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共和與主人》

圖片
表象上,移民社會事實的台灣,有分歧也有對立,各種政治、社會和歷史的見解都存在,都常被簡化為「族群對立」。 美國是民族最多元的移民國家;歐洲,努力地想建構單一認同的「歐洲人」,在歷史上,本質上,仍是多元民族的大陸。俄羅斯聯邦、中國和印度,多元而複雜的內部問題,也是難解的。帝國的遼闊而多元,讓民族主義者有浪漫的強大遐想;現實的相處情況,卻是脆弱的、緊張的,而互相猜疑的,和誤會的。 台灣不大,以我的世界行走閱歷,可以是一個讓不少大國稱羨的可敬國家;關鍵的問題之一,是台灣內部各個不同出身背景的人民和民族,在不斷移民的進程中,如何對待彼此? 在德國求學的漫長歲月裡,我是外型明顯不同的東方人;當時最常聽到的一句「排外口號」是” 外國人滾出去!”(Ausländer raus!);德文的詞彙中,也因此,而有專用名詞,稱此心態為"恨外”(Fremdenhaß/Ausländerhaß) 或"仇外"(Fremdenfeindlichkeit /Ausländerfeindlichkeit)。 對後來者有主人心態,也是隨著時間的積累而浮現的;先來者總認為,現有的既得成果,不願被後來者分蝕。主人意識是「排外口號」的「潛意識情結」。後來者的反制心態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這是「殖民主義者」的心態;尤其帶著征服者的支配心態來到。 以上的情形,都是不可取而且必須被批判的和反對的「前現代」的反動觀念。歷史必然帶著不堪的壓迫,痛苦地前進。當歐洲人在慶祝「哥倫布」"發現"美洲;卻忽視了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被壓迫和剝削的痛苦。 當英國殖民帝國主義者自豪於為南亞「次大陸」的印度修築鐵路,建立司法制度;印度人卻視為偽善殖民帝國主義者;認為:"英國人來到之前,印度人早已有悠久而自豪的歷史文明和智慧"。 正如男女的遭逢一樣,相愛變相恨,總是必然的無奈;幸福地相處,是不容易的哲學理解。世界各地都有異文化的遭遇和不同價值的衝突;化解是漫長的磨合進程,佛教東傳中國後,也歷經多次的「滅佛」。 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之前,也曾經受到猶太教和帝國皇權的壓迫;在政治上,蔚為正統後,迄今仍有難以化解的「反猶情結」。更何況;後來的歷史又加入了伊斯蘭宗教的擴張,互相殺伐攻擊。 醜化、猜疑、敵視對方是文明進程的瘟疫。進入民主多元價...

哲學人生筆記 -《好小子》

圖片
曾經被父母施以懲罰,遺棄而失蹤在日本北海道森林荒野六日的頑童,「大和君」,被搜救隊找到送醫後,終於可以帶著世界的關心和祝福,出院回家了! 頑皮的孩子,有時讓大人們又好氣又好笑;不過,大人管教和教訓頑童不宜過度,尤其避免造成「被棄」的「被背叛感」,這將會成為一生的陰影烙印。 「存在主義」的思辨哲學中有一項關注,就是"人為何而存在?";也因此衍生出「受造」的「非自主」和「無奈」。人,因此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認同的對象;情侶、朋友、同伴、家庭、社群、國家和宗教都是因此而生的認同對象;也因為"愛"而結合在一起。 頑童「大和君」在日本的北國森林荒野中,獨自一童,多日孤獨而倖存,是幸運的「頑童歷險記」;也許哲學的啟蒙就此出現。北國的森林荒野有風聲、雨聲,蟲嗚野獸的原始聲音;還有黑暗降臨大地時的夜空星辰。 「大和君」若不僅是頑童而也是一位哲學家,應該可能想到:面對不語人話的天地時空,「大和君」就是自己;求生務必不可忘記自己是「大和君」。若能活下來而未被發現,日本將有一位現代「魯賓遜」的「大和君」。 人自己,就是一切認同的主體;遠在他置身的森林荒野之外,是一個帶著關心與祝福的焦慮世界;包括自責甚深的父母;愛不以適道而害了子女,也將成為一生的陰影烙印。 相關影片: 《Yamato darf nach Hause》 來源: DW (Deutsch)

哲學人生筆記 -《與自然和諧》

圖片
山區暴雨引起突來山洪,讓「溯溪客」措手不及,不幸有人被沖走失去了生命。人生無常,大自然的力量,就是不可預期的危險,也可以善用;水力如此,陽光熱力和風力也是如此。人類的能源需求,順應自然,取之自然,回到自然;只要人類減少貪求和慾望;人類是可以呼應自然的秩序,與自然和諧。 核能是從「潘朵拉的盒子」逸散出來的人為的惡力量,不是善的自然力量。日本曾遭受長崎,廣島原爆,美國的三哩島核電廠,「蘇聯」時期的車諾比核電廠和日本福島核電廠的核災,都是人類自大,以為無所不能,而終於失控於核能惡力量的反噬。 對力量的善與惡的後果作出抉擇,顯然地,人類應該正視惡的存在,遠離惡的力量,而且不可妄想,人類可以與惡的力量共處合作,從中得利。日本福島核災的事實證明:核能的得不償失。「非核」是對善價值的選擇;土地是人類生根所在的基本依賴;無潔淨土地之承載,人類將無長遠的發展。 核能在台灣出現,是在「黨國」專制時代的無知決策,缺少人民的參與而流於黑暗的官商勾結,以能源開發,促進經濟發展為藉口,而故意忽視核能的潛在巨大威脅。核能後端的遺禍被偏頗的遮掩和專斷,成為短視的能源政策中,決策者不願戒掉的能源依賴;似一條難以斬斷的惡龍,一直在誘惑呼喚那些欠缺正面價值信仰的核能利益追求者;逼迫決策者將選擇的權力投靠惡的力量。 這是信仰的墮落,台灣政府有意背棄自己曾經許下的「非核家園」的承諾,無異庸人自擾。國家的能源政策受制於政府國營事業台灣電力公司的論述,失去客觀而可信的價值,自欺於先以為電力就是善的力量,欺人在後。 生產能源的企業,台灣電力公司長期以來的自我定位,是能源開發的工程公司,重在電源開發工程;企業的文化,以工程師的能工技能自豪。可惜,「工程師文化」的習性是貧乏於哲學上的價值思辨;偏好對核能的開發,以致能源轉型的進程緩慢。 台灣過往多年的「唯經濟開發論」,受制於無祖國而逐利的商人財團的利益需求,土地資源和生態受到極慘酷的破壞創傷。思想上,哲學在大學和社會上不受重視,甚至避之恐不及;以致國家,社會和經濟陷入方向迷失的困境。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Power的得與失》 人生故事筆記 -《黑暗,總是有原因的!》

世界小事筆記 -《拉伕不打戰》

圖片
在我服兵役時,軍隊中有位老兵,私下對我陳述身世:“我是被拉伕來替死的,没死就扛輜重;打啥鳥戰?”。說的也是;我知道老兵們身處歷史的敗軍場景,小卒只能聽命行軍;誰不想存活下來?當年我在服役時所烙下的對話記憶,至今印象深刻,彷彿昨日。 之所以想到這段往事,是因為我對最近小英政府的內閣組合用人,深有所感嘆;有幾位高居廟堂部長的老人;在過去十幾年裡,專業見識作為實未受肯定,却在本年的新政府組成時,猶抱琵琶半遮面,故作委婉,實為矯情地登場復出。老身已無大志,混退休歲月的算計已定,却粉墨扮演老驥伏櫪。 當下的場景,所呈現的,正似我服役時,老兵向我陳述的故事:“拉伕不打戰”。當年的老兵有時代場域的無奈;現在的前後任廟堂高官,多屬裙帶、親誼或同儕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老狗玩不出新把戲;面對新時代的問題和危機,只有支支吾吾,不知所云。 閣揆於國會的對話,未見國之大輔的高遠氣勢格局,却見謹小慎微的自求平安,只求準備作太平宰相。 問題是:新政府從上市企業的獨立董事中拉伕;而上市企業以高酬聘請為官時未曾受肯定者為獨立董事,無關於楚才晉用,而是官場商場上,同一批人馬兩塊招牌;只要時來運轉,被拉伕又何妨?至於那些拉伕的上市公司,投資人能有何期待? 此情此景,我為歷史上有卑微的身世,却被迫拉伕來扛輜重的許多無奈的草民感到不值。世道有草民卑微以求生,却也有廟堂拉伕不打戰的權貴。民心所嚮,信任而已!

哲學人生筆記 -《總統傾巢而出》

圖片
總統,在我的記憶中,以前只有一個;而且是一家一姓的獨佔。現在,也許是營養過剩,保養得宜,照顧週到;總統過剩,副總統和行政院長、部長更多;新興的族群。類似通貨膨脹現象,貨幣貶值;官望有貶值的長期趨勢。 夏天是避暑旅遊季節;各路的總統傾巢而出;夏天也是總統的旅遊旺季。有總統在國內視察戰鬥營、有總統會見迷友團、有總統正安排香江一日遊;也有總統接洽扶桑遊;也有總統準備到美洲。 太熱了!一下子,所有的各路總統都抓狂,静不下來。這種總統的‘’奔牛現象‘’,使台灣成為世界上總統密度最高的國家。 雖然,以序數估計,目前已有十四任總統;但是總統的數量眾說紛紜,不易有定論。曾經有大總統、代總統,下台又自行復位的總統;就以在台灣出現的總統較可考,共有七位;目前在外拋頭露面,不甘寂寞的各路總統,共有四位,佔了一半的數量。還未計入副總統的備胎存量。 當總統都出來上路,只聽到一片“總統好!”,此起彼落。台灣,已經不止是“水果王國“”,也是““總統王國”。 在疫苗發明以前,兒童有“麻疹”發作期;幼兒院的“出麻疹”現象,如雨後春筍傾巢冒出來。過了“出麻疹”,就從此免疫了。 當前,人民仍在呼應總統“出麻疹”的不適應期;為了總統的去向動機而焦慮、憤慨、煩惱、憂心、對立、爭吵、設限;是庸人自擾了;也是前現代的部落文化禁忌,太在乎酋長的首級被敵人摘去。別忘了:“人民才是主人!”。 民主是最好的麻疹疫苗!當有一天,走在路上與總統擦身而過,也不意外了。就像在住家附近公園復建行走,却被再娶的年輕妻子駡無能的退役老將軍一樣,鄰居都見怪而不怪了。有鄰居告訴我:“我們這附近的天空,都是星星”。過幾年,也許有人發現,總統傾巢而出,不約而同地到百貨公司領週年慶的來店禮。

法哲學筆記 -《官僚治國》

圖片
誰在治理國國家? 政府的各級機關領導人和政務官、特任官,來去如流水;被看好的新鮮感和存在感不久即消失。時間就是命運,國家的進步願景,也將雲消煙散;陳年問題依然越陳越舊。 「小英總統」的政府受多數人民的付託執掌國家的治權;其中ㄧ項政見廢核,封存核四電廠的國政價值的決定,却受到政府官僚系統的經濟部下屬的事務官公然地唱反調,在開會時要求所屬的國營事業的台灣電力公司,應該作好已被封存的核四電廠的“重啟”準備作業。 不可思議地,事務官公然的自行決定;而有督導權責的上級長官,竟然視行政不倫的言行為事務官的個人行為。本案,已暴露政府陷於官僚制肘,而落於進步不可期待的劣勢。 大多數的政務官,原來就出身自陳年官僚,多為涉及陳年問題的參與者,或互為同學、同事、人緣關係而交相掩護和分享權位利益的夥伴。整個政府的結構,只是由一批有陳年思維的陳年官僚,去取代另一批同類;共同的特徵是畏懼怕事;意見總是模糊,似可也似不可。這正是新鮮感走味而必然無可期待的原因。 陳年官僚有菁英卻無能的心態;遇事先推託以保護自己的集團;以「依法辦理」的濫言來護身;上行下效,人民面對的,依然是食古不化的衙門心態,只為陳年問題添加無能解決的「年輪」;還擴大製造新問題。 「桃園機場水災」和屢出管理缺失醜聞的陳年問題,正是遇水則發的「國家之恥」;此等現象顯示:「官僚治國」,同時也是「官僚誤國」。解決陳年問題必須先由居上位的國政領導人化解自身「謹小慎微」的媚俗心態。「謹小慎微」是以菁英自許者的無所作為和無能為力的客僚心態;庸人自擾是官僚治國的特徵。

哲學人生筆記 -《戀與愛的昇華》

圖片
狂愛之後,必有狂悲!世俗男女有情,為愛而戀,却無奈而走上分歧;男人求去,女人求留;這是哺乳類動物的“斷奶”本能。只是,男人為何求去,女人為何不願放手?這是男女對於付出感情的時間價值,有不同的感受。男女的生理構造不同,也影響心理的認知方向。 世道上,來自日本的“以結婚為目的的交往”的套裝句,也隨著日劇而影響到台灣的有情男女。從哲學的理解出發;這句話是有預設陷井的;交往的男女,必須帶著“神風特攻隊”的誓死如歸的精神,走上悲劇。可惜!壯烈却不明白有何意義? 社會有世俗的炫目現象,許多人不知如何理解感情的哲學意義,而使得感情成為輸嬴的計較和宣示主權的操作。在交往的過程已預築防禦工事,又怎能走下去?又豈能走到結婚的目的? 戀的出現是機緣,就真誠無悔地付出自己的示愛,彼此坦然體貼和理解對方。當心中無勝敗的得失心,好聚好散,祝福和尊重對方的選擇,才能成就彼此,成為可敬的自由戀人。有緣在一起,就互相“牽手”交流感應,共渡愛的彼岸。 戀人在一起,就是因為嚮往愛在彼岸;若未能同行,心中所留下的,就只有對方的美好記憶。世道尋伴必有風險,若遇人不淑,始亂終棄,只能說是命運不堪和無奈;就坦然自得其樂!美學是在哲學探尋感情的意義之後的精神昇華,有助於理解和回憶戀與愛的幸福。 相關文章: 詩人之國筆記 -《願意走下去?!》 園藝生活筆記 -《等我回來!》 哲學人生筆記 -《此路不通》 哲學人生筆記 -《情人橋,呆頭鎖》

法哲學筆記 -《權力與禁忌》

圖片
古代「羅馬帝國」的疆域遼闊,如何治理不同的文化和多宗教的多民族的帝國?以「羅馬法」所傳下來的法律文明可知,以本民族自己的「公民法」和相信自然律,以及理性所在而普遍適用的「萬民法」。 對於「罪責」和「權力」理解,在法哲學上有兩項原則傳承下來。其中,相信人性向善的「無罪推定」,表現在「拉丁文」的法律諺語:”Nemo praesumitur malus nisi probetur.” ("沒有人可以被推定是有罪的人,除非有證據")。 另外,對於帝國的有權力者,是以「防惡」的原則看待,雖然皇權威勢強大,讓人難以抵抗,卻以法哲學的理解表述,留傳於後世,以為制度設計的警惕。「拉丁文」的法律諺語:”pia fraus”(“為了善良的目的而進行的詐欺”) 。在權力的實踐上,常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目的,或以追求歷史地位而掩護自己的自私和無知,使盡話術來詐欺人民。 從小處細項,我注意到國政上軌和權力正軌的國家治理,是任何一屆新就任的政府必須謹慎自勵的原則。我以"總統「巡視」總統府"的案例來揩陳和論述我的不同意見: "總統「巡視」總統府",是「小英總統」新上任後,繼巡視國防基地後的另一項公開的就近行程。 總統是國家的「憲政機關」,相對於人民監督的權力存在,有法定的職權。總統府是總統行使憲法職權所設的政府機關之一;依據「總統府組織法第一條」的規定可知,"總統依據憲法行使職權,設總統府。",作為是總統行使職權的經常駐地。 總統府歸總統「直接」管轄和治理嗎?這是包括歷任的「總統」在內,可能都不甚理解的權力分際規定。關鍵在於,「總統府組織法第九條」的規定:"總統府置秘書長一人,特任,承總統之命,綜理總統府事務,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 依此權力分際,總統已"特任"秘書長承命。擔任總統的「先生」或「女士」,就應該嚴守總統命令已下達,分權負責即是;總統府的內務細項,均無總統可巡視或干預的空間。否則,即為越權,無所不涉的「超級大總統」。 「總統」難免有時會自我感覺良好,以為是當「皇帝」;將「總統府」誤為「皇權大內」的「我家」。人在擁有權力時,也同時應該尊重禁忌的存在。人類是從原始的「部落社會」傳承下來與進化至今;「精神分析醫學」的先驅「弗洛...

哲學人生筆記 一《米國義勇豬》

圖片
豬與狗,同屬十二生肖圈;論地位,豬比狗不如,位列生肖之末。即使同樣是豬,公豬除非被奉為神豬;否則,母豬比公豬有用。公豬辦公事,不是公豬都夠力,可以應付後宫多次需索,叫苦不已。 公豬除非品種、血統和體態有獨到的優點而被精選為精主;否則上了餐盤,還不如閹豬,有些知味的台灣狼挑剔,認為多了雄性激素的騷味;還是被閹過,才對得上口味。台灣的食豬狼,有特殊的偏好,被閹過的公豬比較順口;嚴重挫傷豬權。 郎,若有機會,要學豬的平視看郎和狼;都是郎心狼心,為了吃豬而養豬。豬不像狼的親戚,勢力眼的狗,總是吐舌摇尾討寵,貼上主郎乞憐,等著主郎摸頭。 台灣豬,沒有豬權;不能偷吃瘦肉精減肥;郎養豬,豬養郎,豬的犧牲多於郎,對豬是不公平的。台灣沒有豬權,於是引來米國豬,路見不平,攻來台灣,伸出米國鹹豬手,搶救台灣豬,情操感郎又趕狼。。 依據米國自己的《台灣關係法》;米軍,對台灣週邊有事,可能會模糊立場,要來救不來救的,趁火打刼,勒索吃到飽。米國豬,可不像米軍,而是立場堅定明確,為了救台灣豬而打死不退,非來不可。台灣豬比起台灣郎,真是幸運,有米國豬這樣夠意思的豬友義結同盟。米國豬比米軍勇敢多了;不怕勇敢愛吃的台灣狼。 有狼,為了吃肥豬,假扮是台灣豬的朋友龍,自稱豬龍,上街頭示威抗議,不讓米國豬馳援來救台灣豬;抗議的中場,除了有QKAY時間,也還要吃一客台灣豬排便當,真是豬的負心狼!還是狗比豬,也比狼聰明,選對主郎,就對了!吃不完的豬排便當,還可以叨著走。

哲學人生筆記 -《說「秦語」人的「台北」》

圖片
語言與文字有表述、彰明和指涉的聯結功能。名號,是人生初次有意識知覺後,得知自己「被定稱」,主要是父母,以有形象、傳承、輩分和情感意義的「名號」稱呼所出。其中,情感的親近,對於「被定稱」的「名號」有黏著作用。成長的生活經驗中;「名號」,主要是稱謂的「姓名」,有「法律意義」和「情感意義」。 「法律意義」,源自法律強制的登記;「情感意義」,緣於尊重和牽絆的指涉。「法律意義」上的登記「名號」,是作為人格上的權利與義務的歸屬界定;「情感意義」上的名號,就是生活便捷的標誌作用。 名號不是唯一的;隨著與世界的聯結交往;每一個人或物都可以有一個以上的稱呼名號。在與外國人交往,自己有外文名號,是便於外國人對自己的稱呼;也是自我表彰,讓外文語境的人認識和便於稱呼自己。 我的漢文名號,是源自祖父的賜名,在出生的年代,祖父疼愛孫子而有所期許,也請益於精通命理的漢文「老先生」;祖父欣然接受,就以此姓名伴我一生;我也珍惜自己的名聲而愉悅自然,不辜負祖父的期望,要知書達禮。 至於我的德文名號,是緣於我初學德文時的「蛋頭」德文老師,一個在情感上想不開的頑固德國人;堅持要用半生不熟的漢語讀我的姓名,功力不足而不知所云;很像鸚鵡在叫我。終於,在我開導他癒合失戀的創傷後,他奉我為「智者」,而替我找了唯一的,他認為,體貼實用又好記的德文名字"Alfred",意思就是「指點迷津和給建議的導盲者(犬?)」。 聽起來,"Alfred"頗有來頭又嚇人不已;歷史上,「諾貝爾獎」的「創意人」”Alfred Bernhard Nobel”的第一個名字,就是"Alfred"。有一個能讓世人引頸期盼的「獎座」的「創意人」,也是同名字;我欣然接受了,也就伴著此後我的德語人生行走世道。 只是,我也有自知之明,"Alfred"在漢語的語境中,也有指涉,是替「道友」出「餿主意」的「狗頭軍師」;反正行走江湖世道,出「餿主意」的行業,結果多半是「死道友,不死貧道」;算是與醫生同屬「倖存者」的專門行業。 生活中,小名、綽號、膩稱,戀人、敵人與寵物都適用。現在的「強國」,以前是不共載天的敵人「共匪」;「中國」被台灣改稱「大陸」;「中國政府」被簡稱「北京」;「台灣」被「共匪」稱作「中國台北」;「台灣」自解是「中華台北」;雙方自欺而樂此不疲。 台灣參加「大...

哲學人生筆記 -《「我們」是誰?》

圖片
名號是聽得見却看不見的制服;名號與制服都是區別我們與他們的符號象徵;核心的意義是認同。 就在政府宣佈,解禁全國中小學的制服與儀表規定的相近時間;困擾「我們」多年的對外名稱,隨著「我們」出席WHA的代表團團長,以英文公開自稱“Chinese Taipei”,引來「我們」的內部爭議。 以英文表述「我們」的稱號,對於外國人,只是在認知上有「他們」或「你們」的印象;究竟,「我們」所認知的「我們」是誰?"這才是引起「我們」困惑的問題。「我們」對英文名稱漢譯的自我認知,內部各有不同的想像;對外國人,還是納入對「他們」或「你們」的認知。 重要者,在於「我們」知道,「我們」就是「我們」自己,不是「他們」。這正是中國的焦慮和無奈之所在,氣到跳脚也没用。 「我們」自己,對名號有長期的分歧和爭議;問題的核心,就是「我們」的認同事業尚未成功。「我們」是一個移民組成的國家事實。「我們」的人民,是「原住民族」,還有來自不同時期加入的,來自不同的國家、民族、文化和宗教背景的移民;成為國家的主人,人民。 “我們”正在構築“加入我們共同的家” 的工程,“我們”有共同的未來,也可以各有不同的想像;這正是自由精神的展現;對於如何稱呼“我們自己” 有不同的意見的困惑與掙扎,終會在歷史上磨合和化解。“我們” ,不是以表象的稱號磨合,而是以偉大高貴的價值成就穩固的“我們”。 「我們」只知道,「我們」是真實的國家存在,却爭議著如何稱呼「我們自己」;認同是挣扎,更是困惑!這需要幾代人的「我們」,來完成偉大的認同的事業。 國家自己的對外稱號,只要不是有冒用外國的名號的誤導;而自己也認知,這個「稱號」就是指涉「我們」,不是「他們」,就僅剩下偏好的選擇問題。 瑞士,是多民族的多語言的聯邦國家;國家名號的英文通稱是Switzerland;正式的英文名稱,是 Swiss Confederation;瑞士以拉丁文名稱Confoederatio Helvetica為自我認同的正式國名;代號縮寫為CH。 瑞士人民,在不同的語境中,各有不同的國家名稱和想像:德文名稱,是Eidgenossenschaft ;法文名稱,是Confédération suisse ;義大利文名稱,是Confederazione Svizzera ;羅曼文名稱,是Confederaziun svizra 。聯邦國家內部的分歧名稱,不是分裂...

哲學人生筆記 -《釣客與魚》

圖片
「必答題」,是「偽題」,也就是在支配場域外,是「不合法」和「不正當」而無效的陳述。場域外的應對方式是,「不予理會」,使「偽題」失趣而無味。 「答題」,本身就是「支配」與「附庸」的場域指涉;屬於對「前提」的認同與接受;至於「答題」的「答案」,已經是「偽目的」了;「答案」只在「支配者」的心中。世道常見的「面試」或「口試」,都是「偽目的」的牽制手段。 至於「必答題」?更是「支配者」的惡意陷井;常見於「賭場」的「規則」;不如此,無以「利誘」,掏空上門的「投機客」,一再地威脅或誘惑,使「賭客」為了投機或翻本,只能離不開賭場。 賭客的一項致命缺陷,就是以為:"不離開賭場,就有翻本,或暴發的好運";卻無知於,自己的身家命運已押注在賭場,被控制了。「留在賭場」,等待時來運轉?是賭客自我說服的「必答題」。 賭客的另一項致命的迷信,就是自我說服:"自己一定是長期的贏家"。殊不知,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有一句洞見名言:"…放在長期,我們都死了。(…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意圖支配他人命運的場域強權,自己也有致命的弱點,就是如同「釣魚客」,強求水中自由自在的魚「必吃餌」;卻會因為「釣無魚」,或吃餌的魚「脫鈎」而去,而焦慮。隨著等待時間的流失而愈來愈不安,進退不得。收拾善後,悻悻然而離開水澤?是釣客必須自我說服的「必答題」;不是魚的問題。 地上的自由人、水中的自由魚,永遠是自己命運的主人!生命的存在,是由自己探索和選擇意義的,有無限的可能;那就是命運。除非自己迷失,願意進入「惡的場域」,以強權的語言「作答」或「吃餌」,然後接受被強權支配的命運;否則,遠離「惡的場域」,就不必理會「必答題」,或「必吃餌」的愚笨誘惑。

世界小事筆記 -《國家的品位》

圖片
國家形象的基礎在於人民的集體意志;民主制度正是集體意志最佳的表達方式。專制國家只有獨裁的統治小集團的利益知意志。根本的差別,在於統治的正當與合法。獨裁專制必然會使國家和政權约品味日趨下流。 世界上的民主先進國家,對外表現的國家品位是雍容高貴;相反地,獨裁專制的國家,不考慮人民的意志而表現在外的國家品位,常有流氓無賴的口氣,動輒出言恫嚇,羞辱別的國家和領導人。政府發言人的用語充斥威脅和人身攻擊,讓人不悦。 粗鄙的流氓語言,只表現流氓的無賴意志,只會讓對手國家和人民反感輕視,心理的距離更遥遠。流氓國家逞口頭上的威風,視為自己的精神勝利,却無知於粗鄙的用語,只是暴露自身的野蠻和無教養。 長期觀察北韓的國家對外的用語,充斥著血腥的語言暴力和空洞自大,却因此讓國寶級的傳聲筒李春姬聲名大噪;北韓還自嗚得意。 這種流氓國家的品味,在中國這個自稱儒教起源的文明古國,也不遑多讓;悠久的封建專制,內化成為語言的暴力血腥。流氓國家為了權力鬥爭,意圖置對手於死地,以消滅對手為目的;而没有學會真誠的和平共存;而這正是民主制度的高貴價值。 中國無能面對台灣的國家新局勢而困窘焦慮,透過多重傳聲筒,語言暴力的強度逐步升高,意圖營造不妥協的聲勢,却是徒勞無效的。專制國家的本質是流氓行徑;聲音再大,還是流氓國家。 中國和北韓的國家品位,堪稱流氓兄弟,系出同源。儒家文化的統治秩序,強調“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統治,是造成空有禮儀之邦的虛偽;實際上,却是流氓國家的低劣品味。.

哲學人生筆記 -《演說》

圖片
即席演說,能夠順暢發揮,表達自己的真正思想和立場;就算成功了。然而,在許多場合,常見演說者不知所云,無趣極了;演說者,自己都認為,在臺上不知所云,下臺後腦海茫然。 差勁的演說,就像傳聲筒和讀稿機;無趣是必然的;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自我設限,謹小微慎,擔心疏漏;結果,看不見的,重要的核心價值,反而隱而不現。聽眾只知講臺上有一隻青蛙,不知為何呱噪不已? 學生時代,聽課時也是同時可以觀察授課者的口述表達能力;有些有趣的課,常被授課者差勁的表達能力,說得乏味無趣,難怪學生想翹課。 “思想是語言的囚徒”;·演說者,自己的思想組織能力必須靠長期累積而成自然的即席表達能力。也就是,想成為卓越的演說者,必須先使自己先成為有價值信仰的思想者。真誠地言之有理,才能感動聽眾,產生共嗚。 言之有物的基礎,是讓自己養成持之有恆的讀書和寫作習慣,有獨立的思想和自由的精神;。有機會更要多傾聽不同的意見;換成自己臨場上臺,演說順暢也就水到渠成了。

詩人之國筆記 -《沖の鳥,是「啥」?》

圖片
既然是鳥,是「啥鳥」?/ 「啥鳥」,是「啥」?/ 「啥」,是「啥」?/ 「啥」,是「沖の鳥」!/ 蛤?蝦米?沖の鳥?啥?/ 就是「那個」,鳥!/ 沖!馬鹿!浩瀚太平洋!/ 魚,在那裡?/ 漁郎,捕魚去!/ 魚兒,水中游!/ -《沖の鳥,是「啥鳥」?關魚兒「啥鳥事」?》-

哲學人生筆記 -《失去的歷史高度》

圖片
權力上手用過,才知道不容易下手。權力似春藥,也似吸鴉片煙;上過瘾,難戒除;總想找機會再嚐一回。 即使已經下野,成為路人了;前總統、前行政院長;或者曾經被奉若上國的外國路人,中國,也要爭搶著吃到飽。對於自己曾經走過的權力劣跡,也要發表路人的愚見,扭曲本末,誤導後來者。 這種擔心權力的遺跡被否定的焦慮症;從下野前的權力末日囚徒,到下野後的惴惴不安的路人,都有“被迫害妄想症”的精神病態。以致,口無擇言,立場錯亂,還意圖背離“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責任倫理,妄行干預繼任者合法權力的施展空間。 何以如此?典型的專制心態,自以為英明的事績,不容被更改或否定;又說不出足以服人的正當立論,只有自己的愚見。若是如此,則何必民主更迭?民主,就是不同價值的選擇;在民主先進的國家,一般是在進步與保守的不同價值方向,由人民作出決定;被人民否決的一方,必須維持優雅和謙虛的風度,接受人民的公決,才有繼續存在的正當性。 本年,台灣人民做出了權力授與的新決定。然而,哈佛、康乃爾、耶魯的留美精英,失去了人民的付託,下野前後的言行既惡劣又傲慢,留下極壞的示範,真不忍卒睹;既無運動家的風範,又找縫插針。 不如路人的愚見,不禁讓人懷疑,在美國留學的歲月,只是取得學位,却對於民主典範國家的進步價值、優雅風度和民主文化,都没有受到潛移默化?難道去哈佛只學唸佛經;到耶鲁只學開門鎖。難怪在位時無能,下野後濫發愚見,宣洩失去權力的不甘與不安的情緒,反而失去了自己的歷史高度。

園藝生活筆記 -《梅李爭先》

圖片
梅樹與李樹都是同屬薔薇科的兄弟姐妹果樹;梅花被「國家化」,定為「國花」和「軍階」,有許多神話被傳頌。在國運不濟時,常見愛國的群眾含著淚水合唱「梅花」這首歌;聽說頗具「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的集體精神療效。梅子和梅樹,在台灣,因梅花而知名度高於李子,李花和李樹。 然而,在歐美的溫帶地區,「西洋李」的栽植很普遍;我遊歷所見,在德語地區的常見家庭果樹,除了也是同屬薔薇科的蘋果樹外,就是李樹;開白色的花朵,很像梅花,花型較大,果實成熟時是靛紫色;很誘人口感的豐碩姿色。 以前,我客居德國的修道院,庭園中就有栽植西洋李樹;果實成熟時,修女嬤嬤,請我幫忙摘李子;她們用來製成果醬,或晒成乾果,用於製作水果糕點;也邀我喝咖啡,說故事,共享手藝傑作。 嬤嬷以為西洋李在台灣也普遍;因此難以置信,當我提到,台灣人對酸梅較熟悉和用於料理提味;酸梅乾可以安定孕婦的味覺和反制暈車。熱帶李子也很酸,多用來製作醃李或冰糖李子串。 修女嬤嬤問我,東西方的李子,那一種比較好吃?我客居修道院,在那段歲月裡,有緣多年來經常品嚐西洋李和水果糕點,那時已多年未見台灣的梅子和李子;憑著經驗,認為用途不同,各有特色。今年初夏,看到自家的李子和梅子都有滿意的收成;睹物思故而回想起那段梅李爭先的故事。

哲學人生筆記 -《制服與自己》

圖片
壓抑個人表現自由的一般學校的制服和儀規,本來就不應該存在,卻成為成人的封建專制殘餘;終於在新政府上台後,成為歷史了。可以說,一般學校的制服與儀規的解禁,是學生外在表意自由的勝利。 接下來,革命尚未成功,學生仍需努力,就是思想的獨立,精神的自由。隨著成長,這兩項特質是成就事業或學問的基礎;避免自己成為"複製人"。 過去的歲月裡,我這一代"初老人"走過苦悶和壓抑,努力爭脫禁錮,就是希望活得自由,有尊嚴。現實上,被禁錮久了,有些人會茫然而不解,為何需要自由?反而責怪好事者爭自由和爭民主。這種現象,正是"孫中山"所說的:"後知後覺者"。 美國在南北戦爭之後,黑奴被解放了,反而茫然,不知何去何從?反而給蓄奴的主人有藉口:"以後誰來管理無主的黑人?"壓制,普遍地以管理作為善意的藉口,實則,是自我膨脹地,主人的威權心態在作祟;將自己過去被壓迫和被馴服的奴性,透過"管理"轉移到其他人身上。 雖然,一般地,學生形式上的自由已經爭取到了,可以表現自己。但是,學生們別忘了,這個國家還不正常,威權心態依然濃烈,殘留在潛意識中,反動的奴性會流露,抗拒人性對自由的渴望與吶喊,不能領悟"是自己"的重要意義。況且,自由,從來不缺敵人。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穿「制服」,不如「裸體」?!》 人生故事筆記 -《紅與刺》 世界小事筆記 -《暴警與色徒》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