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誰在統治?》

圖片
民主國家,不是以民為主,人民最大嗎?這正是人民的誤解和無知。當人民投票後,人民的主人夢就醒了,政客已當選了,誰還理會人民? 政客選前卑躬屈膝;選後志得意滿,尾椎都翹起來了,拼命抬頭挺胸。民主政治,是有危險期的;政客會隱藏內心的真實而在選前偽裝。 民主制度,不必然是選賢舉能,而是防止邪惡;選前務必要嚴格檢驗,逼出候選人的狐狸尾巴;若被僥倖地閃過,陰險之輩當選,人民將後悔莫及。 誰在統治這個國家?殘酷地認清不堪的事實:邪惡蠢蠢欲動,虎視眈眈,在觀察人民選前的盲目無知,更在等待人民的選後鬆懈放縱。 民主政治,不是只有競選的那段時間和投票的那一天;選前寵溺票房人物,選後呼天搶地,也於事無補。無知的邪惡和權力的野心是人性的伏流,人民作主是浪谩的選前幻想。 真正的殘酷考驗,在於選後,被授權委任者和人民共同對抗權力傲慢的野心。人民切記!邪惡的野心,始終在挑戰人民的抵抗決心;是邪惡的野心,在統治這個國家。

法哲學筆記 -《禁止與損害》

圖片
人民,為何憤怒?多年來被「奸商」欺騙,魚目混珠,以假亂真,吞下不知多少廢物分解、改造、重組和再生的食品、飲料;司法的審理結果是大事化小,小事罰款。「有司」的立論,是食品、飲料對人的身體和生命,無明顯的損害;只是感受不佳,不知道或別多想,就沒事。 司法官,以「結果論」濫用「無罪推定」和「自由心證」;「奸商」,大多因此得以在刑事上脫身免責;這個國家是「奸商」的天堂;政商有交往,有關係就沒關係。此類「奸商」被司法掩護,踐踏人民尊嚴的惡行,是「黨國神學」教義,多年來的內化,司法為自身立下「不得罪巨室,刑不上權貴」的「開脫法」。 人民,想開點,在這個國家,是不可能得到「法律正義」的;法律是權貴和資本家的保護神盾,監獄是許多弱者和「 窮人想像的歸宿 」。何以如此?法律上,有許多「禁止」的規定,但是更流行「比例原則」。 現代「法治國」的立法,更見精細,法令多如牛毛,成為精細專業的言辭和文字的計較,耗時費日,只有權貴和資本家有能力,找「法律傭兵」來「玩法」。法律,以「法」為名,以「律」為實。「律」,就是「支配規則」(Rule),是法律戰場上的攻防遊戲所依據的「遊戲規則」,法律是用來玩的。 社會上奉公守法的庶民,可能不以為然;但是,「玩法」一詞的出現,必然來自法律行家之言;「玩法」,事涉權益的成敗和生存,權貴和資本家有「玩法」的資源,守法的庶民,畏法而自縮,也就很正常了。 如此,也造就了許多「訟棍」和「法痞」的內行「法律人」;在司法獨立的「大宅院」裡,玩「近親繁殖」;知道「黨國祖靈」依然不散,善保身者,不如仰望權貴關愛的眼神;「無罪推定」是「平安符」,勝過引進陽光消毒。 社會上的庶民,對於法律的認識很簡單!來自生活上的「經驗法則」;見到大欺小、強凌弱,為非作歹,官兵捉強盜,「劉邦」的「約法三章」或「包青天」的「鍘刀款待」惡人,簡單明瞭又省事;此為「封建時代」的「庶民法」的「正義觀」。 現代的「辨法」和「護法」,另有一套「法哲學」的立論;法律上多所「禁止」的項目:殺人、搶劫、販毒、吸毒、詐欺、強暴,…,族繁不及備載;但是「執法」而移送「法辦」後,法律的專業攻防的核心,在於違反「法律禁止」項目的犯行,究竟對被害人,有多大程度和範圍的損害?「比例原則」,是衡量犯行輕重的依據;「無罪推定」,就更神通廣大了。 人民的法律情感與司法官的法律見解,不同之處,讓我引用「拉丁文」所述的「古羅馬」的...

世界小事筆記 -《他媽的」論》

圖片
「動物生肖」的論者,對於「龍」與「馬」動物,普遍有「偏好」而多所溢美。至於「鼠」、「雞」、「狗」、「豬」,是被「偏差」而多所貶抑。至於,對「虎」、「蛇」是畏而遠之;「牛」、「兔」、「羊」、「猴」動物,是不置可否的中性評價。 人的「偏好」是主觀的成見和固執的偏見,來自生活經驗和文化傳承。動物世界的「物種」多不可勝數,十二生肖,曾經是人類生活中的常見和常役使的動物,算是「遠親近鄰」,被品評一番而形成價值定位。 「動物生肖」中的「龍」,是怪獸,可能在先民的印象中,與「蛇」相似,是「爬蟲類」動物。「龍」在現實中已不存在,能保有「龍」名號的「爬蟲類」動物,是「科摩多龍」;還有曾經擁無數「後宮佳麗」的「中國金龍」,「皇帝」。 「龍」是皇帝專屬,即使「皇帝」的「正港生肖」是「豬」或「狗」,「皇帝」的「身體」還是被尊為「龍體」,這是「豬」、「狗」,會自嘆不如的「動物歧視」。然而,「狗」、「豬」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有的人工作艱困,為老闆或長官「做牛做馬」使用,年終考績,竟然「豬狗不如」,排不上生肖,被趕回家「吃自己」。 老闆或長官,還廢物利用,臨去秋波,想要「離騷」一次;要「豬狗不如」的「賤民」,當「三七仔」先安排妥當,要去「馬殺雞」。如此,「豬狗不如」的人,又聊勝於「雞」;莫名奇妙,早晨還會叫的雞,就不明不白地被馬殺了。 「馬」,向「虎」抱怨,為何閒著?「虎」,於是借「名號」給馬使用,凡事「馬虎」,應付即可,老闆或長官也莫可奈何;他們也知道,只要「馬殺雞」不「馬虎」,很爽就好。 可是,「馬」還是很困惑,老闆或長官需要幫忙,竟然不說「徵人才」,只說要「找人馬」;看來,還是要「找人」來「做馬」。這是讓「馬」憤恨不平的遭遇。「狗」知道了;來找「馬」商量,不如去「皇宮大內」,那兒需要「犬馬之勞」;至少「皇上犬馬」的「字號」吃得開。 「馬」,去找「虎」商量和告辭。「虎」生氣了,罵「馬」用過「馬虎」名號即丟,竟然想成為「他的馬」。「虎」發威,急罵,成了「他馬的」經典名號。「男人」,知道了,引為笑談;借用在對不爽的事「發憤圖強」,靠自己。「女人」,知道了;告上「大內憲法法院」,要求「性別平等」;於是「蛋頭大法官」,統一「釋憲」:"爾後,「他媽的」,也通!" 原來,「動物生肖」不止「十二」種動物,還有第十三種,就是「人」;只是「十三」不吉利,人類叫不出口,自己知道就好。

法哲學筆記 -《法律中的人》

圖片
人,不同於其他的生物,受制於自然律,還有一套規範行為和人群倫理的法律;這是人類文明進化的產物,也是權利和義務的基礎。 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基因生物學和分子化學,運用分解、重組和再生的精煉技術,使得複製成為偽真的現實。人,之所以為人的尊嚴和人格,一直受到挑戰;以往受自然律規範的生命,出現嚴重的變異現象的侵略。 過去,人視自己為自然的組成,取之於自然,最後歸於自然的有機現象,在現代,受到無機物質仿真的侵犯;人就是自己的主體意義,已淪落成唯物主義的"無意義"。人所失去的,是生命的尊嚴和人格的可貴。 有尊嚴而尊重自然的人,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取用和還原,都尊重自然的秩序。在此理念的基礎上,民以食為天;德國哲人《費爾巴哈》認為:"人,就是他所吃的食物";飲食,就成為事關人的尊嚴大事。 法律的存在,對於人的保護,正是在於捍衛,人之所以為人的最高意義。執行法律的是人;尤其是以法律為志業的《法律人》,若缺乏對人的意義的哲學思考,就會陷溺在法意文字所構築的法網中,成為爬梳法條文意,修補法理敘述的法匠。 人民對法律實現正義的殷切期待,所得到的結果,竟然是,法匠向社會大眾宣示:廢物重組改造後,對人無害,可以供人食用。法匠,竟然無置一詞於法律的最高價值:"歷史的正義和就在其中的,人的尊嚴"。 這個時代的法學教育,訓練出太多名為法律人,實為法匠的取巧之徒,在《軍宅套利案》、《監聽洩密案》、《廢物食油案》,都出現法匠玩法的欺世盗名和盗利的惡行;以致人間最大的不義,竟然存在於法匠的法律中。

法哲學筆記 -《無罪推定?》

圖片
造法,在「大陸法系」的法治國,是國會的權責。無罪推定是刑法上,超越罪刑法定的基礎。"任何人,在法律之前,除非有確定的證據,被證明有罪;否則是被預設為無罪的(Nemo praesumitur malus nisi probetur)"。 無罪推定的原則,固然是法官辦案的預設基礎,却常被法官偷天換日,濫用自由心證而出現法官造法,僭越國會的立法權責。 「大陸法系」的法治國原則之一,是法官依法審判;所依之法,只能出自國會的依法所立之法。 「毒油事件」的被告,被承審法官以無罪推定原則作掩護,濫行擴充解釋既有的可以輕易將被告定罪的法律條件,而推定出被告得以無罪的空間;這又僭越了「大法官」解釋法律秩序的權責。 既然在「大陸法系」已限制「法官造法」,則承審「毒油案」的法官,自行越權造法,這是破壞「大陸法系」所強調的法律秩序和可預期的穩定原則。 「毒油事件」的被告,被「初級法院」判以無罪,若能始終如此地僥倖到三審無罪定讞,則將證明法律無用;對廣大善良的人民行不公不義者正是法律。 顯然地,罪惡出自法官,自命為神而專斷獨行,濫用無罪推定,反而引來社會質疑而推定法官有犯罪,縱放被告的不法行為。 不過,「無罪推定」是普遍適用的偉大原則;除非找到法官有罪的確切證據,否則,飽受質疑的法官,仍然受到「無罪推定」原則的保護,審判自命為神的法官者,是人的良心與歷史。

法哲學筆記 -《AV皇后》

圖片
司法,被喻為皇后的貞操,不容懷疑;皇后注重美白,皇帝更在意陽光,害怕皇后被曬黑,因此抗拒陽光,防著陽光。 這太為難皇后了!皇帝認為,"皇后是朕的,陽光總是無孔不入,窺視皇后,讓朕很憤怒"。 於是,皇帝下令:"保皇黨眾奴才!替朕擋掉陽光;不准照到皇后,讓皇后在黑暗中;朕的慾望來了,隨時要對皇后下手,不許參觀!"。 於是,保皇黨眾奴才盡出,遮傘打黑,掛上黑布,還放狗趕閒雜人,更惡言惡語恐嚇好奇鬼:"不准圍觀!皇上要對皇后下手;不准看,想也知道,皇上無敵,皇上最勇!走...走,那兒涼快,那兒去!就是不准靠過來!"。 被驅趕的草民,邊走邊譙:"他X的!成人電影,那有人是這樣拍的?!光天化日之下,有現成的陽光不用,還故意來黑的!想也知道,皇后的貞操,完了!...他X的!武大郎玩鳥!皇上主演的成人電影,能看嗎?"。 果然,一群草民悻悻然地,往《光華商場》走去,那兒有賣《成人電影片》。 忽聞路旁有人高呼:"司法快訊";頭版標題:"保皇黨反對司法陽光網!"。 隨後,探子又傳來驚人的快報:"殘害草民的毒油案,被告獲大內司法院初判,...無罪耶!...無罪喔!...皇后用貞操換來的耶...!"。 草民,又譁然,譙不停:"他X的!皇后的貞操,真地無救了!"。

哲學人生筆記 -《很黄昏的黑暗》

圖片
"竊國者侯";為國徂勞是為官者可以偉大和被尊敬的原因。在官賊泛濫的台灣,憤怒與正義與我何關?我需要作陪嗎?當然不要!我看到了這個社會不知面對的問題:"誰的正義"? 近年的諸多國政問題和弊端,藉著定期選舉的檢驗而呈現民心思變的走向;很明顯的客觀現象,就是數十年來受制於黨國者,彷彿一夕之間醒悟而思惡之於自身多年的不堪;於是有別於以往之立論,起而攻擊過去視為"恩主"之黨國;激越之言詞,讓人以為時空錯亂。 這一波《造反黨國》者,多為以往的黨國支持者。社會的進步力量應該視此為起義來歸?或幡然醒悟? 從哲學的《現象學分析》去理解,這種時代精神,顯示的意義,是受黨國之騙後的憤怒和痛心疾首;發現自身多年的俯首聽從,自以為是的優越感,竟然只算是黨國《種姓制度》外的賤民。 以往,受黨國挾持和擺佈之順民,自許為正統和光榮,更是價值正確;甚至自甘為含血含淚的黨國忠犬而不悔。如今在黨國崩解的過程中,才發現,自己只是黨國不公不義體制的鷹犬工具,被用過就可丢棄,多虚無的黨國信徒;官賊黨國的另一群受害者。 夫妻同林鳥,恩愛最高尚!却何以非熱衷於官場,自以為是權力意志者的寵兒,每有要職,總是那幾隻內定之輩,却被黨國傳聲媒體包裝為不可多得之英才,以向黨國順民洗腦而成為社會上偽善的主流群體。 《軍宅套利案》,只是台灣社會上相對不公不義的醜案之一;若非有《相對剝奪感》的族群是黨國順民;我懷疑,台灣社會有真的正義感? 騙子集團騙到自己人,受騙者才會有痛心和憤怒;那只是共犯結構的偽正義;也是既得利益階級的內亂而已。黨國不敗,騙子不少;自己人騙自己人,連正義也可以騙人;這就是《藍色黨國》,有虛偽而無憂鬱;很黄昏的黑暗景象。

哲學人生筆記 -《夕陽下的敗犬》

圖片
夕陽是一種情境,有末日的無奈;雖然期待過了暗夜,換來朝陽,一種新的情景;同樣地,是茫然的無可奈何。 時空的互換天地,對大多數的人是無奈的流動;反正,日復一日,就是同一個太陽,在不同的方位出現。 有些生物,對時間情境的變化,有敏感和焦慮;公雞,對朝陽會興奮,有成就感;以為朝陽是被偉大的公雞喚起來,母雞也會欽佩公雞,一嗚天下白,趕走黑暗;自己也就更努力地下蛋。 敗犬,對夕陽會沮喪,有焦慮感;逐漸天黑,主人顧不住大宅了,以往吃香喝辣,隨手一丢,有碎肉的腿骨都吃腻了,連骨頭也不屑去啃。 如今,敗犬一群,老犬、惡犬,母犬,彼此相看相厭,防著彼此;碎肉早被不肖的後主食指浩繁,私藏小灶裡,分給自己那一房的内人;聽到屋外宅內的惡犬,已經從上午就沒得吃;餓犬變惡犬,一犬吠骨,眾犬吠聲。 大宅外的路人,聽得出,大宅已今非昔比;以往自比忠犬,如今碎骨也沒得想了,吠又吠不過大惡犬。夕陽愈來愈暗,大宅裡的眾犬,有吠、没吠已無差別了,反正骨頭愈來愈少,甚至没有了。路人聽敗犬吠得難聽心寒;不理了;走自己的路,回家吃自己的晚餐。 誰管夕陽下的敗犬?有路過的出家人慈悲,忍不住了,手機扣出1995。對方那頭傳來,此號碼不通,現已改為0204。

哲學人生筆記 -《「謊話連篇」》

圖片
誰,最會說謊?一般人以為,非政客莫屬!不過,說謊是政客的天職,有責或免責,都讓人莫可奈何。反正,政客只要偶而說真話,就是天大的善意。那麼,選舉前的「政見說明書」,可相信否?有價值嗎? 當選前後,政見的承諾以「落實比例」表示,算不算誠信打折扣?也許,一般人已無所期望於政客的承諾了;除了書面政見外,政客還曾經滔滔不絕地,口頭上許了無數次的承諾,已超越「謊話連篇」而「說過作廢」。 就以此為出發點,我引用有一句成語「謊話連篇」來說一個「信以為真」的故事。「義大利」曾有一位政客,在崛起政壇前,經常對著家裡情婦養的寵物「鸚鵡」,苦練「演講術」,說是要訓練「鸚鵡」,成為世界上最會「演講」的鳥。 後來,政客果然以能言善道,得意於政壇。功成名就後,許多女人主動地投懷送抱;他終於受不了許多新歡的誘惑;原來的「情婦」和「鸚鵡」都過時了,也知道他經常前言不對後語。情婦傷心與他分手後;「鸚鵡」告訴女主人:"那個男人說過,女人好騙!"。 情婦很驚訝,「鸚鵡」說出了她的傷痛,卻又不甘心被踩到傷痛;於是回答「鸚鵡」:"是嗎?那個男人說過,「鸚鵡」好騙!"。「鸚鵡」很疑惑:"那個男人總是對著我說話,女人好騙!"。 女主人,為了安慰和取信於「鸚鵡」,於是拿出男人寫給她的一封情書,信上都是讚美女人的愛情造句,讀給「鸚鵡」知道。在信末,是一句「拉丁文」成語:"Epistula enim non erubescit” ;女主人多加解釋,意思就是:"寫在信紙上不會讓人感到 羞愧"。 以現代理解,就是,人在面對信紙時,將內心的感情,書寫在信紙上,本人可以入無人之境界,比向對象當面說話表達,更自在又真誠,不會感到羞愧。 女人,略顯得意地嘲笑「鸚鵡」:"你這隻笨鳥,會聽話,也會記話,又會說話,就是不會看信,文字才是證據"。「鸚鵡」,仍不甘示弱地提醒女主人:"那個男人也說過,寫情書更容易騙女人!"。

哲學人生筆記 -《準備!好了沒?》

圖片
人生諸事,要不要作準備?就以總統和副總統的「大位」和「副座」為例,讓我以哲學的理解來記述其中的事與願違。 先以一個現象作結論:"爭大位,假客氣!真假仙!"。這種現象,反映的,是社會的虛偽習性而有長期自卑的心態。從小,教育強調「別出頭」,不要「愛現」。 「戒嚴時代」,我的小學老師,總是提醒:"同學們,放學後,要小心回家!"有時候;老師問同學:"有沒有問題?請舉手!沒有的話,換老師來問你們!"底下,鴉雀無聲。 就如此這般,到了大學,也是如此。似乎,台灣的學生不知如何「提問題」;我也發現,小學到大學的老師,都很好混日子,沒什麼問題需要傷腦筋;學生沒問題,老師也就沒問題。 後來,我在德國大學注意到,學生踴躍發問,課外想找教授求教,得先向秘書預約時間。找教授討論前,自己得先在圖書館就問題作好準備,形成提問的立論基礎;教授會從中互相切磋討論,找出提問的材料和結構是否有待補強?甚至,提問的方向是否有偏差? 若教授自己有所不足,也會坦然地承認和承諾會另作研究,再約時間討論;屆時前,教授會請秘書提醒雙方來討論。就「學問」的角度而言,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和篤行,就是「作好準備」;不可輕忽任意;論述和寫作都是如此求真和確實。 回到前述的主題,追求總統和副總統的「大位」和「副座」;在台灣,為求勝選,在話語上,多見巧言和話術,以致當選後無力兌現政見承諾,就推卸責任給「歷史共業」和國際大環境因素。 選前,舉棋不定,瞻前顧後,不到最後確定落選,任誰也不確定,「候選人」不會被搓掉?始亂終棄的原因,就是沒有準備好,也沒有真誠。國政領航,「船長」事前沒準備好,迷航也就是必然的結果。 追求學問,就是要認真準備;參選總統和副總統,反而像從雞籠裡抓雞;要上場了,這隻不肥,換另一隻。歐洲有些大學的圖書館,在牆壁上,刻有「拉丁文」的銘文:"Nunquam non paratus";意思在鼓勵學者:"不曾未作好準備"。人民,準備!好了沒?

哲學人生筆記 -《宗教與教宗》

圖片
台灣的民主政治實踐,究竟是世俗的選擇?還是聖界的選擇? 為了爭取最大多數選民的支持,各政黨和各候選人向宗教示好;候選人也不諱出示自身的宗教情懷和聖靈見證,甚至有些靈異的指涉。 宗教,追求善的價值實踐,却也有可能,不排除被有心人反向利用宗教和教祖之名,對世俗界形成迫害。在巴黎發生的重大恐佈攻擊,正是宗教狂熱者,以真主之名發動聖戰。 台灣,因為世俗界的苦悶無解和對現實苦難的亟待救贖,政客為了自身的利益,而以自己的宗教立場,對宗教趨附;造成國師、活佛、上人、大師、聖人和神棍滿街遊走,對於國土的非法使用,經由宗教的力量壓迫政策的方向。 西方國家數百年來,力求政教分離,至今猶不可得,而形成社㑹上的不同教派的衝突,內部的安定更難以企求。 台灣有些上市企業主管,將自身的宗教立場引進企業的决策和文化,將公司經營的成敗,視為神的考驗和神的旨意,却不能實踐公司治理的目的,在提高股東權益,有利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 國家治理必須從全體人民的福祉出發,兼顧不同的價值信仰。候選人,有自身的宗教信仰,不必特別去強調或突顯自身的恩典見證,而要多向選民闡示自己的公共政策理念和國家的高貴價值的願景。 屬於對全體人民的關懷,永遠超越個人的宗教情懷。否則,每逢總統選舉,神話充斥,教袓的分身如影隨形,却似在遴選教宗或教系的掌門人。此誠非國家和人民之福。

哲學人生筆記 -《「新總統」》

圖片
語文的使用,有「假設語態」,功能在於讓「表述者」表達期望或與事實相反的狀況。「新總統」,正是期望的「選擇權」(Options) 。 觀察民主國家的選舉,總是「非左即右」的路線選擇,對國家的長遠的發展方向是不穩定的,形成定期的「路線分贓」,實在很荒唐;如同行車「忽左忽右」,方向不定,而忘了國家存在的意義是高貴價值的實踐和追求高尚的品位。 民主政治是人民作主,對高貴價值的實踐,不應該淪為方向之爭。對現實的檢驗,台灣的路線方向都是「右派」。現實上,所謂的「統獨爭議」是「虛擬的」議題。「選舉總統」的「政治公決」,本身就是獨立國家的主權實踐;任何外國的意見都不具有顛覆的合法性和正當性。 台灣人民自己的責任,是如何讓國的形式和實質更加「正常化」。這如同身體和衣服的搭配要合身;如此才能生活行動能自尊自重,而不是自欺欺人。 不久前,在「新加坡」舉行,來自台灣和中國的「先生會」,是一場自演荒謬的「中國鬧劇」。二位「先生」,本來都有崇隆的「國家職位」,卻「違憲」而自棄「憲法機關」的「代表人」身份而自表為路上男人皆有的「先生稱謂」;卻以「務實」自喜;那麼,平常的受尊崇豈不是「務虛」之舉? 「先生會」,更自顯台灣的「那位先生」,以中國「流亡政權」挾持「流占的台灣」,妄稱代表中國,向「真實的中國」回歸;更是向世界彰顯:「假的真不成」;「凡虛假的必回歸真實」的必然。 真假中國的「辯證統一」,與台灣有何關係?真的或假的中國,對台灣的土地和住民,都不具有「國際法」上的「請求權」。中國單方面的任何作為都無法捍動台灣住民擁有在台灣,所形成的自己的國家的主權。 任何外敵的併吞意圖或內部人的出賣意圖,都無法改變1952年「舊金山和約」所定,台灣,除了屬於台灣土地上的住民,不再屬於任何不相關的國家,日本固然已放棄對台灣的主權;其他國家,當然也未取得對台灣「承受權」;這是台灣住民自己作為台灣主人的堅如磐石的基礎。 此後,台灣人民定期選出台灣的總統,都是在磐石的基礎上,鞏固人民的「主權國家」意志,總統要成為人民高貴價值信仰的領航者,成為凝聚人民向上意志的「團結者」。 國政上,各項政策包容對最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對於少數與弱勢者更要展現傾聽和尊重,盡力實現可以接受的妥協。在內政上,要約束政府,禁絕以國家制式暴力對待人民的合法權利訴求。否則,政府的存在即失去正當性。 自由是一切價值的基礎,自由就是選擇,實踐選擇的...

哲學人生筆記 -《過氣與脾氣》

圖片
據說,生氣有益心理健康,那是從發洩和解壓的角度而言的。世道有言:"氣死人了!";可見,氣到不行,自己是會掛掉的;除了生命,凡事不嚴重,都可以從來;小命氣掛了,就得看自己還有沒有來生? 別生氣!凡事看開了,放下了,修養就來了。心平氣和,事緩則圓,就是別跟自己過不去;氣死了,找不到外傷,「意外保險」好像沒有「氣死理賠」的項目。 不過,世道之上,自己不生氣,卻有可能別人生你的氣!夫妻的一方、長官和部屬的一方,鄰居的一方、情侶的一方,都有可能在生氣中,而且是高危險群。 「生氣」,在沒氣死之前,有什麼哲學的意義? 讓我以哲學的理解,記述生氣的「人性現象」;其他動物,生氣時會吼叫和攻擊對方;你有被貓或狗咬過嗎?先別怪貓或狗,因為你有人話,它們沒有人話,彼此沒有溝通的平台;你被咬,得怪自己沒有學貓言狗語;語言不通容易引發對立衝突。 那麼,人與人,有一方生對方的氣,是源於權力關係的失衡。你敢生長官的氣,卻敢怒不敢言。相反地,長官公然生你的氣,就會不客氣地罵出來,長官敢大膽放肆若此,就是長官有你所沒有的權力:考核你、斥罵你;只怪你自己不長進,只能當長官的部屬,你的薪水有被斥罵的代價。多沒志氣!那就自己發憤圖強,成為可以生氣罵人的老闆或大長官。 不過,老闆或大長官通常容易掛掉,原因不好正式公佈,私下查詢,有一部份掛在「馬上風」;有一些掛在生氣罵人的帳上。大致上,「興奮死」或「生氣死」,都是濫用權力的惡果,卻以「操勞死」結案。 有權力的人,有不自禁地愛罵人的「壞人性」,尤其在權力將到期前,會流露焦慮,總覺得權力使不上勁;卻不自知,權力有時效,愈接近到期日,自然而然地貶值;這也就是世道用語「跛鴨現象」。這時候,焦慮會驅策「潛意識」輕舉妄動,亂下決定,包括罵人,嘮嘮叨叨,就像呱噪的青蛙,話多而無趣。 有一句「拉丁文」成語:"Quamvis sint sub aqua, sub aqua maledicere tenant.” ;意指"水裡的青蛙,還在呱噪罵人";也可以用現代的話語代替:"死到臨頭,還不忘罵人";或者,在官場上,權力快沒了,還不忘罵人。人性之惡,務必權盡、精竭、勢空,不留餘地;不願權力過期失效。 這句成語,恰當地,敘述「古羅馬」時代,有一位老邁病榻的皇帝,在來時不多時,臣子都在等待終點,皇帝卻說,還有好多豐功偉業沒有交待,要「史官」再確認,已經全部都記下來了,沒有疏漏。 「...

導遊故事筆記 -《「建國」之旅》

圖片
秋冬之際,適合戶外行;外國人問路,遇到像我一樣地「知無不言」的「導遊大叔」,算是「遊台灣」而不虛此行了。 上週末,在「台北101金融中心」附近的路口,三位德國來的小姐,拿著手機上的"Google Map",用中國「漢語拼音」的「英語」說:"想到「建國玉市」,卻找不到方位"。 有些德國人,拼音漢語成英語,還留有德語「偏硬的」音韻;對「建國」的拼音怪怪地,我以為,那位提問的小姐,好像以漢語在問我:「見過」?當然,她的讀音「見過」,對於我,確實是「見過」「建國玉市」,隔著「信義路」,還有「建國花市」;我非常熟悉的景點。 三位德國小姐是來「台北市」商務出差,遇假日而出遊「見過」「台北市」的「漢語拼音」地名的「不知所云」。我附送「來客」一筆漢語有關「見過」的「外掛古意」:"失禮冒犯,見過!"。 關鍵詞,在「建國」,是採用漢語的直接拼音;「玉市」則採用「譯音」;算是「中西合璧」;讓人似懂非懂;外國人理解「玉市」和「花市」;至於「建國」一詞,恐怕一時無解。我請小姐們再說一次「建國」;還是聽來像「見過」。 好吧!實地去走一趟,「見過」才有「存在感」! 索性,我先以德語直接「說文解字」;讓「番邦女子」知道,在台灣,很流行「建國」(Die Staatenbildung / Der Aufbau des Staates)這一個「偉大的關鍵詞」。在台北市,還有首選的高中「建國中學」;許多男人的「大名」是「建國」;至於「建國大業」,成或不成?「見人見智」,很多「建國先生」半途而廢;總是「革命志士」一族。 另一位金髮的小姐,很有「建國」的「先覺」;又提問了:"明白了!很像「巴勒斯坦人」要「建國」的願望?"。原來,她的姐姐的男友是居留德國的「巴勒斯坦」出身的「阿拉伯人」;她聽過「巴勒斯坦人」的「建國」願景;只是她沒有實地「見過」。我告訴她:"快了;您就要「見過」!"。 於是,我說:"隨我來吧!我正要去「建國花市」;就在「建國南路」上;我帶您們去「見過」台北市的「建國」聖地"。 三位「番邦女子」,喜出望外,一路有說有笑,隨我一同撘「捷運」,來一趟「建國之旅」。

世界小事筆記 -《自食惡果》

圖片
《證所税》,始亂終棄,人間來過幾趟,國計民生被同一批惡官翻雲覆雨,對國家和人民放毒與解毒,竟然都可以言之成理! 惡官行惡政,禍國殃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公平正義,竟然可以出自不負責任的無恥之徒。這是人民的共業;有無知的選民,就㑹任由無恥的惡官肆虐。 這是不義的世道,受詛咒的人間。自以為高尚的偽善人民,只能被惡官吃定,自食惡政的惡果。平日,滿口清廉、大是大非,道德高尚的惡官,終於自證是無能又害民誤國,徒留惡政的一批失敗者而已。 良禽,尚且選木而棲;良獸,況能擇穴而居;竟然有人民選出惡官當政,以作賤自己。真是...!唉!選賢舉能?舉什麼鳥?

哲學人生筆記 -《國歌與國家》

圖片
法國國歌"La Marseillaise",在巴黎遭受二戰以來最重大的恐攻和平民傷亡後,成為世界各地法國人集體精神治療的愛國象徵。 法國在受難,世界各地信仰自由、平等和博愛價值的人類,以同理心,與法國人民同悲。國民高聲同唱國歌可以激發人民同仇敵愾,有助於政府執行反恐戰爭的正當性。 然而,國家和人民的悲情意識高漲,國家以暴制暴,無助於永久和平;也可能在人民之中形成更大的分立和猜疑。受害者,仍是許多無辜的「非我族類」的人民。 歷史和宗教,以及追求現實國家利益的戰略所引出的仇恨,仍需耍在歷史和文化的多元價值中尋找智慧。 圖片來源: 《 Wikipedia - 馬賽曲歌唱圖 》 影片來源: 《 France 24 》 " Attentats de Paris - La Marseillaise à travers le monde " ‪‎ La Marseillaise à travers le monde en hommage aux victimes des attentats de ‪Paris

世界小事筆記 -《國語政策》

圖片
語言,可以「國定」嗎?思想是語言牢籠的囚徒;國家藉由國定語言的政策,也就是「國語政策」箝制人民的思想。 「國語政策」是殖民統治的工具之一,製造社會的對立和歧視,形成社會的不平等,伏下長期的隱憂。日本統治台灣時期,有「國語政策」;「國民政府」統治台灣,也推行「國語政策」;我曾經歷過被歧視的人生階段,而不甘為政權的順民。 「殖民政權」本來的目地,是要以「國語政策」馴化被殖民者;然而,卻無知於神話牢籠只可以關住一個階段的思想,卻無法掌控人的自主思想推理和辯證批判。人,掌握語言的功力後,反過來洞悉殖民神話的虛妄。 語言有顛覆的工具效果,是推行「國語政策」的政權始料未及的。有生之年,要盡其可能地掌握更多樣的和更好的語言駕馭能力;以此自勉!人,就是自己的主人,就從掌握語文能力開始。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國語廢話》

世界小事筆記 -《青蛙找人才》

圖片
一時之間,社會上冒出:"台灣留不住人才!"的蠢議題。 不是行行出狀元嗎?留下來的人,是什麼才?到外國就業或到外商企業就職,就是人才? 如何定義人才?只因為政客惡搞國政,成為外國媒體雜誌筆下的Bumbler或Cipher或Loser,台灣就成為没人才的失敗國家?人才,是一個空泛的名詞;以往名校出身、高學歷,任高職位,説外語,就被預設為人才;這是社會的庸俗成見。 長期觀察台灣社會的公眾意見,有近親繁殖的《鸚鵡現象》;也像《群狗吠聲》的虚無。 自以為主流的群體,霸佔社會的《話語權》,呼朋引伴成為互相吹捧的小圈子,類似古代的《朋黨》,贓否人物,忽東忽西;以前被説成《萬惡的共匪》的對象,如今被改口稱為有大器的人才。 台灣有無人才?與草民何關?有名有利的人,附近來了一群蠢蛋,大呼小叫要分享名利;人才就在其中了。 在笨蛋心中,别人都是人才;在大官的眼中,屬下都是蠢蛋;所以,只能感漢:"台灣没有人才!"。 問題是,有人才,何用?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