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高牆與道路》

圖片
人群的命運,呈現的是選擇的困境;方向在前,去或不去?立在命運之前的,不是高牆,就是道路。 歐洲,正面臨大批從中東和北非湧入難民的人道危機。數千公里,遙不可及的流亡道路上,走走停停,被許多的路過國家列為不受歡迎的麻煩人群;也為各個中途的國家帶來人道理想和現實政治的選擇。 歐盟的理想之一,是人員和財貨勞務有盟內移動的自由;然而,有的國家,像《匈牙利》,對於想從《塞爾維亞》跨越國境,到德國的難民築起鐵網高牆。 這是歐盟成立以來,繼《希臘》的《國債危機》後,另一次對理想的重大挑戰。二十六年前,《柏林圍牆》和東西德邊界被陸續地拆除,改為植栽樹林和花草林立的自然空間景觀,將區分國家和人群的高牆空間還給自由和自然。 在危機當前,有的人群和國家,選擇向現實的困難妥協;有的人群和國家,選擇和苦難在身的難民站在一起,願意投入更多的資源和力量,給難民溫暖,以紓解人道危機。 嚮往自由,却可能有失去生命的風險。新世界、理想國,遠在天際,去或不去?已非選擇,而是不逃離故土,難以生存;於是,難民依然源源不絕地湧出來,高牆也難阻擋。 面對危機,還能堅持偉大的人道理想,更是不容易;否則,向現實妥協,過去一切的努力都將付諸流水。看到難民在鐵網高牆前的野地上,在希望與絕望之間,日夜徘徊,等待又等待,過關遥遥無期。同理心看待,實在不忍! 自由就是人性;然而,世界上,自由從來不缺敵人。

哲學人生筆記 -《末代王朝「不宜去!」記事》

圖片
“不宜去!” ,“不宜去!” ,“不宜去!” ;” 皇上,快醒醒!快醒醒!什麼不宜去啊!” 。 「地堡」內,日夜難分,「龍皇」晝寢,竟然夢境逼人,囈語連連。怕呃到了,隨侍在側的奴才公公,急忙三喚四喚;好不容易;「天龍聖國」的「龍皇」,微睜「龍眼」醒來矣。天佑吾皇,我「天龍聖國」又九死一生,關前走一回。 這回醒來,換個說法,問奴才公公:"去了嗎?"。這回,奴才大膽,竟然也能「接龍」:” 啓奏皇上,能去最好;只怕還真地去不了!” 。 ”咦,怪了?奴才,竟然知朕之心事夢境,…”。 「乙未」年,農大,七月,怪談特多;”這奴才可通靈乎”?心有思,睡有夢,奴才都看在眼裡矣。 受困「地堡」迄今,「保皇黨」一大堆散兵遊勇,自顧身家性命,對付「綠林軍」,早已不「抗戰」矣!日頭赤焰,鳥獸散去;那邊涼快那邊去;去!去!去!乘涼去!「天龍聖國」,只剩「龍皇」水深火熱;狗不理,逕自吃包子去矣! 「救駕出師」,未見起色;「辣椒元帥」洪奶奶,感嘆號召不足,「保皇黨」內眾角頭,敷衍一番,聽說「救駕」,紛紛敬謝不敏,下回再見。 「洪奶奶」感嘆:「不如歸去!」;「龍皇」憂「洪奶奶」一去不回,「救駕」將成明日黃花;心有所憂,夢亦憂!奴才公公之猜測,乃是此事。 實則,「龍皇」所憂者,乃「天朝中國」之「天皇」,恐早已死心,棄「兒皇」而去矣!「天朝中國」曾允諾「出兵相救」,卻逢京畿「周邊有事」,突發爆炸,市況恐慌;軍心、民心皆不穩;「中國天皇」亦未敢冒然出兵,扶不起之「阿斗」,可救乎?能省則省;乃先「整兵待閱」,拉弓未發。 唯中國「天皇」欲顯天威,乃邀「番邦來謹」,觀其「閱兵大典」。「保皇黨」內眾角頭,殘兵敗將,乞食政客,賞味期已過,唯尚可堪廢物利用者,「人情帖」一張,丟過海而來。有受邀者,如獲至寶,乃「天皇」之貴賓也,足以自抬身價。非去不可! 「龍皇」,恨局面至此不堪,受困待援,勞師動眾;自家「保皇黨」不爭氣,四分五裂,救駕無空,受邀閱兵,爭先恐後。 「龍皇」猶如溺水掙扎者,「保皇黨」內眾角頭,見死不救,紛紛離「龍皇」而去。不禁倍感焦慮,內心頻頻吶喊:“其誰來救朕乎?不宜棄朕而去!…不宜去!” ;只見,「保皇黨」徒眾,聽而未理,急行離去,徒留「寡人」掙扎。

世界小事筆記 -《閱兵如婚禮》

圖片
敗軍之將,不可言勇;情場如戰場;輸了戰爭,倖存下來,苟延殘喘,吃飽沒事做,突然想到東山再起,應該展現敗軍精神,到勝軍的閱兵大典上共襄盛舉,看能否讓利,再扶一把? 站在後排,五味雜陳,不是滋味。這般不甘不願,無奈又如何? 閱兵大典上,看著「秦俑」踢正步,「美女」窄裙波峰一線高;豈是後現代戰爭的料?像活動盆栽,擺好看的。站前面的老傢伙,愛擺譜,展現的是權力慾望,「秦俑」一舉一動,任由老傢伙擺佈使喚。 敗軍,看到否?俺替你收戰果,終有夕陽黃昏,又如何?新娘是俺的。閱兵如婚禮,俺搶到美人,你輸了江山;賞你,到新娘後面站著,看俺風光。俺贏了!你,什麼都不是;對了,你說不能來,你不是來了嗎?! 相關文章: 美學史話筆記 -《偽善的白紗禮服》

哲學人生筆記 -《上人與下人》

圖片
《大乘佛教》的精神在於《普渡眾生》;本義在於以平等對待眾生。宗教的信仰愈世俗化,人性的卑微和差異就浮現而不自覺。 宗教,究竟是要啟蒙人心或是去世俗?宗教的神職,有些身份名稱充斥階級意識。佛教有《上人》,代表修行大德在眾生之上。《天主教》有《神父》,代表《天父》傳旨於世間。《基督新教》有《牧師》,代表神的子民是羊群,需要《牧人》看管,以免迷失。 宗教是尋求心靈的慰藉,從信仰教義中找到《自我》對生命的自信。然而,面對神職,似乎先卑微了;呈現《法語》上身,祈禱和告解交心;徬徨的心,面對的是《神界》在世俗的代表。 佛教的本質是《無神論》,強調《諸法皆空》;《天主教》舆《基督新教》的《神義》,是有《天上的父》。信仰讓人謙卑而成為《下人》;若無信仰,人會目中無人,表現自大;似乎有理。 但是,若因信仰而成為《下人》,就有了義務;首先是奉獻。富裕的信徒是會比較受歡迎的,被奉為上賓,或《大信徒》;若是窮困的信徒,只能當有所求的《下人》,也就是《小信徒》,祈求來世當《上人》。

哲學人生筆記 -《回到袓國》

圖片
一場終結在七十年前的戰争,應該世事已有定論,却又浮現祖國何在和為誰而戰的史觀爭議。這是認同困惑的問題;人活著,出於父母:然後尋找群體,逃避孤獨;國家成為一個出現的認同選項。 美其名,似乎人是有祖國的,人是為祖國而存在的;人是沒有以自我為主體而是屬於袓國的子民。個人屬於祖國;但是,祖國善待個人嗎? 祖國,以什麼偉大的成就,而能讓個人榮耀而認同?軍容壯盛,整齊劃一的《大閱兵》嗎?強大威武的受閱軍隊要對付那些敵人?別人的袓國嗎?摧毁別人的自由嗎? 祖國,好像就在那裡了!《閱兵大典》就要開始了;為了替祖國共襄盛舉,紀念那場七十年前《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就別想太多了,一定要啟程出發,回到《法西斯》祖國的懷抱。 終於去了,祖國會給個歷史地位:"逃避自由的人,忘恩負義的人,承受羞辱的人,拋棄生育和養育的陌生土地的人,走上通往奴役之路的人,回到袓國的人;成為《法西斯》的卑賤子民"。

世界小事筆記 -《特效藥與副作用》

圖片
歷史有提示的功能,可以借鏡;對於需要時間才能看到效果,影響國家發展和人民利益的政治決策,回顧歷史和一路發展的軌跡,可以彰顯當年決策時的智能高下。 管理眾人之事的權力層峰,不宜偏執傲慢,逆勢又短視而行。當年,以「拯救電力公司免於破產」為口號的「調漲電價」政策,如同服用「特效藥」,固然一時稱心,「電力公司」可以勉強苟延殘喘;然而,「國民經濟」的成長率,卻一路下修。 「副作用」持續愈久,「國民經濟」的體質更弱。更何況,「特效藥」不是「萬應靈丹」,不可一再服用。當年,權力層峰決定服用「特效藥」,又不追蹤服用後的「副作用」;最後的結果是「國民經濟」No Power,失去動能了。 回顧來時路,有時候,不免感慨:「早知道」才是「特效藥」,卻一帖難求。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Power的得與失》

哲學人生筆記 -《在群倫之上》

圖片
政治是眾人之事,以群為主,而有秩序,稱為群倫。政治有立埸之別,國與國之間,又有敵友之分。當涉及國家利益和人民的尊嚴;視場合和身分而有適當的態度表示,就是政治智慧的表現。 擔任國家的重要職位而有崇隆地位的人物,應如表現公眾群倫?也就是政治價值的秩序感? 曾經在波蘭華沙《猶太人受難記念碑》前獻花和下跪的前西德聯邦總理《布蘭德》,以聯邦政府總理的身分,所表現的認罪擔責的真誠舉動,引來國內外的訝異,讚譽有加。 《布蘭德》所服膺的價值,是對許多無辜受迫害的苦難者,表現承擔《德國》和《德意志民族》的罪責,這是超越國家和民族的本位立場和尊嚴的;這也是基督教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救贖意義;在任時才有這項政府代表的崇隆身分,高度才足夠彰顯救贖的真心誠意。 《布蘭德》作為偉大的政治家,後來却得為自己身旁的重要助理是敵國間諜而勇於負責下台。他自認用人不當而有損國家利益,必須承擔罪責。 幾年後,在受訪回憶時,他對群倫的定義是,政治人物的言行,是人民、國家、政府、政黨和個人的先後秩序。然而,縱觀他一生的歷史;年輕時作為記者,反對危害人類的《納粹政權》而被迫流亡瑞典。戰後,却為《納粹暴行》,承擔德國的罪責下跪。 一生行誼的崇高,在於群倫之上,有更崇高的宗教情懷,就是適用全人類的人間正義,服膺真理。對於衆人之事的政治,社會上有激情投入,也有冷漠疏離,也有犬儒憤世;這都是民主的常態。 只是,無論個人持何種態度,在群倫之上,仍有更高貴的價值存在;個人,莫為群勢所刼,而是理性冷靜,超群作自己信仰的主人。

法哲學筆記 -《國家法權與正統》

圖片
「名不正,則言不順」;中國的史學與政權的史觀,源於政治上的「大一統」觀念,唯有「法統」,才有「正史」。 這項原則,在政治上有極惡劣的影響,「滅史以滅國;偽史以立國」。因此,「國史」是「國家神學」,可信度不高,以謊言居多。又因為政權有「正統」與「偏安」的「正史」之爭,「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相異的立場不可共存;以致中國的歷史上充斥著投機和騎牆之徒,遊走於正偽政權,以和平為口號,實為謀私利之輩。 形勢已明確,不願「土斷」而「本土化」的「外來政權」,終將淪於無根的虛幻中。台灣的正確求生之道,在於放棄「外來政權」;與其陷溺在「前現代」國家的「一個中國」的正統史觀之爭,進而有「對日戰爭」的所有權之爭,徒生可恥的、眾多的「敗軍降將」與「乞食政客」。 依據國際法原則,台灣先確立自己「國家法權」的存在基礎;台灣就是台灣;已經是合於「國際法」的國家,外國的立場不是必要條件,只是充分條件。台灣,只需對自己合法領土上的人民負責和交待歷史;而不是只憑想像的領土主張和虛幻的主權宣示,建構荒謬的「偽史」。 若依據過時的「正統論」,如此封建的史觀,必然會讓「偏安」的「外來政權」,終於成為自己所宣稱「正統」的「末代王朝」。 幸好,台灣人民已有立足本土的人民意志和土生土長的政治力量,可以在國際法的基礎上確立,台灣才是台灣人民的國家,自己有根植於立足土地的歷史;雖然有悲情,卻也有激情,未來,更將有成就自己國家的豪情。 正常國家,就從自己的真實歷史中,開展出屬於人民和土地的史觀;不再有脫離現實的「國家神學」。「對日戰爭」的史觀,無論是稱為「抗戰」,或「反法西斯戰爭」,就還給一向昧於史實的「法西斯中國」的政權吧!

哲學人生筆記 -《閱兵與AV女優》

圖片
中國將舉行《反法西斯》的閱兵大典,適合出席嗎?邀請日本的AV女優作商品代言人,不適當嗎? 前者,是軍國主義的國威展現;後者,是AV女優以自己的誘人身體,作為性愛表演的道具。二者,都有人喜愛,也有人反感。不過,二者有交集,就是都很累人。 閱兵,被要求整齊劃一,所以受閱官兵被操得半死,累翻天了,只為了給權力者邀來的賓客觀賞。不過,AV女優是樂在床上的肉搏戰,作為專業表演,愉悦成人觀眾,也讓未成年人好奇偷看;當作成年禮的《初體驗》。 日本和美國是世界上的《AV大國》,產值可觀,對國民經濟有貢獻;專業分流,對不同的性別、年齡、職業、身份,各有不同的劇情題材。正如同在閱兵大典上,觀眾可以觀賞到各類軍種、兵種和武器的展示,各有不同的對戰題材的軍力展現。 性是生殖慾望的流露;市場有需求,就有供給,AV只是其中之一。戰爭是人類的野性展現,也是軍國的慾望,閱兵也只是其中之一。 AV有常態,也有變態和病態的題材;不過,一樣米養百樣人,人性就是有不同的類型,應以平常心認知世界的多元現狀。閱兵是為戰爭作準備,更是為殘酷的野性殺戮亮劍握拳;希望永遠别成真。 人群,觀賞閱兵,看到壯盛的軍容,整齊的動作,那太不真實了;官兵被訓練成不茍言笑的移動式《秦俑》,不符真實的人性,只是表演而已。出席閱兵大典,不如看《波多野結衣》的甜蜜微笑,可以安撫人心。

哲學人生筆記 -《過去與記憶》

圖片
人的理解能力和包容能力是有關的。 探究他人的過去,好奇和責備是人性的自私。堅持善的同理心,會讓人自由;自認優越而否定他人行善的意志和記憶,不會讓自己高貴。 認同與排斥是生命的困惑,也是選擇命運的機會;尊重他人的認同,也等於尊重自我的選擇。 在一個相互質疑的社會,換個方向去想,"自由就是選擇"! 有人不愛自由嗎?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童乩與童年》

詩人之國筆記 -《好睏的公雞》

圖片
夜雨聲,打呼聲/ 滴答呼呼到天明/ 秋意濃,凉夜正好眠!/ 太陽睏,起了沒/ 未聞雞聲驚醒來/ 上班遲,雨天不出門!/ -《公雞去那裡?》-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阿雞師》

哲學人生筆記 -《集權早衰》

圖片
權力有致命的誘惑;有說法,認為權力是春藥;嚐過了就上癮,也放不下手。 金錢是購買力的表彰,有錢可使鬼推磨,金錢轉動世界;有錢可以發揮影響力,否決民主和知識的價值,財大氣粗,俗不可耐。 雖然感慨如此,社會上,男人,普遍仍然有自己當老闆的老大心態;女人,若嚮往婚姻,則不拒絕,最好有自己當老闆娘的心態,可以管得到老闆。如此,難免有婆媳問題,一個老闆,兩個娘。若老闆另有《小三》,則三個女人,爭著要管老闆;名符其實的《三娘教子》,受害的人,是老闆以下的人。 權力,讓人困惑,更讓人迷失;在於權力是目的?還是工具?然而,這又何妨?追求權力是欲望,更是意志;只要權力在手,就是要支配人、事、時、地、物,讓受支配者追、趕、跑、跳、閃、躲,忙得一大糊塗,怕得不得了,好像七月半過不完。 以權力為目的的人生是悲慘的,想要擁有一切;却所用有限,大部份作廢。以權力為工具的人生,很容易陷入無能的困窘,被人嘲笑,名號《斑伯》。 然而,共同的迷信,是認為集權才有效率,才能一展個人的多工才能;殊不知,權力愈多,《邊際效用》愈小;如同手中的電視《遥控器》,集許多功能於一器,却普遍只能被用到常用的選項;遇到電源不繼,就没戲可看。 國家治理也是如此,權力者迷信總統兼黨主席,兼三軍統帥,又兼國安主席,又兼文化總會長,又兼慈善總會長,又兼....有的、沒的,怪怪的《鳥頭銜》。結果必然是天縱英明,眾人等著看好戲。 經驗顯示:領導人集權愈多的國家,愈容易出現天災人禍和金融風爆或股匯市重挫,貪污腐化。原因很簡單:信心危機;人的能力、智力和體力有限,只要有疲態,就引來觀望不前和阻塞,終於決策慌亂,胡作非為。 人生,莫為勢刼,莫懼權力者;《孟子》説:"見大人則邈之!",是有道理的。實證顯示:無能來自集㩲;兒童喜愛玩具和娃娃,愈多愈好,却愈玩愈笨,也愈没耐心;又想要再找些新玩意;喜新厭舊。

人生故事筆記 -《低處高思》

圖片
    台灣,曾經是日本依據《馬關條約》的規定,自《清國》取得的,合於《國際法》的領土轉移;也是日本在1868年《明治維新》後,勵精圖治,提昇國力,經由對外戰爭,正式取得的領土。 當時,《日本帝國》君民上下,人心振奮;等於以實戰驗證,《明治新政》的富國強兵國策已取得成效;自認,此後,可與西方列強並駕齊驅。果然,在1905年的對《俄羅斯》的《日俄戰争》中,又撃敗歐亞大國《俄國》。 《明治維新》,是一個時代的精神號召,國政維新,脫古改制,脱亞入歐,取法歐陸強權《德意志帝國》的法政軍制、科學新知、公政管理和公衛健康、文學藝術。這些關於《明治國家》,以至《大正國家》的體制和體質的改造,必然有一群如同先知的思想引介者,如暗夜燭光,點亮時代。 強國崛起,始於自愛自強,終於自戀執迷,以致變調自殘,侵略鄰國,危害世界,這是民族國家之惡。《昭和國家》的戰敗崩落,與《希特勒國家》的命運,如出一轍。 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多面的形象。以戰爭的殘酷、泯滅人性,去省視東方的日本或歐陸的德國,呈現民族國家崛起的野心和必然的殘暴。那是野心的權力者以國家之名,行集體之惡的本質。 人類有過戰争的慘烈,應該更珍惜永久和平的價值,發揚人性中善的意志。我的父母,都生長在日治《大正》時代,歷經戰争的痛苦;老人家,在晚年的許多美好回憶的場景,幾乎都出現在戰争前的時代,也是少年到青年時代,那種同儕互勉互助,待人有禮有節,重信守義的時代精神,成為一生人格的特質。 戰後,政權改幟,反而成了失語的一代,等於記憶停格。這種情形,也是許多同一代台灣人的時代苦悶。父母作古以後,在老人家的書櫃裡,我找到許多本《岩波書店》出版的《岩波文庫》思想叢書,也有《講談社》和《中央公論》,那都是父母以前探索知識的來源;我愛不釋手地翻閱,想像父母生前讀書的喜悦。 在一本《岩波文庫》的舊書中,我注意到書店創辦人《岩波茂雄》,為日本引介西學,一新思想的用心;尤其他那句創立書店,用以自勉的格言之一:《低處高思》,就是生活簡樸低調,用心在思想高尚的人生。 這些自許的《低處高思》境界,應該曾經烙印在我父母的年輕歲月,化作日後對兒女的鼓勵和期許,要認真踏實,有禮有節,實踐讀書為學有益人生的哲學。 對人類美好高貴的價值信念有心信守,是超越國家和民族界線的;從這個角度去理解不同背景的老人家的念舊,是不宜以《...

世界小事筆記 -《主體戰爭》

圖片
國家強調主權獨立、國家利益、民族尊嚴,這三項事關國家安全的原則,戰争時期是對付外患敵人的;承平時期是應付外國的。 然而,國家利益的鉅大損失都是起於内部財經政策失當或安全管理失措所致。換言之,經濟與金融、財政政策失政,引發的經濟衰退、金融失序、資本市場大恐慌、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勞工失業,國民所得倒退,這些危機都不需要有外患,只要內憂就足夠了。因此,經濟安全、金融穩定、財貨流暢、社會保障才是各國政府的施政重心。 自從1990年,日本的《泡沫經濟》破滅;1997年發源於泰國的《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的美國《次貸風暴》,引發世界的《金融海嘯》;2012年《歐元區》的《國債危機》,2014年俄羅斯國幣《盧布》的重貶,以及2015年中國夏天,股市重挫、《天津大爆炸》和《人民幣》重貶,引發世界各國金融市場的嚴重不安,造成資本外流,上市公司市值的折損,貨幣貶值、國民財富流失,都有一項相似的關鍵,就是貨幣主權的問題。 自二十世紀起,美國成為世界上的《超級強權》;美元取代十九世紀的英鎊,成為世界上的《強權貨幣》;許多國家,包括反美、仇美的國家,都需要美元來支撑本國的經濟發展。 美元,曾經以《金本位》作為發行準備;如此,獨尊黃金,不利美國的國家利益,造成黄金強勢,美元弱勢。於是,美國索性廢棄《金本位制度》,而以美國的國力和國家地位,作為發行美元的準備;等同於讓美國的《聯準會》主席成為世界金融帝國的皇帝,一言九鼎,字裡行間的語意,影響著世界各國的金融市場的波動或起落。 美國可視經濟安全的需要而決定美元貨幣的發行數量,有時收縮,有時寬鬆,有時像海潮,有時像海嘯;影響其他國家被動因應。美國《聯準會》的利率政策和公開市埸操作,帶有《美國優先》的國家戰略利益的考量。 黃金的重要性被美國廢除;後來的幾個不知輕重的貨幣,日圚、歐元和自認依靠《中國崛起》的強勢《人民幣》,都有意想成為世界貨幣之一,與美元平起平坐的企圖。美國豈能坐視國家利益受到冒犯;於是以美元為武器,先發動海潮騷擾,必要時再發動海嘯滅頂。 歷次金融危機造成美國以外的各個國家貨幣重貶、股市重挫,嚴重地傷害各國的國家利益,元氣大傷或傷及國本。這正説明了,也界各國的貨幣,只有美元有主體價值;其他的貨幣都是被美元操控的工具;嚴重者,可以被玩弄到幾乎亡國,1997年的泰國和韓國,正是經典案例。 中國的《泡沫經濟》破滅,是没有從宿敵日本的前...

世界小事筆記 -《價格與價值》

圖片
金融資產的名目價格和真實價值,始終存在不一致;原因不在於名目價格的變動,而在真實價值的難以正確評定。 價格是由市埸的供需決定;價值是主觀的評定。全融市場受到經濟基本面好壞的影響,會反映在價格的波動。然而,若沒有人為的干預扭曲市場,價格將逐漸恢復平稳。 至於金融市場真實價值的客觀浮現,是在系統性風險發生的時候。尤其,在市埸上出現大恐慌棄守價格的時候,不分金融資產品質的優劣,客觀形勢壓迫主觀意志,而讓後者的堅持失守,呈現出清為快的心理;於是物超所值的金融資產,終於很難得地出現入市的時機。 市埸人心的恐慌,主要來自資產持有人太在意資產價格的跌價損失;於是對資產價值的防線也棄守了。追逐價格的波動,獲利不多;守住價值的防線,或者慧眼識貨,才是市場赢家。只是,赢家極少,原因在於恐懼大於勇氣,患得患失,終於只能舉棋不定,事後自嘆,為何錯失良機?

哲學人生筆記 -《末代王朝「小叮噹」記事》

圖片
「乙未」年,農大七月,「白露」在前,「中秋」隨後到;「處暑」已過,「日頭」氣焰已過氣。「天龍聖國」治下草民,本來稱太陽為「日頭」;每過一個「日頭」,就是「過一天」;於是,「一天過一天」,就是過「日子」。 孰知,「天龍聖國」,「龍皇」帶頭,興起「文字獄」反擊政敵。「龍皇」,自「甲午」年內戰敗退,受困「地堡」,過著不見天日的夜生活,頭殼已壞去矣,已不知本日何日?多時未見可愛的「日頭」,反而「逢日必反」。 尤其,御前行走之殘部奴才,私下記日;然後私下互相參考「日頭數」校對。受困「地堡」,不見天日;「日頭」混愈多,「日頭數」就愈亂;奴才公公核算「日頭數」,好像「大內帳房」,不得打混;算多了,浮報薪餉,即犯下「欺君之罪」,屬於「犬決欽犯」;少算了,短報薪餉,「龍皇」也不曾恩賞補發,只當作勞軍奉獻,算了吧!豈可如此作賤自己? 受不了的「鳥事」,還被「龍皇」和「領事公公」小主子消遣,責罵奴才:"不知本日何日?混吃等死!"。罵人不算本錢,「龍皇」自個兒,也不知本日何日?混吃等死!也是「一天過一天」,「過一天是一天」,「不知」「日頭數」的昏君,罵那些「日頭數」算不準的奴才;就是罵不出「本日何日」。只知江山祖廟來日無多;「過一天是一天」。 一日,「龍皇」突然又頭殼發昏,要辦奴才,因為聽到奴才群聚,偷啍小曲:"總有一天等到你"。「龍皇」暴怒不已;受困「地堡」久矣!「一天過一天」,還要等多少天?況且,奴才之用語,盡是暗喻;說「過一天」不行,有「天」無「子」;說「過日子」也不准;有「子」無「天」;朕乃「天子」,「天之子也」;奴才拆字說話,心無「天子」,乃對「天子」不敬也。 探子密報,奉「保皇黨」之命,「救駕出師」的「辣椒元帥」「洪奶奶」,「酒駕出事」矣,徒眾脫隊落跑,「洪奶奶」,全身是傷,被「綠林軍」救起;看來,已不知何日可見君?卻自個兒唱衰:”I shall return!” ;難怪,「龍皇」聽到小曲"總有一天等到你",全身不對勁,心中不是滋味至極。 自從,「一天過一天」和「過日子」的口語,被視為犯欽諱之「關鍵字」;大小奴才改用「本日」,而不用「今天」;又因「龍皇」「逢日必反」,「本日」之用語也禁用。隨後,我「天龍聖國」,「保皇黨」掌控之地,草民也禁用「日本」稱呼「東洋倭國」。 可憐「天龍草民」,自此忘記世上仍有「日本國」。童生在家問起,「小叮噹」來自那裡?阿公阿媽指向太陽,欲言又止。...

哲學人生筆記 -《崩時代》

圖片
德文字"Zeitgeist",在漢文字中不容易有精確的意思表述;我的哲學理解,是表述客觀呈現的"時代精神"。 德哲 「 黑格爾 」 將德國古典哲學發展到歷史的高峰;他以精神取代理性,用以表述,精神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動能;而在此之前的德國哲學論述,理性是主觀意志的呈現。 在他的哲學理解中,精神的客觀發展,將到達涵蓋世界所有的客觀現象,而成就 「 絕對精神 」 ;因此,他認為:"凡是存在的現象,必然是合理的"。再從這裡出發去理解:"客觀形勢的發展,是主觀意志無從改變的";歷史就是 「 絕對精神 」 自己的展現。 對於漢文成語的 「 螳臂擋車,徒勞無功 」 的語意, 「 黑格爾 」 用了繁複,艱深,難懂的哲學用語來表述相同的現象,這説明了漢字文化,對於熟稔漢語語境的人,有言簡意賅的會意功能和詩意。 相對地,德文語境的思想方式,強調理性的推演,化簡為繁,得出的結論,自認求真踏實;對於《螳臂擋車》的語意,只能見識到,漢字文化的深奧,讓人互相用成語比喻現象,真是不知所云,也讓來自異文化的人 " 一頭霧水 " ;豈有此理。 中國政經形勢的發展,正在向世界呈現一種 「 黑格爾哲學式 」 的 「 絕對精神現象 」 ,就是一黨專政的黨國體制,以專政意志涵蓋中國的一切現象的發展,從貧窮到高速發展,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力大無窮,豪氣通天。然而,就像巨人再巨大,也無法舉起自己;膨脹的時間與動能耗盡,就進入了 「 崩時代 」 。 一花一世界,花開花謝也是類似的比喻;走過京華,煙雲散去。台灣曽經企圖讓自己站到巨人的肩上,和巨人一起成長;在巨人舉不起自己而倒下時,被壓個半死不活,以 「 黑格爾哲學式 」 的理解,正是呼應了"凡是存在的現象,必然是合理的"。台灣政經形勢進入了 「 崩時代 」 ,也是必然的。

哲學人生筆記 -《末代王朝「情義相勉」記事》

圖片
「乙未」年,農大七月,風災受損,復建無期;反正,「天龍聖國」內戰再起,各方動員吃緊;復建放一邊,俟決戰勝負定局後再一併重建。 凡事莫如打戰急,「保皇黨」上下,三心二意;「辣椒元帥」「洪奶奶」領軍「救駕出師」乙案,好事多磨,被不識字,又不衛生的黨內一掛「土龍」,唱衰為「酒駕出事」;急死也幾乎氣死受困「地堡」之「龍皇」,火氣凍不住,炎炎「處暑」,被迫喝濁水,自許天下清流,堅持大是大非的「龍皇」,怎堪被如此作賤。 "朕,天龍也,龍之體也,豈能飲濁水,混「土龍」一尾?嗚乎!世道不公,朕豈能鄉愿,與民同苦"? 坐享天下,總是不知好歹;「聖國」末世,逐鹿天下,寸土必爭;前「大內高手」,「戰不死」勇將「宋公公」(James Soong),雄心再起,自知「廉頗」已老,乃自求變通,化身「泥巴三太子」,「負荊請罪」,自責曾為「天龍大內」先皇,助行不義,有害草民,改頭換面,企盼重新出發,一身年輕勁裝,自號「白軍小宋」,卻不「高舉白旗」,欲號召初涉世之新世代,助其逐鹿天下。 「小宋公公」此舉,氣死「英吉利」來的職業革命家「羅賓漢」;Oh! My God!;「天龍聖國」,人生地疏,看來草民不甚捧場,到處找不到出路;革命號角自個兒吹,叭噗!叭噗!只見童子跑上來,詢問可有冰淇淋可賣? 嗚乎!曲高和寡,想喝杯「和解咖啡」,「星巴客」竟然告以「挨門說雷」,"No More!";真是水土不服;此時此地,既要參戰,又欲飲「和解咖啡」;真是英文倒著唸。未戰,已出局。 可憐「洪奶奶」,果真如「土龍」唱衰「酒駕出事」,出師未戰,已全身是傷;路旁草民,好心相救扶起,頻問"Are You OK?";竟有不識字的「棄婦大媽」走精,半路殺出;"別救她!放了她!她是「小三」!"。 ?????…,什麼?又什麼嗎?喔!We See!「洪奶奶」是「逐鹿季軍」。死老白姓,語焉不詳,什麼時辰起,「季軍」別號「小三」? 「洪奶奶」心酸至極,竟然出之於口:"I shall return!";路旁「綠林軍」草民急呼:"No Way!";此地,乃「綠軍」地盤,「戰不死」勇將「小宋公公」已不再唱:"I shall return!"矣;戰事日趨激烈,請陪我軍統帥「老鷹」決死戰到底;不可半途而廢!"。 頓時,「洪奶奶」先淚水決堤,聞草民俠義之言,隨之滿腹苦水伴淚水,決防而出。還是「綠林軍」草民比「保皇黨」有溫暖,征戰途中能情義相勉,暑中送...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