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火」與「熟人」》
「清明」節氣,多被聯結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文化意義。
「清明」的前一日,有些「所在」的民俗,也有「寒食節」的傳統;在「寒食節」當日,我「上山」追思「祖上」;「下山」之後,回家吃「潤餅捲」;頗有古意風味。
於是,聯結到「寒食節」典故的「穿鑿附會」:「介之推」在患難中,割下自己的部份「大腿肉」,煮成「人肉營養湯」;也有傳說,是「燒烤腿肉」,讓流亡中的「主子」,「晉國」的公子「重耳」充饑。
日後,「晉國公子」結束十九年的流亡,回「晉國」登位,成為「晉文公」;想要報答恩人。「介之推」卻回拒,而揹母「進山」。「晉文公」派人尋找,終無所獲;聽從「蠢計」,放火燒山,逼孝順的「介之推」,能揹母「出山」接受報恩。
可想而知,多年的艱苦流亡;「介之推」,也許腿部有傷痕,若已成殘障,又年歲已老,行動不便;揹母「出山」,更是難於行走山道。終於,母子俱焚於「火燒山」的人禍。
這則「悲劇故事」,無論「烤肉充饑」的「患難情義」,或「燒山驅人」的「愚蠢報恩」,都涉及「生火」,此一「生食」與「熟食」的「文明分野」。從人類的文明進程理解:「生火」,代表克服「黑暗勢力」的支配,一點「星火」,可以燎原;守住燭火,照亮黑暗。
人類生火而有文明開化;卻也在火勢失控時,苦惱於,如何面對「怒火」?究竟是要「打火」、「滅火」、「消火」、「去火」或「救火」的不同抉擇;表現在「語意不清」的「漢語語境」中。現實的情境,「面對怒火」是「政治經濟學」的問題。
英語中的與火「相搏者」(fighter),以"firefighter"表述,指涉的是「火場戰士」。"firefighter"的終極目標,應該是控制火勢,在「客場」取得「優勢」;但是,"firefighter"的英勇故事,多與火有關,有「火場」才有英勇的表現;不然,只能等待,在「新年月曆」上,脫衣露出全身肌肉,讓女人養眼。
有火,就會熱到「燒燙傷」,這也是「漢語語境」中,「熟人」易傷「生人」的原因,藉熟欺生,「老鳥」欺「菜鳥」;熟人,自成一夥,坑殺生人。究竟,生人如何成為熟人:熟男、熟女?
時間就是火,可以蒸、煮、烤、燻、炊、焙;時間久了,混也混熟了,就有「倚老賣老」欺生的「資深老本」。職場上、官場上常見「老賊」為上級長官,不是能力取勝,而是氣味相投,都是「熟人的味道」便於牽成作夥,以成為幫、派、黨、團、系、流;美其名,「志同道合」,實際上,「老賊一掛,互通氣息」,壯膽而有利於造勢。
時下,浮世無情,世道表裏不一;情場上,也是"多情總被無情傷";成為「熟男熟女」的關係,何以"「狂愛」之後,必有「狂悲」"?這必然是先有「打得火熱」的「生鮮催熟」的哲學辯證過程。時間久了,不熟也熟了;過熟,卻是失嫩走味。
問題,總在時間,不是「幾分熟」的技術問題;而是本質上,「精神病理學」的「不甘寂寞,喜新厭舊」的症狀。"由生到熟,週而復始",其中有可供哲學思辨的過程和意義。
相關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浮世一度》
美學史話筆記 -《擁抱的想像》
哲學人生筆記 -《酒徒與寡婦》
「清明」的前一日,有些「所在」的民俗,也有「寒食節」的傳統;在「寒食節」當日,我「上山」追思「祖上」;「下山」之後,回家吃「潤餅捲」;頗有古意風味。
於是,聯結到「寒食節」典故的「穿鑿附會」:「介之推」在患難中,割下自己的部份「大腿肉」,煮成「人肉營養湯」;也有傳說,是「燒烤腿肉」,讓流亡中的「主子」,「晉國」的公子「重耳」充饑。
日後,「晉國公子」結束十九年的流亡,回「晉國」登位,成為「晉文公」;想要報答恩人。「介之推」卻回拒,而揹母「進山」。「晉文公」派人尋找,終無所獲;聽從「蠢計」,放火燒山,逼孝順的「介之推」,能揹母「出山」接受報恩。
可想而知,多年的艱苦流亡;「介之推」,也許腿部有傷痕,若已成殘障,又年歲已老,行動不便;揹母「出山」,更是難於行走山道。終於,母子俱焚於「火燒山」的人禍。
這則「悲劇故事」,無論「烤肉充饑」的「患難情義」,或「燒山驅人」的「愚蠢報恩」,都涉及「生火」,此一「生食」與「熟食」的「文明分野」。從人類的文明進程理解:「生火」,代表克服「黑暗勢力」的支配,一點「星火」,可以燎原;守住燭火,照亮黑暗。
人類生火而有文明開化;卻也在火勢失控時,苦惱於,如何面對「怒火」?究竟是要「打火」、「滅火」、「消火」、「去火」或「救火」的不同抉擇;表現在「語意不清」的「漢語語境」中。現實的情境,「面對怒火」是「政治經濟學」的問題。
英語中的與火「相搏者」(fighter),以"firefighter"表述,指涉的是「火場戰士」。"firefighter"的終極目標,應該是控制火勢,在「客場」取得「優勢」;但是,"firefighter"的英勇故事,多與火有關,有「火場」才有英勇的表現;不然,只能等待,在「新年月曆」上,脫衣露出全身肌肉,讓女人養眼。
有火,就會熱到「燒燙傷」,這也是「漢語語境」中,「熟人」易傷「生人」的原因,藉熟欺生,「老鳥」欺「菜鳥」;熟人,自成一夥,坑殺生人。究竟,生人如何成為熟人:熟男、熟女?
時間就是火,可以蒸、煮、烤、燻、炊、焙;時間久了,混也混熟了,就有「倚老賣老」欺生的「資深老本」。職場上、官場上常見「老賊」為上級長官,不是能力取勝,而是氣味相投,都是「熟人的味道」便於牽成作夥,以成為幫、派、黨、團、系、流;美其名,「志同道合」,實際上,「老賊一掛,互通氣息」,壯膽而有利於造勢。
時下,浮世無情,世道表裏不一;情場上,也是"多情總被無情傷";成為「熟男熟女」的關係,何以"「狂愛」之後,必有「狂悲」"?這必然是先有「打得火熱」的「生鮮催熟」的哲學辯證過程。時間久了,不熟也熟了;過熟,卻是失嫩走味。
問題,總在時間,不是「幾分熟」的技術問題;而是本質上,「精神病理學」的「不甘寂寞,喜新厭舊」的症狀。"由生到熟,週而復始",其中有可供哲學思辨的過程和意義。
相關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浮世一度》
美學史話筆記 -《擁抱的想像》
哲學人生筆記 -《酒徒與寡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