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 《「無所不在的台灣」》
「葉公好龍」成語的典故,指主角葉公迷戀龍,白日說龍,夜裡夢龍。家中所見的裝飾、圖雕,龍的形像無所不在,好像時下的粉迷養寵物或追影歌星。
終於,有一天,葉公接到通報:"有真龍下凡了,先在窗戶探頭,後拖著龍尾入堂了。看似真龍欲登府宣慰粉迷主人葉公!。天啊!竟然來真的!有無搞錯?真龍入門登堂了!?葉公大驚,舉止失措,面無人色。
此故事諷刺浮世的官府長官、企業的老闆,常說自己欠缺可用的人才,他們求才若渴。事實上,浮世不缺人才!只有長官和老闆不識英才,只可能把人才當奴才使喚。當然,浮世常見,彼此因誤會而相見,為認識而分手。
以上的啟示錄,在點出,本屆巴黎奧運上,台灣人在強調自由、平等、博愛普世價值的法國,入場支持台灣隊時,受到中國相關的特定惡勢力,以「文字獄」般的審查和歧視蠻力,檢查台灣人的表意物件。
可以說,自稱自由、民主的歐陸大國法國的表裡不一,向浮世表演了一場法國版的「葉公好龍」。主辦奧運的主人方,之前,法國歡迎浮世各方愛好和平,以及有運動家精神的會員共襄盛舉;此時,却呼應了中國打壓台灣的要求;實在有夠低俗!
難怪,近代歷史上,「納粹帝國」的德軍裝甲兵團可在三個期內閃電出擊讓自豪於「馬其諾防線」的法國棄械投降。當年,法國政府在巴黎向侵略入境的「納粹德國」希特勒簽下投降書上呈。有夠屈辱的歷史污垢。
俺在德國大學求學時,與德國同學們對論到這段德國侵略,法國接受屈辱的歷史回顧;至今記得:一位德國同學的父母是德國人父親和法國人母親的通婚家庭。同學說出了他啟蒙後成長過程中的「恥感」。
他不喜愛自己有德國人的出身,認為自己,與侵略者和大屠殺兇手同為德意志民族的後代,恥辱有罪。另一面,他也對母親出身的法國,輕易地妥協,接受強權的羞辱而投降,感到無奈和自卑。
他,理解台灣的歷史背景後,對台灣長期在強權壓迫的情況下,努力地追求和捍衛「台灣是自己!」的主體意志和價值。深感既同情也欽佩、支持。
表面上,中國的惡勢力,一直想抹去台灣的意象和消滅台灣的聲音;包括台灣內部的中國人群體,迫不及待地,竊佔和僭越台灣選手金牌獎的成就,宣示為:"我們中國人的驕傲!";其實,這是徒勞而有反作用力的!名不正,則言不順也!
"Made in Taiwan "的必備晶片和AI 零組件,近年,已高度滲透、普及到世界各地的電子裝置(Devices)中;奧運比賽場地的門禁和惡棍們可能有機會用蠻力禁止台灣意象圖騰進場,却奪不走裝置中刻有”MIT"或“Taiwan Insider"的晶片和重要零件的高效能。
台灣已無所不在了!台灣意識的發展趨勢已成鋼鐵磐石一般的事實;台灣、中國,已各有自己的獨立國家;等「後共產極權主義、專制中國」時代開啟後,可互勉彼此,形成互不隸屬的友善鄰國。這是歷史發展的心然。
德國哲人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有一句勉勵受壓迫者的銘言:"打不垮我者使我更強大!"(Was mich nicht umbringt macht mich stärker !)。以此,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