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難民心結的投射」》
「思想是語言的囚徒」,阿富汗政府的迅速崩潰和難民爭逃的場景,在台灣成為不當類比的話語和想像,完全未經實證的分析。
總結而論,這是出自一九四九年渡海「避秦遺民」的內心恐懼和根深蒂固的「心魔」,就是風聞浮世有變局;就先自問:‘’台灣安全嗎?要不要趁早脱逃?‘’。
有以上這種不安的心理,台灣對於渠等,只是暫時歇脚的「不安之地」。米國護照、永久居留權、米元、米國置產,…等有助於脱離台灣的下一個棲身之地,都想「超前部署」。
剩下來的,還在台灣的日子裡,就是極盡可能地看壞台灣和唱衰台灣;內心非常期待自己的研判必然實現,以應證自己的先見之明。
顧好台灣和保衛台灣的重責大任,只能交給有志心在台灣,以身為台灣人的宿命,去面對台灣的前途。歷史的實踐證明,「生死與共」的意志和國家雖小,却有不可被輕侮的決心,才是讓台灣成為安全國家的保證。
那些對台灣看衰之輩,藉著米國在阿富汗的敗局,搶佔「話語權」,說啥麼:‘’米國不可靠!‘’;其實反映的,是自己傳承的「難民心魔」和自己不安於台灣的「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