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從水果看台灣》

 
在「白露」節氣採收的柚子,存放約一週,使柚果外皮的水份自然收乾;到了中秋,風味最佳;這也是中秋節在月餅之外的應景水果。在我的旅遊與導遊經驗中,我喜愛注意各國和各地的水果種類和風味;以及外國人對水果的偏好。

在歐洲,即使是在南歐,陽光普照的「地中海」沿岸國家,西班牙、意大利的市集上,我所觀察到的水果種類、外形、顏色和風味,大多是從東南歐、北非等地區進口;品質等級和豐富感,都比不上「水果王國」的台灣。吃水果,就想到台灣;到台灣,未吃水果,就太可惜了。

在台灣種植和生產的水果品種,大多數是外來品種,而適地種植和改良生產,經過長年的在地「本土化」後,成為台灣的在地農作和物產特色。從這項認知基礎出發,至少呈現一項客觀事實:台灣是適合落地生根發展的土地;也證明台灣人有求新改變的意志和動能。

生存和發展的三項條件:天時、地利、人和;也就是在土地上的國家的方向,經濟、社會的制度和人民的意志與素質。

觀察台灣的長期發展趨勢;自從一九五二年「舊金山和約」生效後,台灣,日本放棄主權後,就是由台灣住民自己的生存發展意志,一代又一代台灣人的努力,朝著「去外來政權化」和「去內部殖民化」,成為不屬於外國而自主的「主權國家」方向發展。

可預期地,在台灣土地上,所有來過的「外來政權」的元素,都在被住民「本土化」後,不能適地生存發展者,在痛苦的抗拒後,不是離去而回歸故土,就是接受淪為「前朝遺老」的事實。

在我的認知中,遷移、生死和入土,經歷三代人後,必然自認是等同於「原住民」的台灣人。這種現象,在世界上,有美國為典範;偉大而強盛的移民國家,必然是因為「原住民」的堅持捍衛生根的土地,加上「移入者」放下先祖原來的國族認同,融入認同本土的大趨勢,成為新國家的「人民」。

以這項認知基憷,我非常堅定地捍衡土地認同、國家自由和社會開放。所有的現實問題,都是對當代人的挑戰與考驗;國家、社會與文明的進步,是來自當代人對現實的不滿,而堅持不斷地改革,對下一代人負責;這也是民主制度的自我改善的本能動力。

台灣的生存發展和偉大國家的可能,不是別的國家可以操控生死的。台灣的自由和開放的貿易,固然會讓中國妄以為可以聯結最後的「外來政權殘餘」、頑拒「本土化」的「遺民」和貪婪的「政商」;以文攻武嚇和以商圍政而滿足併吞台灣的「帝國主義」野心。然而,中國之敗而得不償失,也必然是在自不量力地,敗於無知盲動,而與台灣的自由開放為敵。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