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一字之差」》
米國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日前宣告,米國正進入與中國激烈「競爭」的階段,…。他的另一個意思就是,“米中交往時期已宣告結束”。畢竟,受「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的文化影響,米國人的公開用辭依然以「文明」的用語「競爭」來修辭,隱喻「公平」。
若論及私下的同圈子人的用語,米國人可能仍有拓荒期「牛仔圈」的憤怒感或興奮感;可能也像台灣人多少會摻入「三字經」、「五字經」,甚至在動詞加上“ing”的「進行式」語態,以表達對敵人的不屑或不滿。 文明是一種可以用於公開表現的教養,需要以修辭來克制情緒。「坎貝爾」以上的宣告,中國的回應,必然是制式回應,認為‘’以「競爭」來定義或主導中米關係完全錯誤,只會導致對抗舆衝突‘’。
中國有不能公開述說的「潛詞」,就是源於外來的「列寧主義」和混雜中國社會底層庶民中流氓整人而不擇手段所形成的「口腔感」,以言語誣人而吞噬之,其「黨文化」的用語就是以「鬥爭」二字括之。目標是‘’打倒一切牛鬼蛇神‘’。
在中國歷史悠久的「皇權」和「法統」史觀意識中,人民已被馴化成「奴才為皇帝而茍活」;這是一種可悲的民族意識,文化中沒有鞏固文明的「揖讓而升,必也君子之爭」的幼芽;也難得有使自己努力作為人的主體意識,寧可賤視自己,成為應該被退化掉的「尾巴」,以呼應主人的「嘴巴」發出的指令而摇擺。
以上,俺以「競爭」與「鬥爭」二詞的「一字之差」解析跨文化的用詞,是發現在台灣有一股「尾巴勢力」的騷擾,藉著本土疫情惡化現象,不約而同地左右騷動呼應,要求非「中國疫苗」不可。甚感異常!
終於,傳來遠方主子的「嘴巴」所下達的指令:“中國疫苗,要還是不要?”。真相至此已出矣。「尾巴」的摇動,必然有主子的「潛意識」;不過,當「尾巴」亂摇時,只好由主子的「嘴巴」來作總結的「意思表示」。「嘴巴」是潛意識的出口;「尾巴」的亂摇是替主子的「潜意識」被壓抑時不安的焦慮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