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哲學筆記 -《禁止與損害》


人民,為何憤怒?多年來被「奸商」欺騙,魚目混珠,以假亂真,吞下不知多少廢物分解、改造、重組和再生的食品、飲料;司法的審理結果是大事化小,小事罰款。「有司」的立論,是食品、飲料對人的身體和生命,無明顯的損害;只是感受不佳,不知道或別多想,就沒事。

司法官,以「結果論」濫用「無罪推定」和「自由心證」;「奸商」,大多因此得以在刑事上脫身免責;這個國家是「奸商」的天堂;政商有交往,有關係就沒關係。此類「奸商」被司法掩護,踐踏人民尊嚴的惡行,是「黨國神學」教義,多年來的內化,司法為自身立下「不得罪巨室,刑不上權貴」的「開脫法」。

人民,想開點,在這個國家,是不可能得到「法律正義」的;法律是權貴和資本家的保護神盾,監獄是許多弱者和「窮人想像的歸宿」。何以如此?法律上,有許多「禁止」的規定,但是更流行「比例原則」。

現代「法治國」的立法,更見精細,法令多如牛毛,成為精細專業的言辭和文字的計較,耗時費日,只有權貴和資本家有能力,找「法律傭兵」來「玩法」。法律,以「法」為名,以「律」為實。「律」,就是「支配規則」(Rule),是法律戰場上的攻防遊戲所依據的「遊戲規則」,法律是用來玩的。

社會上奉公守法的庶民,可能不以為然;但是,「玩法」一詞的出現,必然來自法律行家之言;「玩法」,事涉權益的成敗和生存,權貴和資本家有「玩法」的資源,守法的庶民,畏法而自縮,也就很正常了。

如此,也造就了許多「訟棍」和「法痞」的內行「法律人」;在司法獨立的「大宅院」裡,玩「近親繁殖」;知道「黨國祖靈」依然不散,善保身者,不如仰望權貴關愛的眼神;「無罪推定」是「平安符」,勝過引進陽光消毒。

社會上的庶民,對於法律的認識很簡單!來自生活上的「經驗法則」;見到大欺小、強凌弱,為非作歹,官兵捉強盜,「劉邦」的「約法三章」或「包青天」的「鍘刀款待」惡人,簡單明瞭又省事;此為「封建時代」的「庶民法」的「正義觀」。

現代的「辨法」和「護法」,另有一套「法哲學」的立論;法律上多所「禁止」的項目:殺人、搶劫、販毒、吸毒、詐欺、強暴,…,族繁不及備載;但是「執法」而移送「法辦」後,法律的專業攻防的核心,在於違反「法律禁止」項目的犯行,究竟對被害人,有多大程度和範圍的損害?「比例原則」,是衡量犯行輕重的依據;「無罪推定」,就更神通廣大了。

人民的法律情感與司法官的法律見解,不同之處,讓我引用「拉丁文」所述的「古羅馬」的法律原則作註解:

第一句是人民的法律感受:"在有懷疑時,照常理作決定"(”In dubio iudicandum est ex communiter contingentibus”) ;譴責和抵制,都是庶民的正常決定。

另一句,是為「被告利益」設想的「無罪推定」原則:"在有懷疑時,保護被告"(”In dubio pro reo”)。

對比之下,人民與「奸商財團」的資源不對等;「法律人」若有「法哲學」的正義理解,則"對弱者的正義,才是真的正義"(“Iustitia est constans et perpetua volumtas ius suum cuique tribuendi”) 。

很可惜!這一點,是許多「法匠」所無知的原則;以致"使最高的法律常成為最大的不義"(”Ius summum saepe summa est militia.”)。

相關文章:

人生故事筆記 -《窮人想像的歸宿?》

哲學人生筆記 -《別招惹這些人?》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