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哲學筆記 -《「解構帝國」》

對台灣而言,遠在歐洲「波羅的海」的立陶宛正在展開三十年前脱離「蘇聯」虛構的帝國語境獨立以來,再一次地對另一個近世虛構的帝國語境「一個中國」的解構。

那把解構的「鑰匙」就是讓「台灣」以「台灣之名」,自「一個中國」的覆蓋想像和以此而虛構出來的「代表性」中,成就「台灣代表台灣自己」的獨立意義。這正是中國焦慮恐慌不已的原因。

「凡虚構者必敗於真實」,這是「現象學分析」的基礎:「回到事實」。歷史上的帝國都是虛構而想像出來的「偉大怪物」,終難逃起於自身謊言的局部矛盾而終至全盤崩解。

中國自己漫長的「皇權歷史」就是一部帝國不同朝代領域擴張和收縮的進程;「秦」、「漢」、「晉」、「唐」、「宋」、「元」、「明」、「清」、「中華民國」,迄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有大有小和「多元民族」有多有少。以台灣‘’錯稱‘’自己的「中華民國」,就是繼承「清帝國」解體後留下來的「暫存的大陸記憶」。

「蒙古」,在一九一一年展開的脱盟行動正是「清帝國」解體進程中的先導者;而「中華民國」是在一九一二年建立,所繼承的「清帝國」領土,不包括早已是「日本帝國」領土的台灣。現在流亡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所公佈的「中華民國地圖」包括蒙古…等多國的疆域是虛構出來的「歷史疆域」。

帝國的解構進程中,讓「帝國主義」信徒焦慮者,正是「璞玉出土」,也就是台灣的真實出土。「東京奧運」開幕式上,日本國的官方電視台NHK以「是台灣!」正名來尊稱。立陶宛政府同意「以台灣之名」設立官方代表處,也是「台灣正名」出世的偉大進程。

這項進程的歷史意義在於解構「中國帝國主義」者所信仰的壓抑台灣以成就中國虚幻的榮光;無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虛構包括台灣在內的「一個中國」,或在台灣的「中國遺民」所虛構的「一中各表」或「中華台北」,都難以避免被台灣的「事實存在」所解構。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