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投歒『熱』》

 
 
 
中國的熱詞「十九大」被台灣的中國勢力媒體"熱炒",彷彿「十九大」是改變世界發展趨勢的里程碑。

漢字的語境,長話被壓縮成「咒語」,除非刻意地先理解背景故事,否則,「三個字」的「十九大」和「四個字」的「九二共識」,都是只有當事人自己才知道意義的「鳥話」,與「他X的」或「王X蛋」的「三字經」等值。

換言之,事過境遷,情勢變更,熱炒的菜也淪為沒有營養的「廚餘」。

觀察一系列別有企圖的「熱炒」,「主菜」就是用來「造神」和「供神」,各路加料投進「中國崛起」的熱鍋,火勢正旺,加料要快,…。

自老而少,先是以前專職「反共」的「政治作戰」的高齡「末將」老人,公開地交心表態,懺悔以前做錯了,‘’誤入歧途‘’;誓願所剩餘生,不敢再「反共」了。

然後,冒出「投共」心切的中老年女人和中年男人,都被刻意地強調「台灣人」出身和有高等教育背景的身分。搶著訴說「投共」的「違心論」;先學會「自欺」,再「欺人」是「入黨」的門檻。

與正面「造論」相對應的,是由靠中國施捨讓利的「奷商」,出來痛罵不知中國已‘’進步‘’非凡的「台灣人」是「賤民」和「愚民」。

正反「造論」的對照,好像中國已是世界的「救星」,會作「中國夢」的信徒都要感恩和讚嘆「中國皇帝」,神威不可一世。

「熱炒」要趁熱吃,「投敵」也要趁熱!名額有限,去多了和去晚了,會在中國淪為「賤民」和「愚民」。凡事‘’早做‘’勝過‘’晚做‘’;"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不是嗎?「投敵」也是!這是「熱」的「心理效應」。

近代的歷史上,有前例可為戒: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二日,在德國崛起的奧地利浪人「阿道夫.希特勒」,有風光不還鄉如錦衣夜行的遺憾;於是帶著大隊德軍ㄧ路浩浩蕩蕩地越過邊界,踏上返鄉的大路。

先經過音樂神童「莫扎特」出生的古城「蕯爾兹堡」(Salzburg),再前進到離自己出生地小城最近的工業城「林兹」(Linz)。最終目的地是奥地利的首都,輝煌的音樂城「維也納」(Wien)。

沿途,奥地利的鄉親夾道歡迎,被歡迎的人馬不可一世。「元首」返鄉,唯一的目的,就是‘’兼併‘’那些說德語的「日耳曼人」的「奧地利」。

曾經,我問過「奧地利」的友人「企業老總」:“貴國人,為何說的語言被稱作「德語」?不正名,也不「去德國化」,好嗎?”

友人,先若有所思,再恍然大悟地告訴我:“所以,「奧地利之子」,「希特勒」引入外患「德國人」,大家可以有相同的「日耳曼美夢」,我的父母親,當年可能是有這種想法?!”

歷史已往,一九四五年,有征服世界野心的「第三帝國」敗亡,「奧地利之子」自絕。在歐戰中,戰敗國家的德國人和奧地利人,還有「法西斯」的義大利人,一起淪為「賤民」和「愚民」。

「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有敵國當前,不是壞事!戰略上,以價值辯證取勝對方;戰術上,以「賤民」和「愚民」輕視投向敵國的「同路人」即可。這些人,被熱炒過後,就被放著冷落,只是歷史的殘渣。

圖片來源:《Archive: Adolf Hitler und Welt Geschichte》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