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小事筆記 - 《「難產」,民主的印記》
「民主在米國」(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是十九世紀上半的法國記者和政治哲學家「托克維勒」(Alexis de Tocqueville),在遊訪米國後,就其觀察聯邦制民主在米國實踐心得的著作。大致上,相較於王權專制、宗教對立、階級壓迫的古老歐洲,獨立建國成功的米國,新興聯邦民主國家的實驗和發展,其典範效應吸引了舊歐洲王權國家人民的注意。更成為世界上其他國家學習民主意識的範本。
樹立典範和新舊典範的移轉,既然有實驗的性質,總是帶有窒礙難行或完全失敗的風險。重要者,一個國家的時代精神是集國民意志的表現;走上民主,方向已定,能否行穩致遠?這有待時間和無數世代人的努力。
米國是近代史上的世界新興霸權,既支配了歐洲的命運,也引來了世界上敵對意識型態國家和勢力的頑抗。俄國侵略烏克蘭的戰爭,本質上,是俄國、中國、伊朗、北韓集結的極權主義對抗自由民主主義的意識型態戰爭。
近代史上,對中國有重大影響的米國,被中國的極權者視為邪惡的敵國,視米國的民主無效率為負面典範;並以此洗腦其人民,使其國家的政治和權力更迭,回歸歷史上獨遵極權者的皇權黑洞。
米國的民主實踐,尤其近年來的總統大選、國會議長更迭,總是延宕難產;又國會的反對勢力常藉故對聯邦政府預算案行使耗時的杯葛,幾乎使聯邦政府運作停止。這些現象,外國人都不宜以笑話視之;頂多以有趣的民主遊戲耐心看待和引以為鑑。
樹立典範和新舊典範的移轉,既然有實驗的性質,總是帶有窒礙難行或完全失敗的風險。重要者,一個國家的時代精神是集國民意志的表現;走上民主,方向已定,能否行穩致遠?這有待時間和無數世代人的努力。
米國是近代史上的世界新興霸權,既支配了歐洲的命運,也引來了世界上敵對意識型態國家和勢力的頑抗。俄國侵略烏克蘭的戰爭,本質上,是俄國、中國、伊朗、北韓集結的極權主義對抗自由民主主義的意識型態戰爭。
近代史上,對中國有重大影響的米國,被中國的極權者視為邪惡的敵國,視米國的民主無效率為負面典範;並以此洗腦其人民,使其國家的政治和權力更迭,回歸歷史上獨遵極權者的皇權黑洞。
米國的民主實踐,尤其近年來的總統大選、國會議長更迭,總是延宕難產;又國會的反對勢力常藉故對聯邦政府預算案行使耗時的杯葛,幾乎使聯邦政府運作停止。這些現象,外國人都不宜以笑話視之;頂多以有趣的民主遊戲耐心看待和引以為鑑。
畢竟,米國人的創新和冒險的精神,使其民主實踐在自由的基礎上能自我改善缺陷,追求民之所欲的最大可能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