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成為有意義的自己!》
「學歷」,究竟能對文明的進化有多大的貢獻?東亞儒家文化強調「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菁英價值;又倡導「學而優則仕!」的權力意志,和「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階級統治;這個社會長久受到這種菁英威權文化的挾持;以致「學歷」低的人不是「認命」,就是「自卑」;「學歷」高的人,空有清談虛無,眼高手低的低能弱智;整個社會呈現「鸚鵡學舌」和「嫌貧羨富」的病態。
最近,台灣有兩位名人,分別對「學歷」的想像,表達了價值偏好;其中一位「代工大亨」,認為「博士賣雞排」是浪費教育資源;另一位「麵包達人」想進台灣的大學攻讀「EMBA」學位,卻被各大學以資格不符而拒絕。其實,這些名人的「名」與「利」都已經俱備了,為何依然認為高學歷是很珍貴的象徵?學歷高級,未必代表人品高尚和學識淵博!卻有可能是生活經驗偏狹,常識貧乏的生活低手。
長期以來,我們的社會一直強調高等教育的價值,國家要培養更多的菁英,也偏重高學歷的價值;卻變相地讓社會走向「學閥階級」的「寡頭專斷」現象。政府的任官也喜愛自高等教育機構找高學歷的人才。實證顯示,我們國家和社會珍貴的多元價值沈淪了;「威權復辟」日益明顯;而官學界近親繁衍,形成派閥壟斷和官學勾結嚴重。國家、社會和經濟沒有更進步;卻出現權力的傲慢!
有些學者,在大學任教職,心裡想的是從政府的委託研究計劃中撈錢致富;招收的研究生成為廉價的「學奴」;更有些學者,自己無能研究指導的計劃,又轉包給社會上的專才達人作知識代工。又有些學閥有奴性,平日熱衷交遊達官顯貴,殷切地等待官場權位的召喚;卻又鄙視選舉出身的正當性和合法性。另有些學閥好色,不乏美貌的女學生知道老師的門路和口味,自動獻身,先淪為小妾,再成為候補的師母。權力讓人腐化,不分官場和學界。
我一直很期望古典的「尚智」的文化,包括品味和人格俱佳;也就是哲學的社會和國家;也期待「大商無算,經世濟民」的商場文化。現實上,人心很容易向下沈淪,「小商計較」的文化,必然會讓國家和社會出現唯「小器是上,謹小慎微」的「官員」和權力者。
國家和企業的各級領導人和經理人,不應該只重學歷,而應該強調人文思想和科學專業的養成過程。「眾生有情,眾生平等」,是一種社會分工,又合作的高尚價值;無論是「代工大亨」或「麵包達人」都適用;「業精於勤」,若對於高學歷有迷思,會引來自卑的「大頭病」上身。
「行行出狀元,職業無高下」;在本業之外,若有學歷的企圖和想像,除了看低自己,也是否定自己的專業價值。更要切記,「學歷」是統治階級的愚民手段;人生無止境的追求學問,才是真正的學歷!
《圖片來源:The Death of Socrates;(Jacques-Louis David; 1748–1825 ) ;Catharine Lorillard Wolfe Collection, Wolfe Fund, 1931;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