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傲慢而無自信的人》

圖片
      「立春」,萬物生機再現;國家名器的重責大任,換人承擔,也可以視為人事的「立春」;慶幸得到能人賢者,而能促進國政進步。用人,用得光明正大,是代表國家和政府重視名器的責任和付託適當的人才。 很遺憾,很失望!台灣的政局,去年有政權輪替;政治文化,尤其最重要的用人原則,依然莫測高深。重要的國政大臣的更換和任命,就被草率地由「行政院發言人」向媒體丢出來。 看不出,這種程序,有對「被任命者」的尊重,和「被任命者」自己,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氣節,這與「廟公和乞丐」無異。看來,台灣的大官名器,就是「嗟來食」。 總統和行政院院長,必須對如此低下不堪地踐踏國家名器和敗壞用人任事的「暗室風氣」負責。 「新政府」的上台,承載我辈幾代台灣人的期許;希望國政有別於以往「外來政權」的「小朝廷」偷雞摸狗的「裙帶文化」,以大開大闔的氣象,一新國家和政府重視人才和責備賢者的政治文化,建立光明正大的典範。 奈何,總統和院長,竟是如此地隨便,派出「行政院發言人」,發佈國政大臣的人事,延續「外來黨國」的惡習。三言二語「丟雞骨頭」了事。太沒有格調了! 這種現象,與「國會議員」身穿「背心」和「牛仔褲」上國會殿堂,都是褻瀆「場所」的尊嚴,也是自私自利,圖個人的輕鬆隨意;本質上,這是欠缺「場所」的教養和禮儀。 最近,美國總統「川普」,就職後,任命政府重要的一級首長人事,和提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都以「總統之尊」,在總統的官署「白宫」,正式地邀請媒體來報導,向國民報告總統的用人和提名的理由。 到場見證的人,還有被任命的首長,或「被提名人」的家人,分享承擔國政大任的榮耀。美國總統,都自信地,逐一向國民説明,他所將委以重責大任者的適格和正當。 台灣的「權力者」,總統和院長,對重要名器的用人任事,僅以「行政院發言人」,對外介紹和告知人事,實在是傲慢又無自信。 可預期地,用人任事:始亂,必然終棄!既不自重也不重人,難怪支持度已不堪入目。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夢遺,是春天的腳步?》

哲學人生筆記 -《「分裂」與「妄想」》

圖片
印象中,“看見不明飛行物”與“接觸外星人”的報導愈來愈多,似乎,外星人覬覦和入侵地球,已迫在眉睫;却始終缺乏被人類捕獲到手的相關具體的外星人和飛行物的證據。但是,繪聲繪影的說法,對於相信者,言之鑿鑿。 同樣地,民主選舉的結果不符合自己的選擇,敗選的勢力,一直不願意接受勝敗已定的事實;於是在媒體上,始終不乏強調:國家和社會,已經陷入分裂的危機說法。自從「川普」當選和就職美國總統後,原先就不支持「川普」的勢力,陷入“自我壓迫”的“精神焦慮”。 ‘’外星人入侵‘’和‘’國家分裂‘’、“社會對立”的危機指涉,正如同“靈異”的傳說,都是精神上的妄想,「官能強迫」的後果。 聽其言,觀其行,我反而發現,彼此不是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對這種現象的認知,我理解到,語言有‘’織網‘’的功能,企圖編織“意義的網”,讓說話的人,相信自己捕獲的“意義”。 德文字的“Wahnsinn” ,所指涉的,是一種與事實不符的‘’荒謬‘’語境;它的“同義字” (Synonyms)是 ‘’Verrücktheit‘’,就是‘’瘋狂‘’;精神上,都是出自“妄想”;常見的症狀是“被迫害妄想症”,一種“自我強迫”的“精神官能焦慮”,於是有時‘’躁鬱症‘’,有時‘’憂鬱症‘’。 用一種很逼真的比喻,妄想自己正陷入危機四伏,被「外星人」跟踪,可能被綁架。事實上,一切正常。社會,本來就是多元並存,你、我、他,各不相同,何來分裂? 以宗教信仰而言,皈依宗教與否?有神或無神?一神或多神?就有不同的價值選擇;學習尊重多元和包容異議,以常識和知識,自由而獨立地選擇自己的利益和價值,就是“正常”。多元,不是分裂;強求一致,而且必須合於己意,反而是‘’不正常‘’。

世界小事筆記 -《權力的性別》

圖片
  性別,不會僅是簡單的男女兩性之別,也是成見、偏見和政治。就先以偏見而言,歧視或壓抑由此而生成;世界上的許多現象,必須對比來看,才能理解本質。 德國和日本的社會重視秩序,人民以服從為尊,個人的突出,會被視為別人或團體的困擾;個人,不易有個別的意見,團體的共識反而容易形成。 在有些國家,民主政治的特色是吵鬧不休,意見多元而分歧,甚至打打鬧鬧,對立不已。有的國家,民主政治就是不同政黨的意見協商出共識,再附帶形式的表決,堪稱‘’寧静民主‘’。 不愛吵鬧,從語言的俗諺中得知梗概。德語中,男人嘲諷女人的話多口雜,常以“市場”形容,甚至,‘’三個女人聊天‘’,就是“市場”。 法國女人,作為德國的鄰國女人,為德國女人抱不平,譏諷:‘’三個德國男人站在一起,怎麼看,都是「酸菜」”。 台灣的北方鄰國日本,女人身穿“和服”,特別有型,言行輕雅有禮。然而,女人至今仍與“天皇”的尊位無緣;社會上給外人“男尊女卑”,女人是弱勢性別的印象。 不過,我的日本女同學,以自身的成長經驗,提醒我:“日本女人才是強者;一切的任勞任怨,放低姿態的屈居男人之後,都是成就作為母性的角色和意義;家庭中的主導強者是母親;男人從小,所承受的教育,多源自母親的自我壓抑,要求子女在群體活動中,不可突出,以免給別人添麻煩‘。 此種自我束縛,就像身穿“和服”的極度束縛和不自由;或者,性愛互動中的“被綑綁”的愉悦;表象上,是成就“他者”;本質上,却是反客體為主體地,成就自己成為支配者。‘’ 如此的論述,似乎也可以解釋,為何日本男人常有職場上“過勞死”的原因;以台灣的本土用語,就是:“歡喜做,甘願受”;背後必然有強者的支配力量,就是相當於“工蜂”為“女王蜂”而奔波於採蜜道中,至死方休。日本女人,‘’以柔制剛‘’,世界無敵。 ‘’女人解放‘’(WL),出現在歐美國家,也不過近百年的歷史。在權力的場域,男人面臨女人的挑戰,‘’以柔克剛‘’,太強調對立;我比較欣賞“陰陽互補”。 美國川普總統的權力圈大多是男人,政策上較多的「針刺」和「威脅」;這是雄性支配的本質。川普在精神醫學上,是有期待‘’被喜愛‘’和‘’被注意‘’的人格;自居「太陽」,表現在“烤人”,典型的慣用語是“You are fired !”。部屬可能必須‘’伴君如伴虎‘’;不過,太陽不發威,也是溫暖可愛的。 北歐國家,受人民託付權力的對象,已經多...

哲學人生筆記 -《「好戰」的「我」》

圖片
戰爭是生命的現象;為了生存,生物的戰爭不停;只是,無聲勝有聲,形式和內容,千奇百怪。 人類,需要戰爭,否則,有人會失業;人類的經濟活動,有極大的部份,在為戰爭作準備。既然,人類需要戰爭,卻偽善地呼籲和平;那是情感上和理性上的創傷和恐懼,不能承受戰爭帶來的殘酷和破壞。因此,主觀上所期待的,是人類有「永久和平」的「非戰哲學」。 戰爭,是國家遂行意志和政策的工具選項,屬於政治的決策。國家備有軍隊,就是政策的工具,為戰爭作好準備。軍人的專業就是會「作戰」,而且必須打「勝戰」,不應該畏懼戰爭;否則不宜從軍入伍。 世界上,我的觀察,只有美國「好戰」,而且不畏懼戰爭;美國軍隊的強大專業戰力,是「建國」以來,在歷次的戰爭中建立起來的專業戰力和軍人的戰爭意志。只有美國有「不惜一戰」的意志和能力;經由戰爭,國家又再生和富裕;美國,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發「戰爭財」的國家。 台灣,有怪異的現象,有多位退役的「末將」,叛國投敵,在敵國立正敬禮,與敵人合唱敵國的國歌;「末將」自欺欺人的說明,是想追求和平,而奔赴敵國合唱敵國的國歌。此等「末將」的軍人生涯,已經自己作廢;原來都是"鬼混一場",欺騙人民的信任。 既然「末將」想追求和平,根本就應該早年去混「神棍」;以"神愛世人"騙人供養。軍人的角色,只有「戰爭求勝」的專業和意志,沒有「企圖和平」的語言;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尊敬。 然而,世界上有宗教,人類反而離和平更遙遠,戰爭更多。人類歷史上的戰爭,有一半,是「神棍」為了膜拜的「神衹」和信仰的「神學教義」而發動的。 另有一半的一半,是政客為了領土資源的野心而發動的。剩下的,是男人為了女人,「精神」被「精蟲」慫恿,為了「面子」問題,也為了爭一口「鳥氣」,而吞不下那口「鳥氣」而發動的。 與其怪女人"引戰",不如說:男人的「內分泌」失調;「精蟲」太多,「精神」耗弱。無論戰爭的理由;軍人都是戰爭的政策工具,只有「好戰」和「勝戰」的義務。 台灣,另有怪異的現象,就是有些軍人,動輒"濫言":"不知為何而戰?";這類心態,與叛國投敵的「末將」的「精神病理」相同;軍人生涯,也可以"作廢";早知如此,應該像我一樣,少年立志成為「哲學家」:"為真理而戰!";戰勝了就自由了! 歐洲古...

人生故事筆記 -《「大隻雞」與「一群小雞」》

圖片
      歐洲,究竟是一群小國的歐洲?或者,「歐盟」是「一隻大雞」?這個問題,我在德國求學時期,或是後來的赴歐洲旅行;歷史圖像瀏覽的進程,不外乎「戰爭與和平」;民族、語言與文化,多元豐富。 有一次的「對話」;對象,一位「天津」來的「老中同學」,給我一張有擔任「記者」身分的「名片」;想瞭解,他"口中"的「台灣同胞」,是如何理解,他"口中"的「祖國大陸」,和地理面積相近於中國領土幅員的歐洲。可以說,我這位「台灣同胞」的「歐洲觀」和「中國觀」。 當時,被強迫上身的「一家親」,讓我浮現「警戒」;心想:"共匪,是「這個樣子」!?";還有:"「匪諜」就在你身邊"。 這位「老中同學」,一臉客氣又老實;讓我想到自己,平常也總是給人"不好意思呢!?",那種"慈眉善目","溫文儒雅","一派和氣"的「古意人」形象。 彼此!彼此!「好人」遇到「好人」;或者,彼此都是「壞人」,相遇有緣,彼此都假裝好人;就當這位「老中同學」是「好人共匪」吧!不過,我有自信,自己一定是「好人」;所以,我大不了,就是好人遇到"假裝是好人"的「共匪」。 好吧!就算對方是「共匪」,我自幼也曾學過「少林功夫」;必要時,動手動腳還行。只是,「老中同學」,還是笑著臉,期待我的回答。 "怎麼啦?對「祖國大陸」沒印象?找個時機,回「祖國」逛一逛;有些對"外國人"管制,不開放的地方,我可以來安排;我的父親是「長征老紅」;他的「夫人」,是市級的「局長」幹部"。 怪怪地!我是回「祖國」的"外國人";他的父親的「夫人」,是"他的娘"?原來,當年「改革開放」初階;內外關係的定位,還沒有「搞」清楚。那位父親的「夫人」,是「他的娘」,沒錯!只是身為「局長」幹部,丈夫是「長征老紅」,兒子聽多外人對「阿娘」尊稱「夫人」,也就順口流行,一路跟進了。 哇!"又紅又專"的「二代」;眼前的這位「老中同學」,以他們的血統標準,可歸列「老子英雄,兒好漢」。我,則是"「蔣軍白區」中「待解放」的「苦難同胞」"。看來,對方是自居「強者」,視...

園藝生活筆記 -《「立春」,動工》

圖片
      春節長假結束了,即將正式復工!問題是,復工?本來就散漫,也自由成習慣;太陽底下,還有那些偉大的事,等著復工? 何況,過春節,其實是過年;新年才剛到,傳統上,有大休假的規矩;而且,在這個時代,政府也立法,鼓勵多放假。有事,已有‘’大內機器人‘’代勞;本來就不太需要自己去動工,又何來的復工?行事曆上的復工,只是作為支薪或拿報酬的依據。 與其說年假過後,收心去復工;不如說,時間不等人,總要過去;薪酬在等著發給看起來在做工的人。至於,究竞做了那些“鳥事”?一點都不重要。反正,有上工,要領薪酬,就言之有理。 古時候,「中國禪宗」有「襌門公案」笑談:突發奇論,發明“鳥頓悟”。有個“蛋頭大師”,立下門規,告誡弟子:“不做不吃”;必須“做工”,才“有得吃”。 有“蛋頭徒弟”,百思不解,「不做」與「不吃」的「鳥關係」?於是,不去“做工”;而被老師父“當頭棒喝”。然後,師父‘’自個兒‘’,大口吃起來。 徒弟見狀,“頓悟”了,搶走師父的食物,三兩口給吃光了。「打人」與「搶劫」,也算特殊「做工」。 師父痛駡,拿起棒子,又想對著徒弟,當頭打下去。 徒弟,提醒“蛋頭師父”:“停工!別費事了;師父打徒弟,徒弟搶師父,都是遵守門規,有做有吃;現在没東西可吃了;師徒,本日停工休息吧!”。 這下子,換師父“頓悟”了,“兔崽子,說得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明日,換你作師父,帶我出去「化緣」;不……不,出去「行乞」”。 徒弟反問:“師父的意思???,明日復工?就是出去當乞丐?”。 師父,一棒又想打過來,“不然,明日吃啥鳥?兔崽子,別忘了門規:「不做不吃」”。「化綠」或「行乞」,都是「做工」。「禪宗」,不立文字,以免「望文生義」而「以文害義」。 年假放太長,沒啥不好!只是“大寒”未去,‘’立春‘’,也是“春寒料峭”;確實,此時,蟲都没有,也就没“啥鳥”可看。說“復工”,太沉重了;真地想動工,還是等“春暖花開時”’。 「國際自由之家」,已經搶先“復工”了;評比台灣的「自由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超越美國和法國,被讚為世界上“最自由的國家”之一。 如此的厚重“春禮”,值得台灣人深思,‘’自由的意義‘’?「自由」就是「選擇」;因此,我選擇,清晨先到花園去“動工”:春耕、翻土、剪枝、嫁接和施肥;“要收穫,先復工”。

哲學人生筆記 -《牆角上的陽光》

圖片
牆,有阻隔的功能,分別內外,區分你、我、他。牆的出現,應該是起源於財產私有制,築牆用來保護私有的財產,包括妻奴、畜牲。如此推論,築牆的始作俑者,應該是男人。 不過,這又很奇怪了!男人被傳說,應該是志在四面八方,經略環宇的偉大人物,築牆未免太反常了。 日前,我看到自家花園的「九重葛」枝葉,幾近杏花的深桃紅色,想到成語"紅杏出牆"的典故,而捻花一笑;原來如此! 男人出外經略四方,就怕家中的妻、奴、畜、牲,趁男主人不在家而跑光了;這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封建奴隸制度下的普遍現象。 然而,從德國的"怪老子"哲學家,《叔本華》的論點:"生命的意義,在於完成生殖,就可以拜拜了!"。其中的引伸,指出了雄性動物,包括男人,不抱括"公公",心裡的深沉恐懼,在於"自己的種"被雌性動物,包括妻妾做掉。 也就是,生命的精子和卵子的關係是忠誠與背叛的緊張競争關係。對人類而言,父系社會的最高原則,是保存自己的血緣後代。對於處在被支配地位的女人而言,外遇不倫是冒險、嚐鮮、就像裝扮飾物的更换,給自己焕然一新的喜悦,包括人妻嚮往家外的世界。 陽光,從牆角照進來;原來,光明是來自牆外。有自信的男主人,應該與女主人,共同營造家內的光明環境,更要與女主人分享家外的世界。 美國的川普總統,指責鄰國墨西哥人都是毒販和強暴犯,所以為了美國的國土安全,要墨西哥付費築起邊界上的高牆。 這是類似中國古代修築「萬里長城」的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歷史證,內亂與外患互為身影。內亂,常向外患招手;這是國土安全意義上的"紅杏出牆"。

哲學人生筆記 -《發財的紀律》

圖片
      高齡、少子、低酬的「倒金字塔」現象,將會是今後讓人頭痛的社會經濟問題;台灣經濟結構的衰老與空洞,讓在地的經濟活力減弱了,由鄉鎮向都會地區衰減;類似宇宙中的「白矮星」,是恆星的老年,表面溫度愈來愈冷,也變得暗淡了。 希臘有過輝煌燦爛的古老文明,也是歐洲文化的搖籃;但是當代國政的失序和短視,僅想以文化遺產和地中海的熱情與藍天,依賴觀光旅遊業為經濟支柱。結果,無以為繼而以舉債渡日,「金融海嘯」來襲時,終究難以避免坐吃山空和國庫空虛的財政破產的窘境。 希臘國家龐大的內債和外債,以及缺乏償付能力,讓國家的「債信」掃地;以往,許多民生物資和能源必須依賴進口,也因此而被停止了;人民的生活陷入極大的不便和痛苦;為了紓解資金短絀的「流動性」困境,只能壓抑民族自尊和讓渡國家經濟和財政的主權,接受歐盟強權德國的「外部規範」。這是本世紀第一個因國家財政無紀律,政府和人民不能「自律」,花費無度而被「他律」的「現代啟示錄」。 上一次的案例,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期的南韓;好強爭勝又自尊心強烈的韓國人,無奈地讓渡國家經濟和財政的主權給「國際貨幣基金(IMF)」,以換取紓困金援;當時,韓國政府預算的各項收支流向,都必須由「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執行官查核同意,簡直是自尊和顏面掃地。 台灣仍有很好的本質條件,「國債」的範圍僅限於「內債」;也就是政府向「下一代」透支;這就是不同世代的剝削;我們這一代成年人,雖然主掌國家大政的選擇,卻透支花費而將債務包袱留給自己心愛的子孫後代,限縮後代的發展空間和活力;說來是我們的無能和不厚道。 有風範的長輩,留給子孫後代的,固然不必是有形的財富;但是更不應該是負債!若能夠為後代留下有開創性的價值典範和基業,也就是傳統的書香賢秀和耕讀家風,以及可以永續發展的環境和制度,才能被後代尊敬和懷念。 台灣當前的現實問題和政府政策的舉步維艱或寸步難行,有相當大的程度,是因為「中產階級」向下沈淪的貧窮趨向,以及「中小企業」消亡。這二者都是社會經濟的穩定中堅,也是對抗「系統風險」的「防火牆」,如今卻也成為瀕危階級,影響廣泛。 國家的經濟結構和資源分配,傾向有利於財團和大企業,當然就會讓他們可以左右國政方向,和造成利益分配的惡化;社會上許多不同的個別族群和階級,也就普遍地感受到被相對剝奪的不平和焦慮。 1997年「亞...

哲學人生筆記 -《恭喜發財的哲學》

圖片
《丁酋年》,第一個正式上班日在即,也是"仇人再見"的日子! 仇人?指涉的是公務系統的政府和老少員工。過年前,彼此才因為"年金改革"的問題,心有怨懟和芥蒂,過年期間,"恭喜發財",究竟屬於那一方? "年金改革",從成本管理的角度展望: "省錢",也是消極的"發財";就像「駝鳥式」地自嘲:"減肥是健康"。 不過,若"不減肥",則確實不利身體長期的健康。上班日開始,各路"仇人相見",究竟是要"拔刀相助",共渡難關?還是"省你的,去你的"? 這項國家財政新局,在四年前的本日,我有感而文,寫下《母雞生黃金?》的筆記,就以此文,在"仇人相見日"之前,祝願國運:"恭喜發財,問題没來"!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母雞生黃金?》

哲學人生筆記 -《「保守」或「反動」》

圖片
美國的"共和黨",是典型的"保守主義"政黨,也就是信守過去得以美好,而且被證明有效可行的價值理念。 但是,"保守主義政黨"在人類歷史上的生成中,也不免混入"種族優越論"和"宗教天啟論"的"反動"與"蒙昧"的偏見;迷信:"種族"與"宗教文明"的延續,必須由"優秀人種",和"高級文明"來支配主導。 "希特勒德國"的"亞利安人優越血統論",正是"白人法西斯"的"偽科學",對人類歷史與文明的"倒退"與"反動"。 相關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美女的終結者》 哲學人生筆記 -《勝者的精神沉淪》 哲學人生筆記 -《仇「媒」運動》 世界小事筆記-《美國的民主》 人生故事筆記 -《「彌賽亞」》 哲學人生筆記 -《進步與反動》 哲學人生筆記 -《拆牆、築牆與翻牆》 哲學人生筆記 -《入戲的觀眾》

哲學人生筆記 -《勝者的精神沉淪》

圖片
      勝敗轉成空,在一念之間。 美國的拓荒建國歷史,崇拜成功的英雄,即使主角只是「快槍俠」的「牛仔」,也可以有傳頌後世的故事。「美國夢」,充滿傳奇和希望,吸引世界各地的「逐夢人」,前仆後繼地想踏上「北美洲新大陸」上的美國。 川普總統,以勝選赢家呁姿態,自就職日起,大肆發揮和伸張總統制的「行政權」,意圖實現競選諾言:「美國優先」;這是「川普美國」的國家發展戰略。其中,有讓美國人和各地的外國人不可思議的困惑;主要在「價值」的選擇:過度的“自保”,已經不是「保守」,而是近乎「反動」。 尤其,針對墨西哥,強迫墨西哥自我侮辱,付費築起「邊界牆」,來成就美國的國土安全。另一項行政命令,引來“違憲”的疑慮,就是針對七個國家的「穆斯林」,入境美國的「移民限制」,那是涉及種族和宗教歧視的行政命令,已違反美國「獨立宣言」上,所高舉的自由平等的崇高立憲價值。 美國的立國,是以移民為主體,為了追求「自由」和「平等」;有自由,就是選擇;自由是一切價值的基礎。如今,在自由的社會,由平等的公民選舉制度,勝選出來的總統,竟然立即限制人權中的「旅行自由」和「入國平等」的價值。 在此項困惑中,有嚴重的宗教偏見,也不符合法哲學所揭示约「無罪推定」的原則;為何針對特定宗教信仰的民族?這項歧視,非常類似「希特勒德國」的「反猶政策」和一九三五年立法的「紐倫堡法案」。 依據這項政策和立法,當時的「希特勒德國」,剝奪德國猶太人的自由和財產,以及立下從事職業和婚姻的嚴格限制,使猶太人成為社會上的「賤民」;也為後來的「大屠殺」,預先舖陳氣氛和創造政治條件。 美國是神學意義上的「宗教國家」;從立國開始,一直在向哲學意義上的「價值國家」進化,也成為世界文明的燈塔。 很可惜!「川普美國」在追求「美國優先」的戰略目標時,竟然反動地趨近「白人至上」和「基督教」的「神權國家」。 從哲學的視角望去:美國總統已迷失在「勝者」的精神亢奮中;那是一種帶有宗教對立和文明衝突的狂妄;非常相似於基督教文明,千百多年來,所恐懼的後起的「伊斯蘭文明」;近世,以「伊斯蘭國」的恐怖主義出現,威脅著人類的文明,成為自由和進步社會的敵人。「川普美國」,正在向自己所「反恐」的敵人學習。

哲學人生筆記 -《「貓熊控」》

圖片
  每有家暴事件被公告於世道;受難的人妻,幾乎都成了"貓熊",以"黑眼圈"的樣子問世。 人妻,對於丈夫,在戀愛時代,"顏值"是第一印象和取捨的關键;人妻的青春貌美的保證,就在女人的"顏值"。 法國的彩妝設計學,曾經為女人的紅顏彩妝,提出一套神學造論:"上帝為女人創造第一張臉;女人為自己創造第二張臉"。 男人,尤其是選女人為妻的丈夫,得到上帝和女人的恩典,身旁有兩張悦己的容顏,應該是幸福的! 家暴事件的男人,為何替自己的妻子"打造"第三張容顏:"貓熊臉"?這有精神病理上的根源嗎? 難道,暴力男人在潛意識中,自己就是"貓熊控"?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被愛打到掛》 哲學人生筆記 -《「暴力夫妻」》 哲學人生筆記 -《「老婆」那麼漂亮,…》

哲學人生筆記 -《被愛打到掛》

圖片
東方儒教文化圈的‘’法意識‘’,認為“法不入私門”;家有家規;父母視子女為私產;丈夫視妻子為家奴;一家之主,自以為有‘’懲戒權‘;家庭的家業是“修理業”’。這種‘’部落文化‘’是野蠻的,而且會在家族文化中,世代傳承和感染,形成暴力發洩的恐怖傳統。 西方國家,歷經“法意識”和“人權意識”的啟蒙,家門內的暴力是犯法的;各項相關的公訴防治和保護措施精細完備。但是,家暴仍然常見,女人受苦了!婚前,女人對婚姻的渴望和嚮往,期待“白馬王子”永遠疼愛“白雪公主”。 結果,事與願違,遇人不淑,有的苦命人妻,常被習慣動手的暴力丈夫照三餐修理,而且,也没有“一例一休”地被暴力丈夫練打。有些可悲的人妻,甚至是「全年無休」,隨時被莽夫以暴力對待。 台灣,有些媒體的自卑偏見,美化‘’俄羅斯人‘’,為尚武勇敢的‘’戰鬥民族‘’,而有錯誤的認知。習慣暴力只是低能的懦夫! 事實上,“俄羅斯人”,長期被西歐的公民社會視為“東方蠻族”;‘’俄羅斯‘’出‘酒鬼’ “”;男女都好“杯中物”,喝下‘’伏特加烈酒‘’,夫妻就情不自禁,暴力相向,家內互打免費,直到打到要死不活。 經驗上,人妻是最慘不忍睹的受害人;如果先喝醉了,那還好,醉茫茫的,可能減輕家內互打的痛苦。 現在,「俄羅斯」的「聯邦政府」,決定立法干預「家暴案」,以“公訴罪”破門入户救出可憐的俄羅斯人妻,民族幼苗的母親。不過,研擬中的「立法草案」,可能是:「夫妻互打」,家門內免費;「家暴者」可免於坐牢,只受到「罰款」。「夫妻互打」,家門外,政府將坐享「家暴案」的「暴利」。 相關文章: Stern: "「俄羅斯」的「聯邦政府」,決定立法干預「家暴案」" 哲學人生筆記 -《「暴力夫妻」》 哲學人生筆記 -《「老婆」那麼漂亮,…》

哲學人生筆記 -《「暴力夫妻」》

圖片
人生多災多難;本來喜劇已不多,悲劇常見;然而,更不幸地,還常見喜劇叛逃,淪為鬧劇或悲劇。 男女有緣,結為被祝福永浴愛河的夫妻,卻多淪為人生的悲劇。不是因為相看,過得去,還可以,而想愛在一起,才結婚的嗎? 社會民主主義的時代條件,婚姻大多是當事人雙方,即使不盡滿意,卻可以接受的次佳選擇嗎?怎麼經常有夫妻公開地互相控訴,都是對方的不是,以暴力相向,向國會的議事文化看齊? 暴力,是人性進化的野蠻殘餘;先強調不滿對方,然後語言挑剔漸多,接著語言暴力頻繁;最後,出動「遼寧號」示威,摔東西;…終於「殲七」出動,掩護「海軍陸戰隊」,打上對方身體,登陸作戰,哀爸叫母,打得火熱。 究竟,夫妻的暴力相向,是「內戰」嗎?左鄰右舍是否要組織「鄰居聯軍」,行使外力干預?現行法律似乎缺少授權「鄰居聯軍」行使「打抱不平」的規定;只有「清官難斷家務事」的「封建教條」。 自古,清官難尋,更何況,貪官、昏官、庸官,多如芝麻;「夫妻宮」有狀況,不是「皇上震怒」,就是「臣妾該死」;鄰居只知府上「大內不安,周邊有事」。算了吧!想開點,「萬千遭遇都是緣,一切苦難都是命」。 又何況,打是情,罵是愛;床頭吵,床尾和;夫妻的語言暴力是「認真爭執」,肢體暴力是「打得火熱」,有外傷,就掛健保門診;次數多了,就說是「夫妻宮」的文化。反正,「鳥事」已多,誰知道,誰對誰錯?月亮有圓缺,星辰有遠近,左鄰右舍眼不見,耳不聽為淨。 政府可以相信嗎?似乎,遭遇更慘!德國「聯邦內政部」,曾經出差錯,行文給各「邦政府」和「市政府」的社會部門,要援助被暴力丈夫痛毆的妻子,安頓到"Frauenhaus",就是「女人收容院」。 但是,公文上的用字,遭到社會大眾的誤解;"Frauenhaus",也可以被理解為「妓女院」(Bordell) ,為苦難「人妻」的「苦命」,添上「公權力」的傷害。 不過,經驗上,不少苦難「人妻」,仍然被「暴力之愛」沖昏頭,迷信丈夫的暴力相向,是丈夫對妻子愛到不行和無奈,才動手修理她;自己也有錯在先。 不少苦難「人妻」,在被收容兩天後;「暴力丈夫」在院外,獻花唱歌認罪;「人妻」終於受不了。不聽勸導,吵著「出院」;隔兩天,又被打到「入院」。 不過,這次是住進醫院急救。

哲學人生筆記 -《「往事」,已不堪回首》

圖片
      一位德國同學,在修業期間,曾經選修「漢學」;多年後,這位「老德」,被服務的德國企業派駐中國,分別在「天津」、「北京」和「上海」開疆拓土。 「老德」,想起往年的同門學誼;到台灣商旅時,相約見面敘舊。對於在學時期,他所選修的「漢學」,對中國文化和語言的理解,成為他被德國企業,委任外派中國市場業務總監的原因。我讚賞他當年有遠見。 然而,我理解,這是「洋人唱京劇」,照本唱戲;在「身段功」上漏底子:"對中國市場的理解是不到地的!"。在餐敘問候中,「老德」同學問我:"在中國市場,是否必須很虛偽?"。 大哉問!心中浮現「無商不奸」的成見;我知道「老德」的漢語能力很難理解我要表達的想法:"大商無算,小商計較",「儒商」的典型已遠。 於是,只以「經濟學」的理念回答「老德」同學:"全世界的商人都有基本法則:「固本求利」;「慈善事業」也是如此。「虛偽」是人性;市場是人性的「地獄」,現實而殘酷;你在「黨國經濟」體制的"賭場"中求利,很難奉行西方市場經濟的法治原則,以及誠信與公平的市場倫理。";這段敘舊的往事,發生在五年前的台北。 去年底,我得知,「老德」同學的企業已經完全撤出中國市場;理由是「固本求利」不成,還不堪虧損。許多對中國市場有幻想的「外資企業」,無法豪情壯志:"我來到,我征服";反而,"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不久,美國、歐盟和日本,不約而同地宣佈:"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的國家",此宣示,形同否定中國的「改革開放」的價值。中國,只能自戀「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種很費解的「黨國經濟」。 對於中國推行的「一帶一路」戰略,美國和日本在戰略競爭上是不唱合的;歐盟只有個別成員國附合;其中的英國,還以「脫歐」(Brexit)的行動回應中國。 美國總統「川普」,就職後,立即下令退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川普」,也一直指控亞洲國家,作為貿易夥伴,尤其中國、日本,…南韓,還有台灣,偷走美國人的工作(Jobs) ;中國、日本,也沒有市場誠信,操控匯率走貶,以利出口競爭,設下不公平的國內市場進入障癡。 以市場的購買力評價,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自由競爭市場,向全世界的貿易夥伴開放市場;亞...

哲學人生筆記 -《仇「媒」運動》

圖片
      "重估一切價值!";德國哲人「尼采」,在他的時代,如此向世界呼喚。長期地,被「基督教」價值所支配的歐洲社會,進入被解構和重構的進程。 在此,被指涉主流的「霸權」勢力,包括:主流的宗教,主流的政治、媒體、企業,…都是長期地,在國家、社會和經濟領域中,被形成的「霸權」勢力。 「霸權」勢力,客觀上,是偽善的,而且是不誠實的支配勢力。「霸權」勢力,所追求的目標,是獨佔的影響力,以保障特權的利益。 「獨佔」和「寡佔」,都助長「霸權」勢力結構的形成和鞏固;所主張的價值,長期地支配被影響的人群,也侵蝕和危害個人的主體價值和地位。 時代的形勢,在長期的「反霸權」勢力的匯聚下,「霸權」勢力已經冉冉地變動和被解構。科技應用和網路進化已經在顛覆主流的「霸權」勢力。英國的「脫歐」(Brexit)、美國的「川普總統」,都成就於"重估一切價值!";也就是主流的「霸權」勢力正在流失最重耍的社會資產,就是「信任」和「可信度」。 美國的「川普總統」,以媒體「霸權」勢力的「受害者」身分,在就職後,立即以「勝利者」的身分,對媒體「霸權」勢力展開「媒體戰爭」。「川普總統」的戰略清楚,就是帶動「仇媒運動」;戰術直接,就是質疑媒體「霸權」的「可信度」。 「川普總統」在民意的勝選支持下,當然有展開「媒體戰爭」的「正當性」;對比之下,媒體「霸權」濫用公器,服務背後的資本勢力,又自訂「保護消息來源」的隱晦屏障,和未經民意定期汰換下,自封「資深專業」的特權,必然注定在「媒體戰爭」中失敗。 媒體「霸權」勢力,是長期「寡佔」下的「怪獸」,「從業者」未必有真實的專業學養,而多是「人云亦云」的「鸚鵡族」和「複製狂」,卻形成於「近親繁殖」的輩分和類聚的流派,以「無冕王」的虛名,意圖染指「造王者」的大位;背後的特定勢力呼之欲出。 在「黨國」的「專制國家」,背後的特定勢力是「黨祖宗」;媒體主動改宗「姓黨」。在資產階級民主的國家,背後的特定勢力是出錢出力的勾結者,「財閥」和「工賊」,二者是「階段性」的既合作又鬥爭,視敵人和盟友而定。 「仇媒運動」,不是種族的「排外運動」,而是思想的「再啟蒙運動」,以個人的意志或小眾的力量,解構和顛覆長期主宰思想趨勢和價值設定的「惡靈勢力」。 人,就是自己的主人,"我思故我在",每個人,以自由的精神和獨立的思想,自...

哲學人生筆記 -《「偉大的馬伕」》

圖片
      自從美國總統「川普」誓言:"讓美國再偉大! ";此言既出,「偉大」成為人類的一項重大「議程」。 先讓我以哲學的理解,論述「偉大」的意義: 感到自卑,不偉大嗎?唯有自己能先定義「偉大」,才能知道,何以自己平凡、平庸和自卑?想通了,於是自己即使仰望「偉大」的星空,也能自我安慰:"還好,我一直不具備讓自己「偉大」的理由"。 這種心理,說不上是"酸葡萄";而是「偉大」是「專利」,是「歷史地位」;屬於有爭議的歷史時空和對像。人生在世或國家存在,當時都談不上偉大,可能是爭議極大,引來愛恨交加;只能留待歷史的定論;也許根本是無足輕重的。 「偉大」,也可能是群體的「自卑」,對「崛起」的期望。誰也不知道,個人或國家的偉大,究竟會是什麼樣子?只能想到就要偉大了,作夢都會笑。 歷史上的暴君,至今仍有人奉為景仰的「偉大人物」;歷史上的「納粹德國」被狂熱的民族激情,歌頌為偉大不朽的「千年帝國」,經果引起戰禍而迅速敗亡。至今,仍有世界各地的「新納粹」群眾在嚮往和模仿。 「偉大」,常被視為教育的「範式」和學習的「榜樣」。「英雄」是偉大的嗎?「偉大」有何意義?「偉大」是登高的啟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凡登高必自卑。時代的追逐名人和崇拜英雄,都是媒體的宣傳效果和教育、訓練的規範作用;虛幻引來迷戀。 在學校,學生被強制向有爭議的「偉人」遺像行禮;在校外,追逐有爭議的名人,以為那就是效法偉大。官兵在軍中,向作威作福的將軍敬禮;將軍退伍後投向敵國,立正敬禮,合唱敵國的國歌;這是源於自卑的認同而卑躬屈膝;也對不起供養尊位的國家、人民和曾經敬禮的下屬官兵。 對「偉大」的誤解,也常出於對「愛」的誤解:愛國,就可以集「法西斯黨」、「納粹黨」和「黑手黨」的言行於一體?戀人,陷溺在「你儂我儂」,於是認為自己的愛情最偉大,不惜生死相許? 以上,以平凡的淺見,論述「偉大」的哲學意義,至此,結論就浮現:「偉大」是心理上"自我膨脹"的想像;也是生理的衝動而發奮圖強。想要偉大,必須有「優先」對像的安排;排不上「優先」者,必須「落後」和「等待」。 現在,我終於明白,平凡的我,要出門,必須早起,優先早餐,為了偉大的腳程和健康,必須優先安步當車,若還想「再偉大」,我就得「騎馬上馬路」;想「更偉大」,就得有「專車」。 終於,我也懂...

哲學人生筆記 -《人民與「抓交替」》

圖片
美國總統川普的宣誓就職大典,正逢台灣時間的午夜;民俗有‘「抓交替」的怪力亂神說法;新舊任總統交接,也算是民主政治的任期制度和選舉制度下,由人民來「抓交替」。 當時,我收看CNN、BBC、FOX、DW和France TV的電視頻道直播,跳開台灣本地,電視台找來的總是那幾個固定的‘’蛋頭學者‘’所關注的台灣、美國和中國的議題。 歐洲和美國的電視頻道直播,比較強調的是人物的表情鏡頭趣味和登台人物的角色意義。 其中,我自己有注意到,川普在走出「國會大廈」,也是壓軸主角,走在最後,準備出場到就職大典現場台上時,表情沉重,似乎不茍言笑,不同於以往,競選期間的狂妄無忌。 當時,我對川普的收斂‘表情和‘’自肅‘’;也感受到場域和責任的意義;那是宗教國度的自我要求,即將面對的是基督教神學語境中的「最後審判」。我未皈依宗教;但是,曾經多年客居在德國的天主教「聖方濟各」的修道院,常有機會體驗宗教儀典上“場域自肅”的意義。 對於即將承受大任的世界矚目的大國領導人,而且是以許下重大競選承諾而被人民“抓交替”出來,委以重任的「總統當選人」,上台前的心情,唯有“懼”,才能承擔大任,而不是“馬上好”的輕言寡諾可比擬。 隨後,在就職大典上,無論川普以左手按「聖經」,舉起右手宣誓,或三位「主教」分別引述「福音」詩篇章節的祝禱;都充分說明:美國是由歐洲基督教文明的移民,為追尋上帝允諾和指引,而漂洋過海到‘’新世界‘’所建立的神國。 世俗化的美國政治,迄今依然在總統就職大典上,充滿基督教神學的隱喻,必然有追溯立國傳統的意義。如今,川普的當選,固然出乎選前的一般預測,然而,就神學的語境,也可視為「天命」,被人民‘’抓交替‘’。 川普,在就職演講上宣示,此後,將「還權於民」;國家屬於人民;最後,却以“神佑美國”結束演講;以基督教神學的語境理解:“人民的意志,就是上帝的意志”。 (Video & Photos Source: White House / Spiegel Online) 「 美國第45任總統暨副總統就職大典 」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