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自己寫,很難喔!」》

圖片
知識,"knowledge",「字源學」的分析,就是將自己所知道的傳下去! 韓愈的「師說」,對於「老師」有一句定義:"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老師的任務。以往,知識分類不多,却可以既廣又深。 師者,不能被強求博學多聞又無所不通;因此,關鍵在於學問和教學相長,師生互勉以自由的精神和獨立的思想去建構有意義的思想能力。培養學問知識的能力,在於能提出「真議題」,建立自己的論述能力,包括說、讀、聽、寫的知識人才能。 選舉期間,各候選人陣營已不關心公共政策的可行性和區別,而是集中時間資源在檢驗對手的論文的自製能力。 有意思地!知識是傳承與交換出來的,包括抄來抄去;教師和學生協力合作,彼此都有交差公開發表的業績壓力,加上各方的雜務繁多,終於文體和內容似曾相識;原來各路出身却所見略同!久仰矣!原來文章是同本源的產物,老師和學生的「創作品」大多是「混血兒」和「亂倫種」。 論述和寫作是由習慣培養出來的能力。創作來自獨到的創意,甚至是天份,有的人話多無義又破碎,大多不成文,只好舉筆再三後終於放棄。可惜啊! 但是,寫不出來也不宜勉強自己去複製或抄襲;畢竟,文章千古事,不能學文就去學武吧!肢體動作是本能表現,向猴子學爬樹,應該不會被檢舉抄襲吧!

哲學人生筆記 -《「清涼」》

圖片
「養眼」、「到心」,熱爆時代的極大盼望!當然,君子非禮莫視!這裡指涉的不是那些有的、沒的,脫了就是的「涼快」,而是望著炎夏至極反轉而消,來杯「碎冰泡沙士」,就在入門後,那才是當下的「至尊飲品」。 啜一口,又一口,體感熱度下來矣!「處暑」後,熱感將逐日消退,即使是「秋老虎」出巡,到了晚上,也有初秋的涼風吹拂。 惱人的夏天即將告別矣!進入啟程的倒數。

世界小事筆記 -《「論文」》

圖片
在中學時期,作文課上,老師傳道「寫作」。話從「文體」說起,大致上,文章的體質可分為「論說文」、「抒情文」和「應用文」。當然,還有詩情畫意的詩、詞、歌、曲和鳥話、花姿;…。老師以為,學生尚不諳世俗鳥事,所以「點到為止」,就僅以前三者來授業。 後幾項文體是俺隨興自學有成;所以,無師也可自通,多拜師多無益,師門的神學教旨乃自限學生的思想奔放自由,每一代的師父留一手,以致師門終至無可傳之道而後失傳滅門。不然,就是師徒相傳,愈學愈笨,成為「同溫層自慢」的笑話。 當前的時代精神,黨同伐異的現象,都是出自「文人相輕」,自認本家學問蓋世;以致浮世雨滴有詩境,竟是各家老師在傳道,口水亂噴如飛瀑。 俺就以當前浮世的熱詞「論文」先解釋何以有「抄襲」和「代工」之現象。其實不怪!「古典經濟學」指出,‘’市場的供給會創造自己的需求‘’。後知後覺者的需求,有市場上提供的「抄襲」和「代工」可滿足,以節省一切自辦的成本。 論文的珍貴價值,始於業師和徒生的「師徒共業」;首先,在於題目和研究方向的原創;其次,寫作如興建大樓,結構必須穩重,材料用於支撑建構,補註如細項施工強化。前後相關的建構終能成就寫作者有所依據的論述,在論文答辯時應對有力。 附記: 大學時代,俺在台北市重慶南路和衡陽路口的「中華書局」的二樓,在經濟論文專書中發現一本博士論文的中文版,書名是「臺灣農工部門間之資本流通」(臺灣研究叢刋第一O六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翻開後有當時尚未從政的「李登輝先生」自己的序言。 作者自述,原文係向米國「康乃爾大學」提交的博士論文,並得到一九六九年全米國「農業經濟學」最佳博士論文獎。看到作者的自述和自信的推薦,俺付出新台幣二十元買回家研讀。

世界小事筆記 -《「憤世舆自卑」》

圖片
俄國發動侵略烏克蘭的戰爭後,被討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大多是地緣、政治、能源和經濟上的後果。有一項精神狀況的影響,至今仍少被人注意或討論。 戰爭的發生,侵略者的「邊緣人」性格,也就是憤世、自卑的偏執和癡狂,總是以為,自己不應該被這個世界忽視和冷落、或被拒絕。 曾經,俺在撰寫一篇法哲學相關的德國歷史研究的專文上提及,希特勒不是德國或日耳曼民族的特產和現象;事實上,文化和歷史發展的土壤有足夠養份時,希特勒這樣的法西斯獨裁者,會在世界各地浮現。 當今,俄國的普丁和中國的習近平,生成於專制傳統深厚的民族文化中;兩人互抱取暖和互相需求。在精神狀況上,出自習近平的語境,普丁是「蘇聯」解體後難得有的「男兒」,以俄國總統的責任,重建祖國俄羅斯的榮光。 在此自欺的催眠中,集各種暗黑手段而實踐的極權統治,都被多數支持者放縱和掩飾。精神狀况是會傳染的,在習近平眼中,既然肯定普丁是「男兒」,又出自中國歷史上草莽奪權人物的語境;“大丈夫當如是!”,甚至,“彼可取而代之也!”。 於是,有了追求權力的意志,所有的人性中的「善」,都不能壓抑自己的權力意志。「被壓抑」,有可能是另有其他的競逐者被肯定而感受對世界的憤恨和反彈;或者,自己的條件不足而自卑,於是攀比某些堪比自己出身低的「英雄」。 習近平,想攀比大獨裁者毛澤東;後者正是集中國歷史上的草莾無賴和痞子大成的陰謀暴君。正常人的觀點以為,和平才是正道,習近平為了續留權力頂峰,硬是破壞國際法為基礎的和平秩序,對台灣發動侵略為目的的軍事演習。 在浮世鏡像中,可以如下結論:為了登上權力的峰頂,所有的權力意志必然出於內心自卑的「惡」。

哲學人生筆記 - 《「分歧中的自己」》

圖片
哲學的任務是在蒙昧、危險與野蠻的思想荒野中找到自己。初心是重要的定根;隨著人生歲月的增長,視野既寬廣也遇見分歧。 近年,浮世多災,疫情和戰爭的危機是對人生應對的考驗;承平的歲月久了,以前,總認為歷史的發展方向已定,就是「冷戰」已終結,「熱戰」不致於。 直到俄羅斯出兵侵略烏克蘭,許多歐洲人仍不敢置信:在新世紀,竟然仍有野蠻的帝國擴張領土的戰爭在東歐大平原爆發了。 顯然地,歷史不是直線方向發展的,在思想的荒野中前進,原以為分歧已被拋在自己的背後;其實,只要轉身回視,分歧依然像那棵大樹矗在眼前。 這一張烙影相片,照見自己與分歧的浮世;俺想到自己多年前的初心:「始於感性,成於理性」,不浮於世。

世界小事筆記 - 《「夜的首都」》

圖片
台灣的首都台北市的地標,或者,台灣的意象,曾經是世界第一高的「台北101大樓」,今夜引起習以為常的俺遠望去多注意。 米國聯邦眾議院議長培洛西女士,在今夜到訪台灣,「台北101大樓」全棟點亮著,也在中層部位的外牆貼出台灣人的歡迎熱情:「感謝民主摯友,堅定支持台灣…」。 夜,大地已疲憊,却因為「台北101大樓」的亮點和暖心而有了不同於平常的夜景氣氛。

園藝生活筆記 - 《「半年的結算」》

圖片
春去秋來,其中有讓人不舒服的酷熱夏天,實在無奈!還好,八月七日是立秋,即將送走不受歡迎的酷暑。 七月底將至,本日清晨,趁著熱虎未現,進場去盤點果樹上的成果。在春末時,俺已發現紅蜜柚已經掛果,倖存三粒;只是不確定能否有幸碩果入袋? 本日,解開網袋檢查紅蜜柚外表的質感,似乎還稱不上碩大。可再等待一個月,九月七日是白露,九月十日是中秋節,屆時,柚子是芸香科果樹中率先登場的佳果。 白露時採收的柚果,存放至中秋節再品嚐,風味和口感最佳;現在只能期待中。至於,其他的柑果,得耐心等到冬天,目前只能列入後備兵源,等待下半年的點閱召集。 比較意外地;幾年前,俺吃過的台灣土釋迦,種籽已長大成果樹,去年曾來花不掛果,今年花後倖存一果掛技頭。在炎熱的天空下,僅存的碩果,帶有幾分時空的孤寂感。台灣土釋迦特有的風味口感值得期待。

哲學人生筆記 -《「狂吠的精神病理」》

圖片
俺的鄰居有一隻狐狸種的愛犬,狗小吠聲大,兇矣!主人一家,奉行「百善孝為先」,經常抱出抱進,寵愛如犬子。狗向其主求媚表忠,俺不惹兇犬,然過其户門外,必引來狂吠,兇猛不已。 俺回憶過往,可曾得罪此小犬?平日,俺與人為善,人狗平等,與主人打招呼時,不忘順便問及其懷抱中的小犬。以前不兇,記得有一次,寒冬時,俺在與犬主招呼時,提醒主人莫讓小犬脱跑而去,以防淪為冬令香肉鍋中的補品。 可能,就是此句善意提醒的「失言」,得罪小犬矣。此後,小犬似乎記「犬怨」至今,每聞俺之脚步聲,遠在數尺之外即狂吠,主人出聲喝止仍不休。俺只好自圓其說:“熱情之犬矣!”。心裡想的,却是好「玻璃心」的小犬,被讚為「香肉補品」也不行? 本日,犬吠又起,狂矣!俺突然想到,鄰家寵物小犬的遠親之一的狼同屬「犬科」,未被馴化,出征狩獵時以狼嚎囂叫恐嚇,塑造出威脅的氣氛。 這種現象,表現在自稱「戰狼」的中國外交部和媒體界的「狼人」,對於傳聞中的米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女士將到台灣訪問,一群狼人對裴洛西女士即狂吠不已。時光,彷彿回到上世紀初的義和團盲衆,為了向清帝國的末世太后表忠,打出「扶清滅洋」的口號,舞弄刀槍和貼符咒作法。 囂叫狂吠非可持久,只是獸性本能的終極表態求媚而已;精神病理上的研究,乃是潛意識上的恐懼和無能的焦慮而發出的悲吠。

哲學人生筆記 -《「老人的童年」》

圖片
「探索太空」是有深意的哲學語境;本質上,想研究:“生命的起源,從那裡來?往那裡去?我此時在那裡?究竟,我是誰?”。自尋苦惱矣! 米國「太空總署」(NASA)發佈一批「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的宇宙童年期的相片,以往人類不曾見識過的真面目。 好奇心是人的慾望,想知道「未知」,不論是「以前」或是「未來」。神學上,「造論者」認為「創世者」有一組開啟「未知」的密碼,以時空的互變組成。很深奧的流變觀念;但是,簡單言之,就是時間的長短和空間的遠近。表述的方式,就是「光年」。 目前,普遍被‘’猜測的密碼‘’,是一百三十七億光年;以「現在」為起點,光的速度行走一百三十七億年才能回到宇宙的出生,也可以說,宇宙已高壽一百三十七億年,「怪老子」矣! 觀賞「太空總署」(NASA)公佈的宇宙童年期的相片;俺想像,那是自「大爆炸」(Big Bang)出生起的第一道光,行走約六億多年後的「童年處子身」,已距現在約一百三十億光年之久遠。人生不二度,浩瀚久遠的時空異域,只能「想像」:“原來是這樣子!” 曾經,在德國的修道院裡,一位出身於尚武的德國「普魯士」軍人家族的神學教授,也是資深的神父,有一天,突然開玩笑地對俺說起自己的「密碼」。老教授回憶,自己的青春期性衝動,十六歲那年有過「初體驗」;後來,自己却走上神職的人生。 老教授悠悠地說:“Alfred!不要勸老人去回憶童年歲月,對於現在,那太不真實了!‘’。說得也是,家園、天空與浮雲,才是俺的「現在」。 ___________ 相關文章:2018年7月14日 哲學人生筆記 -《家園、天空、浮雲》 雖然服役、就業、求學和旅遊的各種緣份,去過許多地方,俺始終是戀家的;那是「絆」,與出生土地的感情聯結,於是親情、友情、愛情、草木、天空、日月、星辰和偶然飄過的浮雲,都是俺在精神上的風景聯結;一種只有自己能感受到「愛的呼唤」。 若有颱風要來,俺會關心家園、親人和朋友,同胞,祈求上蒼慈悲,能免於災損的威脅。平常,每天早起的自我要求,必然是望向窗外的天空,再祈求菩薩和祖先賢明在上,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這項儀式,也是俺向母親生前的承諾,不能忘記或疏忽。 日出而作,一切始於善願。雖然俺沒有皈依任何宗教,不過在德國求學時,客居天主教的修道院;多年的宗教為伴的生活,深受神父、修女、教授和「神學士」的温馨歡迎與照顅,俺始終心懷感恩和幸福。 一位德國神父鼓勵俺,自由自在地參...

哲學人生筆記 -《「出去吧!」》

圖片
持續兩年多的疫情,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方式;正確地認知,是經濟動能的異常和社會管制措施,影響國民大眾的心情。 這兩年多來,俺觀察到,由怨到恨的情緒,浮現在應該溫和理性的平面媒體的社論、短評或讀者的投稿上。概觀之,都是藉題抒發「不知所云」的情緒,沒營養又不衛生;本質上,是被「造論」包裝後的怨恨。 有一位老友,也許是,多年來攝取這類「同溫層」的精神糧食,自己也漸趨憤世嫉俗,出現精神上的憂鬱傾向,覺得生活很悲傷和敵人就在暗處。安撫老友,俺想到以前在德國修道院的故事;在那裡,生活本來就是被戒律和教義綁架,神學士和修女多年的自律和他律,與院外的世俗生活彷彿是「平行時空」。 作為客居者,俺也未皈依任何宗教,有緣置身其中,發現有不少精神上苦悶和憂鬱的神職。不乏酗酒、犯戒而受罰,被關禁閉反省的現象。一位資深的神父,也是大學的神學教授,平常兼任「告解師」,在告解室內垂簾聽人來告解懺悔,來人說到傷心激動處,傳出哭泣、自責的呼叫聲。 有一次,俺正好經過告解室門外,聽故事的神父正好出來,裡面還有一位告解的患者。神父的身心看上去,好像虚脱乏力。俺以為神父身體不舒服。孰知,神父搭上俺的肩膀,低聲說:“真受不了,救救我!”。 俺很困惑,告解出狀况矣!精神上的錯置和異位。也許,這就是「情境替代」;或者,這種自己掉入語境陷井的現象,就像神父去驅魔,却證明自己受傷害被魔綁架隔了兩天,神父與俺,在修道院的圖書室相遇;没事矣!神父問俺:“我們來角色互換,如果您是神父,您將怎麼辦?”。 哈哈!假設語態來矣!還不簡單!俺說:“諸法皆空,自由自在!”;這是佛教的精神治療方法。俺指著修道院的大門說:“出去吧!讓自己像放出籠的鳥,飛向廣闊的天空‘’。自由就是選擇!

園藝生活筆記 -《「保三破四」》

圖片
真是奇妙!一對白頭翁親鳥,在手掌大的鳥巢內,竟然已生下三顆鳥蛋!本日清晨,俺在鳥蛋生產的最前線,臨巢的最新偵察戰況。從發現築巢至今,一週下來,生生不息,發現第一顆鳥蛋後,沒動靜,俺曾憂心親鳥棄巢而去。 昨日清晨,發現第二顆鳥蛋,驚喜於天賜;顯然地,白頭翁親鳥今年已決心棲息於花園的「蜜雪梨」樹上繁衍後代;這是對俺多年來信仰「與自然和諧」理念和實踐的肯定。 本日清晨,趁著白頭翁親鳥還没來上工,俺的相機鏡頭,彷彿天上的間諜衛星;又像「忍者」來訪,知道親鳥的「生產佈局」,「摸底」順利而來無影去無踪。心中暗喜,俺有另類專長,適合去擔任「008」,包打探八卦。 暗中打探鳥類的家底,固然有違「隱私保護」;但是,生態保育需要以實地調察的數字為研究的基礎。多年來,俺蒐集的資訊顯示,物種多樣和數量都有增加,花園已形成「生態綠洲」,而且產生了「外部效益」。 離開花園時,看到已來上工坐巢的母鳥,表情自信又喜悦;俺致以敬意和祝福,加油啊!祝府上的新生命能「保三破四」!

園藝生活筆記 -《「認真的產婦」》

圖片
天初亮,陽光穿透樹林!昨天没看到白頭翁鳥在巢裡孵蛋,難道已棄巢而去?以前,曾發生過白頭翁鳥的「家庭變故」,夫妻失伴,以致育幼的進程半途而廢,俺也為之惋惜。這一次,應該没事吧? 陽光漸漸大面積地照進樹林來,鳥巢還是空無一鳥。俺有些憂心!往好處想去,可能白頭翁「夫妻鳥」還沒來上工,看一下手機的時間,才六時半左右。一般上班族,大概也是上午八時才去上工。難道,鳥類也有適用的「勞動基準法」? 「卵生」育幼,就是有這種好處,可以「多工合作」,採用「上工合作制」;胎生就得「全工制」二十四小時等待母胎成熟落地。這一點,比起來,「卵生」比「胎生」有「生產彈性」。 趁著四野静寂,鳥巢空著,相機鏡頭伸進去取景;哇!有一顆鳥蛋矣!什麼時候來下蛋的?偷生?走私?「狸貓換太子」?鴨蛋換雞蛋?……「卵生」,仍有日後「驗明正身」的麻煩事,再想想!還是「胎生」較可靠!「魚目混珠」的成語,「卵生」的鳥類也有這款不倫的鳥事。 少年時代,俺餵養過鴿子,忠誠的夫妻鴿子,先後生兩顆鴿蛋;為了防止親鳥先孵化第一顆蛋,飼主必須暗中予以没收,代之以「假蛋」,等生下第二顆鴿蛋到齊了,再放回第一顆,讓親鳥同時孵兩顆鴿蛋。 也許,白頭翁鳥本日遲到了?在其他果樹前,俺找到紅肉蜜柚、金蜜芒果、佛手柑、無花果,已有好多天没去注意,果實竟然更大了。正打算避開愈來愈強的陽光,再看一眼鳥巢,白頭翁鳥已悄悄地坐在鳥巢裡孵蛋了。當時是接近上午八時;哇!上工没有遲到!真是盡職的產婦,加油了!

園藝生活筆記 -《「白花」》

圖片
以前,讀過「白馬非馬」典故的辯術論;後來,曾經在街上見聞一位女人大聲哭駡呆站眼前的一位男人:“你這個「人」不是「人」!”。哇!浮世難以理解的大問題:「名實論」。 至今,「台灣」的名與實,國號之辯,困惑許多台灣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稱號,在中南米洲國家也常被混淆誤稱。小英總統澄清,兩國互不隸屬,應該也是自己受不了矣。 同時,米國的「一中政策」與中國「一中原則」,常被「中國外交部」有心地魚目混珠。‘’Taiwan‘’與 ‘’Thailand ‘’的名號,說給「異國人」聽,也是常被混淆。 曾經有位德國女人,聽俺說到,來自“Taiwan”,一臉亢奮。喔!這位女士,稍安!誤以為俺是來自“Thailand ”熱帶渡假海灘上的「外賣小哥」。OMG ! 誤會大矣! 在植物界和動物界的命名,物種各有嚴格的拉丁文學名;只是太冗長難記,一般非學術界的愛好者,大致上,就以「那朶花」或「那隻貓」、「那隻鳥」指涉;正常人很少在爭辯‘’那隻鴨不是雞‘’的「雞鴨同籠」的「鳥問題」。 清晨,為鳥巢拍照時,俺也發現園中開出「通膨花」,就是「白花」啦!有眼不識偉大的「尊學名」,只以顏色辨花,六月是白花的季節,此一朶,彼一朶。白色無染,只是隨著光照,逐漸地泛黄。 花緣於俺,只記取曾經的「美的印象」,就是「白花」。生不逢時,高度通膨的時代,日常生活中有一部份的支出是「白花」。冤枉矣!白花揹上了不明之冤。

園藝生活筆記 -《「夏至的鳥巢」》

圖片
「夏至」,就在今日,清晨微亮,在炎熱的感受和白頭翁鳥的悦耳啼聲中醒來。拿著相機輕步去到花園,只見一隻母鳥就站在屋簷上東張西望,也未被我的出現眼前而嚇飛走。不尋常中必有可觀者! 果然,就在三步之外的「蜜雪梨樹」頂葉茂之處,不知何時已被築好了一個鳥巢。母鳥就是為此而停在附近,守著心血傑作。多年來,俺友善生態環境,築林引鳥;已記錄多種鳥類來訪。白頭翁鳥是常客,多年來已多次在園中築巢育幼和教飛。 今日所見的鳥巢,是否已經被下蛋了?趁著母鳥飛出去捕食,俺以長鏡頭伸去巢上,向下窺探巢內;還没有下蛋!不好意思,俺只想記錄生態和關心進度而已,未注意到自己有違尊重鳥類愛巢隱私的原則。 接下來的夏日時光,愈來愈熱,又多有午後的「對流雨」,甚至已進入颱風季;白頭翁鳥的這個育幼課程,預計可能在八月七日「立秋」前結業;從下蛋到育幼和教飛的課程,即使一路順利,也非常緊迫,應該算是趕今年的末班車。 生育,何以如此急迫?俺的推測,有可能是在春天正常的「發情期」內求偶不順,只好勉強趕上「夏至」發出的末班車。

法哲學筆記 -《「固有疆域」與「內海」》

圖片
「歹年多癡狂!」,持續近三年的世界性疫災和本年春天爆發的俄國侵略烏克蘭的戰爭;至今「終戰」不可期。供應鏈斷裂,以及原物料供應不及,油價上漲,通膨、失業、缺糧而各地民生不易;暴言、暴語和暴戾,封城,尤其助長了中國對內和對外的暴力語境。 浮世不靖之際,突然傳來中國官方起「盗心」,“……,一定要「收復台灣」,搶回「本來屬於中國」的台積電”,……“「不惜一戰」!”……“台灣海峽不是「國際水域」;中國有管轄一切的權利”……。 天氣炎熱,正逢中國的內外情勢不靖,中國的國族心理現象,除了大頭發脹,內分泌腎上腺素分泌異常,奇言怪論傾洩,溢出權力中心的「中南海」,已泛濫到「台海」。甚至,「四海」受災,不無可能。 中國的帝國主義心態,最早可在優美的古書《「詩經」的「小雅」-「北山」》中找到語境源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此外,「中國者,天子駐在中心之地」;此為「天朝心態,自居上國」的霸道發源。 中國國族,不具現代啟蒙理性,不重群體秩序,喜愛自傷其類,互相內鬥的現形記,隨時隨地可見。自從上一世紀,台灣在黨國禁錮的時代,有一句名言:「四海都有中國人」、「中國一定強!」,恐怕「四海」或「大洋」都將淪陷成為中國虛構的歷史主權所及的「內海」。「南中國海」的填土造島行徑只是中國帝國主義野心在大海的實踐。 令人不解者,至今,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憲法」對於領土範圍,仍以「固有疆域」四字,規定之。所以,蒙古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噴赤河、蕯彥嶺、釣魚臺島……都依然是「中華民國政府」所主張的「固有疆域」,有待小英總統的「國民政府」去收回。 其實,對於海、陸、空的領域,政府已無管轄權和治理權,台灣海峽兩岸的兩國,仍有帝國主義的遺民陷在「新亭對泣」的歷史主權遺緒中;已是一種執著於古董的精神變異,只剩下想像而來的「自慰」,却也顯示中國人國族心態的不正常。 日本,在一八五四年米國海軍的「黑船東來」,被迫開國而理解到海權實力才是戰略優勢,奮起急追與米國爭強;戰後的海上自衛隊的實力仍不可看輕。如今,中國主張虛構的歷史主權,幾近義和團心態的荒謬反智主張,米國和日本的海權實力將會替中國劃定「內海」的範圍。

法哲學筆記 -《「雄性、支配與癡狂」》

圖片
春天,求偶的發情期,如今夏季已到,應當如何?「趕末班車」去!鳥類提供這一現象。「趕末班車」,難免動作難看,聲音粗暴又急促。本文不是鳥類求偶的專論,而是藉事類比,雄性激素燥熱,慾求不滿的文明危機。 人類的國家政權建制,以國家法哲學的分析,可以發現,文明與野蠻的國家分野。為何,有的國家自許文明,也追求良善,善盡地球村「公民國家」的義務?又為何,有的國家追求霸權,鞏固支配意志,欺凌弱小,不惜虛構歷史主權,意圖實踐過時的帝國主義的領土野心? 展開世界地圖,俄國、中國和印度的幅員佔據大部份的人類文化傳承的面積,歐洲、亞洲、北部非洲的古文明地域,如今即使不再,但是文化依然傳承至今。近年,兩件世界性的人禍,疫災和戰禍,發源於中國和俄國。其背後的動機,無論這兩個極權專制國家的當權者和政府以話術辯解,終究不敵時間的自白,而呈現「凡虛構者必敗於事實之前」。 先論,俄國侵略烏克蘭的求偶戰爭,時間證明,根本不是對烏克蘭「去納粹化」的「特殊軍事行動」,而是轉型深化民主失敗的俄國,被操控選舉的權力班底自身的「法西斯納粹主義化」。戰爭的燒殺擄掠罪行,完全是歐洲歷史上讓文明毁滅的「北方蠻族」入侵的現代版。 再論,中國內外失態的求偶惡言劣行,曾經以為中國大地上存在文化教養的氣息;然而,罷矣!外人自求多福,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彼岸黑幫治下,江蘇省徐州市有外省的民女被拐賣,鐵鍊套頸多年囚於庫房,成為多路男人洩慾和生育傳種的工具。 也有河北省唐山市的多名芳華女性,在燒烤店家夜食,突然被有官府靠山的地痞流氓群夥公然性騷擾,性侵不成而群起圍攻暴打重傷或生死如謎。官方猶意圖縱放有前科的惡徒,促以私下解決,以免官民的惡勢力勾結被揭發。 以上二論不是個案,而是群體壓抑下的精神燥熱症發作,雄性支配意志的挫折感或不確定感,表現出來的冰山一角。深入而論,這種國家的品味是自己腐化而成的,男人崇拜陽具,而讓雄性的意志為所欲為。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當權者經常閱兵,下屬的國防部長在外國的和平論壇上公然叫囂對台灣「不惜一戰」,而且是「一戰到底」。更有「中國人民大學」的女性經濟學教授發出「強盗誓言」:“一定要收回台灣,搶回「本來屬於中國」的台積電,絕對不能讓台積電到米國投資設廠!”。 多年的園藝實踐,俺觀察蟲鳥求偶生態,常在春去夏來的時候,看到鳥類「趕末班車」的猴急,姿態粗暴,但是,俄國和中國的求偶燥熱劣行惡言,實在不忍卒睹。托爾...

世界小事筆記 -《「大繁榮」和「大蕭條」》

圖片
有同學問俺:‘’大蕭條會來否‘’?應該是受米國聯準會大幅升息後的疑惑。俺就同時加上「大繁榮」作答如下: 人生的際遇和機會各不同,如同駱駝,有單峰也有雙峰。「大繁榮」和「大蕭條」是凱恩斯那個時代,形容米國經濟榮枯;也代表上個世紀米元和米國崛起,取代英鎊和「大英帝國」的中心異位和「米國中心主義」的「典範轉移」的經濟語境。 自從「經濟全球化」成為事實後,「大繁榮」和「大蕭條」已經成為歷史遺緒,米國主導的米元時代,米國聯準會主席和其貨幣政策驅動華爾街投資銀行的貪婪心態,作多和作空一國或一個地緣區域,是藉著「投資自由化」之名的「經濟帝國主義」。類似以前的「大繁榮」和「大蕭條」已不可能重現。 取而代之者,是「金融海嘯」的湧浪現象,浪來浪去,都是受米元「數量寬鬆」(QEX)政策而影響區位的位移和榮枯。只要米元仍是許多市場經濟體普遍接受的支付貨幣和儲備,一地的退潮,有可能潮湧向另一個區位。 過去四十年,中國東南區位,包括港、澳特區,受益於外資和有技術的企業湧入,繁榮而被視為「黨國極權」的優越,竟然有「東升西降」的幻覺。然而,潮水退去湧向越南、印度後,繁榮異位,台灣也受益於戰略地位的優勢和全球供應鏈上的不可或缺而有較以往樂觀的預期和自信。總之,大繁榮是偶然,大蕭條不至於!

世界小事筆記 -《「早知道」》

圖片
大學時代上課,教授的鄉音太濃,以致有聽没太懂;畢業後在大企業任職,涉及長期資金籌款和還款的資金成本的預設,才回想到教授在課堂上提到流過的「事前」和「事後」的兩個經濟分析的時間概念,恍然大悟。 「利率」與「時間」的辯證關係是一種現在對預支未來的補償。反之,資本金主犧牲現在的自用權利去融資「他者」而得到依時間計算的補償。 在德國求學時,在研討課上討論到「德國聯邦銀行」貨幣政策的核心價值是「維持德國馬克幣值的長期穩定和可信」,利率的決定由貨幣市場的供需決定均衡利率。 前後兩種不同時期的場景和情境,俺理解到「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中央銀行,其功能上的天敵是「政府」,會破壞自己的財政紀律,找各種理由大肆花錢救經濟,或以「振興」之名預支未來的資金。「通膨」是一種「事後」的現象;央行的「抗通膨」更是一種對抗「事後現象」的「事後之明」。 「米國聯準會」下重手升息0.75%聯邦基金放款基準點,號稱二十八年來的最大升幅;股票的現貨和期貨市場已先多日反應,市場參與者對透支未來必須付出較高補償代價的不安。大繁榮的「牛市」回味猶存,大蕭條的「熊市」來矣!這也是「事後」的「早知道」。 因此,事已至此,「米國聯準會」已自證犯錯在「事前」;近年來,在川普和拜登兩屆政府時代,積累的錯誤在於位移妥協於「米國聯邦政府」的需求,尤其FED的理事會淪為總統的掌櫃,配合總統和政府的意志,大肆濫發鈔票的QEX。 通膨的惡果現象,正是「過多的貨幣追逐相對較少的財貨與勞務」,市場上的參與者透支未來;所有固定薪資和退休金支用者都是受害的族群。 記得,老教授的一句銘言:“「米國聯準會主席」由總統提名,國會通過,然後不理他們,做出獨立的貨幣政策!”。此言,在大學畢業多年後,應證經濟與金融市場的不定和波動,「事後之見」,「米國聯準會主席」才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實權者;也可能是妥協於提名者總統的另一個「昏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