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集權早衰》
權力有致命的誘惑;有說法,認為權力是春藥;嚐過了就上癮,也放不下手。
金錢是購買力的表彰,有錢可使鬼推磨,金錢轉動世界;有錢可以發揮影響力,否決民主和知識的價值,財大氣粗,俗不可耐。
雖然感慨如此,社會上,男人,普遍仍然有自己當老闆的老大心態;女人,若嚮往婚姻,則不拒絕,最好有自己當老闆娘的心態,可以管得到老闆。如此,難免有婆媳問題,一個老闆,兩個娘。若老闆另有《小三》,則三個女人,爭著要管老闆;名符其實的《三娘教子》,受害的人,是老闆以下的人。
權力,讓人困惑,更讓人迷失;在於權力是目的?還是工具?然而,這又何妨?追求權力是欲望,更是意志;只要權力在手,就是要支配人、事、時、地、物,讓受支配者追、趕、跑、跳、閃、躲,忙得一大糊塗,怕得不得了,好像七月半過不完。
以權力為目的的人生是悲慘的,想要擁有一切;却所用有限,大部份作廢。以權力為工具的人生,很容易陷入無能的困窘,被人嘲笑,名號《斑伯》。
然而,共同的迷信,是認為集權才有效率,才能一展個人的多工才能;殊不知,權力愈多,《邊際效用》愈小;如同手中的電視《遥控器》,集許多功能於一器,却普遍只能被用到常用的選項;遇到電源不繼,就没戲可看。
國家治理也是如此,權力者迷信總統兼黨主席,兼三軍統帥,又兼國安主席,又兼文化總會長,又兼慈善總會長,又兼....有的、沒的,怪怪的《鳥頭銜》。結果必然是天縱英明,眾人等著看好戲。
經驗顯示:領導人集權愈多的國家,愈容易出現天災人禍和金融風爆或股匯市重挫,貪污腐化。原因很簡單:信心危機;人的能力、智力和體力有限,只要有疲態,就引來觀望不前和阻塞,終於決策慌亂,胡作非為。
人生,莫為勢刼,莫懼權力者;《孟子》説:"見大人則邈之!",是有道理的。實證顯示:無能來自集㩲;兒童喜愛玩具和娃娃,愈多愈好,却愈玩愈笨,也愈没耐心;又想要再找些新玩意;喜新厭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