣!人生十五、二十時的歲月,隱於教域學程而未嚐俗世風情,不知俗界樂趣。  平常,被人告解的神父修女,卻換俺來扮演「佛洛依德」醫生,開出「精神分析」的解方。這也影響院長,後來欣慰於院裡有哲學家與神學士們共同見證跨文化的「異業結盟」。  本年入秋冬後,疫情更惡化;德國聯邦政府自本日,十二月十六日起,對全國範圍實施活動管制,至明年的一月十日;等於要求人民於「白雪聖夜」的時段在家裡祈禱「彌賽亞」降臨。   ___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  2018年12月16日  人生故事筆記 -《「彌賽亞」》  一年匆匆,又到年底;記得在德國求學的歲月,每年冬天的初雪降臨後,大概就是十二月中旬過後,距離「白雪聖夜」僅有大約一週的時間;然後就是過新年。  當時,我客居的「天主教」修道院,洋溢著「聖夜」將到,新年不遠的快樂氣氛;神父和修女滿臉慈祥和藹,平時「聖人」的表情也不見了,忙著部置裝飾聖夜掛飾。我是異國遊子,孤獨留居修道院,也放下學問大事,成為神職的「公差」,修女老嬷嬷的「壯丁」,提供爬上爬下的「爬樓梯」服務;掛東掛西,入境隨俗,跟著快樂。  那時候,我才體驗到:年...

哲學人生筆記 - 《「雜糧早餐」》

圖片
在YouTube 上看到外國人久居台灣多年後,向觀眾分享喜愛台灣而定居下來的美好活經驗之一,就是難忘台灣的早餐。其中,有法國人接待來訪的親人,共進早餐就呈現文化上的分歧。台式的?法式的?  入境隨俗,必然有適應的時間長短問題。俺在德國的天主教修道院客居的歲月裡,三餐俱在修道院裡與德國人共餐。其中有宗教戒律的用餐安排,也有德國民族的飲食習性。  早餐,總是精簡;一壺紅茶,或咖啡,配上硬麵包切片,以及乾乳酪片,或果醬。早上六點半,晨間彌撒結束後即可開始用餐,大約一小時,以趕上有些師生在大學的課程時間。其實,俺不是很重視飲食的精緻和豐富,填腹七分飽即可。就這樣子,多年下來也習慣矣。  還有一個背景,俺中學時代起,受到「清帝國」的名臣曾國藩家書所述原則的影響,就是「早餐吃得好,中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也曾經,或多或少,受到「禪宗」戒規「過午不食」的影響。  如今,飲食偏重養生保身,夏秋季多攝食當令的食蔬,冬春季多藥方食膳。節氣來到「大雪」,氣溫降低,早餐前先沖泡一杯黄耆、有機枸杞、有機紅棗的漢方養氣茶。之後,以沖熱水的燕麥加乾果、紅棗、紅薏仁,或配上一個五穀雜糧饅頭;西式麵包愈來愈少吃矣。  食物與人的辯證關係,在哲學的理解是:“人,就是自己所攝取的食物”,這是「唯物主義」的觀點。若加入「唯心主義」的觀點:“人,就是自己所吸收的知識”,人會自我感覺良好。  _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 2018年12月11日  哲學人生筆記 - 《「麵包師撞牆」》  以「法國麵包」之名,在台灣賣得很貴;俺吃過幾次,甚無特色。其實,在法國;那些法式麵包只是生活上的食品。麵包的食物地位,有可能,在日本「脱亞入歐」的文明開化進程中,被歐化的勢力誇大了。  日文語境的「麵包」一詞,以「片假名」註記:“パン”(pan);法文語境的麵包註記為“Le pain” 。有名的法國「長棍麵包」註記為‘’ la baguette‘’。  日本,從「歐化」起至今,有些人為了表現自己是文明開化的「歐式人」,特意指定要買 ‘’ la baguette‘’;然後以「牛皮紙袋」套底,露出一大截長棍,抱在胸前,走在路上,上了電車。女人頭戴歐式淑女的圓盤帽,引人側目。  台灣本土,對於麵包,讀...

哲學人生筆記 - 《歷史機遇與選擇》

圖片
中央銀行突然宣佈,對房地產價格狂漲的不可容忍而實施選擇性的信用管制。這項政策反證,台灣好光景的新時代來矣 !  過去兩年,若有機會,俺都提示年輕的世代,台灣將有騰飛的時代,要把握發展的歷史機遇。台灣沒有與外國統一的「假議題」,台灣早就是主權國家矣 !  台灣人永續的「進步工程」,就是讓台灣的「國家正常化」,捍衛自由,鞏固民主,成為世界上可敬的偉大國家。  年輕世代,大多面臨結婚與否的選擇,婚姻的代價是很高的,有的人故事聽多了,午夜夢迴,可能發現「一個人」也不錯 ! 甚至很幸福!  台灣旅居日本的作家「劉黎兒女士」,近年來的小品短文或著作,轉向「一個人」的提倡。結婚是法律身份和權利、義務的選擇,歷史已久遠。此外,仍有許多不同的選擇和發展的可能。  歐洲的故事顯示:經濟與社會愈發展,國家愈自由開放,婚姻作為單一選項,就愈有可能成為古老的故事。關於這一點,恐怕不能見容於「清教徒」的「保守主義者」,源自宗教的聖諭 : 亞當與夏娃,豈能獨自流浪孤老於「伊甸園」之外。  本日,十二月十日,是「世界人權日」; 「結婚」是「人權議題」嗎?  兩年前,俺寫下《世界小事筆記 -「牆國的想婚男」》的文章,源自觀察,中國因為其偏執封閉的「計劃生育政策」,造成「人口性別」的嚴重失衡,使其國家社會出現嚴重的「雄性焦慮」,表現在侵略性、掠奪性的軍事擴張和經濟壓迫行徑。  政治上,對內鎮壓和「外交戰狼」的惡劣行為,都是呈現中國國家內在本質失調的表象。  ___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  2018年12月9日  世界小事筆記 - 《「牆國的想婚男」》   「牆國」男人,真命苦!表現在焦慮,被失業、被失蹤、被失婚,……被做掉。在古代,還有一項,‘’被閹割‘’,去「大內」作「公公」,給「皇上」、「皇室」作奴才。  「牆國」,男人,‘’適婚的男人‘’比‘’適婚的女人‘’多出三千多萬人,因「一胎政策」和「重男輕女」的傳統性別歧視。終於招致人口結構性別失衡的「反效果」。  為了脱離「王老五過年」的寂寞,於是「婚媒」行業或「婚探子」在公園廣場或街頭「獵女」:“小姐,要結婚嗎?”。  以前,在德國求學認識的「單身老中」,也普遍有「失婚焦慮」,...

哲學人生筆記 -《「丟」的精神病理》

圖片
本年是歐洲清教徒移民登陸北美洲四百週年(1620 ~ 2020)。在信仰的意義上,清教徒認為,自身有「神選」和「使命」,要讓自己更好,以崇隆上帝的恩遇。  人的教育是應該被重視的,尤其兒童的啟蒙識字,可以消除日後的野蠻。兒童有一天性,抓、搶、踢、咬、丟、砸,總結起來:哭鬧撒野。從小看大,小時候沒被家教良好地啟蒙,長大後難符規矩,甚至連說話都破碎,那麼思想的邏輯錯亂也就必然了。  清教徒,先在米國東北的「新英格蘭」地區聚居,因為重視教育,除了家庭教育之外,更設立大學,培養受過「環宇之學」的知識人;「哈佛大學」即是清教徒所創辦的大學。清教徒家庭出身,普遍有較好的教養。從兒童的家教、少年的強制教育,再到青年的高等教育過程中,受教者對待書籍的態度和方式,就可以看出教化的成效,和在社會上的應對禮儀。  俺在德國的修道院,見過年輕的神學士不夠莊重地,把手上的聖經朝咫尺距離的桌案隨手丟置;也看見七十餘歲的老修女在晨課彌撒時宿醉未消,拿反聖經亂翻查,醉言醉語帶酒氣,而被資深的神父和院長判罰「關禁閉」思過。  當年,一位來修道院訪問的資深日本籍修女回答俺的詢問,"教規戒律何以如此不留情誼?""。她比喻,若是日本人,則更重視禮儀規矩,表現在「自肅」。舊時代的武士階級,尤其尊重表現階級身份的武士刀,不得亂放置,遑論「丟置」,近乎視同生命的神器。俺受教和長見識矣!  此後,珍惜和尊重「力量之源」。讀書人不隨手亂丟置書本,就像武士不棄刀,都是培養個人「自肅」的定力。隨著歲月推移和人生閱歷的積沉,俺自覺,言行和價值偏好,有向清教徒看齊的自律;旁觀浮世,不以物喜,自有定見;守着善良。至少,在客觀上被認為:"老張是有禮又博雅的文明人"。

哲學人生筆記 -《「冬意漸濃」》

圖片
「小雪」之後,陽光日子不多,又接連下起綿綿的冬季時雨。深夜,在温暖舒服的被窩中被窗外的雨聲"喚醒";俺不說是"吵醒",實在是因為「 小夜時雨 」的感受很浪漫美好;「有緣人」在深夜漆黑中,只聽到雨聲滴滴落下;暗黑的冬夜窗外想必淒冷。  有一首很淒美的日語演歌,《小夜しぐれ》,「香西かおり小姐」演唱,詞曲很有詩意,很切合夜雨中醒來的氣氛。很怪的事實,俺在九月底前仍然受苦於酷暑,夜裡難以好眠,搬個涼椅坐在書房的窗外,享受夜風吹來。  葉落知秋,如今已是冬意漸濃,「大雪」節氣就在十二月七日。  __________  相關文章: 《小夜しぐれ》,「香西かおり」

哲學人生筆記 -《「豬八戒,將討回公道!」》

圖片
台灣「最美的風景」,被中國訪客稱讚是「人」,過譽矣!人與事皆有正與反,「最醜的風景」也是「人」。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認為,「人是最高貴的動物,也是最野蠻的動物」。有證如下:  茹毛飲血,滿口獠牙,這是文明未開化時期的野蠻風景;因此,人類自己有重要的任務,啟蒙、教化、教育到文明。過程是先脱離蒙昧,覺悟自己有開化發展的空間和可能;「自己作為人,就是目的」,不是「他者」的工具;於是進入後續的進程有「人學」的教育,培養思想能力,成就精神高尚的人。  自古以來,教育是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最重要的任務,改善人的品質,創造文明國家進步的各種可能。「自由精神」和「獨立思想」是「人之所以作為人」的意義。  自歐洲移民到米國的清教徒所歡迎的「感恩節」才剛過,這個宗教節日的意義彰顯,人的發展機會,被認為有神蹟,才能歷經大洋風險,來到「新大陸」的荒野,辛勤墾作有成,必須感恩所信仰的上帝給予的眷顧。因此,以"Thanks Giving"表達心意。  清教徒,被外人認為「保守」,其實,正是信守努力、簡約、樸實、誠信、正直和回報的傳統美德,不因時代的變化而拋棄作為人應該捍衛的美好價值。  以上的回憶,源自俺有機會觀看多個客居台灣的外籍人士所製作的「YouTube」頻道,他們或她們,普遍表達對台灣的喜愛和愉悦,也多認為台灣人普遍友善和熱情,於是想長期留在台灣發展。  俺曾在德國多年,也曾遊訪不同的番邦商旅,以「同理心」來待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國家和社會開放友善的基礎;雖然進步無止境,台灣至今已有長足的進步,台灣人的自信心日益提昇,許多項世界範圍的評比指標都名列「優秀榜」。  自幼,俺的父母在艱困條件下以身教和言教培育子女,鼓勵子女受人幫忙,要知恩回報更多。後來,在社會上,俺也普遍感受到台灣人的美德「吃果子拜樹頭」的義理。  台灣人最反感的人和事,是「背骨的人」和「背義的事」;有許多當代人事的啟示,背情背義的人,以政客和商人居多,固然有一時的短利,却多走不久遠,即成為歷史的灰塵。  「感恩節」的次日,台灣的國會發生「豬劫」,堪稱「野蠻的國恥」。可憐的豬!捨己為人,不像勢利的狗眼看人低,豬一向以平視對人,全身都供人充分利用,有同族却死而末能安,竟然豬的內在臟器,被無情無義的政客作為洩憤丢砸對方的武器,...

哲學人生筆記 -《「感恩節的心願」》

圖片
日子,好不好過?看個人的遭遇和應對!鼓勵人生的好話,“日日好日“,是嗎?尤其今年世界大疫情,年初開始,迄今猶未止,入秋冬後,疫情更是惡化,許多國家都重拾嚴格的禁制措施和封城;台灣也加強警戒疫情。  日前,德國的首都柏林,又有群眾聚集示威,反對政府限制人民的自由,尤其不能聚友同歡,太痛苦了!群眾違反禁令,必然引來鎮暴警察驅散或逮捕,火爆的衝突在所難免。此情此景更增添歲末的淒涼感。  許多店家的營業幾近歇業,甚至宣告倒閉,影響許多人的生計和前途。受薪族回家吃自己,學校關閉,子女不能任意外出,全家人、夫妻、親子在家共度「感恩節」,實在不知向誰感恩?  平常信仰的上帝,何以今年失去庇佑;難道,世界大疫情是對人性的一次重大試煉?在困境中,能平安生存下去,才能浴火重生而更堅強。  回顧三年前的「感恩節」,俺寫下人生故事筆記 -《「浮世的冬景」》,迄今心存永遠的感恩,對過去歲月中的人生故事回憶如在眼前。更自勉,永存善願;祈願我們的土地、人民和國家能平順發展,人和年豐。  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2017年11月27日  人生故事筆記 -《「浮世的冬景」》   又到寒冬,我想到人情的即景;多次在冬季的「歐陸」行走,漫步在蕭瑟的路街上;有時候,看到「行乞客」坐在路旁。也回想到,以前在德國求學的歲月,在「大學城」裡,常遇到饑寒難過的學生向我索取「餐票」;若見我有多餘,也替他的「難友」多索取一份,趕到大學食堂充饑。  「大學生」,在德國,是窮困的弱勢階級。常有沉淪大學的「遊民同學」,拒絕完成學業;自西往東,南征北伐,征討各個不同的大學,就是想要"學海無涯",以「學生」的身分,保住國家的各類優惠。  有「遊民同學」,Ralph Bretzinger,身不由己,自幼被離異的父母遺棄,知道我有「獎學金」,向我商量「借資紓困」,想修理"三手"的「寶馬車」和「加油」;等收到瑞士「公法學期刊」相關的「出版社」的「稿費」後立即歸還。不幸地,「出版社」倒閉,積欠的幾筆稿費如飛走的鳥。  「遊民同學」以著作的「原稿」送我,外加一本簽名留念的相關專業著作「抵債」。我欣然接受,如獲至寶;還讚助他三百元「德國馬克」,鼓勵他專心著述。  幾年前,這位當年的「遊民同學」,在我商旅德國...

法哲學筆記 - 《「國家,從聖域到世俗」》

圖片
一場世紀大瘟疫改變了生活的秩序,少了許多外出活動的機會。利用空出來的時間讀書可以增益神智,算是「疫情補償」,又正逢台灣和米國都有總統大選,熱鬧極了!俺因此從書堆中找出相關的文獻專書,温故知新,本年突然成了「米國學」和「疫情學」的研究者。  有興趣,也有必要的專書,俺列出兩大領域:「米國史」和「米國法」的論述;以及三位關鍵思想家,英國哲人潘恩、法國哲人托克維爾和德國哲人黑格爾,他們與米國的過去和現在,有時代精神意義上的聯結。俺的思想集成也曾受到這三位哲人的影響。  米國史,也是移民史;最初,歐洲清教徒帶著期待找到宗教信仰的聖域,在歷史發展進程,加入來自不同文化觀和價值觀的各地移民,終於淪落至世俗的塵土,以致有當前總統大選的分立,舞弊紛傳;「一個總統,各自表述」,而可能使米國在客觀上成為「兩個總統」的世俗國家。  米國法,以外人的角度,看似一體的法律,其實在「聯邦主義」下,各州強調有自己的「主權」,可以立自己所需要的法律,以致法律淪為市場上的「競爭商品」;各州為自己的經濟利益,可以對相同的事物,參考其他州的法律,為自己的州立出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法律。  在米國,本年大選中的「搖擺州」之一,「內華達州」就以「結婚樂園」、「離婚天堂」出名,以賺取貪圖便利的「昏頭伴侶」前來付費辦事。本年總統大選出現「計票」的舞弊疑義,目前交由律師進入「法律戰」也是必然的。「法律商品化」,必然需要許多律師,也是收費昂貴的「吸血行業」。  精簡概述米國史和米國法的研究理解,俺歸納為去殖民、爭獨立、反奴隸、世界國;其中英國人潘恩,出版「常識」這本「啟蒙書」,鼓吹英國殖民地人民獨立建國的必要和必然,以致成為母國英王「喬治三世」眼中,「萬惡之首」的「頑固米獨」。只是「喬治三世」有近親通婚的遺傳性瘋癲,老年逐漸癡呆,對殖民地人民發動挑釁的「反獨戰爭」,以求「武統」,終於戰敗失去十三州的殖民地,米國獨立成功。  米國,一個以人民意志為主體的聯邦制國家,不同於英國的君主制,人民可以選出自己的總統,建國後也曾經在「公義邦國」和「壓迫奴隸」的宗教理想與經濟現實之間發生分裂的內戰,又復歸統一。  回顧米國歷史,當前互不相讓的總統當選合法性爭議,終將交由「聯邦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定奪。民主、法治和選舉引領世界思潮,這正是法國哲人托克維爾以「民主在...

哲學人生筆記 -《「台灣學」》

圖片
論說台灣和理解台灣,不宜僅從浮面的美景角度出發,不妨以「台灣學」的角度來論述和理解。 台灣,至少可以有獨特和豐富兩個面向;戰略上,海權和陸權接角的Hub,引來各方列強番邦的競逐,西方人在「大航海時代」,到世界各地找資源,財富和奴隸,台灣被視為東亞大陸近緣的泊地。  那時候起,台灣先民即有貿易觀,表現在「跑南北貨」的「方向語境」中,台北市大同區的大稻埕、迪化街和高雄巿鼓山區的「哈瑪星」一帶,都是以南北貨批發出名。  今日的「南向政策」,符合台灣和地緣的歷史發展進程。台灣獨特的歷史,也在於警戒近鄰巨大量體的中國,免於被黑洞磁吸。在中國的歷史上,台灣只是偶然的角落,天朝不曾擁有,即使被迫佔有,也是可割可棄的邊緣一角。  「天朝中國」的方向感是自居陸地的「中心之國」(Das Reich der Mittel);甚至拒海,只在意逐鹿中原,撫遠蠻夷,迪化番人。從漢字的貿易語境可知,「中原天朝,橫貫東西」;貨物也被稱作「東西」,來自亞歐大陸上東西走向的「絲路商旅」。  台灣的命運和歷史發展,其實是住民等待知音的寂寞過程,有被工具化的悲情,也可以說,因此養成被貶抑的自卑感而想取悅強權的自勵奮進;自我約束不會鬧事的乖寳寶。  也可以說,偏房妾婦所出之子女,生於憂患,能善於察言觀色,知道眉角,也善於靈巧和機巧,有精巧細活的手工能力,在近世西方科學啟蒙和教育的助益下,可入微細的製作工技。  獨特的地理來自偉大的造山運動,多元的民族和移民過程,造就豐富的文化內容。台灣有自身的發展進程和命運,可作為構建構主體價值的基礎,無論東方或西方的番邦,看待台灣,他們都是偶然的過客,台灣人自己要強調,是立足土地生根茁壯的大樹,莫成為卑微的浮草。

哲學人生筆記 - 《「戀在小雪」》

圖片
在日文的語境中,常見「戀」的表情意;以抒發成為過去的情感,有些追念;或者,對於現在的,以至未來的情感執著,有期望也有些疑惑。  在讀日文詩歌時,俺經常碰到這個有特殊意義的字。出自哲學家的解惑和辨義,說漢語者,對「戀愛」是合一表情意的,而不求明辦差別,以至於在美學的表現上,有些含糊失焦。  世俗的「直教人生死相許」,美化「愛」的最高價值,究竟原因何在?在這個時代和社會,因情感問題出人命的案件,大都是「不倫案」解不開。其實,這是可以探源到「戀」,本質上是不可理喻的「迷失」,却誤以為「愛」。  世俗上,有情人的「戀愛」,「愛」是在彼岸的目的地,「戀」是自此岸出發的動力;有情人「為愛而戀」,過程中有患得患失、焦慮、美好、吃力、失望、背叛、懷疑,終至難以渡到彼岸的愛。這種精神現象都是「戀」的症候群。  本年的十一月二十二日,是「小雪」節氣,一個意境很美的名字,在北半球的温帶地區開始降雪,景色很美。日本女性常見以「小雪」為名,可能出生在此節氣附近。  詩歌中,也常見以雪境為素材,有一首演歌名曲「細雪」,由資深演歌明星「五木博」和「伍代夏子」合演,表現戀的不捨情境和不可思議。俺在往年的「小雪」,都會來一碗「桂圓紅豆湯」補冬令,是另一種情境的「戀」。  __________  相關文章:  2013年11月19日  哲學人生筆記 -《小雪》   《細雪 / 五木ひろし》  [詞: 吉岡 治  曲: 市川昭介]   泣いてあなたの 背中に投げた 憎みきれない 雪の玉  今もこの手が やつれた胸が 男のうそを 恋しがる  抱いて下さい もう一度 ああ 外は 細 雪  不幸つづきの おんなに似合う つかむそばから 消える雪  背中合わせの ぬくもりだって あなたがいれば 生きられる  夢のかけらが 散るような ああ 外は 細 雪  酔ってあなたが 私にくれた 紅が悲しい 水 中 花  春になったら 出直したいと 心にきめて みれん酒  お酒下さい もう少し ああ 外は 細 雪  初冬,節氣《小雪》將至;氣溫也明顯地下降了,歲月川流,已經告別深秋;想到北國白雪初降的那份蕭瑟美景;心情在...

哲學人生筆記 - 《「你關心啥麼?」》

圖片
好久沒聽到的一句名言:"今天是台灣最黑暗的一天!"。俺又聽到矣!莞爾。  怪矣!這兩日的天光是「立冬」以來最美好的日子,晴空高遠又陽光普照;俺利用難得的好天氣,週三,出去 遊訪 ,兼陪九十歲的孤單阿姨老人家去Costco大賣場購物。在陽光下,在大賣場裡,老人家的心情因接觸陽光和人氣而難得的開朗,有說有笑。   老人家的心情狀態也是「資深國民」長照的「指標」。誰說只有年輕人可以往外跑?老人家尚能飯,也尚能行,相約於亮麗的好天氣出來 遊訪 ,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價值的實踐。值得奉行和鼓勵。  週四上午八時,俺與牙醫師老友有約回診,張口讓牙醫師以各種不同的專業工具,不時換上不同的精工鑽頭東磨西拋,俺自己都看不見檢修的實做工序,終於約五十分鐘完畢。醫師老友輕拍一下肩頭,告知檢修「佛牙」,已完成「根管治療」;而且,整體保養照顧的績效極佳,可以活到老,用到老。  俺感謝牙醫師老友的一路「黑廂作業」,基於信任,在檢修治療「佛牙」時,俺的眼前,只看到醫師白袍胸前囗袋上綉著「醫師」二字。就放心全交出自己矣。十多年前,俺的另一位「大牌牙醫師」,在檢修「佛牙」時,不忘給俺在耳邊傳「佛法」兼「說教」,俺只能張口結舌,毫無招架之力,真是趁人不便。不過,他是一位有趣的牙醫師,佛法愈修愈笨;竟敢說哲學家的俺是「智障者」,終於讓他傳法不成。  在域外各路番邦受困於疫情再起,而實施多項行動限制的措施,俺的生活感受,相對於各路番邦人的受苦,是難得的幸福。從多項國民生活福祉的指標,包括防疫績效和專業醫療品質來看,台灣正在進入國力和福祉上升的態勢。  在幸褔洋溢的時光,傳來"今天是台灣最黑暗的一天!";俺想到古希臘哲人「柏拉 圖 」對「世界觀」的定義:"世界,對於你,就是你看到的樣子!"。俺始終認為,「自信」比「相信」重要。前者,讓你關心自己的能力範圍和行善意志的實踐;後者,有可能讓你活在被「假消息」欺騙的黑暗恐懼中。

世界小事筆記 - 《「皇帝吃仙丹」》

圖片
瘟疫肆虐,入秋以來,疫情如海嘯的大波浪,襲向世界各國。許多國家的政府和專家都向人民告知,寄希望於疫苗早日問世。如今傳來佳音,已有大製藥企業研發疫苗初見高成效,如同大旱逢甘霖,似乎救星來矣。  台灣有一股中國勢力始終不忘為中國代言,即使疫苗這種高度不確定和高風險的人體注射劑,也要求台灣人給中國製造的疫苗機會,死活看接種者自己的運氣。  其實,先不必理解疫苗的藥理和人體反應的機轉等專業知識,只要讀過中國歷史,也可以知道,中國的製藥有偏方孤本的傳統文化,始終缺少可信度和安全度,只重形式主義,以為有吃藥或打針就没事。孰知,死了人命才知出大事矣。  幾年前,為幼童施打的疫苗就有造假的嚴重問題,害許多父母失去疼愛的獨生子女。不過,中國歷史上,也不乏皇帝吃了道士提煉的仙丹而暴斃。  歷史上,中國的製藥文化常受到政治和宗教的支配而形成非科學方法的製程,皇帝也就成為被實驗的白老鼠,何況草民的賤命,死一個再換一個。  佛教在中國歷史上曾遭遇「滅佛」的「三武之禍」;其中的一位皇帝是唐朝的「武宗皇帝」,信奉「道教」而滅「佛教」;更因為聽信道士的進言,服用仙丹以強身壯陽和延命。結果,皇帝以三十三歲的壯年暴斃。佛教也因為皇帝的天命突然移轉而衣鉢和香火得以延續。  市場經濟的本質是消費自主和選擇,是否注射預防瘟疫的疫苗,應該交由個人為自己的生命和身體做選擇,親中國者而施打中國疫苗,小心變成吃仙丹的中國皇帝。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