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神聖不可侵犯」》

「神聖」是至高的地位,近乎「神格」和「聖格」,被安置在「聖殿」。當「承諾與關係」被界定為「神聖」,而且是「不可侵犯」的程度時,綜觀浮世,只有「婚姻」可以比喻,不可以「始亂終棄」如同兒戲。

基督教文明的教堂聖殿正是為「誠信」作見證的場域,從人生皈依宗教的受洗、婚姻結合到告別人生的儀式,本質上,都是崇聖。

米國在阿富汗的撤退和放棄在此地的權力場域,可以回溯到二十年前的「進場」,為了「反恐」而「入侵」阿富汗,以國際法的角度去理解,當時在基督教文明的地區,不是没有可議之處,甚至被標誌為傷及貧窮無辜平民婦幼的「不義戰爭」。

站在支持米國的角度,米國自認有權利行使 「自衛權」出兵阿富汗,去殲滅當年「塔利班」包庇「九一一攻擊」的主謀原兇「蓋達」恐怖組織。

米國出兵的目的,不在於替中亞的「興都庫什地區」重建一個世俗的、民主的阿富汗國家,就只是想「報復」恐怖攻擊而已。

如今,回顧二十年來米國的出兵和撤退過程是一場可争議的,而且犧牲很大的戰争,應該不屬於「神聖」的「聖戰」,反而可以被標誌為「始亂終棄、犧牲夥伴」的故事。

米國的拜登總統和他的政府,顯然地,在意前總統川普君的嚴厲批評:「阿富汗撤退案」讓米國的國家誠信形象嚴重地被自己羞辱。

以「博弈」作比喻,米國拜登總統的昏庸和失誤在先,傷及基督教文明場域所崇聖的「誠信」,必須公開地重新奪分,唯有將被無端受不當類比波及的台灣,提高彼此的「承諾與關係」供奉在「神聖不可侵犯」的聖殿。

俺對「現象學」的解構,以「思想是語言之囚」作理解,米國的自我救贖,在客觀上,米國政府崇聖對台灣「承諾與關係」的說法是「危機管理」,以化解外交上的誠信危機。

畢竟,本案的獲益者是虎視眈眈的前總統川普君,失分的哀家還有中國的習近平,竟然讓長期宣示「台灣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突然地被米國奪去,供奉在米國「神聖不可侵犯」的信仰聖殿上!

台灣,可以敬謝米國的「崇聖」加持,也警戒有併吞野心的侵略者中國。但是更重要地,壯大自己獨立國家的安全地位,使其穩若磐石,任何外國都不能輕侮侵犯。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