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購物」的故事》
已經記不得詳細的日期,反正,事情就是怪怪的,不知所云:去年的某一天,上午約十時左右,一位商界友人來電:"「密宗」的「仁波切師父」特別交待,本日一定不可以花錢購物,否則有災難。師父不會妄言;此話既出,必有所本;我有義務提醒好友!天機不可外洩"。
怪怪!宗教不是「無差別心」地去「救難」嗎?豈有因友而異?豈不是視為「內線消息」?何不「新聞快報」?恐有擾亂市場交易秩序的觸法之虞?
隨後,友人,又急切地去拯救他的各路好友;據他說:"尚未通報自己愛購物的妻子";朋友的安危,放在妻子之前,真夠義氣!莫非,妻子再娶,就有年輕的?
真是「蛋頭師徒」,友人的「仁波切」師父,不早感應:竟然在一日的「早安」變「日安」時,才告訴他的弟子:"快去救人!";莫非,「仁波切」師父「睡過頭」,才感應來的「天機」?
對我而言,太遲了!早上出門,我已經「花錢」多次,包括在銀行轉帳,「悠遊卡」加值,…。若要相信友人的善心和善意,只能「自我解構」;" 銀行轉帳,不是當日購物,而是支付上月購物的「信用卡」支出;「悠遊卡」加值,也不是當日購物,而是儲備未來的通勤消費"。還好!還算合理!不算辜負友人和他的「仁波切」師父的「天啟善意」。
宗教的天啟;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德國哲人「康德」認為:"「上帝」是不可證明的!",這也是國家必須保障、社會應該尊重不同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因。
友人與我有商場上的交誼,他屬於向我消費,由我提供知識服務的客戶。因此,我服膺自己對任何宗教信仰的尊重原則,彼此互相牽成。友人和「仁波切」師父,向我「外洩天機」的好意,我心領神會。隨後的當日,我似乎有「潛意識」的制約,竟然不再有購物的衝動和行為;有些太不自然。
直到次日出門,恢復正常的「購物」,不禁有「自由在身」的喜悅:"購物就是自由!就是「購買力」的展現,只要我有需求,有「購買力」,有所不可?即使只是在街角的「便利商店」,買一顆「五香茶葉蛋」;能花錢,真好!"。
當時,付錢結帳,走出「便利商店」後,我領悟了「花錢消災」,在宗教哲學上的意義。
同理,旅遊是對出外的嚮往,也是愉悅的生活經驗。學理上,據說可以"增廣見聞"和"豐富人生";當然,行程所至,品嚐當地的風土特產、美食也是見聞;只是,"增廣見聞"的前提是自由自在的「自由旅行」,發現豐富的多元世界。
如果,相反地,參加「團體旅行」,行程被「旅行經紀」安排,被「惡意」塞進購物行程,被「又哄又騙」,否則被「又逼又迫」;這已經是國家特許,政府包庇,業界合謀,坑殺旅客的「犯罪行為」;真的是"作案「一條龍」"。
對於限制人民去台灣「團體旅行」的中國,和歡迎旅客前來的國家,台灣的政府,以及被納入旅行相關的「一條龍」業者,都是「自由的敵人」:人民旅行自由的「天賦人權」中,竟然沒有「花錢旅行」的自由,也沒有「花錢消災」的自由。
自古以來,自由是「自由人」抗爭得來的;然而,卻有「自由的敵人」上街,為「一條龍」的不可行和崩潰而示威抗議。真是證明:人類的歷史是「被奴役」的歷史;奴隸最大的恐懼,是被卸下身體的枷鎖。
這種怪事,正在台灣上演!旅行業,除了不提供旅行的愉悅外,應該可以改行經營「百貨業」,哄騙旅客以「旅遊」之名,前來「購物」;這種藉旅遊而「置入行銷」購物,必然無法永續經營。「不正當」和「不合理」的現象,必然敗在自己的本質;這是哲學對"現象"的理解。
相關文章:
導遊故事筆記 -《遛狗一條龍》
導遊故事筆記 -《法老王,自西徂東!?》
哲學人生筆記 -《人家不來了!》
導遊故事筆記 -《燕燕居息,不已于行!》
怪怪!宗教不是「無差別心」地去「救難」嗎?豈有因友而異?豈不是視為「內線消息」?何不「新聞快報」?恐有擾亂市場交易秩序的觸法之虞?
隨後,友人,又急切地去拯救他的各路好友;據他說:"尚未通報自己愛購物的妻子";朋友的安危,放在妻子之前,真夠義氣!莫非,妻子再娶,就有年輕的?
真是「蛋頭師徒」,友人的「仁波切」師父,不早感應:竟然在一日的「早安」變「日安」時,才告訴他的弟子:"快去救人!";莫非,「仁波切」師父「睡過頭」,才感應來的「天機」?
對我而言,太遲了!早上出門,我已經「花錢」多次,包括在銀行轉帳,「悠遊卡」加值,…。若要相信友人的善心和善意,只能「自我解構」;" 銀行轉帳,不是當日購物,而是支付上月購物的「信用卡」支出;「悠遊卡」加值,也不是當日購物,而是儲備未來的通勤消費"。還好!還算合理!不算辜負友人和他的「仁波切」師父的「天啟善意」。
宗教的天啟;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德國哲人「康德」認為:"「上帝」是不可證明的!",這也是國家必須保障、社會應該尊重不同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因。
友人與我有商場上的交誼,他屬於向我消費,由我提供知識服務的客戶。因此,我服膺自己對任何宗教信仰的尊重原則,彼此互相牽成。友人和「仁波切」師父,向我「外洩天機」的好意,我心領神會。隨後的當日,我似乎有「潛意識」的制約,竟然不再有購物的衝動和行為;有些太不自然。
直到次日出門,恢復正常的「購物」,不禁有「自由在身」的喜悅:"購物就是自由!就是「購買力」的展現,只要我有需求,有「購買力」,有所不可?即使只是在街角的「便利商店」,買一顆「五香茶葉蛋」;能花錢,真好!"。
當時,付錢結帳,走出「便利商店」後,我領悟了「花錢消災」,在宗教哲學上的意義。
同理,旅遊是對出外的嚮往,也是愉悅的生活經驗。學理上,據說可以"增廣見聞"和"豐富人生";當然,行程所至,品嚐當地的風土特產、美食也是見聞;只是,"增廣見聞"的前提是自由自在的「自由旅行」,發現豐富的多元世界。
如果,相反地,參加「團體旅行」,行程被「旅行經紀」安排,被「惡意」塞進購物行程,被「又哄又騙」,否則被「又逼又迫」;這已經是國家特許,政府包庇,業界合謀,坑殺旅客的「犯罪行為」;真的是"作案「一條龍」"。
對於限制人民去台灣「團體旅行」的中國,和歡迎旅客前來的國家,台灣的政府,以及被納入旅行相關的「一條龍」業者,都是「自由的敵人」:人民旅行自由的「天賦人權」中,竟然沒有「花錢旅行」的自由,也沒有「花錢消災」的自由。
自古以來,自由是「自由人」抗爭得來的;然而,卻有「自由的敵人」上街,為「一條龍」的不可行和崩潰而示威抗議。真是證明:人類的歷史是「被奴役」的歷史;奴隸最大的恐懼,是被卸下身體的枷鎖。
這種怪事,正在台灣上演!旅行業,除了不提供旅行的愉悅外,應該可以改行經營「百貨業」,哄騙旅客以「旅遊」之名,前來「購物」;這種藉旅遊而「置入行銷」購物,必然無法永續經營。「不正當」和「不合理」的現象,必然敗在自己的本質;這是哲學對"現象"的理解。
相關文章:
導遊故事筆記 -《遛狗一條龍》
導遊故事筆記 -《法老王,自西徂東!?》
哲學人生筆記 -《人家不來了!》
導遊故事筆記 -《燕燕居息,不已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