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知識人,一方大師」》

史學界重要的知識人余英時教授過世了。大約三十餘年前,俺曾閱讀余先生的重要著作「歷史與思想」,被其論述中國史學和文化專題時,嚴密旁徵博引的學問態度所吸引。那時候,即知余先生的學問廣博和嚴謹;此後,余先生的許多著作論述,俺也都認真閱讀和反思。

作為知識人,對於自由、民主價值的信仰奉行不渝,蔚為一方大師;俺引為典範者,尚有被奉為「自由主義大師」的一九七四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克教授,以「自由的憲法」和「到奴役之路」大作,在歐美國家力抗「大政府主義」的「凱恩斯路線」,以及鼓吹「以自由作為一切價值的基礎」,分析「社會主義」必然是使人群失去自由和獨立,成為「極權主義」制度的奴隸。

海耶克教授和余英時教授,一前一後的哲人,他們的思想論述對俺自青年時期以後的價值信仰有啟蒙的作用。余教授堅持自由民主,更有中國文化的情懷和鄉愁;但是,一般人以為,流亡異域者失其故土,就是文化鄉愁而已。

然而,余英時教授以“我在那裡,中國文化就在那裡!”,以此鼓勵有中國文化嚮往者,無論身在何地、何時,都可以自居中國文化的載體。

避秦之禍而不得不流亡異域,對於流亡者有失其根土的痛苦,但是唯有以知識人的自信和眼界,才能為自己的文化鄉愁找到命運的出口。

德國作家,一九二三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湯瑪斯曼在「納粹黨」掌權後,自知難以見容於「納粹德國」,選擇流亡德國以外的自由地,落脚於米國加州,繼續為德國文化代言。湯瑪斯曼也以德國文化的載體自居,他說:“我在那裡,德國文化就在那裡!”

俺的知識人典範海耶克教授,出生於「奧匈帝國」時代,在歐陸被「納粹德國」蹂躪的時代,流亡英國,再輾轉到米國「芝加哥大學」任教;晚年任「講座教授」於德國「黑森林之都」的「佛萊堡大學」,開創以「自由主義」為基礎的「市場經濟法哲學派」,被後人尊為「一方大師」。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