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園丁的時間表」》

圖片
      在園藝生活的實踐作業中,我嚮往四季分明的季節流轉,尤其「黃曆」上的「二十四節氣」,是我與植栽互動的「時間表」。花園裡的果樹種類,有熱帶的,火龍果、鳳梨、紅毛丹;也有溫帶的,梅、李、桃、梨;少量而多樣;也形成對「植物病蟲害」的自然防護。 園丁,對於偏好不同氣溫屬性的果樹,以「二十四節氣」的「時間表」管理,必然太天真。溫帶的梅樹,愈冷愈開花,樂在寒流裡,卻凍死熱帶的火龍果、鳳梨、紅毛丹。 經過多年的失敗教訓,適時、適地、適種,是「時間表」的「附註」;我歸納出「適應風土」的有效管理原則;於是,四季都有適時的花果。春天的櫻樹,秋天的槭樹,把握開花與變色的條件;時間到了,成為得心應手的「觀賞樹」。 過熱或過冷的氣溫是「天災」,會讓「時間表」失準而亂了花時和花序;「時間表」只是參考的原則,園丁仍然必須注意氣象的變化,預作防護。 台灣的地理位置,除了「地緣戰略」的優勢價值外,還得天獨厚,有利於果樹的栽培和種植。台灣的柑橘,為何特別好吃?「亞熱帶」的地理和氣候特性,使得原來生長在「溫帶」的柑橘,在台灣被馴服而結出特有風味而好吃的柑橘。 在國外吃過當地的水果,我特別想要回台灣吃水果。一年四季都有好吃的水果;這其中,必有可以探究的原因。有好吃的台灣水果,是生活在台灣的幸福;能欣賞"小而精美的台灣"是智慧,我的理解,就先從愛吃台灣的水果開始。

哲學人生筆記-《「咨爾多士」》

圖片
「文言文」被派上場;「外來黨國」的「國歌」,有「咨爾多士」的歌詞,在「黨國國慶」上被各路各懷心意的和尚‘’唸經“,哼哼啊啊…,如此這般焦慮地拖完。 明白地說,草民、蕃民,老少都懂的「咨爾多士」,英文是“Hey, you guys!”;「白話文」應該是“嘿!你們這些傢伙!”;或“嗨!小子們!”;德文是“Ihr, Genossen”! 日文是‘’みなさん‘’。聽起來,日文的口氣,似乎比較中性溫和;日本人多禮,在此可見。 不過,不論用「白話文」,或「蕃文」來理解,都不能否認,「貴國國父」說這句話的背景:「孫文」是在對他的「本黨的黨衛軍同志們!」(Parteigenossen)訓示,何謂「革命精神」? 也就是,「吾黨所宗」的「主義」;「黨衛軍同志們」必須對思想產生信仰和行動的力量。問題所在,正是「思想」何來?來自「絕對主義」的思想是宗教,既然有信仰,就不容質疑;結果必然無法「與時俱進」而走向思想體系的幻滅。 若思想來自「相對主義」,有優勢的特色,就是正反價值的辯證可以接近真理。終於,‘’真理使人自由‘’(“Die Wahrheit macht Euch frei”)。 「咨爾多士」,被「老大」訓示,要依據「訓話者」自己的思想去革命;可想而知,這是「父權心態」,‘’你們這些小子們,要聽老子的話‘’;最後是人去話散;黨與國俱亡。 思想,只有經過自己的好奇、懷疑和提問,再經過攻錯與辯證,成為自己所堅定信仰的價值。專制傳統深厚的土壤,「人們」未經「啟蒙」,必難以脱離「蒙昧」,而容易於陷在「奴性」的心態和語境。朋黨循私,豈有思想?「咨爾多士」,如鳥獸散去,各找出路,不意外! 「愛國」成為宗教;國歌和國旗成為宗教儀式的法器;「人們」,「貴黨同志們」反而忘了思想的價值和意義,流於計較「法器」的形式。只注意「黨外」,有無開口唸「本黨的經」。 既然「愛國」已經‘’宗教化‘’;「咨爾多士」,不妨謹記;佛教「大乘金剛經」的「偈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既然要信教,所信仰的對象是「教義」而不是「法器」和「符咒」。 為求「貴國」正常,「愛國」非‘’唸經‘’不可;「經文」可否改為:“恭禧發財,祝你幸福,咨爾多士,長命百歲,唵嘛呢叭咪吽‘’?

法哲學筆記 -《「國家」,想像的「語境」》

圖片
「國家」,來自神學造論,以國號、國旗、國慶、國土、國歌、國父、國民,…表彰自己的「神聖」;多少的衝突、對立,生命的滅絕,都在成就「國家」這個想像的圖騰。 相對於「自由人」,「國家」與「國民」互為想像,也是自欺的「存在」。「自由人」是先於「國家」存在的,從這個角度出發,「國家」的出現,代表「自由」被轉成「權利」與「義務」的約束關係;表現在「法律」的「語境」。 「法意」是「形上學」意羲上的「價值」,以「正義」為最高的意義。「國家」,在「法哲學」的理解,是自居「正義」的化身,表現在「執法權」的絕對專制。 很不幸地,「國家」是「絕對主義」的產物,與多元價值的「相對主義」是不相容的,甚至是對立的。所以,為了「國家」的定義,所有被捲入爭議的和對立的「國民」都陷溺在亢奮、狂熱、悲憤、哭笑、仇恨、嘶喊的情緒語境中。 「國家」有「生日」,一種‘’後設的‘’「擬人化」的想像,許多相關的圖騰被衍生出來,於是,「國家」有「國父」,以父之名,生出「國家」。 至於「國母」是誰?在「母不詳」的情況下,以「國慶」之名而有「國慶」,顯示「國家」的神學造論是「教主」和「教徒」們的信以為真的語境。 宗教,也是「絕對主義」的產物,信徒以「護教」之名而有「宗教戰争」。同屬「絕對主義」產物的「國家」,對外的和內部的行為,常會激動不已,有如走火入魔,也就無法以理性現象看待「國家」的意義;視為「政治神學」意義上的宗教,也是適當的。

園藝生活筆記 -《「秋意高思」》

圖片
曾經,我寫過一篇追思父母的 人生故事筆記 -《低處高思》 ;回憶父母在日本治理台灣的時代,閱讀「岩波書店」的「文庫版」思想新知的叢書而留下給我;想必 曾經受到「岩波書店」的創辦人「岩波茂雄」的「低處高思」精神的感召 ,而化作對子女教育的期許和鼓勵。 那個時代已經遠去;然而,我反省自己的人生,在自己生存發展的時代,找到既能夠承接父母的期許,又能夠活出自己的哲學和美學的寄託。生於秋季,有感於生日是母親受苦歷險的痛苦日子,我對於自己的「生日」只有感恩,而不認為自己可以「生日快樂」。 那樣的滋味,就化作美學意義上的「秋意高思」吧!也就是,感恩而對秋天有特殊的情感;總以為,秋天伴著美景、豐收和飄落的離情。尤其,時序已過節氣「中秋」,一陣雨後一陣涼意;長假期間,夜裡有秋風涼意,掛在書房窗簷下的「風鈴」叮叮噹噹,鈴聲成為秋意的即景。 走到屋外,望向清遠的夜空,星辰閃爍;天亮以後,照見「日本紅楓樹」,在蔚藍天空下,樹葉已經轉紅,而附近的 「栗子樹」,我為了懷念在德國求學的歲月而種植,樹葉也正在轉成青黃 。「芸香科」的「紅橙樹」、「佛利檬柑樹」的果實,也正在進入成熟期。向晚黃昏,天空的浮雲伴夕陽,映照出天邊的晚霞。 秋天是我的季節,酷熱痛苦的夏天已告辭而去;美好在即,十九世紀末期的法國「印象派」畫家「杜魯斯‧羅德瑞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讚美:"秋天是冬天的春天"(L'automne est le printemps de l'hiver.),頗有時間的哲學意義。秋天,介於酷熱的夏天和酷寒的冬天之間,我只能以「美好的季節」表示我的「秋意高思」。 時間,依然川流不息,這個季節的浪漫,促我想重溫那首喜愛的 日本演歌《昭和流れうた》 。 相關文章: 人生故事筆記 -《低處高思》 人生故事筆記 -《秋天的栗子樹》 園藝生活筆記 -《又見變色的栗子樹》 詩人之國筆記 -《浪漫散記》 相關日本演歌: 《昭和流れうた》

人生故事筆記 -《「撐久點」》

圖片
幾年前,我到馬來西亞的「蘭卡威」(Langkawi)商旅;回程時,在當地的機場等待登機,飛往「吉隆坡」轉機。 距登機的時間,還有大約一小時,我到商店看有些什麼「特產」?實在不虞匱乏,也不知有什麼「特產」?就東看西看,又不時扡看手錶,怕誤了登機時間。 就在猶豫,是否該走出「特產」商店恃,一位「女店家」,熟女外貌,親切地以「漢語」問我:“先生,是台灣來的旅客”? 咦!喔!我被看穿了?身上有貼「台灣人」的標誌嗎?沒有啊! 熟女笑著說:“來這裡的客人,有很多台灣人”! 是嗎?“請問您,台灣人來店裡,大多買些什麼「特產」”? 熟女,笑得有些曖昧:“…就是「這個」!” 蛙!蛤?蝦米?…‘’「印度神油」‘’?! 這下子,反而換我笑得有點…「那個」。 熟女,應該就是「店東家」趁機加碼:“來這裡,不買「這個」,白來了”。 蛤?蝦米?有這麼嚴重嗎?换我質疑她的“誇大”,「生意人」總是老王賣瓜。熟女竟然推薦「這個」,我有些‘’意外‘’,我…我,有聽過功效,但是,…竟然,台灣人來這裡,大多買「這個」。 於是,反問女東家:“說真的,「這個」的「特效」是什麼‘’? 早知道,不問還好,女店家竟然對我上下打量:“先生,還年輕;我家「那個」此你老多了,用了「這個」,可以「撐久點」,我…你知道的,女人就愛「這個」,我是很滿意的,…要不要帶「這個」回台灣?以後用得著的”。 誇她「漢語」流暢;女店家提起,她的祖先在三百多年前,自中國福建的「閩南地區」移民到南洋,先到泰國,後來又到馬來西亞;她自己是結婚後,隨著也是華裔的先生定居在「蘭卡威」。 許多台灣來的旅客到店裡時,以台語交談詢問,所以,她認為,我是台灣來的。 只是,“台灣人為什麼大多買「這個」?” 熟女店東,笑得更暧昧:“先生,你知道,還要問!男人不是都想要"撑久點"? 蛤?蝦米?…喔... 喔! 近日,台灣的國會有「撐」的鳥事,國會議員質詢國防部長;共匪以武力侵略台灣時,台灣可以撑多久? 這是「失敗主義」的「笨蛋」才會問的“鳥問題”;難道不想要撑久點?有志氣的台灣人是要‘’撐到死‘’,也不放棄!只有對自己没有主見和信心,才有「撑多久」的「鳥問題」。 「撐」是「力量」和「意志」的「總考驗」,出現「撐」這個「關鍵字」,讓我想起,幾年前在 「 蘭卡威 」 機場商店的遭遇和「鳥事」的對話。 當年,於是掏出身上的信用卡,...

哲學人生筆記 -《「媽媽的寶貝」》

圖片
在「漢語」的「文言文」的語境中,論及「公領域」的事,有「大夫無私交」的高貴原則;日本也曾有一部「電視劇」:《爸爸的寶貝》,敍述一位有愛心的父親,愛女兒心切,經常暗中到女兒上班的-「會社」關心女兒的動態,讓女兒感到困擾不堪。「男同事」,對女兒若有關心和照顧,在爸爸的眼中,都是可能的「女婿候選人」。 「公私不分」是主觀上的「惡意」;「公私難分」是客觀上的「無奈」。無論如何,「公職在身」就要自我要求,不宜有被誤解「循私」和「侵權」的「逾越」。 當前,「素人從政」的「新鮮感」已質變為「教養」的問題;「真性情」也突變成「失言」和「粗俗」。 台北市的「柯市長」上任以來,以粗俗的失言取代政績而出名,甚至自以為如此可以享有「曝光度」,以維持相對較高的民意調查的「支持度」。「柯市長」的有名語錄以「王八蛋」和「被鬼打到」為「首選」。 「首都市長」出口的前述「名言」,應該是「私領域」的粗俗用語,然而,被用在「公領域」的對話,反映的是「公私不分」的惡意,不尊重「公領域」的聽眾。經常地,有勞自己的媽媽出面為「柯市長」的「失言」收拾善後。 護子心切,多次的善後,陷「柯母」於「干政」的被質疑。在「公領域」受人民委以重責大任,是可貴的機會和榮耀;但是,經常的「粗俗」和「失言」,使「柯市長」證成自己是「媽媽的寶貝」。 ―――――――――――――――――――――――――――――――――― 哲學人生筆記 -《「新歌聲」與「文言文」》 涉及「中國」的語境和概念,不論「名詞」玩啥「鳥花樣」,突然在台灣土地上‘’被浮現‘’,而且,被莫名其妙地加大宣傳和強調何其重要;甚至「文化競争力」這種没有內容的「濫調」也能派上場湊字數。 可見,以「中國」之名的「統一戰線」是多麼地虛無低級。幸好,「文言文」這種「返祖」的神學洗腦的企圖已被打出原形。 至於「中國新歌聲」,與台灣何關?竟然侵門踏户,以上海和台北的文化交流之名,將台灣的最高學府「台灣大學」的尊嚴給賤踏在地。 交辦的「台北市政府」和同意出賣台灣大學學生的尊嚴給中國「統一戰線」的大學行政相關負責人,在抗議的學生受到流血傷害後,等於坐實,「兩岸一家親」只是下流的作賤自己。 台北市的「柯市長」,在「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的「局長」人事調動案上,抱怨未受到中央政府的尊重。然而,那款「鳥事」只是中央與地方權力競合的緊張。 中央政府,有行政法權執行的優先;「柯市長」的情緒失控,...

哲學人生筆記 -《「失望」,總在「月圓」後》

圖片
  農曆八月半,「中秋」月圓?還得看「老天」!「東北季風」和北方的「鋒面」南下,以致在「中秋夜」,在有些地區,風雨或厚重的雲層遮月;「月娘」竟然在今年的「中秋節」缺席在夜空。 習慣於「中秋夜」賞月的人,昨晚是‘’失望‘’了;到「平溪」放「天燈」的人群穿著雨衣,在秋風秋雨中,看著「天燈」飄上夜空,唯獨主角「中秋月」被雲遮,夜景是有些殘缺和遺憾。 在「文言文」的語境中,農曆的「初一」被稱為「朔」,「十五」被稱為「望」;「月娘」的體態風姿各有不同。所以,認識「月娘」,有兩種面貌,「初一」和「十五」是兩個樣。 每逢「初一」,「朔月形缺」;每逢「十五」,「望月圓滿」;若在月中的「十五」,看不到「月娘」,不是「月娘」在鬧情緒,而是浮雲‘’搶先包月‘’,給自己看到飽。「月娘」的“在地”觀眾,「失望」是在所難免,只能等待「雲破月來見分明」。 這種滿心期待的美景被「意外」的「 鳥事」亂入景,在人生中也是常見而習以為常的;就是「特權插隊」;本來安分地排隊購票,等輪到自己時,竟然被告知:“售罄!”;心情難免「失望」。不過,自始不抱「希望」,就没有「失望」,也許反而能生活平坦。 望月多年,我歸納出三項不讓自己「失望」的「原則」: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人造的神鬼不去鳥,媒體推薦的人物不可信。生活中,減少偏見或成見,但是,訓練自己有定見,以不同的角度去認識事物的「本質」,就可以減少被「表象」所迷惑。 浮世多變,裏表不一,「月娘」無辜,是望月的人口雜,審美的角度和標準太主觀,期望太高;於是,「失望」,總在「月圓」後。然而,月過「十五」,「望」已失;在「十六」或「十七」,仍有機會看到「月娘」圓滿的福態;只是要收攤「整型」去了;次月「十五」重新以圓滿的體態見人。

哲學人生筆記 -《「爆量」之後的革命》

圖片
      入秋之後,時序來到十月份;自然景觀浮現「季景」;典型的,是「北國楓紅」的山野景色,是「温帶氣候區」的「地理紅利」,也可以視為自然的天賦資源。 欣賞美景和休憩活動,以「慢活」的人生態度去安排和進行,反映的,是人生的哲學,就是如何過得有意義? 相反地,日子得過且過,只求呼應眾人所好的流行,反而是「被動」的無奈。在哲學的理解,是「虛無」;對自己的精神是折磨,對自己的身體更是耗損。 秋高氣爽,也正逢「秋收」的犒賞慰勞,普遍地,人的心情也比較輕鬆,出去走走看看的動念,形成經濟學上的「集體行動」;阿公招阿嬤,阿母求阿爸,人生苦短,來日愈來愈少,走吧!出去走走! 古代的帝王家族有「秋狩」,貴族的餘興節目郊遊狩獵。現在,庶民當道,早退休多玩樂,「國民旅遊」的意義,就是“別待在家裡”;否則愈待愈笨,不失智也可能失憶,還没營養,待在家裡,缺少「陽光維生素」,「免疫力」變弱。 如此說來,出去‘’混一混‘’,才是「王道」。不過,正如前述的「集體行動」,表面上,是“集眾人的大智”和“積各家的自以為是”;結果是“適得其反”。經濟學的用語是「反市場預期」的「集體不理性」;「金融市場」上的用語,却是理性計算後的「利多出盡」。 中國與印度,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人口「存量」的大國;作為勞動生產力,可以提供生產所需的勞動力,而且有低成本的優勢。但是,有利,也必有不利,就是「流量」難以掌控「爆量」的「高潮」出現的時間。 有過「長假」行駛上「高速公路」的「返鄉潮」和「出遊潮」的經驗;行車的人,必然有避免「塞車之苦」或「人擠人」的期待而提早或延缓行動的決定,這是資訊自由與自決行動的呈現。 然而,只要風俗習慣難改,相同的「人潮」和「車潮」的「爆量」問題,在每年的時間到了,必然‘’老戲重演‘’。 中國的「十一長假」的人潮效應,幾乎在相同的時間和地點,都是車如「籠中龍」和人山人海的「盲目」,也就是人來人去人擠人。不在現場的人,可能會感嘆:‘’外出的意義何在‘’,而油然而生「虛無」。 可是,怎麼會呢?人家,不是已經來了!不是已經有那麼多的人在場了!怎麼會「虛無」呢? 這時候,我想到「漢語語境」中有「眾志成城」的成語;人多而一志,可以有如城牆的圍阻力量,是「來去自如」的「反義成語」。 長期的觀察,我是相信的,世界是有「人口危機」的而非「人口紅利」。統治,善的本質,是...

詩人之國筆記 -《浪漫散記》

圖片
淚水,出現在感動的同時/ 如今,日漸遠去的記憶/ 留下的,只有忘不掉的浪漫/ 在未乾的淚痕上/ 浮現笑影/ 如同為愛走過的足印/ 在心情最軟的時候/  散逸的浪漫/  一點一滴的沉澱/  青苔,長在淚痕上/  依然喜愛,為你唱的歌/  開出「含笑花」/  -《哭笑自然,「逗笑」的哲學》-   相關歌曲: 《昭和流れうた》

哲學人生筆記 -《「自虐」與「奴性」》

圖片
哲人「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在「社會契的論」(Du contrat social ou Principes du droit politique)中,有一句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以及無處不在枷索中"(L'homme est né libre, et partout il est dans les fers) 。 這句「法文」的語境,寫實地,敘述人對「枷索」的眷戀;可以身無負荷地自由自在,卻少載「枷索」就不自在。又怎能生而自由? 人,既然是生而自由的;究竟是誰讓自己載上「枷索」?不是別人,就是自己!可悲地!自己非載上「枷索」不可,別人也就樂得輕鬆,反正,自願淪為奴隸的人,有奴性在看守著,根本不想自主。 自從,最高行政首長,「行政院」的「賴清德院長」在「國會」答詢,自敘:"我是一個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此話,涉及個人對國家地位的認知、追求和立場;以及政治作為志業的自我定位;尚未涉及公共對話,只是平白的直述句;如陽光、空氣一樣地自然。 文句,卻引來社會上"自虐式"的反應,以為大禍臨頭而驚駭惶恐;以為即將引來強權的棒喝。 想像中,作為最高行政首長的「賴清德院長」的上級長官,任命他出任「行政院長」的「蔡英文總統」會震怒;否則,就是視台灣為勢力範圍利益的中國和米國,會出來威脅。 如果是,那又如何?就要自認有錯而賠罪嗎?難道,生活在台灣,自己的國家,就必須說話不由自主,謹小慎微,擔心說出自己的信仰和理念就是罪大惡極? 果真如此,這個國家,無論是稱為「中華民國」或「台灣」,豈還有獨立的「國格」?自認卑賤,沒有自信,以為「強權就是公理」,就是要委屈求全,苟且偷生,這樣子自賤的國家,是沒有存在意義的。 「真理使人自由」(Die Wahrheit macht Euch frei!),成為真實的自己,國家也是如此!長期地觀察,「自虐」與「奴性」,源於台灣人承受歷史上各式「外來政權」長期的「殖民統冶」;近代厲行「白色恐怖」的「戒嚴反共」、「黨國專政」,遺患深重,使得仍有許人民欠缺「主體意識」,僅以賺錢吃飽的動機自滿,自虐為傲,奴性為榮。 甚至,反而普遍地見識到,要求不要有「意識形態」,要"多拼經濟"的「集中營」文句;實在是荒謬且無知的奴性在自虐!「意識形態」,...

世界小事筆記 -《「殉情的綁架」》

圖片
      「歐盟」正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回顧歷史,始於「單一市場」的「經濟統合」,邁向「政治統一」的目標。 現實的發展進程顯示,理想已經很難再激起盟內各國人民繼續前進的熱情。「歐盟」的整合,我的觀察和理解,似乎愈來愈像没有完工日期的宏偉建築工程。為了完美似偉大的藝術作品,修改又修改,而讓「歐盟」如同「共產主義」的實驗,理想遥不可及。恐怕,只能自證是一場美夢。 「歐盟」的挫折,最早出現在以「希臘」的「國債危機」點燃其他「南歐國家」和「愛爾蘭」,也有無力償還國債的危機。距今,發生已近十年,「歐盟」的元氣大傷未完全復元,貧富國家更為了曾經見死的救與不救而留下心結,甚至在窮國,還喚起人民對「希特勒德國」侵略的舊恨。 再來,就是「難民潮」湧向「歐盟」,引爆各「會員國」另一次的見死的救與不救的「人道危機」。相反地,這項危機唤起德國內部,對「希特勒德國」以德國之名曾經犯下的「反人類罪」的自省。有極大的理由相信,德國是出自贖罪與歷史和宗教上的救贖而接納大量的「難民」。 後果,終於反映在最近一次的「德國大選」的成績。堅持廣納「難民」的「聯邦總理梅克爾」和「執政聯盟」的內部路線的分歧和爭執,招來惨勝實敗。選後,欲籌組新的政府,恐怕困難重重;只能以「梅克爾」的經典造句:“我們做得到!‘’("Wir schaffen das !")自勉。 隨著英國的「脱歐」(Brexit),「歐盟」自身的改革,已經不是要與不要的問題,而是陷入「群龍無首」的茫然。法國的年輕新總統「馬克宏」,想要成為「歐盟」的「新獅王」,畢竟年少輕狂,你算老幾?改革「歐盟」的意見只會加深疑慮:“「歐盟」究竟會不會淪為像綁在一起殉情的冤家”?

詩人之國筆記 -《「裝病」》

圖片
      病得不輕耶! 不是「神經病」,就是「精神病」?/ Are you sure?/ 前所未見的「怪病」// 左右分不清/ 走路搶「中道」/ 讓前後大塞車/ 患「中道迷失症」/ 看來是「大頭病」!/ 「綠燈」,緊急煞車/ 故意給後車Kiss / 抱歉啦!/ 「色盲」,還偏要「闖紅燈」/ 歎善怕惡是本事/ 遇惡就軟是務實/ 看來,也有「陽萎症」/ 自稱,有人想加害!/ 疑神疑鬼!/ 「被迫害妄想症」?肯定是的!/ 可憐!病重啊!/ 退場吧!回家"找媽媽"!/ 那可不行!... 「嗜權症」,正在享受,還沒用完/ 找「共匪」來「統戰」治療?/ 好方法!在「LP部位」,對症下藥!/ 捧一下,不夠?/ 糟了,病變了! 從一開始,就診斷錯誤! 被「假病人」騙了!/ 真正的「病名」,也許是,... 「大頭嗜權... 」?/ 快轉診,...到??到「瑞典」/ 那兒有「名醫」/ -《冒充「亞斯伯格」,可以免費到「斯德哥爾摩」旅行》-

哲學人生筆記 -《古月今月兩個月》

圖片
看啊!打成一片在街頭,拳頭不夠,甩棍侍候。戲棚裡口頭霸凌,問候「細漢」的「老母」,只差拳頭待命中。 議場上,口頭說明施政,台灣已正式進入「後獨立」的時代,認清歷史與法權的事實吧!輕舟已過萬重山,兩岸猿聲追著啼。哈哈…哈哈!有意思! 台灣與中國,各自過自己的生日去!各自的生日,既然不相同;當然,永遠不會是一國!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嗎?回去問候自己的老母! 「貴國」的「國母」是誰?也不知道耶!哈哈…!原來「貴國」只有「國父」;後來,「愛人」出走。不好意思喔!聽說,「國父」提倡「博愛」,從自己開始,就有好幾位「愛人同志」。「貴國」,‘’母不詳‘’!怪哉!有意思!石頭裡崩出來的! 世界如畫,語言是顏色,放開拳頭,用口頭‘’噴話‘’;世界就是自己看到的樣子,也是自己說出來的樣子。生氣、暴怒、震驚、氣急敗壞,又如何?山窮水盡,原來,天無絕人之路;話是人說的,包括駡人,生氣、提告,全部證明「思想是語言的囚徒」。 生而為人,自由或不自由?決定於,‘’話是怎麼說的‘’。話不投機,立場不同,在戲棚裡譙別人,或上街頭追打別人;這個世界的人很自私,自己的老母最偉大,別人的兒子死不完。 看啊!「虛無主義」的「陽萎男人」,只剩口頭和拳頭,仇恨是意志!只能施展拳頭和甩棍;難道不知道,暴怒正是向世界展示,自己看到的樣子,仇恨與醜陋。 可憐的「虛無主義者」,没有自己的主見,只聽「大哥」的鳥話怎麼說。「大哥」又聽「老大哥」的鳥話。原來混黑道,只能混到「聽鳥話」;不如學草民去賞鳥。 愤怒與激情過後,回想起來,忘了吞「威而剛」,却喝了「蠻牛」;那一天,是怎麼啦?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也不要見人就說自己務寞;「大哥」知道會出事,自己就没去,這才是「務實」。 中秋將至,台灣、中國各有一個明月在夜空,說是月圓,真的是圓的!說是「月亮」,或「月娘」,也都可以;何必上街頭,拳頭打人,口頭駡人?生氣難忍的時候,就告訴自己:“古月今月兩個月,月升月落一個月”。

法哲學筆記 -《「愛將」》

圖片
「私人武力」,最早出現在「部落社會」或「氏族社會」,形成制約部族的強迫力量,也是鞏固「奴隸社會」的安定力量。 隨後的發展,「私人武力」演變成「民兵」,成為部族領袖遂行意志的工具。在演變的進程中,基於分工的原則,部族領袖需要從「私人武力」的群體中找到關鍵的人物,委以信任和職責,此人成為部族領袖的「貼身傳令」。 在委以任務時,「傳令」成為「愛將」。「國家法哲學」在論述國家的形成、本質、目的,强調「正當性」、「合法性」和「公益性;」,討論應該如何定位「私有武力」,以符合上述的原則?「武力國家化」,依制度不依個人,才是有「公益意義」的「善的武力」。 經由辯證程序,以釐清國家的存在價值:事涉國家對外的「交戰權」和對內的「統治權」,以及因權力所衍生出來的攻擊、鎮壓和殺戮行為,在「國際法」、「公共行政法」和「刑法」上的責任。 以上的前景說明,是源於,最近發生在「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的「局長」被「內政部」調任「內政部警政署」的「副署長」,此項人事「調派令」引起「台北市長」極大的不悦而有情緒發言。 「市長」所不悦的事,在於被撤換的「前警察局長」,被視為「愛將」,被器重而意圖保留在「市長」自己的身邊。「市長」的「巿政治理」能力和「治理危機」,在此「反民主」和「反法治」的「自由心證」,已經流露出來。 「市長」對上級政府的不滿,只有情緒表現,却欠缺合法的與正當的「行政法權」的基礎。「市長」為「愛將」被撤而不悦,是自私的和徇私的表現,表現出自己欠缺「公法學」的知識,很像古代的「國王寵愛妃」的昏庸故事;也完全背離現代「法治國」的「依法不依人」的治理原則。 這件事情的嚴重程度,值得作為民主政治的主人,「台北市」的市民加強警惕:「愛將」的存在,是反映專制和獨裁的危機已經存在,以及政府治理的「返祖現象」。 客觀上,在「台北市」所呈現的事實是,存在「私有政府」和警察大軍,透過「愛將」的存在淪為市長的「私有武力」的不正當。這是典型的「山寨」。

園藝生活筆記 -《「老虎回山」》

圖片
      「秋分」過後,連續多日的高温炎熱,典型的「秋老虎」天氣。户外有老虎,不宜外出,但是,想到「雜樹林」裡的各類植物正在承受煎熬的熱傷害,難免有園丁的懸念。 尤其「芸香科」的果樹;今年的結果和掛果情况,至今還算幸運,閃過「泰利」颱風的威脅,果實平安。到「冬至」的開始採果,最近就必須管制供水,以提高甜度和蜜口。 然而,「秋老虎」霸凌,有些果寞的外表已出現燒燙傷。不得已,我在清晨,天剛亮,即適量給水,以安渡中午前後赤焰秋陽的強烈照射。 「 秋分」當日完成「 嫁接」的五株「蜜芒果」,本來高興「三刀流」的手技完美,可望全部成活;奈何天不從願,縱虎到平地來肆虐,只有一株「嫁接」倖存;有些氣餒。 認清事實吧!農業的最大天敵,就是天氣温度。台灣位在「 北迥歸線」上,「北半球」的同緯度地區,只有台灣得到天澤,果樹成活率高和豐產,品質極佳。 往年,夏秋季節的颱風和「秋老虎」的肆虐,總會讓我損失珍貴的植栽。依我不服輸的個性,總想再接再勵;老農友人說我有儍勁。但是,老農以一生的農事經驗,與我分享:水土不服的問題,必須以耐心去調理和適應。天意帶來的災損也只能淚水往內吞,習慣就好。 看著老農對我憨笑,我也能視「水土不服」為「樂天無怨」。還好,夜裡秋天的鎿面來報到,雨水下來了,氣温也將走低。「老虎回山」的時候到了。中秋過後,一陣秋雨一陣涼。只是「蜜柑」的甜度仍難以預期。 凡事,既然已盡心盡力照顅了,結果就順其自然吧!

哲學人生筆記 -《「富有國度」》

圖片
        一夕之間,台灣,已經榮登「全球第五最富有國度」。這,... 這太殘忍了!台灣是「富有國度」,到本日清晨之前,我竟然「莫宰羊」。昨晚,還自我安慰,多吃無益;「書中自有黃金屋」,晚餐外食,可免,回家進書房"啃書吃黃金"吧! 「富有」是一種「存在」的想像;普遍地,被認知為佔有「財富」(Der Reichtum),尤其是擁有可支配的「金融資產」;其中,「流動力」最強大資產是「現金」(Das Geld),代表「儲藏的購買力」;再多一些,據說可以轉動世界;「財富」就是權力。台灣是「全球第五最富有國度」,是由世界知名的德國的金融保險企業「Allianz集團」所公佈。 以往,世界上知名的財富或資產管理的「法人機構」,定期地公佈帶有競爭性質的調查報告:「富人排行榜」。名列前茅多年的「大款人物」,大多是「米國郎」。在「Allianz集團」的本次報告中,米國位居榜首,其次是瑞士、日本、瑞典和台灣。 有意思地,米國、日本、和台灣,「國債」都已居高不下,必須降低「國債」;否則,變成下一個「希臘國家」。幸好,米國、日本、和台灣的「國債」是「國內負債」;政府欠人民。政府,仍然可以高枕無憂,不怕人民來革命,否則「受害即」是作為「債主」的人民。 「欠債」也可以富有,只要"拒還"即可。"債多"不愁,只要欠夠多,全世界都會幫「債務郎」祈禱。所欠不多,又不還,只好"抓郎"去「關」。 至於國家的富有程度,要比那些「鳥事」?領土?人口?美女?猛男?資源?技術?詐術?以往,很少有評比報告,只有以美元計價的「人均國民所得」的比較。另外,有的國家喜愛炫耀以美元計算的「外匯存底」,台灣的「中央銀行」是其中的「偏好者」。「外匯存底」愈龐大,是增加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推升資產的價格,使人民產生「貨幣幻覺」的「財富效果」。 中國、日本和台灣的房價上漲,有很大的原因來自龐大的「外匯存底」,形成「泡沫經濟」現象。再者,增加「外匯存底」,也代表壓抑國內的「生產成本」,犧牲國內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輸出有「出口競爭力」的產品給國外的買家得利。 為何資產管理的「法人機構」,樂此不疲?畢竟,富裕或有錢,是別人家的「鳥事」;別人可以富裕或有錢,自己卻還要省吃儉用,如果,富有不如人,不是自己無能?啥麼「鳥事」才算是自己...

人生故事筆記 -《「馬克思」遇到「西門慶」》

圖片
「資本論」(Das Kapital),作為「歷史唯物主義」的德國哲學家「卡爾,馬克思」(Karl Marx)的思想著作,曾經在台灣被外來黨國「戒嚴統治」的時期,被列為「禁書」。「馬克思」的思想有如「洪水猛獣」,除了取締查禁相關的書和文章,「警備總部」抓人。 記得,我在大學時代,有找「禁書」的樂趣;在「台灣大學」附近,有一位「外省老伯」暗中向我探詢:"想不想看「他馬的」?";我也有些警戒,萬一,「警總釣魚」,我豈不是自動上鈎?稍有猶疑,被「老伯」看出來我的戒心!"老弟,俺不會陷害你的!咱倆都是讀書人,俺看過你來過幾次,買的書名,大概知道你的偏好,才問你!" 謝了!說得也是!思想無罪!買禁書如探險。就看一下吧!「老伯」說:"你站住!別跑" !反而,我想立即拔腿快跑,以為中計了。「老伯」又說:"你等會兒喔!俺這就去找「他馬的」給你"。 反而,我變成替他看顧書攤;我順便翻閱其他的書;咦…?喔…!哇…!壓在下層,有幾本「小本的」。不看,白不看,就一路看下去。 突然,有人問我:"你爸沒來?他有交代你,我要的"Playboy"?這下子,才知道,「老伯」賣「禁書」,廣開言路,綜合果汁,各類營養口味齊全。 於是,越俎代庖,玩了一下這位冒出來的「好色客」。"喔!我是替他打工的;沒有交待你的書耶!他只交待我說,還未送到。不過,他有替你留「小本的」,問你要不要?"。 順勢,我手中的「小本的」遞給「好色客」。他拿過去看了幾眼,又遞回來給我:"他媽的!「金瓶梅」;只有附插畫,不過癮!"。「好色客」走了。 終於,「老伯」拿回來一袋書給我:"老弟,別打開來,你先拿去對面台大校園,找個地方,再拿出來看。有你要的,就留下來,若全都要,算你五佰元就好,全是「他馬的」,選好了,再回來付俺書錢。 "對了,剛才有人來,問Playboy,你有替他保留嗎?我有向他介紹「小本的」"。 「老伯」很乾脆,那本「金瓶梅」交給我:"「他馬的」,你全買,這一本,俺附送給你"! 立即地,我交付五百元給「老伯」:"現在全買了,回去再看"。真是禁書有緣,竟然也能讓「西門慶」和」馬克思」湊在一起。 「解除戒嚴...

人生故事筆記 -《「不足為外人道也」》

圖片
      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文章中,敘述「武陵人」捕漁而來到別有天地的「桃花源」,受到「當地人」許多住戶的邀宴款待。「當地人」自敘,先人避「秦國」末年動亂而遷居到「桃花源」耕作生息,不再外出返回故鄉。數代繁衍,日久,他鄉成故鄉;甚至不知外面的世界,早已改朝換代。 「武陵人」在作客多日後告辭,「桃花源」的住民在送別時,有微小的心願,就是「武陵人」在「桃花源」的見聞不足向外人透漏出來。以現在的用話,就是請「閣下」將「桃花源」當作「私房景點」,保守秘密。不宜讓其他外人知情。 但是,「武陵人」背叛「桃花源」的住民;回去後毀諾,向「太守」洩密邀功。「太守」也好奇心切,竟有這款「世外桃源」;遣人隨漁人前去一探真假。幸好,天佑「桃花源」及「避秦遺民」;竟然讓那些「外人」迷途,就是再也找不到「桃花源」。 這個故事,我是在中學時代讀到「桃花源記」的「文言文」原作;當時朗讀的佳句"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至今仍然可以朗朗上口。不過,當年在「戒嚴時期」,正逢青少年的苦悶煩惱歲月,「不足為外人道也」的「鳥事」還真多。 當年,有些班上同學,只會說「國語」,難免捉弄取笑我等「本土草民」的子弟,口齒不清,發音好土。最常被捉弄的發音,就是;「樹」、「是」、「暑」、「數」,和「注音符號」的四聲標注。 年少同儕,當年還不會理解,這種捉弄取笑,有文化背景和生長環境的差異;文化語境中的「優越感」,或會發出「捲舌音」,養成日後對「異己者」的成見、歧視;甚至傲慢與偏見;也是「殖民主義」的病症。 「班導師」,有時候,為了給班上昏昏欲睡的同學逗笑提神,就故意點名我等幾位"發音會漏風"的同學,分別起立,朗讀有這些近似音字的文句。現在,回想「被正音」的往日歲月;「是不是」的發音,我已經不會說成「樹不樹」。 甚至,有些友人,一口鐵定,"張君,乃先人於一九四九年,南下覓舟渡海,避「民國」末世易幟之遺民"。 唉!... 不知我也!「不足為外人道也」;若知我出身者,鐵口變鴨嘴。我的父母,在戰後,也經歷日文被禁,必須從頭學習「外來政權」所制定的「國語」,而我等「草民子弟」,在學校又不能說「母語」;被有「國語優勢」的人捉弄取笑,被「字正腔圓」的老師再三「正音」,是我輩相近年歲的草民難免於「國家神學」的不幸印記。 ...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