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生活筆記 -《為栗子「催芽」》

 
 
 
入秋之後,早晚有涼意;看到栗子樹在颱風掃過之後,再長出的新葉,受到近期日夜溫差變大的影響,未及風光太久,就變成枯黃的「待落葉」。

記得「歐洲品種」的栗樹,在每年的十月,樹上的「帶刺果囊」會成熟後裂開,栗子果實掉滿一地,隱沒在枯黃的落葉堆中。栗子的果仁,再經歷寒冬冰雪的低溫催眠,待次年的春天來到,大地時空的日夜氣溫漸升的提醒,而自休眠中甦醒過來,長出新的葉芽。栗子樹也是如此地休眠和甦醒。

平常,路旁有人販賣「糖炒栗子」,香氣誘人,只是想剝下栗子果仁的外皮,得多些手工。也好,來些栗子吧!生、熟的栗子,各來個半斤;先吃後玩。攤商不解:既然要買,何不全部買熟的栗子?又香又熱,又立即可吃下去。不!生栗子可有大用!

我想到,生栗子的果仁硬如石頭,大自然的生機意志強大,在時空條件足夠時,白嫩柔弱的新葉芽,竟能突破硬皮而出來,堅硬如石的硬殼,終究會被時空的條件突破,為弱小的生命讓出生機空隙,這也是生命自我延續的偉大意志;生命自有出路,確是如此。

為了模擬生鮮的栗子果仁,在仿真的情境中,有多大的可能發芽和長成小苗?我設計一場實驗:向炒栗子的攤商買下的生鮮栗子果仁;先在密封的水果盒放入水苔,倒入生水,足以幾乎湮沒栗子果仁的深度。

最後,逐一放入栗子果仁,送入5℃的「冰箱冷藏室」內,以此低溫催眠十五天。「北迴歸線」上的台灣,是「殼斗科」的栗子樹生長的最南的地理位置;也許「低溫量」需要更長的天數才夠;十五天後,先觀察催芽的情況。

這項實驗的目的程程序,在於仿真北國的冬天情境,栗子果仁的成分是「澱粉」,落地後,藏身在如「水苔床」的「腐葉土」中,渡過低溫的塞冬;溫差會使澱粉轉化成栗子發芽和出生成長所需的營養「醣份」。

一場仿真的實驗,以超越現實的偉大幻想自勉,若人類移民外太空的星球,維生和繁衍後代的環境條件;原理上,大概也是如此這般地,設立仿真的環境,以自尋生路。當然,前提是:登陸前後,別被有敵意的「外星人」消滅。

至於對付「外星人」的方法?不在這項實驗的範圍內;就存而不論。究竟有無「外星人」?這是神學的「不可知」和哲學的「不可論」。我的原則是,先不否認,也不證明。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