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 《「分裂的M」》

米國總統大選的混亂局面只是一個「表象」;本質是一個經濟社會結構凹陷下的反映;也就是「M型化」社會的兩極對立;一端「歧視」對方,另一端「仇視」對方。 

「聯邦制」,又是「總統制」的國體,在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上,前者有助於領土廣大,人口組成多元的國家維持穩定,各聯邦成員加入比脱離有利;聯邦政府是被各邦委任權力而形成的資源調控平台。 

以米國而言,聯邦政府被委任的權力不多,各邦仍保護自治的權力和邦民的民權。源於拓荒西進的大河劇史詩般的背景,各邦的人民有不安全感,尤其祖先在歐洲曾經受到王權和教權的迫害,來到「新大陸」後又要對抗來自爭奪土地資源的侵權,甚至政府和豪強勾結的聯合迫害。 

人民的「擁槍權」和「帶槍權」形同「第二生命」,絕不可被剝奪,豈可將人民反抗的武器交給政府。可以說,民主政治的本質是出自於人民對政府的不信任,擁槍以對抗和推翻政府,保護自己、家人和私有財產權,以及自己的宗教信仰。這也是為什麼多次槍擊的死傷嚴重,米國的主流政客和政黨仍不敢公然表示支持「反擁槍」。 

政府的角色不是「生產者」而是資源的「分用者」和「耗用者」。當各級政府被委任分配資源,結果造成「M型化」的現象,必然是政策的制定發生錯誤。 

米國是「兩洋國家」,取代「日不落」的大英帝國,成為「世界國家」和軍工產業的供應者,長達半世紀之久;米國享受富裕,反映在獨佔的「米元發行權」,米元成為各方需求的「強勢貨幣」。 

米國的經濟發展出現錯誤,在於對「經濟全球化」的迷思;再幻想「市場全球化」,於是「外包」產業到國外,尤其是「中產階級」所專擅的專業管理服務的產業,然後是從低端製造業向上滲透到高端製造業,勞動者的工作機會被外國,尤其是亞洲的人口大國,或被自動化生產的機器人取代。 

「 M型化」社會的本質正是中間凹陷下去的分裂。新的米國聯邦總統難產,或「合法性」和「正當性」未受到另一半人的承認與祝福,「民主內戰」就不遠矣。米國歷史上的最大創傷在於「南北戰爭」的「聯邦內戰」;主要原因在於北方勢力要求南方廢除作為生產工具的奴隸制度,等於強奪南方勢力的私有財產權。 

不向另一端較富裕的北方勢力屈服,於是南方的反廢奴的各邦脱離「聯邦」,成立自己的「邦聯」,打另一場「獨立戰爭」也就不意外矣!聯邦總統「林肯」,也因此成為南方勢力欲鏟除的政敵,被暗殺於「南北戰爭」結束後依然分裂的社會。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