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說話的主場」》

站在何方說話?除了有修辭的技巧之外,說話時更有必須堅持的「主體」意義;如此,才構成「話語權」。說話,以聲音、文字、圖像和肢體相輔而構成牢籠,關著說話者的思想,具體呈現「思想是語言的囚徒」的哲學語境。

以上,正是人必須有哲學思考的能力,才能說出有意義和有價值的思想。台灣人喜愛「說話」,甚至出現「名嘴」和「發言人」的專職。多年以來,俺一直很注意「聽話」,也可以說,俺自己是古希臘時代「意識形態」此一名詞的愛好者。

「意識形態」,其意思就是說出自己的理念,與別人交換之。這是促進社會群體成員相互理解的好事。台灣人有一個誤解,自己喜愛說話,却又要別人不要有「意識形態」,或者動輒指責別人「意識形態」作祟,荒謬矣!

「愛說話」而不流於「亂說話」,有一原則,在於「孔子」的名言:"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失言」的現象正是說話者「不知時」,或「不知場」,終於「逸言」;也就是囚徒逸出牢籠逃走,再也追不回來。

台灣經歷過「戒嚴時代」的「白色恐怖」,有人因偶語不慎而失蹤。俺還在「台電大樓」上班的日子,曾利用週六下班時間到YMCA,上"Time Magazine Reading Class"的「英語討論課」;有一期周刋報導台灣未改選的國會有諸多代表性不合法和不正當的現象。

當年的米國人老師,指定俺向同學分析主題的背景成因和後果,應該算是以台灣人的觀點論述和批判台灣長期「戒嚴體制」的荒謬。孰知,休息時間,有一位在政府服務的小姐嚴肅地向俺警告:"「戒備總部」會找你去!"。

當時,俺覺得被監視的不以為然,而回答這位小姐:"可憐啊!你心中已有內建「警備總部」,你為何不活出自由自在?"。俺事後想到,這位小姐似乎好意地在隱喻其身份和職業的背景。

至今,台灣社會仍受苦於「戒嚴時代」的遺毒之害,表現在「恐共」而「媚共」,內心以中國的好惡而自我審查,扭曲自己的表意而謹小慎微,放棄作為「自由人」說話的主場意志和話語權。常見者,在台灣不乏有些話語隨著中國的意志走;中國以「統一」包裝「中國帝國主義」的「併吞」台灣的領土野心,衍生出在台灣內部呼應「反台獨」和「反反中」的自失主體意義的偽詞。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