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諾貝爾選美奧運會?!》
經濟學的政策選擇理論中,有一項認知;就是出發點良善的構想,往住會得到反效果。所以,善意不足以成就善果;這項認知提醒世人,這個世界的現狀,壞的現象,可能是出於良善的心願,俗語不是說:「好心沒好報」嗎?那麼,是否可以推論:好的現象,可能是出於邪惡的心願?這只能說,不一定;台灣的俗語不是說:「歹竹出好筍」嗎?
今年的金黃十月,又到了「諾貝爾獎委員會」;嚴格說,是一群躲在暗處,好像無所不懂的先知,向世界表演他/她們的「點石成金」魔力,以顯現支配世間價值方向的意志。
世間最無聊和庸俗的活動,大概就是這一類,將人類的知性和良心的作為,變成像脂粉氣息的美國影藝學院的「奧斯卡」頒獎活動一樣的,另類「奧運會」或「環球小姐」的選美大會。這些活動都變質異化了;變成國家和民族生死大戰的政治。「得獎」或「未得獎」,都讓應該脫俗超然的知識和良心界人士或組織,淪落為患得患失的庸俗輩;更何況,鼓吹民族主義的國家、政府和媒體的失態言行,更是多不勝數。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公佈前,在亞洲有兩位知名作家,中國的「莫言」和日本的「村上春樹」呼聲最高。結果,中日兩個國家和兩位作家,在此之前,都已經屏息失態了。顯然地,亞洲國家,仍然難以擺脫被西方文化價值,和觀點支配的後殖民心態;缺少自己的文化價值主體性,奴顏婢膝地巴望西方文化界的肯定。當西方遇到東方,誰是主流?已經無庸置疑了。
最離譜的是,為了爭奪「釣魚臺島嶼」,中國政府,在近期發動抵制日本作家,包括「村上春樹」在內的作品;而讓人遺憾地是,作為人氣作家的「村上春樹」先生,也必須應景地,被迫說一些酒話;失態又失格;不知所圖為何?
而另一位知名的中國作家「莫言」先生;在文學和藝術作為良心的檢視下;相較於「劉曉波」和「艾未未」,更是差之遠矣!201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他;隱喻「諾貝爾獎委員會」和「中國」在互相嘲諷。
猶記得,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中國的「劉曉波」先生,而遭到中國當局的口誅筆伐。如今,中國當局自己在意的文人,得到了以前口誅筆伐的敵人「諾貝爾獎委員會」同意給獎了。只是,這個「諾貝爾文學獎」,「中國」收得心安理得嗎?舒坦嗎?
軍火商「諾貝爾」生前發戰爭財,再將財富於生後作好事;應該只是服膺基督教文化的「贖罪」教義;然而,這項美意百年來在世界上製造了庸俗化的無軍火的戰爭;尤其「文學獎」的政治選美更是庸俗不堪。評選委員每年都要對不同語言文化的許多被推薦的作品進行選擇,不得不讓人有「盲人騎瞎馬」的譏評。
人,對自己的母語的「語境」內的許多文學作品,都難以窮究理解了;竟然由遙遠的異文化的評審可以作出評價;是不是有些像「隔空把脈」;也頗為相似「華爾街」的投資經理人職務,委由「紅毛猩猩」,來擔任投資操作基金一樣地荒謬。不過,這就是人類真實的生活世界!也應證了,世間的「善意」和「惡意」是可以辯證的。
在此,向那位可敬的,拒絕接受1964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哲學家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致敬。
相片來源:Wikipa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