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人民與「抓交替」》
美國總統川普的宣誓就職大典,正逢台灣時間的午夜;民俗有‘「抓交替」的怪力亂神說法;新舊任總統交接,也算是民主政治的任期制度和選舉制度下,由人民來「抓交替」。
當時,我收看CNN、BBC、FOX、DW和France TV的電視頻道直播,跳開台灣本地,電視台找來的總是那幾個固定的‘’蛋頭學者‘’所關注的台灣、美國和中國的議題。
歐洲和美國的電視頻道直播,比較強調的是人物的表情鏡頭趣味和登台人物的角色意義。
其中,我自己有注意到,川普在走出「國會大廈」,也是壓軸主角,走在最後,準備出場到就職大典現場台上時,表情沉重,似乎不茍言笑,不同於以往,競選期間的狂妄無忌。
當時,我對川普的收斂‘表情和‘’自肅‘’;也感受到場域和責任的意義;那是宗教國度的自我要求,即將面對的是基督教神學語境中的「最後審判」。我未皈依宗教;但是,曾經多年客居在德國的天主教「聖方濟各」的修道院,常有機會體驗宗教儀典上“場域自肅”的意義。
對於即將承受大任的世界矚目的大國領導人,而且是以許下重大競選承諾而被人民“抓交替”出來,委以重任的「總統當選人」,上台前的心情,唯有“懼”,才能承擔大任,而不是“馬上好”的輕言寡諾可比擬。
隨後,在就職大典上,無論川普以左手按「聖經」,舉起右手宣誓,或三位「主教」分別引述「福音」詩篇章節的祝禱;都充分說明:美國是由歐洲基督教文明的移民,為追尋上帝允諾和指引,而漂洋過海到‘’新世界‘’所建立的神國。
世俗化的美國政治,迄今依然在總統就職大典上,充滿基督教神學的隱喻,必然有追溯立國傳統的意義。如今,川普的當選,固然出乎選前的一般預測,然而,就神學的語境,也可視為「天命」,被人民‘’抓交替‘’。
川普,在就職演講上宣示,此後,將「還權於民」;國家屬於人民;最後,却以“神佑美國”結束演講;以基督教神學的語境理解:“人民的意志,就是上帝的意志”。
(Video & Photos Source: White House / Spiegel Online)
「美國第45任總統暨副總統就職大典」
當時,我收看CNN、BBC、FOX、DW和France TV的電視頻道直播,跳開台灣本地,電視台找來的總是那幾個固定的‘’蛋頭學者‘’所關注的台灣、美國和中國的議題。
歐洲和美國的電視頻道直播,比較強調的是人物的表情鏡頭趣味和登台人物的角色意義。
其中,我自己有注意到,川普在走出「國會大廈」,也是壓軸主角,走在最後,準備出場到就職大典現場台上時,表情沉重,似乎不茍言笑,不同於以往,競選期間的狂妄無忌。
當時,我對川普的收斂‘表情和‘’自肅‘’;也感受到場域和責任的意義;那是宗教國度的自我要求,即將面對的是基督教神學語境中的「最後審判」。我未皈依宗教;但是,曾經多年客居在德國的天主教「聖方濟各」的修道院,常有機會體驗宗教儀典上“場域自肅”的意義。
對於即將承受大任的世界矚目的大國領導人,而且是以許下重大競選承諾而被人民“抓交替”出來,委以重任的「總統當選人」,上台前的心情,唯有“懼”,才能承擔大任,而不是“馬上好”的輕言寡諾可比擬。
隨後,在就職大典上,無論川普以左手按「聖經」,舉起右手宣誓,或三位「主教」分別引述「福音」詩篇章節的祝禱;都充分說明:美國是由歐洲基督教文明的移民,為追尋上帝允諾和指引,而漂洋過海到‘’新世界‘’所建立的神國。
世俗化的美國政治,迄今依然在總統就職大典上,充滿基督教神學的隱喻,必然有追溯立國傳統的意義。如今,川普的當選,固然出乎選前的一般預測,然而,就神學的語境,也可視為「天命」,被人民‘’抓交替‘’。
川普,在就職演講上宣示,此後,將「還權於民」;國家屬於人民;最後,却以“神佑美國”結束演講;以基督教神學的語境理解:“人民的意志,就是上帝的意志”。
(Video & Photos Source: White House / Spiegel Online)
「美國第45任總統暨副總統就職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