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石榴,芭啦,中秋月》
月亮是可以提早收成的,月亮在初一和十五是不一樣的,月亮是有陰晴圓缺的;十五的月亮是圓的,到了十六,月亮是失望的。
本月十五日是中秋,衆望所盼,應該是夜空高掛又圓又大的月亮,在今年却正好遇到強烈颱風來襲,提早讓想賞月的人失望了。
這不能怪月亮,十五日的月亮,依然是又圓又大的,縱然有颱風來敗興;只是無緣出現。我在兵役退伍後,曾經準備多項國家考試。有一日,我到郊外登山,路過一座廟,裡面沒有香客。於是,我隨緣入廟,禮敬神明。廟公欣然招呼,為我點香,請我敬神祈願。
禮畢,臨去前,廟公請我,就剛才的祈願抽支籤吧!盛情難却,照辦後,我得到一支「上上韱」;其中有一句詩:"...雲破月現見分明,..."。此後,在人生的不同遭遇,我以這句詩自勉:"自己才是真實的存在;我就是我所要的自己!"。
以哲學的語言註解,就是"存在先於本質;本質先於現象"。如今,颱風是短暫的現象;每到十五日,又圓又大的月亮是本質,在夜空中高掛的,也可以理解,是存在一塊巨大荒蕪的岩石。若愈深入地解構現象,就愈不浪漫了。
哲學與詩,是知性與感性的夥伴,可以合作,也可能互斥,也可以和諧共存,更可以戲謔。既然,衆望所盼的中秋月,是又圓又大的月亮;以哲學的知性理解,今年的中秋,不是無月可賞。我有預先收成的庫存月亮可回味,就像提前製作中秋月餅來送禮。中秋月,何嘗不能早收?
幸好!我已預知,夜長夢多,本月多颱風,而在上月的十五日,從下午到夜晚,分別為遠在天邊的月亮留影儲存。當時,近在身邊樹上的石榴和芭啦,也是又圓又硬的"物自身"。若撥開語言的浮雲,指鹿為馬,白馬也是馬,則它們與月亮有何不同?
石榴、芭啦和中秋月,都是哲學所理解的現象,可以隨著知性的理解而無時不在。若非要有浪漫感性的中秋月來吟詩作對,就只能看天氣和運氣了。
本月十五日是中秋,衆望所盼,應該是夜空高掛又圓又大的月亮,在今年却正好遇到強烈颱風來襲,提早讓想賞月的人失望了。
這不能怪月亮,十五日的月亮,依然是又圓又大的,縱然有颱風來敗興;只是無緣出現。我在兵役退伍後,曾經準備多項國家考試。有一日,我到郊外登山,路過一座廟,裡面沒有香客。於是,我隨緣入廟,禮敬神明。廟公欣然招呼,為我點香,請我敬神祈願。
禮畢,臨去前,廟公請我,就剛才的祈願抽支籤吧!盛情難却,照辦後,我得到一支「上上韱」;其中有一句詩:"...雲破月現見分明,..."。此後,在人生的不同遭遇,我以這句詩自勉:"自己才是真實的存在;我就是我所要的自己!"。
以哲學的語言註解,就是"存在先於本質;本質先於現象"。如今,颱風是短暫的現象;每到十五日,又圓又大的月亮是本質,在夜空中高掛的,也可以理解,是存在一塊巨大荒蕪的岩石。若愈深入地解構現象,就愈不浪漫了。
哲學與詩,是知性與感性的夥伴,可以合作,也可能互斥,也可以和諧共存,更可以戲謔。既然,衆望所盼的中秋月,是又圓又大的月亮;以哲學的知性理解,今年的中秋,不是無月可賞。我有預先收成的庫存月亮可回味,就像提前製作中秋月餅來送禮。中秋月,何嘗不能早收?
幸好!我已預知,夜長夢多,本月多颱風,而在上月的十五日,從下午到夜晚,分別為遠在天邊的月亮留影儲存。當時,近在身邊樹上的石榴和芭啦,也是又圓又硬的"物自身"。若撥開語言的浮雲,指鹿為馬,白馬也是馬,則它們與月亮有何不同?
石榴、芭啦和中秋月,都是哲學所理解的現象,可以隨著知性的理解而無時不在。若非要有浪漫感性的中秋月來吟詩作對,就只能看天氣和運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