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為栗子「催芽」》

圖片
      入秋之後,早晚有涼意;看到栗子樹在颱風掃過之後,再長出的新葉,受到近期日夜溫差變大的影響,未及風光太久,就變成枯黃的「待落葉」。 記得「歐洲品種」的栗樹,在每年的十月,樹上的「帶刺果囊」會成熟後裂開,栗子果實掉滿一地,隱沒在枯黃的落葉堆中。栗子的果仁,再經歷寒冬冰雪的低溫催眠,待次年的春天來到,大地時空的日夜氣溫漸升的提醒,而自休眠中甦醒過來,長出新的葉芽。栗子樹也是如此地休眠和甦醒。 平常,路旁有人販賣「糖炒栗子」,香氣誘人,只是想剝下栗子果仁的外皮,得多些手工。也好,來些栗子吧!生、熟的栗子,各來個半斤;先吃後玩。攤商不解:既然要買,何不全部買熟的栗子?又香又熱,又立即可吃下去。不!生栗子可有大用! 我想到,生栗子的果仁硬如石頭,大自然的生機意志強大,在時空條件足夠時,白嫩柔弱的新葉芽,竟能突破硬皮而出來,堅硬如石的硬殼,終究會被時空的條件突破,為弱小的生命讓出生機空隙,這也是生命自我延續的偉大意志;生命自有出路,確是如此。 為了模擬生鮮的栗子果仁,在仿真的情境中,有多大的可能發芽和長成小苗?我設計一場實驗:向炒栗子的攤商買下的生鮮栗子果仁;先在密封的水果盒放入水苔,倒入生水,足以幾乎湮沒栗子果仁的深度。 最後,逐一放入栗子果仁,送入5℃的「冰箱冷藏室」內,以此低溫催眠十五天。「北迴歸線」上的台灣,是「殼斗科」的栗子樹生長的最南的地理位置;也許「低溫量」需要更長的天數才夠;十五天後,先觀察催芽的情況。 這項實驗的目的程程序,在於仿真北國的冬天情境,栗子果仁的成分是「澱粉」,落地後,藏身在如「水苔床」的「腐葉土」中,渡過低溫的塞冬;溫差會使澱粉轉化成栗子發芽和出生成長所需的營養「醣份」。 一場仿真的實驗,以超越現實的偉大幻想自勉,若人類移民外太空的星球,維生和繁衍後代的環境條件;原理上,大概也是如此這般地,設立仿真的環境,以自尋生路。當然,前提是:登陸前後,別被有敵意的「外星人」消滅。 至於對付「外星人」的方法?不在這項實驗的範圍內;就存而不論。究竟有無「外星人」?這是神學的「不可知」和哲學的「不可論」。我的原則是,先不否認,也不證明。

哲學人生筆記 -《地緣與文明》

圖片
      中國自己,已經有十三億多的人口巨量,而且有日益嚴重的經濟成長和資源需求負載的安全問題。 對於台灣,一塊中國處心積慮,意圖染指,納為己有的土地;台灣人對於中國,顯然是多餘的。迄今,中國所表示的各式的併吞恫嚇,終究是不合法的和不正當的帝國主義的領土野心。 在精神意識上,中國的民族主義是承載自身歷史上的帝國主義史觀;其中挾雜自欺欺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誅心論」。 民族主義的本質,在精神病理上的探索,有嚴重的人格自卑又自大和媚外又懼外的症候群。正因此,對於不同的異己,是缺乏平等而多元共存的「合約意識」。這項認知,可理解,中國沉淪於「八方來朝,貢謹天朝」的自大和虛榮的虛妄榮光。 有部份的台灣逐利是圖者,對中國崛起有幻想,以為「人民幣」只會升值;也被媚中的政府誤導和放任,而大量地囤積與中國的人民幣匯率聯動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選擇權」"TRF" (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TRF - 目標遠期可贖回契約) 。 如今,已有上千億的跌價虧損,正在台商中小企業裡漫延;以往累積的經營心血和財富已一夕成空。隨著人民幣被操控貶值,中國政府以再吹泡沫救泡沫經濟的徒勞更加明顯;印證中國的市場經濟缺乏政治改革,終究法治不公,害人誤己。 台灣,這塊土地,對於有「天朝史觀」的中國,有戰略上的海權利益。少了台灣,中國再大,也只是一個臨海而望洋的「大陸國家」,與俄羅斯一樣,難以成為「世界國家」,只能望洋興嘆,在自家的大草原上溜馬。 別忘了,中文和俄文又自成特殊的符號系統;語言所承載的思想和意理,自外於世界國家的價值信仰。「世界國家」的語言簡單扼要,平易近人;遇到「大陸國家」卻要大費周章,被拐彎抹角地曲解。 「合約」,承載各方主體的「合意」;中國在歷史上,不曾有過西方承受「羅馬法系」的法律文明,而多見爾詐我虞的「誅心論」;更缺乏西方「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所追求的古典人文主義和真理自由的精神,只想含含糊糊地以"符咒用語"自欺欺人。 這般心智和心態,正是中國在面對歷經自由民主洗禮後的台灣,找不到市場出路,而出以憤激語的原因。台灣與中國的分野,很簡單扼要:自然地理的海峽,寬窄適中;可幸地!台灣背對大陸國家,面向浩瀚的太平洋;台灣似一尾鯨魚,大洋才是自由的歸宿。 日本的「脫亞入歐」,英國的「脫歐入世」,台灣的「背陸向洋...

哲學人生筆記 -《「白癡」的「含冤莫白」》

圖片
      漢語的「癡」一字,最常用於「白癡」一詞;另外,「癡人」、「癡心」、「癡等」,... 「關鍵字」,始終圍繞著「癡」打轉不去。就此而論,「癡」反而「不癡」,而成了被「癡」的「被定語」。 「白癡」的「白」字,說來既無辜又無奈,「平白無故」被用於表彰「癡」,真是冤枉!世間諸現象,本來以"白"為貴,唯"白"是尚;對於「白布染黑」而「含冤莫白」的事,「苦主」最盼還以「清"白"」。 另外,「潔"白"無瑕」、或「"白"花花的銀子,不要,"白"不要」;可見,"白"就是"白",不同於"黑"。如此地"自白"和"漂白",都讓人眼睛一亮;也都可證明:"白"字的地位,不可被「平白濫用」。至於,被用於「白癡」一詞,「白」真是「被癡」的「白癡」,「含冤莫白」。 「癡」,不好在那裡?這個問題,自認「美女」的女人,應該能感同身受;就是因為姿色是讓人眼睛一亮的亮點,而引來「癡漢」糾纏不去;各種花樣紛至沓來,就是想一親芳澤。趕不走,討厭死了! 人家天生麗質,美得冒泡,竟然也會平"白"招來「癡漢」;真是「白癡」;門都沒有!「白」字,在「美女」的用語中,又被「癡」了。平"白",未必無故,「美女」本身,就是可以讓「癡漢」日夜想像作「白日夢」的故事。 「美女」有腦,平常既要注重「美白」,又可一魚二吃,消費「白」字,罵「癡漢」是「白癡」,真是有智慧的「白雪公主」一枚。 「癡」,不是不好!只是可怕,也讓人煩,更讓人想不通,何苦來哉?不過,世事艱難,最怕「癡心」,就是執著於懸念的「癡人」。人家可不是「白癡」;在科學研究,追求真理途上,見常人不疑之處有疑,數十年如一日,始終「癡心不改」。 有一天,「諾貝爾」先生,半夜來電:"恭喜您!得到「白癡」獎";舉世聞名又稱羨。「白癡」一枚的「白」與「癡」,終於雙雙被「平反」和肯定;總算沒有「白癡」走一回。「白癡」,被習慣「白癡」的人誤解了!

哲學人生筆記 --《民主、性與人性》

圖片
  美國的總統大選,歷經漫長的有意者表態和政黨初選,已來到最後的政黨代表候選人決戰的階段。 "美國的民主",曾被法國的古典政治哲學家「托克維勒」讚譽,堪稱立憲共和的世界典範。美國,以一個早期由歐洲的「清教徒」移民建立的新國家,在二十世紀早期崛起,而成為至今世界上的「超級強國」;"美國的民主",是國家強大的關鍵;"美國的自由",是國家偉大的基礎。自由而民主,使法治成為可敬。 世界上,許多畏懼自由與民主,卻欲自行典範的國家,經常以"美國的民主"為嘲諷的負面典範,甚至厭惡和仇視,以彰顯自身制度的獨特和優越。中國和俄羅斯國是此類國家自信不足而自卑的"大國";迷信造神運動與「強人再世」的民族國家典範,只能陷入虛偽尚假的國家精神和品味。"治人"而不敢自我改善的"人治"國家,永遠走不出歷史的治亂循環。 民主,喧鬧又庸俗;負面的現象多不可數:黨爭不停、性慾橫流、金錢交易、階級對立、種族動員、勞資對立、政商合流、宗教召喚。在民主政治中,尤其是"美國的民主"實踐中,被視為黨同伐異,互揭瘡疤,讓少見多怪的保守、反動、衛道的「偽君子」和「假淑女」驚呼:"太可怕!"、"好醜陋!"。 「偽君子」和「假淑女」對民主的負面攻擊現象的不以為然,正是「民主」的可貴功能:"揚惡",滿足民眾對權力人物和公共政策享有"知的權利"和"選擇的權利"。 自由,就是選擇;作為人,本身就是目的,我選我認同的價值,是好是壞,自行負責。民主,就是學習自我改善;個人、社會和國家都適用此一原則。民主,既然是學習和追求進步,不分國家和人群,只有資淺和資深的差別。 民主,就是民主,人民自己作主和負責,不必玩弄反動的奴役語言,變造出"革命民主制"或「民主集中制」此類反智的話語。人民、社會和國家的自信愈堅定;自由與民主就是生活在土地上的「共識」。民主,就是性,也是人性;尊重個體需求和不同。 「孔子」曾問學生:"盍各言爾志!?";可惜!學生在「夫子」之前,競相投師之所好,盡說出德行偏好的雅言,失去民主就是對話、妥協和取得最大共識的意...

園藝生活筆記 -《花園裡的暴君》

圖片
節氣已到「寒露」,夜裡露水漸濃。「秋分」之後,對於植栽的澆水,我已不必掛心,又逢天時相助,大地時空已減少植栽的水分蒸發。先有秋高氣爽,後來又有秋雨和北風吹拂;有些植物的生長時序因此出現錯亂;以為春天到了。 其中,屬於「落葉樹」的「櫻樹」、「李樹」、「桃樹」和「柿樹」,竟然冒出新的「葉芽」和「花苞」。以往,「春暖花開」敘景的"四個字",是未經大腦的「慣用語」;"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植物,有自己的個性,就像動物,也有個別的季節習性和偏好,不全是嚮往春天。植物,也是如此!「梅樹」的開花偏好,不是春暖而是冬寒;愈冷愈開花。 從植物對氣候誤解的現象,我利用「天時」進行「嫁接」實驗,在「寒露」前"一星期"至今,對「薔薇科」不同品種的「櫻樹」、「梅樹」、「桃樹」、「李樹」、「枇杷樹」;以及「芸香科」不同品種的柑橙,包括「帝王柑」、「葡萄柚」、「佛手柑」、「紅玉橙」,多樣地「嫁接」。 大開殺戒後,被我稱為「淑女植栽」的「香花樹」的「木蘭科」不同品種的「玉蘭」、「夜合」;花姿倩影的「豆科」不同品種的「白藤」和「紫藤」,都被捲入「嫁接」戰場。幾天下來,共進行多達三十株的「嫁接」殺伐。我的指掌上,也留下多處的失手「刃傷」戰績;可說戰場無情,戰戰兢兢。 園藝實踐的書本經驗,大多建議園丁,春天為一年之始,較適合「嫁接」作業。只是,植栽生不逢時,遇到我此時不懷好意,植栽如「君子淑女」,不言不語,自現風情;然而"君子淑女,可以欺之以方"。就是以「天時仿真」的情境,可利用氣溫轉涼,氣候多雨的「如春」條件進行「嫁接」。 園藝的精神,在於「與自然和諧」的「藝境」。台灣的平地氣候,四季的區分不是很明顯,有利植物的發育和生長。從「寒露」到「立冬」節氣,有一個月的時間,供我來哄騙「君子淑女」,誤以為春天回來,興奮不已而可能接受我的「嫁接」媒合,以為要「結婚」了。 「嫁接」實驗的動機,雖然有些不厚道的「騙婚」;但是園藝學的「擇優育種」,就是要先掌握時空條件,而依目的和程序作業;「匠意」的「用計」是必要的技能。 神學的「創世論」反對「人定勝天」的「代天行道」;我未皈依宗教,只是偶有「匠心獨到」;平日不敢「自欺欺人」,但是在自己的花園"稱王霸道";心血來潮,大肆修剪或欺騙和捉弄植物,應該不算「反人類罪...

哲學人生筆記 一《芭啦官》

圖片
雖然社會上有同情‘’官場難為‘’、‘’官不聊生‘’的濫言;可是,想想看,莫名其妙地,天上掉下一個官位等著你、請你來,還說:“非你不可”;那種突然‘’被偉大‘’的感覺,於是就義無反顧地,也不想想自己有無能力?反正不要白不要,先要了再說。 看著銀行的董事長,何德何能?莫名其妙地被任命,而掌管借自存户的存款;却經營自己的金流人脈;輕易地放款,然後淪落成為‘’壞帳‘’,或從事不法行為而被外國政府嚴懲罰款。存户、銀行股東和納税人,想想自己的權益,難道能安心嗎? 在古代,當官的人,即使‘’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入王殿,不是去為國家服務,而是去給皇上當奴才。到了民主時代,當官也不是服務人民,而是為自己的利益圖謀。社會,大可不必因為官員下台而濫施同情心,說些有的或沒的:啥“人民理盲”的鳥話。 莫名其妙地上台,却絕不會是莫名其妙地下台;事出必有因,下台的官,自己心裡最清楚。想想那些上台的官,風光的背後是莫名其妙,為何是這傢伙?美國總統就職後,就有一大群自己的朋友,被人質疑,莫名其妙地上台,而被喻為‘’來分贓的賊友‘’。 “賊來賊去”就是官場的本質;進官場‘’作賊‘’,先找自己的故舊、朋友和同學,被稱為“夠意思!”;不論是自認當“奴才”,或被認為當“官賊”,都是吃人民的血汗。自拉自唱為國為民,都是“作賊先偽裝”,打扮成“賊的樣子”。 想想“金管”,是不是“金官”?‘’賊‘’是不是專門找“金”下手?想想我的觀察,是不是很真實?“死老百姓”只看到海面上的“冰山”;我看到的是海面下的“官賊”,賊來賊去地,做些見不得人的“鳥事勾當”。經歷官場公門,官埸尚黑,一點不假;“走了老賊,來了新賊”。 下次,社會別再濫言“官不聊生‘’!人家下台的官,偷看在心裡”,可正在偷笑。想想“沽名釣譽”和“欺世盜名”,這些成語,是怎麼來的?就會知道,鳥兒啄過的‘’芭啦‘是’最好吃的,又香又甜又有蟲;當官也是如此:“肥缺”,很多人搶著要‘’分贓‘’。

園藝生活筆記 ㄧ《覓食》

圖片
這顆筆柿,若要摘果,是需要等到十月中旬。不過在往年,我都留果在樹枝上給鳥兒冬令進補。 節氣來到霜降後,大地上的蟲,大多被寒氣肅殺殆盡,進入冬天,雜食類的鳥兒營養所需的蛋白質食源難覓;退而求其次,能掛在樹上耐寒的果實,不無小補。 只是,不能再等了;梅姬颱風吹倒不少花草木,原來依附在樹上求生的那些各類小蟲,不知被狂風吹到哪去了?鳥兒淪為水果流寇,也算是名正言順。啥鳥淪為水果流寇,偏好硬脆的柿果? 待我發現寇影,我才恍然大悟;竟然是別號花和尚的五色鳥,分三天多次來啄食。花和尚流寇的傑作殘餘,最後是由白頭翁收拾善後,吃到一點不剩。 往年,白頭翁總認為柿果是我為它們留而不摘的,於是有恃無恐地留待冬至後才來獨家享用。孰知,近期的梅姬颱風來亂,天地不靖,花和尚趁機半途打刼,白頭翁大意失荊州。 作為園丁,惦惦地觀察:植物、花果和蟲鳥的供需關係,頗有市場經濟的災後失衡現象;大自然自有一套調節機能。白頭翁,以後應該會提高警覺,抗拒流寇花和尚的意外入侵打刧。

人生故事筆記 -《「好人」與「誤入歧途」的書》

圖片
  十月三日,是德國的「國慶日」。近代德國人在這一日,舉國慶祝德國的"再統一"(Wiedervereinigung) ,也是國定假日。 "再統一",此一名詞,正是隱喻有的德國人,一樣地存在「大一統」的歷史認知;也是預設,始於「卑斯麥」時代的「德意志帝國」,是近代「民族國家」的起點。 當時,似乎「德意志人」的各個大小王國,被強權「普魯士」併吞,進入「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對於強大的「普魯士王國」,才是「德意志人」歷史的絕對的與終極的正途。 然而,情境變化,後來有「德意志人」的「第二帝國」和「第三帝國」,以致分立的兩個「德意志人國家」。然後,才有再統一後的現代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德意志人」的歷史上,哲學家、詩人、音樂家,人才輩出;德國文化有知性和感性的吸引力;卻也不乏野心的權力惡棍為滿足權力意志而罪大惡極。真是讓人困惑。 德國再統一的前一年,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柏林圍牆」的「破牆」當日,我正在「西柏林」;走出歷史的遺址「德意志帝國議會」建築古蹟後,走訪了一家舊書店,買下了一本歷史學家”Hans Rost”所寫的「德國歷史的歧途」(Fehlwege Deutscher Geschichte) 。 為買下這本書,我付出7元「西德馬克」;封面上是歷史上的"第一次"的「德意志帝國」統一大典上「德皇」的佈達儀式。現場上,歐洲各國的權貴名流來到帝國皇宮,冠蓋如雲。 特別地,書中,還夾了幾張前一位書主,可能是一位歐戰後派駐佔領「西柏林」的法國軍官,留下的法文報紙的歷史故事剪報和註解。這一位書主,想必也是一位喜愛閱讀歷史的愛書人。 我算是偶然的買客;這本書終於隨著我來到遙遠的台灣;也算是這本書的意外和歷史軼事。這本書的歷史,是誤入歧途嗎?不!我在翻閱時,心中是喜悅的,相遇於歷史的偶然時空;我是懷抱感性與知性兼俱的心情! 這本書,就在「柏林圍牆」的「破牆日」,落在我的手裡,迄今已經二十八年了。若如書名,這是一段「誤入歧途」的歷史,對我不公平;我相待不薄,在本日寫出這段軼事,既追思過往,也為這本書的遭遇平反:遇到好人是幸福的!我當然是好人! 相關文章: 人生故事筆記 -《河流、高牆和雞蛋》 人生故事筆記 -《崩潰》 人生故事筆記 -《同志與敵人》

園藝生活筆記 -《倖存的蔬果》

圖片
      九月,秋天;西太平洋的「颱風祭」,本年由台灣作東;颳風接二連三地來吃免費的;而且吃到飽;這可苦了以農為生,看天吃飯的農民。那個「梅姬颱風」,希望是本年的「颱風尾」,被掃到的農作蔬果,讓秋天原本的「豐收」成了「劫收」;倖存的蔬果聊勝於無。 天地無情,苛政猛於虎,人生的希望,就在那四個字:"自求多福"。巡視災後的園子,舉目所見,所能形容的心情,是另外四個字:"滿目瘡痍";身旁跟著一隻貓,無助地看著我,一直「塞奶」,喵叫不停。聽得出來,是另外四個字:"慘不忍睹"。 有那麼嚴重嗎?"劫後重生"是我的決心;多災多難的九月終於過去了;黃金秋色十月天,農友分享我一些「搶收」來的有機栽培蔬果。換我虧他,膽敢向老天「搶劫」貢品! 農友盛情分享和共勉,再接再厲,不向惡勢力妥協,倒了就站起來,這就是台灣人的護土意志;生於斯,長於斯,就是要立足於土地上。除了飽嚐有機栽培的蔬果;災後,我為在狂風暴雨中仍堅持掛在樹梢上的「熱帶櫻桃」和「安石榴」烙影,表彰果實抗風的意志。 在風和日麗的金陽秋天,生機再現;我在中秋節過後,從過熟的「火龍果」取籽播種,竟然已長出茂密青緣的嫩芽;生命自有出路,實在不虛。

哲學人生筆記 -《「回來」與「回去」》

圖片
"使命未達,就不要回來",長官如是說;"好膽,嘜造!別想回去!",敵人如是說。 「回來」與「回去」,都是別人在說;自己究竟該「怎麼說」才好?哲學的理解,給出的答案是"有回有去"和"有去有回";來去之間,自己作主;小命是自己的,幸福和痛苦也是自己的。「大事」永遠聽自己的;「小事」可以視對象「禮讓」。至於「大事」或「小事」,如何區分,那是另一個哲學問題,還是永遠聽自己的。 長官是永遠的敵人,敵人可能"化敵為友",很可怕,對吧!聽長官的,「回來」與「回去」,就等著作奴才。「以敵為師」可以永保生存;「化敵為友」,不可天真地把酒交歡,不想「回去」,還是要「回來」覆命交待。 長官,若為了下屬,究竟能不能「回來」與「回去」而生氣,實在不如「回去」吃自己;家中的親人盼著自己「回來」。只是,「回來」太久,也不好!家是有害於鬥志的!在家久了,「家貓」和「家犬」都會欺主上身的。早晚,還得「回去」外面混! 這麼一說,原來"出外",說好聽的是「出差辦事」;說實際的情況,是混出「使命必達」,「回去」可以交差;長官等你「回來」,也可以到此為止,交差了事。 世道行走,凡事不滿意,卻都可以接受,就是正常。若動輒喝令別人,「不要回來」或「不要回去」,好大的口氣!這大概只有家中的「大內」,或"外道金屋"的"小愛"可以如此!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末代王朝「就地回來」記事》

詩人之國筆記 -《餓犬咬死乞丐》

圖片
      那一場風雨/ 呼天搶地/ 吹走屋頂,沖垮橋墩/ 亂蓋的!/ 那一場風雨/ 大聲小聲/ 竟吹走「丐幫」!/ 吹到北京,還是乞丐/ 皇城堅固,餓犬滿城/ 來的正好!/ 餓犬,「久餓」/ 乞丐,「久餓」/ 久等了,撲上/ 呼天搶地/ 乞丐/ 叫爸!叫母!/ 那四個字/ 小心餓犬/ 汪汪汪汪/ 那一場風雨後/ 越界乞食/ 餓犬咬死乞丐/ -《「北京乞食記」》-

哲學人生筆記 -《石榴,芭啦,中秋月》

圖片
        月亮是可以提早收成的,月亮在初一和十五是不一樣的,月亮是有陰晴圓缺的;十五的月亮是圓的,到了十六,月亮是失望的。 本月十五日是中秋,衆望所盼,應該是夜空高掛又圓又大的月亮,在今年却正好遇到強烈颱風來襲,提早讓想賞月的人失望了。 這不能怪月亮,十五日的月亮,依然是又圓又大的,縱然有颱風來敗興;只是無緣出現。我在兵役退伍後,曾經準備多項國家考試。有一日,我到郊外登山,路過一座廟,裡面沒有香客。於是,我隨緣入廟,禮敬神明。廟公欣然招呼,為我點香,請我敬神祈願。 禮畢,臨去前,廟公請我,就剛才的祈願抽支籤吧!盛情難却,照辦後,我得到一支「上上韱」;其中有一句詩:"...雲破月現見分明,..."。此後,在人生的不同遭遇,我以這句詩自勉:"自己才是真實的存在;我就是我所要的自己!"。 以哲學的語言註解,就是"存在先於本質;本質先於現象"。如今,颱風是短暫的現象;每到十五日,又圓又大的月亮是本質,在夜空中高掛的,也可以理解,是存在一塊巨大荒蕪的岩石。若愈深入地解構現象,就愈不浪漫了。 哲學與詩,是知性與感性的夥伴,可以合作,也可能互斥,也可以和諧共存,更可以戲謔。既然,衆望所盼的中秋月,是又圓又大的月亮;以哲學的知性理解,今年的中秋,不是無月可賞。我有預先收成的庫存月亮可回味,就像提前製作中秋月餅來送禮。中秋月,何嘗不能早收? 幸好!我已預知,夜長夢多,本月多颱風,而在上月的十五日,從下午到夜晚,分別為遠在天邊的月亮留影儲存。當時,近在身邊樹上的石榴和芭啦,也是又圓又硬的"物自身"。若撥開語言的浮雲,指鹿為馬,白馬也是馬,則它們與月亮有何不同? 石榴、芭啦和中秋月,都是哲學所理解的現象,可以隨著知性的理解而無時不在。若非要有浪漫感性的中秋月來吟詩作對,就只能看天氣和運氣了。

哲學人生筆記 -《「老賊」》

圖片
     激動的時代,憤恨的社會;各路自認受創的勢力走上街頭;呼天搶地,所為何來?利益受損而已!其他的高調口號,都是自欺欺人;缺乏「正當性」;自己面對的問題根源,在於自己過去至今,依然涉入其中,不知客觀形勢已變。 改革為何需要?或革命為何發生?法國古典政治哲學家「托克維勒」 (Alexis de Tocqueville) ,在所著作的「古老的國家與革命」 (“Der alte Staat und die Revolution”) 書中 ,對於「法國大革命」發生的時代背景和社會制度有深刻的觀察:「古老」是致命的原因;因襲舊制,人有更迭,仍是世襲故舊人脈,權力貴族交互掩護,鞏固既得利益,不容讓步,侈言:「權貴治國」,可保持社會穩定的現狀。 可惜!制度縱然不變,人會變老,國家也會更古老;「老人政治」之可惡,在於名為「改革」,卻是「遮弊」;唯恐查弊改革傷到自己和故舊。人事,未經徹底地大換血,讓老人去改革,簡直是與老命過不去。 從近期的「兆豐案」、「樂陞案」都可發現涉案與查案,都是老人故舊勢力;凡事留些餘地,彼此難逃瓜葛,不宜當真;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是預知的結果。 政權輪替,只是老人換老人,老翁牽老嫗,一家親。場面上的老人,究竟吃「啥鳥」?竟然能打不死不退,一直撐、一直玩!「出家老人」,也放不下權力風塵。我的觀察是:「老賊配方」,凡事做到老,直到沒氣,不得不退。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末代王朝「老賊天堂」記事》

哲學人生筆記 -《「購物」的故事》

圖片
      已經記不得詳細的日期,反正,事情就是怪怪的,不知所云:去年的某一天,上午約十時左右,一位商界友人來電:"「密宗」的「仁波切師父」特別交待,本日一定不可以花錢購物,否則有災難。師父不會妄言;此話既出,必有所本;我有義務提醒好友!天機不可外洩"。 怪怪!宗教不是「無差別心」地去「救難」嗎?豈有因友而異?豈不是視為「內線消息」?何不「新聞快報」?恐有擾亂市場交易秩序的觸法之虞? 隨後,友人,又急切地去拯救他的各路好友;據他說:"尚未通報自己愛購物的妻子";朋友的安危,放在妻子之前,真夠義氣!莫非,妻子再娶,就有年輕的? 真是「蛋頭師徒」,友人的「仁波切」師父,不早感應:竟然在一日的「早安」變「日安」時,才告訴他的弟子:"快去救人!";莫非,「仁波切」師父「睡過頭」,才感應來的「天機」? 對我而言,太遲了!早上出門,我已經「花錢」多次,包括在銀行轉帳,「悠遊卡」加值,…。若要相信友人的善心和善意,只能「自我解構」;" 銀行轉帳,不是當日購物,而是支付上月購物的「信用卡」支出;「悠遊卡」加值,也不是當日購物,而是儲備未來的通勤消費"。還好!還算合理!不算辜負友人和他的「仁波切」師父的「天啟善意」。 宗教的天啟;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德國哲人「康德」認為:"「上帝」是不可證明的!",這也是國家必須保障、社會應該尊重不同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因。 友人與我有商場上的交誼,他屬於向我消費,由我提供知識服務的客戶。因此,我服膺自己對任何宗教信仰的尊重原則,彼此互相牽成。友人和「仁波切」師父,向我「外洩天機」的好意,我心領神會。隨後的當日,我似乎有「潛意識」的制約,竟然不再有購物的衝動和行為;有些太不自然。 直到次日出門,恢復正常的「購物」,不禁有「自由在身」的喜悅:"購物就是自由!就是「購買力」的展現,只要我有需求,有「購買力」,有所不可?即使只是在街角的「便利商店」,買一顆「五香茶葉蛋」;能花錢,真好!"。 當時,付錢結帳,走出「便利商店」後,我領悟了「花錢消災」,在宗教哲學上的意義。 同理,旅遊是對出外的嚮往,也是愉悅的生活經驗。學理上,據說可以"增廣見聞"和"豐富人生";當然,行程所至,品嚐當...

哲學人生筆記 -《從水果看台灣》

圖片
  在「白露」節氣採收的柚子,存放約一週,使柚果外皮的水份自然收乾;到了中秋,風味最佳;這也是中秋節在月餅之外的應景水果。在我的旅遊與導遊經驗中,我喜愛注意各國和各地的水果種類和風味;以及外國人對水果的偏好。 在歐洲,即使是在南歐,陽光普照的「地中海」沿岸國家,西班牙、意大利的市集上,我所觀察到的水果種類、外形、顏色和風味,大多是從東南歐、北非等地區進口;品質等級和豐富感,都比不上「水果王國」的台灣。吃水果,就想到台灣;到台灣,未吃水果,就太可惜了。 在台灣種植和生產的水果品種,大多數是外來品種,而適地種植和改良生產,經過長年的在地「本土化」後,成為台灣的在地農作和物產特色。從這項認知基礎出發,至少呈現一項客觀事實:台灣是適合落地生根發展的土地;也證明台灣人有求新改變的意志和動能。 生存和發展的三項條件:天時、地利、人和;也就是在土地上的國家的方向,經濟、社會的制度和人民的意志與素質。 觀察台灣的長期發展趨勢;自從一九五二年「舊金山和約」生效後,台灣,日本放棄主權後,就是由台灣住民自己的生存發展意志,一代又一代台灣人的努力,朝著「去外來政權化」和「去內部殖民化」,成為不屬於外國而自主的「主權國家」方向發展。 可預期地,在台灣土地上,所有來過的「外來政權」的元素,都在被住民「本土化」後,不能適地生存發展者,在痛苦的抗拒後,不是離去而回歸故土,就是接受淪為「前朝遺老」的事實。 在我的認知中,遷移、生死和入土,經歷三代人後,必然自認是等同於「原住民」的台灣人。這種現象,在世界上,有美國為典範;偉大而強盛的移民國家,必然是因為「原住民」的堅持捍衛生根的土地,加上「移入者」放下先祖原來的國族認同,融入認同本土的大趨勢,成為新國家的「人民」。 以這項認知基憷,我非常堅定地捍衡土地認同、國家自由和社會開放。所有的現實問題,都是對當代人的挑戰與考驗;國家、社會與文明的進步,是來自當代人對現實的不滿,而堅持不斷地改革,對下一代人負責;這也是民主制度的自我改善的本能動力。 台灣的生存發展和偉大國家的可能,不是別的國家可以操控生死的。台灣的自由和開放的貿易,固然會讓中國妄以為可以聯結最後的「外來政權殘餘」、頑拒「本土化」的「遺民」和貪婪的「政商」;以文攻武嚇和以商圍政而滿足併吞台灣的「帝國主義」野心。然而,中國之敗而得不償失,也必然是在自不量力地,敗於無知盲動,而與台灣的...

哲學人生筆記 -《開國王朝「有事、沒事、啥鳥事?」記事》

圖片
      天下,不可一日無事!有"啥鳥事",也好過終日"無事忙";有人鳥你,期望你,出來做些有的、沒的、五四三的"啥鳥事",表示你"尚可鳥用"。 君欲知,"樹上的鳥,快樂乎"?想也知道,鳥會唱歌,表示吃飽了;鳥不唱歌,表示天下有蟲災,鳥吃蟲,忙到天昏地暗,是天大的鳥事!等吃飽後,再來唱歌,是沒「啥鳥事」。抓蟲、吃蟲、唱歌、求愛,都是鳥事。 天下人,可如此乎?問題是,世道眾人,學鳥不成,不知蟲之所在;直到蟲害已現,買空賞空,人去財空;或被番邦罰以巨款,才驚呼:"夭壽噢!出事矣!"。 「聖國」,在「丙申」年,經歷「草民革命」後,改朝換代;大內有「地虎女皇」坐陣,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分身乏術。 為收編安撫「天龍皇軍」,勤於軍務,以定軍心,不求「出師」;只求不「出事」,沒事別亂射「鳥彈」;亦忙於清理前朝「龍皇」留下的「鳥事」,忙得不亦樂乎。有事,又出事不斷,羨死眾多失業而無鳥事可忙之草民。 於是,大內皇宮前,三不五時,草民聚眾抗議:"要事,有事!","不鳥「天朝中國」,我等「沒事」!"、"要尊嚴,反污名,不退休,要鳥事"。路過現場之草民書生,一頭霧水?究竟有「啥鳥事」乎?鳥不來,就沒鳥事,天下無事,豈不善哉? 「地虎女皇」,坐陣大內,聽到大內皇城外集結草民高呼:"沒事想死",竟不知所措;左右奴才,亦不知,如何使天下有事?治國不是天下無事,四海昇平,最好乎?花錢鳥事,善哉! 開國後,頭一遭,天下民心,仍介於「革命」與「反革命」之間。「地虎女皇」治國,欲「維持現狀」;究竟「現狀」為何?「沒事」,最好?或「有事」,最好?似乎,「地虎女皇」自陷:既要「革命」,又自己「反革命」之困境。 大內,有耳尖之奴才傳言:「地虎女皇」夜深時刻難眠,輕聲啍唱"孤女的願望";有時,也聽到"心事啥郎知"。也有公公傳出:「地虎女皇」查閱「天龍朝」之「龍皇大內起居注」,以知前朝「龍皇」如何「無事生事」?前朝大內「理髮院」之「王公公」如何「出事喬無事」;然後, 自己 「被出事」。 治國之道,依草民書生高見,無甚高深:「天下皆渾,有事沒事啥鳥事,賺錢...

哲學人生筆記 -《"博愛座"上的"獨立董事"》

圖片
  終於出事了!"天下為公"終究只是偽善却自私的障眼法。有好處,為何要禮讓給"半生不熟的人"? 該出事,必然出事!公車上的"博愛座"似乎陳義過高,引來自以為"愛人如己"的"道德法西斯",越界干預糾舉被認為"不博愛的人"。 這種私刑,是極權國家的不入流心態的殘餘。至今,在"塔里班"和"伊斯蘭國"掌控的地區,仍然有"宗教警察"在路上,對露出足踝的女人,公然地打棍上身。 至於上市公司,設立法定的"獨立箠事";本來的用意,在於引入外部的獨立的,而且有專業監理能力的人,為上市公司小股東的權益代言,對抗內部人的大股東。 立意良善的制度,可視為在上市公司內,為與內部人無關的外部的獨立專業者設立"博愛座",以實踐上市企業的公共責任和保障弱勢者的利益。 孰知,偉大的博愛初衷,仍然不敵偽善者的自私自利。內部人以支付誘人的酬勞,找來外部的熟人圍事,出賣獨立的身分,唬弄社會,共謀詐騙。 "博愛座",無論被設在公車上,或被設在上市公司,在尚偽的和尚黑的國家和社會,都只是廉價的形式。反而,因此豉動社會上,始料未及的偽善者和自私者尋租。也許,歐美先進的法治國家,可行的制度,是源於宗教信仰,對於人在精神上有內化的誠信和自律。

哲學人生筆記 -《「友達(ともだち) 」未及,戀人已遠》

圖片
      個人所言和所寫的說法和想法,即使涉及公共事務,永遠只是個人意見,不因身分和職位而有本質上的改變。只是,身分和職位所在,未能謹言慎行而治絲愈棼,終於誤人誤己。 在民主共和時代的「法治國」原則,凡涉及公共事項的說法和想法,必須依循民主原則和法治程序的討論,形成有法律效力的政策。 「行政院」主管觀光旅遊政策的「政務委員」,在個人的「臉書」上發表:"「陸客」是我們最需要交的朋友"的「說法」,即使出自身分和職位上的敏感而有主觀上的「價值偏好」,仍然只是等同於路人的意見。 依「憲法」第五十八條第二項:"行政院院長、各部會首長,須將應行提出於立法院之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其他重要事項,或涉及各部會共同關係之事項,提出於行政院會議議決之。" 重大政策及其他重要事項,必須形成於「行政院會議」的議決,對「立法院」負責。若「政務委員」為「管部會」者,在「行政院會議」之外所發表的:"「陸客」是我們最需要交的朋友"的「說法」,已涉及公開地由上而下干預"所管部會",對應行提出於立法院之"事項草案"的價值設定。 換言之,"事項草案"的「可欲價值」,未能有由下而上地集思廣益的民主原則的討論;「政務委員」個人,卻急於矯情表態,徒生政務官不當地越位干預各部會構思的錯誤示範。 「交朋友」,涉及「成」與「不成」的結果;隱喻現狀是「互不認識」、「彼此陌生」,或「認識不清」或「分道揚鑣」、「互有敵意」,或「誤會甚深」,或「有啥大不了的鳥事」。 「政務委員」個人,若出自對「假議題」的認知,而有"不是敵人就是朋友"的廉價交友,或相反地,有"不是朋友就是敵人"的危言聳聽,實不可取。 台灣與中國的現實狀態發展,存在歷史的客觀規律,而非主觀意志的單戀強求,而出現矯情的雞皮鳥話:"血濃於水的一家人"、""用爬的,也要去台灣"、"血脈含情"、"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兄弟"、"兩岸一家親",或"「陸客」是我們最需要交的朋友",…等。 "以上皆非"的"「友達...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