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誰願争峰?》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這都是人們對世間客觀現象變易的主觀意願。力,不可耗竭;福,不宜用盡!這又是善心善意的提醒。
世事,永遠有正反兩股力量在較量;善與惡;光明與黑暗,彼件互爭對時空的支配主宰。站在峰頂,居高不思危,但見江山無限好,無論如何,也要站在制高點,不願退下;這是人性。
人往高處爬,是人性的意志;必須掙脱沉淪的誘惑;水向低處流,是物理現象,順應地心引力的作用。世間的眾生,動、植物迎向天空與陽光,欣欣向榮,逐日長大,無不是成就高與大。
從史前恐龍的化石可知,古生物的軀體更是龐然巨大;但是空間浩瀚,却有《鑽牛角尖》的習性,往死角佔領;終至滅絕。
自由自在,是一種隨時能捨得放下的心態和境界。借力使力,《阿基米德》的豪情壯志,只要給他一個支點,他就可以撑起世界;這句名言,只有小鳥可以隨心所欲地實踐,難怪,陸地上的走獸,包括人類,無不羨慕鳥兒,能活得自由自在,想飛就飛。浩瀚的世界是鳥兒的!
我想,原因在於樹枝頭的高點,對鳥兒不是久留之地,僅是暫時的立足支點。世界的《空權》是屬於鳥類的;寒冬的季節,人類反而恐懼《禽流感》。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