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與自然和諧》
山區暴雨引起突來山洪,讓「溯溪客」措手不及,不幸有人被沖走失去了生命。人生無常,大自然的力量,就是不可預期的危險,也可以善用;水力如此,陽光熱力和風力也是如此。人類的能源需求,順應自然,取之自然,回到自然;只要人類減少貪求和慾望;人類是可以呼應自然的秩序,與自然和諧。
核能是從「潘朵拉的盒子」逸散出來的人為的惡力量,不是善的自然力量。日本曾遭受長崎,廣島原爆,美國的三哩島核電廠,「蘇聯」時期的車諾比核電廠和日本福島核電廠的核災,都是人類自大,以為無所不能,而終於失控於核能惡力量的反噬。
對力量的善與惡的後果作出抉擇,顯然地,人類應該正視惡的存在,遠離惡的力量,而且不可妄想,人類可以與惡的力量共處合作,從中得利。日本福島核災的事實證明:核能的得不償失。「非核」是對善價值的選擇;土地是人類生根所在的基本依賴;無潔淨土地之承載,人類將無長遠的發展。
核能在台灣出現,是在「黨國」專制時代的無知決策,缺少人民的參與而流於黑暗的官商勾結,以能源開發,促進經濟發展為藉口,而故意忽視核能的潛在巨大威脅。核能後端的遺禍被偏頗的遮掩和專斷,成為短視的能源政策中,決策者不願戒掉的能源依賴;似一條難以斬斷的惡龍,一直在誘惑呼喚那些欠缺正面價值信仰的核能利益追求者;逼迫決策者將選擇的權力投靠惡的力量。
這是信仰的墮落,台灣政府有意背棄自己曾經許下的「非核家園」的承諾,無異庸人自擾。國家的能源政策受制於政府國營事業台灣電力公司的論述,失去客觀而可信的價值,自欺於先以為電力就是善的力量,欺人在後。
生產能源的企業,台灣電力公司長期以來的自我定位,是能源開發的工程公司,重在電源開發工程;企業的文化,以工程師的能工技能自豪。可惜,「工程師文化」的習性是貧乏於哲學上的價值思辨;偏好對核能的開發,以致能源轉型的進程緩慢。
台灣過往多年的「唯經濟開發論」,受制於無祖國而逐利的商人財團的利益需求,土地資源和生態受到極慘酷的破壞創傷。思想上,哲學在大學和社會上不受重視,甚至避之恐不及;以致國家,社會和經濟陷入方向迷失的困境。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Power的得與失》
人生故事筆記 -《黑暗,總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