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水果的滋味》

圖片
      記得童年時代, 「黨國經濟」體制,對於物資的取得,多有管制;除了油電,由國營事業獨佔經營外,許多類的民生物資,進口和分配,也被特定的黨國特許團體把持。當前,仍有不少怪異的機構,對身份和資產的歸屬,仍在爭執不已。 關於這些問題,作為「草民」,僅憑常識也知道:「黨國」從中國敗逃,流亡至台灣,可曾帶出任何的「不動產」?當然不可能!至於「動產」,正如同逃亡在外的「通緝犯」,身上即使有黃金,也僅能設法脱手供短期自用維生。 「流亡者」,長期的生存保命,必須取之於流亡所在的土地和人民的財產和生產;也就是本土的「國民經濟」。因此,為了收斂資財,而形成管制型的經濟:外匯管制、進口管制、出國管制,各種向人民斂財的名目:印花税、勞軍捐、煙酒專賣,多不勝數。 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水果之王的「蘋果」;當年,必須依賴進口;完全由國營的怪異機構「中央信託局」進口,再轉交給特定的水果專賣商;政府和特定集團,從中賺走佣金和差價。那時候,蘋果是昂貴奢侈的水果,外形小顆;等級,大致上,就像現在歐美超市的袋裝「普通級」蘋果。 有時候,好不容易,有了蘋果,好像得到「仙桃」珍品,捨不得吃;只知道,能吃到蘋果,是奢侈的「假高貴」。到了大學時代,研讀經濟學,理解「管制經濟」是政商勾結的罪惡和不公不義的來源,犧牲人民的福祉。政府和附隨組織、特許集團,經由管制,像「吸血鬼」,偷走又浪費國民的利益,却還操控媒體,向草民宣傳,莫忘「政府德政」。 「愚民」的「管制經濟」,被台灣人民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淘汰了;「市場自由化」,也是必然的趨勢。至今,依然有歷史的殘餘;「中央銀行」介入匯率操控,壓低新台幣的匯價,圖利出口商,也是犧牲人民購貫進口商品和出國消費的福祉。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主要的貿易政策之一,就是緊盯操控匯率的國家。如此,才使台灣的「中央銀行」稍微收斂,暫時不敢明目張膽地摜壓匯市交易的新台幣「收盤價」。近期,新台幣的大幅度升值,就是因為過去的「不正常」操控貶值,被美國盯上而略有改邪歸正。 政府,總是惡行難改,與民争利,介入市埸「莊家兼郎中」,要吃又要拿,自以為是神,無所不能。台灣的長期危機,在於走上「社會福利國家」的財政衰敗之路;也就是「大政府」,生、老、病、死都要管;如此,就有理由,向人民搶錢,佔據龐大的國民經濟的資源,擴張龐大的政府組織,貪污和浪...

人生故事筆記 -《「歡迎光臨!」與「滾出去!」》

圖片
      "歡迎光臨!",一句店家或者主人迎客的態度用語,很温馨,而且讓來到的客人安心,不是嗎? 曾經,在中國首都北京,我接受「老中友人」風雨故人來,溫馨地招待上餐廳。正在選擇店家持,站在食坊門口的接待小姐,看起來,應該是從農村地區進城工作的清純姑娘;羞赧地對我們說:“歡迎光臨!” 。當下,好耳熟的用語;「老中友人」說:“這家餐廳是台灣人常來的,應該是比較合你的口味!"。 "何不吃在地的口味?入鄉隨俗!「台菜」的口味,俺回台灣,每天吃!"。先打住,没進去,另找別家餐廳;於是,我向那位接待的小姐微笑:“謝謝您!下次有機會再來!”。 小姐,受寵若驚:“唉唷!先生,您太客氣了!歡迎下次光臨!”。「老中友人」在旁笑我:“見小姐就想聊,藉機搭訕,真是「別有用心」!不過就是選一家餐廳;還没吃呢!你也想說上幾句!”。 "這…,中國的「改革開放」,經濟掛帥,還是得保存些「古意」的「人味」嘛!何况,人家小姐,也很客氣接待;一句話,也是相遇有緣嘛!看來,「貴國」得禮失求諸野!向俺學習「紳士風度」!"。 「老中友人」說:“成!那行,就這家吧!讓你安心!"。於是,兩人又回去那一家「食府」;那位小姐還站在門口,喜出望外:“先生,果然又光臨了!”;「老中友人」在旁以「文言」打趣:“咱家「公子」與「貴府小姐」,有緣!吃定矣!”。 「接待小姐」客氣又溫馨地順著:"兩位「公子」有請,隨我來!",帶位「搞定」;好個古意風情!上菜前,我倆聊到北京,在「國民政府」時代,舊名「北平」,六百多年的「京師」,天子脚下,人文薈萃,有容乃大;說話有「京片子」的味道。 我倆互相回憶;以往,在德國求學的歲月,曾經都遭遇「德國統一」後,「排外」的風潮;最常在市街道上,聽到有不懷好意的口氣,當著外貌明顯看得出來的「外國人」;尤其是,向「穆斯林」的穿著,或「亞洲人」的外貌,咆哮:“「滾出去!」”(raus) ;還比手揮舞驅趕。 「修道院」的神父、院長和修女們、德國同學和我的「業師」,都曾經提醒我,自己出外,要多注意安全;也安慰我:"非常歡迎您來德國,"與我們在一起"(bei uns) 。那些路上的「咆哮」,是「民族主義」的「極右勢力」;可視為「排外」的一種社會和文化的焦慮現象...

哲學人生筆記 -《「別有用心」的「別」》

圖片
「人權」的意義,唯有在發生讓許多的「別人」也憤慨不平的事件時,才會引起普遍地重視;否則,普遍的感受是,當事人怎麼如此生不逢時,時運不濟,遭到那般粗暴不堪的對待。 在此,「同理心」和「自由」的價值,就值得珍惜。不然,有一天,自己也可能成為不幸的「受難人」。站在「正義」的高度,去關心世道的惡行,理解「惡」的本質,而超越自己的冷漠,向「善」的價值靠近,是哲學思考的義務:“我想要做什麼?我能夠做什麼?我應該做什麼?”。 站在「弱」與「善」的一方,抗拒「惡」那一方的「強」,是對每個人的「良知」進行自我的「考驗」。「提筆發聲」是每一個「自由人」的「權利」;在此,為何不是「義務」?那正是可以彰顯「自由人」的「意志」和「意願」;如此,也正是「惡」的一方,所畏懼的「別有用心」。 正因為「別」的存在,而顯示「善」之羞於向「惡」屈服。黑暗的力量掩護「惡」,在於許多的「別人」閉上眼睛或充耳不聞,使「惡」坐大而自以為「強」。其實,若許多的「別人」點亮良知和啟發理性,「惡」只是價值的侏儒。 當前,世道上的「李明哲案」和「聯合航空暴力逐客案」就是「惡」的典範。中國和「聯航」都自以為大,而可以姿意蠻横粗暴地對待「個人」;所彰顯的意義在於,「惡」的敢於橫行,是因為許多的「別人」認為:「無可奈何」。於是,「惡」的勢力不以為意:“誰理你們!”。 然而,許多的「別人」出於同情與濟弱而發願「提筆發聲」,不求短期有成效,但求長期侵蝕「惡」的勢力;內心堅持鄙視「惡」的存在;終於有一天,如同河岸潰決,形勢逆轉。 在我的人生故事中,有類似的感同身受;以往,「黨國」以「戒嚴令」長期禁錮台灣人的自由與尊嚴;最常被聽到的「明哲保身」的勸告,就是:“何必與自己的利益過不去?”;這也正是「小英總統」缺乏「歷史感」和真正的「價值感」而有無知之言:“「戒嚴時期」不是許多人都選擇服從嗎?”。正因為聽到此言,我對「小英總統」國政領航的信心驟降。 正因為人生的世道上,見證「黨國」的諸多不公不義的惡行,而探索被禁錮的思想世界,讀禁書和豐富地求知,發願質疑和不相信「惡」的合法性和正當性,相信人生終將見證「黨國」覆滅。 「別有用心」的可貴,在於自由精神和獨立思想;人生世道上的哲學聖殿洗禮,使我自己有堅定的價值信仰和包容與尊重異議的心胸。自然地,我特別珍惜「別」的意義。

詩人之國筆記 -《「劫機」》

圖片
          人多、吵鬧/ 那個地方,…?/ 馬賊、強盜、土匪、騙子/ 自古,代代相傳/ 遠離!避險/ 分贓?/ 吱吱喳喳/ 鳥兒,也難受!/ 振翅,飛去/ 早知道,不去/ 落在手裡,才知道!/ 吃「魚趐」,不能飛!/ 鳥兒,怕「落趐」!/ 更怕聽到,來客「炸雞翅」/ 「雞翅」,多餘的!/ 不能飛的雞/ 只能嚮往自由的天空!/ 鳥兒,「謹慎」,是應該的/ 人多,自相踐踏/ 幫不上忙!/ 難怪,搞出「飛機」/ 不能吃的「機趐」/ "吃素食",最環保!?,…/ 「素食店」的廣告!/ 人多的地方?吃「啥鳥」?/ 人吃人?/ 隨時抓了,就吃!/ 「一家親」?吃了!/ 「七月半」還早,「鬼話」先到/ 機場,不要去/ 綁匪,「劫機中」!/ 不許,飛!?/ 自由?不自由?/ 「人的尊嚴」,不可被侵犯!/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法哲學筆記 -《「綁匪」的「以法治國」》

圖片
      究竟如何"看待"中國的「法制」、「法治」和「法格」?很悲觀! 這個國家,自「清帝國」末期的「變法維新」,到自稱革命的「新中國」,再到「改革開放」後的「大國崛起」;已經過一個多「世紀」,始終陷溺在「皇權人治」的語境和困厄中,無從超越。即使,物質文明,看似吃飽、穿好、熱鬧;法的建設和文化,無從表現出法治的文明。 「毛澤東」時代的「無法無天,造反有理」,以「革命」和「反革命」而「治人論罪」,到「習近平」時代的「以法治國」的「極權統治」;「法」,在中國,呈現給外界「人治皇權」的「工具意義」;無從形成「法治立國」的「價值意義」。 在中國,「以法治國」無從作為西方「羅馬法」文明傳承而發展迄今的「依法治國」的「同質」;中國,反而經常自曝「以法治國」語境的淺陋,成為外人「危邦不入」的「恐怖國家」。 中國的各式法規,多如毛髮,卻都是權力統治的「工具」。法的「意識」和「意境」,無從讓人尊敬和尊重;主要是在法的語境中,核心是「人治」的「權力意志」,「以法治人」,尤其是「權力集團」的獵物。 台灣公民「李明哲」入境中國,隨即失蹤;有限的訊息指向,中國政府自己承認,"人質"已落在手中,涉嫌危害中國的「國家安全」;其他的訊息,則放給「小道」和「掮客」,去向「李明哲」的家屬傳話。 這是典型國家暴力的「綁匪手法」;喚起我輩中年以上,或經歷過「二二八屠殺」,或「戒嚴時期」被「白色恐怖」壓迫的台灣人的記憶,甚感不恥中國,竟然淪落為「伊斯蘭國」的綁匪行徑。 中國的「以法治國」,本質上只是實踐權力支配的意志和「斂財」的手法;中國的「國家法權」的實踐,竟然有「公權力」配合和放任的「法權代理」,也就是「掮客」;利用受害人家屬的急切和無助,意圖混水摸魚,能撈就撈。 一個大國,墮落成「綁匪集團」,侈言「以法治國」而虛無;只能以另一種角度去"看待":「綁匪集團」已經進化至「以法治國」。 「人治」,而且自述「以法治國」,將自證「羅馬法」的法律文明所傳下來的警惕:"最高法律常是最大的不正義(lus summum saepe summa est malitia)" 。「工具意義」的「以法治國」,在中國正向世界呈現不義的恐怖。台灣人謹記:"危邦不入";更重要的是,看穿中國國家暴力的恐怖本質。

園藝生活筆記 -《「芒果樹」的「花」與「果」》

圖片
芒果樹的原生地在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每次在南台灣炎熱的天空下,沿著「台26線」公路,往國境南疆行車,常見山坡地上,遍植滿山野的芒果樹。春天時,先見到芒果樹抽出花芽;没多久,就長出金黄色,像「丹桂花」或「黃金桂花」,一序又一序的「花米」,遠看也很像欒樹開花。 曾經,我有六年的歲月,經常往來於「台26線」的「屏鵝公路」;在春天時,看到路旁的芒果樹開花結果,我就聯想到芒果樹東傳的轉折旅程;很像源於印度的佛教。如今,在印度的本土,佛教已經不再是主流的宗教而式微了。 然而,佛教却在東亞的中國,韓國、日本、台灣;以及東南亞的緬甸、泰國、高棉和越南,蔚為主流宗教。 芒果在台灣,已成為夏季的經典水果;也衍生出相關的冰品;「芒果冰」,更是普遍地受到喜愛。芒果樹,是荷蘭人自印度先移植至「殖民地」的印尼。在十七世紀,又被荷蘭人移植到南台灣,落地生根後,被台灣的風土馴化而成為主流的「台灣之果」。 這段「本土化」的進程,很像各個不同時期到台灣的移民,第一代會思鄉,第二代會困惑,第三代起會自然,成為「台灣之子」和「台灣之女」。 移民,先是外來的元素;重要的,在於本土「原民族」的包容,和移民自己的認同,選擇加入融合,而成為同一片土地上的「多民族」的同胞。 芒果,能適地而成為台灣的主流水果,被廣泛地推廣裁植;其中自美國引入優良的園藝品種外,還有台灣本土自行改良的許多優良品種;果實更大,果肉愈來愈飽滿,甜度也更甜,味道甜美多汁,還有蜜香的氣息。 十年前,我播下「愛文」品種和「金煌」品種的「芒果核」;五年前,再分別嫁接「金蜜芒果」的「穗木」到「實生苗」上。近三年,在「清明」時節,開出金黃色的「花米」;就有好奇的野鳥來啄食;以致授粉不全。幸運的,剩下的「花米」結成的果實,長到雞蛋的大小,又逢「梅雨」時節的多水而落果。 不過自始,我就不曾減花疏果和套袋,就是镶芒果樹順其自然地開花結果。「自得其樂」,就是最好的「結果」。

哲學人生筆記 -《言論自由》

圖片
自由,是一切價值的基礎,也是選擇。言論是表述思想;文明的發展進程,僅有思想的自由還不夠,仍然必須依賴表述,也就是言說論述,或是言論自由,廣義地,包括文字表意的自由。 人生而自由,却戴著枷鎖;必然是有外在的壓制和內在的自制,使人活得扭曲,必須以唯唯諾諾,謹言慎行的卑微態度求生。「意識型態」,在「希臘文」的原意,就是說出自己的思想,呈現真正的自己,是人的可欲價值;說是簡單,却是唯恐言多必失,自曝淺陋,或得罪他人。如果,言論自由的意義,僅限於此,那是道德層次的自我要求而謹言慎行。 言論自由的偉大意義在於,以遠見的思想為本,說出和寫出時代精神的蒙昧和黑暗。有遠見的思想言論,如黑暗中的燭火,隨時有被熄滅的可能;黑暗的勢力,有想不到的龐大和交錯;都是自由的敵人。 人有命運的悲哀,習於沉溺在黑暗和拒絕真實,這也正是人的奴性,只要有些微的短利,就輕易地出賣自己的自由本願,寧可為短利戴上枷鎖,以為如此,就可以得到安全。然而,這正是蒙昧,需要思想啟蒙。 言論自由是啟蒙的動能,必須以哲學作思想先驅,走向思想的荒野大地,開疆闢土,再交予科學固守疆土;如此,文明得以發展。在此過程中,可知哲學的博思辯證和科學的求真驗證,是何其重要! 文明進程,必須以自由為基礎:思想自由、言論自由,都是必要的自由形式。即使自由的敵人無所不在,浮世多變,世道艱難;但是,人不可自縮,而是必須勇於自我表意和包容異議。 想像一下:春天來了,繁花盛開,蟲鳥交鳴,春天不是很美好嗎?人類,如果没有言論自由,噤聲默然,剩下的,是扭曲而呆滯的世界。歐洲在中世紀被「神權」統治,壓制任何挑戰「神權」的思想言論,而被稱為「黑暗時代」。 至今,在世界上,仍有許多專制的國家,以壓制異議言論或逼迫表態,來鞏固恐怖的暴力政權,視異議言論為洪水猛獸,以謊言統治和欺壓自己的人民。哲學的理解:“凡虛幻的,必解構於真實之前!”。 台灣,在漫長的「戒嚴時代」,「外來勢力」所編織的,虛幻的「黨國神學」,終於不敵台灣人追求真實自我的意志,以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的啟蒙,解構虚幻的「黨國」,成就自由民主的大趨勢。

園藝生活筆記 -《善與美的循環》

圖片
        「清明」節氣時,已經有桑果可採食了!氣溫暖和,漿果快速成熟;收成的桑果,成為我的早餐;營養豐富。桑果的收成,來自生長過程,少量多次地,施給高營養效能的有機肥料,也不施農藥,既乾淨又安全;而且,顧及來訪的蜂蝶和野鳥的安全需求。 這是一套「善」的生態循環;「食物鏈」的核心價值,就是「生態永續」;不僅蟲鳥來訪安全,我自己也吃得安心。更有意義地,是自得其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善用「果樹植物學」的知識,在園藝實踐中,累積管理植栽的經驗和技術。 每日清晨,陸續有成熟的桑果可供採食;同時,「桑樹」的鄰近,有一株已種植十多年的「日本月桂樹」,每年的「清明」前後,也陸續綻開乳白玉脂色的「月桂花」,可供賞心悦目。如此一來,口福和眼福兼得。 園藝生活,是很有哲學意義的一種生活方式和文化,可以自得其樂,促進心理健康。重視美學文化和國民健康的政府,與其擴增「停車位」,不如鼓勵國民親近自然生態,和推廣家庭園藝,讓城市的空間更多彩。 ‘’好園丁‘’,也必然是‘’好國民‘’;城鄉到處有花果植物的綠意和美化,生態永續,國民的心理,也會心平氣和;也普及空間的美學印象。

哲學人生筆記 -《「火」與「熟人」》

圖片
「清明」節氣,多被聯結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文化意義。 「清明」的前一日,有些「所在」的民俗,也有「寒食節」的傳統;在「寒食節」當日,我「上山」追思「祖上」;「下山」之後,回家吃「潤餅捲」;頗有古意風味。 於是,聯結到「寒食節」典故的「穿鑿附會」:「介之推」在患難中,割下自己的部份「大腿肉」,煮成「人肉營養湯」;也有傳說,是「燒烤腿肉」,讓流亡中的「主子」,「晉國」的公子「重耳」充饑。 日後,「晉國公子」結束十九年的流亡,回「晉國」登位,成為「晉文公」;想要報答恩人。「介之推」卻回拒,而揹母「進山」。「晉文公」派人尋找,終無所獲;聽從「蠢計」,放火燒山,逼孝順的「介之推」,能揹母「出山」接受報恩。 可想而知,多年的艱苦流亡;「介之推」,也許腿部有傷痕,若已成殘障,又年歲已老,行動不便;揹母「出山」,更是難於行走山道。終於,母子俱焚於「火燒山」的人禍。 這則「悲劇故事」,無論「烤肉充饑」的「患難情義」,或「燒山驅人」的「愚蠢報恩」,都涉及「生火」,此一「生食」與「熟食」的「文明分野」。從人類的文明進程理解:「生火」,代表克服「黑暗勢力」的支配,一點「星火」,可以燎原;守住燭火,照亮黑暗。 人類生火而有文明開化;卻也在火勢失控時,苦惱於,如何面對「怒火」?究竟是要「打火」、「滅火」、「消火」、「去火」或「救火」的不同抉擇;表現在「語意不清」的「漢語語境」中。現實的情境,「面對怒火」是「政治經濟學」的問題。 英語中的與火「相搏者」(fighter),以"firefighter"表述,指涉的是「火場戰士」。"firefighter"的終極目標,應該是控制火勢,在「客場」取得「優勢」;但是,"firefighter"的英勇故事,多與火有關,有「火場」才有英勇的表現;不然,只能等待,在「新年月曆」上,脫衣露出全身肌肉,讓女人養眼。 有火,就會熱到「燒燙傷」,這也是「漢語語境」中,「熟人」易傷「生人」的原因,藉熟欺生,「老鳥」欺「菜鳥」;熟人,自成一夥,坑殺生人。究竟,生人如何成為熟人:熟男、熟女? 時間就是火,可以蒸、煮、烤、燻、炊、焙;時間久了,混也混熟了,就有「倚老賣老」欺生的「資深老本」。職場上、官場上常見「老賊」為上級長官,不是能力取勝,而是氣味相投,都是「熟人的味道」便於牽成作夥,以成為幫、派、黨、團...

園藝生活筆記 -《大地的「波斯菊」》

圖片
      多年來的園藝生活實踐,我有得到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園藝造景的啟發,主要分別來自英國、日本和德國的空間景觀典範。空間、大地、人和植栽的共存共伴的理想;綠色大地和多彩天地,成為人的生活空間。人在季節流景變化中,人生觀與自然和諧,正是共存共伴的最佳註解。 多年在德國求學生活經驗:感受與認知,德國人的空間設計,帶有基督宗教的尊祟與卑微的對比。明顯地,表現在教堂的高聳尖塔、小鎮、鐘聲和「大學城」的國土空間,都是地景的元素。又配上完整有效率的不同距離的交通系統,是現代與傳統的結合。 住宅,以理性配置和實用設計,呈現民族的自律和秩序;植栽的出現,是簡約的和理性的安排,以符合這項空間的哲學理念。 民族性格與德國人相近的日本人,在園藝造景的表現上,也是以秩序為主,然後在歷史文化的發展進程中,融入「中國禪學」的「禪意」和「襌境」;「明治維新」開啟的西化進程中,融入「英國式」的園藝風情;住宅,配上自然而奔放多彩的園藝造景,人的住家生活,彷佛置身在自然地景中。 其中,又有歷史的造景流變,帶有對傳統秩序的叛逆,回到自然的「雜樹林」風格。這項典範,被我引為園藝生活實踐的參考和指導;就是“雜花生樹”,而成就「與自然和諧」的共存共伴和自得其樂。因此,我也沉浸在「果樹植物學」和「生態學」的趣味中。 啟發我對園藝有更多知識熱情的來源,是「英國式庭園」的地景,當然不是「貴族城堡式」的「莊園」園藝造景,而是「小資產階級」專業者的「自戀」;先企求林野大地成為我的家園;然後在繁花共伴中,營造自己的住家風格,也為昆蟲和鳥類創造生態效益;既自得其樂,也身心健康。 為了追尋典範,我分別參考德國、日本和英國出版的園藝專書,綜合得出自己對園藝生活的期望和想像,期待生活彷彿置身在「大地的波斯菊」花海中。 現在,正是「清明」時節,‘’雨紛紛‘’之後,氣溫已回升放晴,我已準備了,將播下不同品名的「波斯菊」(Cosmos):「大波斯」(Cosmos bipinnatus Cav.)、「黃波斯」(Cosmos sulphureus Cav.)、「重瓣大波斯」(Cosmos bipinnatus Cav.)、「紋瓣大波斯」(Picotee Cosmos; Cosmos bipinnatus Cav.)、「大波斯‘’奏嗚曲‘’」(Cosmos “Sonata” ; Cosmos b...

哲學人生筆記 -《開國王朝「人妻不服從」記事》

圖片
      「丁酉」年,三月,農小;「清明」時節將至,聖國草民,正自四面八方返鄉,遊子歸鄉,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草民書生,返鄉途中,不甘寂寞,好為人師,見人就聊「鳥事」,讚聖國之民德淳厚。適逢旁座,有一「民女人妻」,見書生草民正在展報閱讀;問書生,聖國當日有何「新鮮鳥事」? 「民女人妻」,見報上有「公民不服從,無罪!」;乃向草民書生詢問:"「公民不服從」,係蝦米?"。 「草民書生」,故作清純羚羊的鳥樣子:"不好意思耶,很難說清楚,講明白耶;大概是:拒絕向國家納稅,也拒絕服兵役;還有,不相信大官的鳥話!應該就是「天高皇帝遠,帝力沒鳥用」!自由自在,諸法皆空,無法無天!"。 「民女人妻」,聽「草民書生」此一高見,頗不以為然。 "那怎麼行?天下大亂矣!若拒絕服兵役,安得勇士保國衛家?若拒絕向國家納稅,安得銀子供養皇上、大員、各路奴才,支持社會福利、購買武器?…不成啦!還有,長照、國宅?若不相信大官,其誰領導聖國各路奴才乎?"。 嗯,誰說「民女人妻」不可與聞「國家鳥事」?顯然地,聖國之「民女人妻」已非往日相夫教子,不問窗外風雨事之「夫人」。誠是也!聖國已有「國民」也! 是故,「草民書生」笑回「民女人妻」:"汝所言,俱屬「國民意識」,乃國家之人民,認同自己之聖國,自己養;願受國家所定制之義務! 然,汝可知,聖國可曾善盡對應於國民之義務;若只論國民之義務,而支付國家之所需,而國家坐享被國民供養之權利;若國民未保有國民之光榮與尊嚴;則實為受制於不對等關係之草民而已矣! 國家,非僅有政府,尚有人民、企業、「非政府部門」、宗教…;然,政府壟斷資源,自稱國家法權之唯一代理;即使人民曾委任政府,卻反客為主,據「國家機器」,對內以專制人民;對外以無能捍衛國格與國民之尊嚴,則國家與政府實有虧職責與人民之信任。 人民,只是易於為政府「以國家之名」之「愛國主義」所欺騙與「專制」之草民"。 「民女人妻」,似仍有困惑於「公民不服從」:"先生,教書之夫子耶?" "不敢!不敢誤人子弟,俺是草民,書生而已!天下之長治久安,永續發展,唯以人民意志,建立公義之法律,如天上星辰,是心中道德。唯有人民認知,自身對國家之權利和價值信仰,符合前述之原則,乃有超越「國家神學」之「公民哲學」。...

園藝生活筆記 -《浮世一度》

圖片
                      「清明」節氣將到,雨紛紛;我注意到這個節氣對「生」的意義,在於草木滋生,生長的意志強烈,雨水和氣温,正在挹注生命的活力。生命的出現和存續,只有「一度」的機遇,那也正是命運的本質。 二月下旬,我播下柑橘、栗子和蘋果的種籽,就在「清明」前,鮮綠的新葉大量地冒出,生機旺盛。但是,我嫁接「蜜芒果樹」到「愛文芒果樹」和「金煌芒果樹」,一共六株,失敗了,無一存活,只好將「接穗」剪掉。 我那「三刀流」的「金手指」,嫁接果樹的手工精緻,自信又滿意,却終於必須承認失敗;天時不利,是主要的原因。芒果,是「熱帶果樹」,在台灣可以從三月開始嫁接作業,奈何最怕「清明」時節的氣温不稳,忽冷忽熱,以及多雨;而嫁接是植栽的外科移植手術,就怕手術後的「切口感染」。 同一時期,我也嫁接「大島樱樹」到台灣原生種的「山樱」,成功了。原因在於,得利於天時,樱樹生逢此時的春寒轉暖。生命的出現和存活,各有考驗,有存活,就有死亡;無論生死,都是「浮世一度」的命運。 收工後,回想白天的園藝生活實践,正好聽到日本「浪曲演歌」明星,「島津亞矢」小姐,正在演唱著名的浪曲《緣》;唱出生命的「一度」;就是「相遇相惜」的可貴。隱喻浮世茫茫,世道無常,戀人伴侶能夠相愛扶持,即使只有「一度」,却是幸運的! 相關日本演歌: 【縁(えにし)】 島津亜矢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