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小事筆記 -《「床伴」陪著「夢遊」》
一年來,美國總統川普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的戲量不曾減少;中國的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在搶戲。
世界的戲本,以我的理解,實在很無趣;尤其,這兩人都是「自戀狂」;也是無聊媒體的鏡頭中和筆下的「庸神」;特點是迷信個人意志,強調「夢」。所以,「美國夢」知「中國夢」被編織出來「川普推特」和「習近平思想」。
戲臺上,本來就是“虛擬的情境”,然而,演戲的人物,所扮演的「角色」却是“夢遊者”;有意思地,“夢遊者”帶著自己的“床伴‘’演戲,她們主演的是「時裝秀」,角色是「麻豆」,以不同的服裝造型表現她們的偏好和品味;而她們的‘’那一半‘’,在戲臺上胡言亂語,說些有的没的,沒營養的“鳥話”。
歷史發展的「客觀形勢」,不以個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男人若不能警惕這項規律,可以問一下陪著“夢遊”的“第一夫人”:“為何每次換場景時,身上的服裝造型必須不同於上一個場景?”。
「服裝秀」不是真實的,只是表現「設計師」的理念,有引導流行風尚的意志。「總統」、「國家主席」、「第一夫人」或「麻豆」,在戲臺上和伸展臺上,都不是自己的主人。
曲終人散去,‘’假如我是真的‘’,還是得收拾下臺。幸好!時間才是世界發展意志的主角;老狗的戲,台詞是“鳥話”,會愈來愈無趣,反覆出現;下臺後,自己也不相信。這才是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哲學人生筆記 -《入戲的觀眾》 - 2016年11月11日
在此,從哲學家的理解客觀現象出發,探討川普先生當選美國總統的時代精神意義:“為何是川普?”。
“時代精神”(Zeitgeist),這一名詞,是典型的德文語境中,抽象的哲學相關指涉;一個類似的歷史人物「希特勒」的出現;歷史的反省,同樣地,可以自問:“為何是希特勒?”。
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是時空的“偶然”;千萬人中躍上歷史的舞台,決定國家和世界場景變化的人:“為何是他們?”。“時代精神”是社會意識演化下的“必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成的‘’主觀世界‘’,自己跟著個人的意志行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但是,在個人之外,另有一個“客觀世界‘’在等著每個人,誘惑、牽引、壓迫;絕大多數的每個人因此被框限入籠,這時候,每個人都難以是自己的主人。對此矛盾對立,哲學的理解用詞是“對話”和“參與”。
民主的制度正是“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之間的橋樑。川普或希特勒都是照著自己的主觀意志行走的演員,一路過橋到了觀眾的“客觀世界”;在這裡,川普或希特勒已經在自己的“主觀世界”演下一幕戲;然而觀眾却對上一幕戲叫好或叫壞都有,鼓掌或噓聲;歡笑或哭泣交雜。
看戲的觀眾入戲而難以超越,不是瘋子就是儍子。怎麼辦?這時候,哲學家可以提供另一個舞台場景,就是“虛擬世界”,這項語境在德文中是很有威力的‘’逼真‘’武器:“如果美國民主黨提名桑德斯,結果如何?”;也許,現在世界喧騰的話題人物將不再是川普。
同樣地,類似的虛擬語境也曾經用於希特勒:“如果希特勒的繪畫才能被發掘而成為畢卡索,結果如何?”。可以預期地,畢卡索會成為西班牙狂牛,跳出場外抗議。
以上淺見,就是‘’蛋頭哲學家‘’我,自娛誤人的觀點。偶然地,我讀到哲學家Susan Neiman女士的專論;她用到“虛擬語境”的思考方法,指正美國民主黨提名柯林頓女士的錯誤;喚起我的同好:“天馬行空,胡思亂想”。可憐的女人,總有人想“換人”;Susan Neiman 自己也是女人,“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哲學家的特點是‘’關心不而干涉俗事,尤其瘋子和儍子都是不可理喻的入戲觀眾,是精神科和心理科醫生的客户,我等哲學家不宜去搶生意‘’。
世界的戲本,以我的理解,實在很無趣;尤其,這兩人都是「自戀狂」;也是無聊媒體的鏡頭中和筆下的「庸神」;特點是迷信個人意志,強調「夢」。所以,「美國夢」知「中國夢」被編織出來「川普推特」和「習近平思想」。
戲臺上,本來就是“虛擬的情境”,然而,演戲的人物,所扮演的「角色」却是“夢遊者”;有意思地,“夢遊者”帶著自己的“床伴‘’演戲,她們主演的是「時裝秀」,角色是「麻豆」,以不同的服裝造型表現她們的偏好和品味;而她們的‘’那一半‘’,在戲臺上胡言亂語,說些有的没的,沒營養的“鳥話”。
歷史發展的「客觀形勢」,不以個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男人若不能警惕這項規律,可以問一下陪著“夢遊”的“第一夫人”:“為何每次換場景時,身上的服裝造型必須不同於上一個場景?”。
「服裝秀」不是真實的,只是表現「設計師」的理念,有引導流行風尚的意志。「總統」、「國家主席」、「第一夫人」或「麻豆」,在戲臺上和伸展臺上,都不是自己的主人。
曲終人散去,‘’假如我是真的‘’,還是得收拾下臺。幸好!時間才是世界發展意志的主角;老狗的戲,台詞是“鳥話”,會愈來愈無趣,反覆出現;下臺後,自己也不相信。這才是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哲學人生筆記 -《入戲的觀眾》 - 2016年11月11日
在此,從哲學家的理解客觀現象出發,探討川普先生當選美國總統的時代精神意義:“為何是川普?”。
“時代精神”(Zeitgeist),這一名詞,是典型的德文語境中,抽象的哲學相關指涉;一個類似的歷史人物「希特勒」的出現;歷史的反省,同樣地,可以自問:“為何是希特勒?”。
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是時空的“偶然”;千萬人中躍上歷史的舞台,決定國家和世界場景變化的人:“為何是他們?”。“時代精神”是社會意識演化下的“必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成的‘’主觀世界‘’,自己跟著個人的意志行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但是,在個人之外,另有一個“客觀世界‘’在等著每個人,誘惑、牽引、壓迫;絕大多數的每個人因此被框限入籠,這時候,每個人都難以是自己的主人。對此矛盾對立,哲學的理解用詞是“對話”和“參與”。
民主的制度正是“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之間的橋樑。川普或希特勒都是照著自己的主觀意志行走的演員,一路過橋到了觀眾的“客觀世界”;在這裡,川普或希特勒已經在自己的“主觀世界”演下一幕戲;然而觀眾却對上一幕戲叫好或叫壞都有,鼓掌或噓聲;歡笑或哭泣交雜。
看戲的觀眾入戲而難以超越,不是瘋子就是儍子。怎麼辦?這時候,哲學家可以提供另一個舞台場景,就是“虛擬世界”,這項語境在德文中是很有威力的‘’逼真‘’武器:“如果美國民主黨提名桑德斯,結果如何?”;也許,現在世界喧騰的話題人物將不再是川普。
同樣地,類似的虛擬語境也曾經用於希特勒:“如果希特勒的繪畫才能被發掘而成為畢卡索,結果如何?”。可以預期地,畢卡索會成為西班牙狂牛,跳出場外抗議。
以上淺見,就是‘’蛋頭哲學家‘’我,自娛誤人的觀點。偶然地,我讀到哲學家Susan Neiman女士的專論;她用到“虛擬語境”的思考方法,指正美國民主黨提名柯林頓女士的錯誤;喚起我的同好:“天馬行空,胡思亂想”。可憐的女人,總有人想“換人”;Susan Neiman 自己也是女人,“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哲學家的特點是‘’關心不而干涉俗事,尤其瘋子和儍子都是不可理喻的入戲觀眾,是精神科和心理科醫生的客户,我等哲學家不宜去搶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