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人生故事筆記 -《「聖堂俗事」》

圖片
      國家,代表的意義是「秩序」;「詩人」與「不懂幾何」的人,希臘哲人「柏拉圖」認為,應該被逐出他的「理想國」。 「詩人」以支離破碎的片斷話語,道出秩序的專制與荒謬;「幾何」代表完美的對稱,更是「秩序美」的呈現。秩序的維護者,也是專制與荒謬的認同者,豈可與「不懂幾何」的「番顛」同在「理想國」? 人的心裡,常不滿現實而嚮往「烏托邦」,一種「理想國」,極至的「秩序感」。德國人的口頭語是“Alles in Ordnung”,意思就是凡事不可混雜紊亂,務必有秩序。 這樣的民族性和社會是孕育專制獨裁者的沃土。日本人也很相似。中國人,也因為“亂怕了!”,聽到「皇帝回來了!」,竟然欣喜若狂;欣然相約‘’去給皇上當奴才‘’。 過於有秩序的國家社會,難免無趣和沉悶。俺在中國看「新聞聯播」,幾乎抓狂。若社會上有詩人愛嘲諷,亂塗鴉或噴漆的「番顛」,愛秩序感的社會大多有「玻璃心」,很難接受,如臨病毒大敵,務必統統抓起來! 一個缺乏包容自信的社會,生活必然缺少真正的愉悦而淪為偽善虛假。中國自稱「新中國」,反「米帝」,又反「日本鬼子」;却是貪官妻妾兒女「躲在米國當美人」,或狂愛遊「倭奴國」賞樱和楓狩,還專程「爆買」。 以前,俺住在德國大學城外的「天主教」的修道院,看到神父和修女不苟言笑,每日讀經祈禱。入境隨俗,俺也不好儍笑。後來,一位南非來的黑人神父,夜裡獨自在「視聽室」觀賞歐洲的午夜「成人節目」;正好,俺深夜回來,去取信件而目睹神職的禁忌。 黑人神父,邀俺一同觀賞「午夜場」;盛情難却而相陪看了一段,還真地有趣。天亮後,還有課,俺愛睏而先告別;臨去前,俺祝福神父:“願上帝與您同在!”。神父瞪著螢幕,回俺:“願夏娃先陪您入眠!”。 天微亮時,聖堂已傳來讀經和唱聖詩的歌聲。不久,隔著中庭花園看去,那位黑人神父已在講壇上讀經,帶著多位神職禱告;然後分享午夜場的成人笑話,就是俺觀賞到的那一段情節。 聖堂傳來多位神父和修女的大聲歡笑不已。看來,黑人神父因材施教,以「課外觀摩」帶給清修的神職愉悦。 生活就是輕鬆看待,凡事在意神學的教旨,只會成為「基本教義者」,大家都緊張。何必呢?從此,俺對浮世表裏自有見解;探索表象與本質,找出「精神病理」之所在。

法哲學筆記 -《貿易的「國家品味」》

圖片
      美國,在「地產商」出身的總統「川普君」決定對許多貿易對手,尤其中國,出口美國市場的鋼鐵和鋁合金的產品開徵關税後,引起對手國家的憂慮:「貿易戰」將不可避免!? 貿易是財貨與勞務的互換有無,以實踐各相關貿易國家的互惠互利;也是各貿易國家的分工合作,實現經濟的「規模效益」。 貿易的進行,是依據各國家的「貿易條件」,得出「比較利益」;基礎在於「天賦資源」、「資本」和「生產力」所形成的「產品競爭力」,也就是以「物美價廉」在市場上勝出。 貿易有古老又長久的歷史,以「古典經濟學」的觀點,貿易是創造國家財富的必要手段。中、西歐國家的國富進程,在法學思潮的基礎上,強調市場與法治;政府不宜以政治干預市場與貿易的進行。 然而,也正因為貿易有助國富,政府基於政治和經濟治理的績效,而不得不對貿易施以法規管制,形成各式的貿易障礙,實則在保護國內的相關產業;如此,不公平貿易於是形成。 最惡劣的不公平貿易競争,就是以「貨幣政策」的操作,尤其是「貶值」以利出口的價格競争。另外,「出口補貼」和「進口關税」、「進口檢疫」、「配額限制」……,都隱藏不公平的貿易障礙。 中國的經濟崛起,是以「國家資本主義」的力量對付貿易對手國家的個體企業;更以「國家神學」的政治力逼迫外國個體企業的市場經營,以遂行中國的國家意志。既不公平,又不光明的貿易手段,只想佔對手國家的便宜,所顯示的,是不符「市場經濟原則」的「國家品味」。 「自由貿易」發源於中、西歐洲,文明的發展進程,追求財富以尊祟上帝而自律,要求實踐公平和光明正大,以符神旨。相似於中國「儒教文化」所強調的價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川普君」所採行的「對抗式」的貿易政策,應該不是發動「貿易戰」,而是反制所有的貿易對手國家,回到「自由貿易」的基礎:「公平」與「光明正大」。

哲學人生筆記 -《「長老」的昏庸》

圖片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尤其自認人生閱歷豐富的「長老」,尤其,曾經當過「長官」,總以為自視甚高而好發高論。大者,指點江山,中者,推薦人選,小者,暗施手脚。總之,不甘寂寞,不可被忘記。 「長老」,是「氏族」與「部落」社會的精神變態殘餘,視「氏眾」或「部眾」為可以指點,需要賜教的「昏眾」,自視為燈塔或路燈。 確實,人群的社會有「羊群現象」,等待「領頭羊」的出現;然而,文明之進步,人群的精神所需要的,是每個成員能有自由的精神和獨立的思想,自己能明辨事理與是非,而非人云亦云。 台灣的「選舉年」又到了;各路的「導師」、「神棍」蠢蠢欲動,想藉機搶當「造王者」;不甘寂寞的長老,說話條理不清也要再三提示:“某某人不錯!”;如同股市的「分析師」向投資的「茫眾」推薦「明牌」。神棍以宫廟編造的「國運籤詩」自欺欺人。 在言論自由的社會,選賢舉人就是意見與立場的「意思表示」而已,不具有「真理」的價值。「長老」公開所言: “某某人不錯!”的提醒再三,反而讓俺注意到,這項推薦是否為「反市場指標」? 時光回溯二十年以來,「長老」所言的「可信度」的實績,幾乎都是「槓龜」: 曾經,以「軍頭」出任行政首長,公開自讚彼此「肝膽相照」;孰知,淪為水火不相容,而以「肝膽俱裂」收場。 曾經矚意「富家公子」出來競選總統,宣稱可以繼承「國政路線」(Legacy);孰知,事與願違,敗選後投奔中國,「聯共制台」,擔任「買辦」。 曾經,酬庸愛將以「省長」名器,公開展示「形同父子」的肢體動作,繼之以「凍省」而「父子成仇」。 曾經,執「黨國之子」手臂,標舉為「新台灣人」;奈何,換來「新台灣人」的背叛而被踢出不能見容的「外來黨」。「黨國之子」繼之以「急統傾中」背叛台灣。 究竟,「長老」自己無識人之明而屢受背叛,還是人在屋簷下而自始言不由衷?抑或,黨國徒眾的人心奸巧,權力意志的本質就是爾虞我詐?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老而不能虛懷若谷,而仍好為人師,被推薦的‘’某某人‘’,焉知是福是禍? 「哲人為王」,是好是壞?只是「柏拉圖」的古典理想;現實上,自視高傲者而未見自己的立足地濕滑,誠如日本的諺語:“燈塔照不見自己的底部”,可比喻為「長老的昏庸」。 相對於此言,另一位古典哲人「蘇格拉底」的名言:“俺只知道,俺啥麼鳥事都不知道!”,較具有哲學意義。

法哲學筆記 -《「天下」與「帝國」》

圖片
  中國,是有「皇帝偏執症」的古老國家;「法意識」的歷史流變顯示:這片由「黃土地」為文明中心而向外擴張兼併而成多民族的「前現代」國家,始終有精神上的「偏執」和「焦慮」。 以前的「封建」,即使被多次兼併成「單一制」的「多民族國家」,始終停滯在專制的「皇權法」時代;所適用的範圍被無限地放大,以「天下」為名。是以,「皇權」所在,「普天之下莫非皇民,率土之濱無不皇土」。「中國」,即世界的「中心之國」,早已不是封建時代所指的「天子駐地」。 以「法哲學」的理解;面積與近代中國相當的歐洲,「法」的演化進程,由歷史上的「自然法」、「上帝法」、「國王法」,進階到彰顯「人民主權」與「正義論」的「人民法」時代。 中國,近百餘年來的革命,即使倡導者「孫文」,依然取引古書「禮記」上的「天下意識」,肇建共和而停靠在托古的「天下為公」,「共和」與「民主」流於不知所云而難以為繼,也就必然。始終,各路人馬搶著逐鹿天下,主大地眾民的沉浮。 百餘年來的「不斷革命論」,終究不是「人民站起來了!」,還是回到「皇帝又回來了!」。當然,對「人民法」的期望,還是被「和尚打傘,無法無天」所取代。 「天下」就是「陛下」;「前現代」的「中國」,即使物質已奢華;這個國家,依然停留在古老帝國的精神病理,屬於「皇帝」,治亂更迭繫於皇帝的一命。 帝國的結局,若不是皇帝「嗚呼哀哉」的「天命移轉」,就是被奪權的「戒慎恐懼」;精神病理在於“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獨治”,却盼「皇帝萬歲」。然而,「天子」之名也莫可奈何於「權力意志」的自我反轉。 中國和眾民的 「皇帝偏執症」,早就以「自我催眠」而普植於「漢民族」的「潛意識語境」裡:“中國人不適合民主”口耳相傳,而且是自我實現,形之於外的,是「法西斯」心態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務必「皇權永固」。 「革命民主」的各式「黨國」,原來是「鬧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末代王朝「就地回來」記事》 — 2013年9月20日 "皇上,回來了!";京畿大內的眾奴才和宮女,競相走告;奶媽也喜極而泣。真是兆民之喜!皇上,平安勝利地回來了!可,這事有蹊蹺;皇上,不是跛腳,久趴不起;平時,就在大內裡喘嗎?皇上,何時微服出巡?或上那兒,御駕親征?皇上,不是著了「理髮院」王公公的心魔,魂不守舍嗎?莫非,神遊江山去了? 原來,國,不可...

哲學人生筆記 -《春之喜悦》

圖片
      前幾天的寒氣低溫,讓人難受;有些人,甚至瞬間因缺‘’那一口氣‘’,就永遠走了。天地有情承載生命,却也可能瞬間地動山摇,無情地讓人家毁人亡。 世界讓人依戀,生命的本質却是「無常」與「生老病死」。如此說來,面對世界,既可以樂觀,也容易悲觀。人生盼望「喜劇」愉悦;然而,「喜劇」旳陰影是「悲劇」。 多日的濕冷之後,在春節前兩日開始,出現難得的暖陽和晴朗的天空;本日的市區道路上多處出現阻塞,俺棄車從步走上街頭。普遍地,男女老少的路人浮現笑顏,戀侶醉在愛意中,牽著小手像螃蟹横行擋路,俺有成人之美,遶道而行。 年貨菜市和賣場,生意多見人氣起色,可見「天時」助益經濟景氣,誠不虛也!前些日子的嚴寒似乎已被拋在腦後;冬天走到盡頭,春天就來了!而且「除夕」和「春節」的氣息浮現了。 俺想到,「國民經濟」所追求的價值,不外乎「人和年豐」和「安居樂業」;聽起來,就是「經濟學」的「充分就業」,也是國家成敗和治理績效的反映。 其實,走回俺自家的「雜樹林」,花草樹木已經在「報春」了;柑仔樹已迫不及待地在寒氣中冒出「春芽」;俺也利用清晨的時光,完成「嫁接」,芒果樹、紅棗樹、黑棗樹、酪梨樹、樱桃樹,都在俺的「三刀流」刀法下「挨刀接木」。 半年未操「嫁接刀」,手指有些失靈,反而自己的笨手被俺劃了幾刀,「新春開紅盤」,實在自討苦吃。這些作業和代價,就是園藝生活的「開學」和「春訓」的學費。 總之,雖然日夜的溫差仍大,但是,至少陽光普照的「天時」讓俺的心情開朗,出門前先去「練唱機」前唱一首「天童よしみ」小姐的名曲:“春が来た”,唱到燒聲含喉糖。 相關演歌: 春が来た 天童よしみ  

哲學人生筆記 -《 「浮世如雲」》

圖片
      突如其來的強烈地震,讓人心惶恐;明顯體感的低溫,讓「薑母鴨店」生意奇好。我注意到「蛋塔效應」;就是各路的「氣象神棍」紛紛冒出來「搶紅」:“我最準!早就預告了!未來,還會有…”。 「看圖說故事」,是「諸葛亮」後代的本事:「死後諸葛」,也是類似金融市場上「分析師」的本事,「逢低進場,逢高出場」,只是,「高低」自己看著辦。 預測,是很無聊的鳥事,古代有「巫師」,後代的子孫改名「分析師」,就各類「鳥事」分析,好像有那麼一回鳥事。其實,就是「啥麼都不是」。 近期,美國股市劇烈地起伏,影響各國的金融市場的安定。於是,“熊來了!”的造論浮現了!也有分析師說:“安啦!牛正在穩健地前進;熊還在冬眠”。 似乎,這般現象頗有「襌門公案」的意境:“幡動或風吹”,惹得「老衲」出來棒喝爭辯不休的兩名「小沙彌」:“非也!實為爾輩小廝心動”。 畢竟,老僧倚老賣老,老馬識途,小和尚也只能惦惦了。換個角度,想想:老和尚說了一句「心動」的鳥話,其實是「等於沒說」;若心不動,則啥麼鳥都不是;有一口氣在,心才會動,否則,這個世界就啥麼都不是了。 還是那句哲學鳥話:“活著才有意義,死後任人去說;不過,誰理你?”。幾年前,新加坡的「高級資政」,被稱為「亞洲價值」的代言人,好發預言世界變化。 在我聽來,很像「政治巫師」,就憑此道,李資政在西方媒體上取得他個人對亞洲和世界的話語權。台灣有句俗話“西爪偎大邊”,李資政的高見,以儒教教義充當「亞洲價值」,迎合專制中國的胃口;也強調「家庭價值」。似乎西方的自由民主,不如「亞洲價值」,就很虛無和容易混亂。 「反民主」,而以「家父文化」偽裝,注定「亞洲價值」只是「老人遛鳥」的權力大煙。預言的實證,在李資政走了以後,由自家子女的內哄向世界證明:“燈塔照不見自己的基座”。 浮世的各種現象是‘’不可說‘’,可是現實上,浮世又強求要“說清楚,講明白”;於是「巫師」這個行業老幹長新枝,分散成各行各業的「名師」,比賽預言失準!

哲學人生筆記 -《「雲破月現見分明」》

圖片
      日本國的總理大臣「安倍晉三」,在台灣的花蓮大地震後,以毛筆書法鼓勵「台灣加油」;也對台灣和「小英總統」致以溫暖的慰問和關切。 此舉,不僅踩到中國的“痛脚”,也打破中國易碎的“玻璃心”:對外代表中國的「發言人」,憤而出來痛責日本在國際上製造「一中一台」,公然違背「一個中國原則」。 中國有嚴重的自卑和病態,自知在「舊金山和約」生效之後,台灣的「法律地位」已與日本無關,中國對台灣更無國際法上的「聲索權」(Anspruchsrecht)的「法律基礎」。 至今,中國一切有關對台灣相關的主張和政策,都是「單邊主義」的自說自話,已幾近不可思議的「癡人國」;密集地,以謊言自欺來自我滿足未遂的「帝國主義」的「領土野心」。 理解國際法權上有關台灣的「法律地位」的客觀事實後,本質上,台灣就是獨立存在的事實,只剩下去虛求實地自我完善「國家正常化」的工程,將由幾代的台灣人接續地建構。 基本上,台灣已滿足自己是主權國家的條件,不必陷入中國的「帝國主義式」語境系統的糾葛牽絆,讓中國遂「虛擬實境」的自欺。中國恐懼而反對以自己為主的「一中一台」現象;這是意圖在語境上絆住「台灣」。 這種「政治宣言」的立場,有些可笑的相似,如同反對「一個地球,一個月球」的虛言,既無從改變地球與月球各自存在的客觀事實,反而自曝陷在「虛擬語境」的自欺。 從這項「立論點」出發,浮世的糾結現象,通常來自昧於對「法律基礎」的有效認知而陷入語境的迷障。「雲破月現見分明」的意境,似真却實虛。有過觀月的經驗,雲與月的關係似有實無,是觀者的視覺迷障。地球和月球,本質上,僅有相對位置和相互影響的吸引力和離心力。

哲學人生筆記 -《湧泉以報》

圖片
多災多難的地理場域,多颱風和多地震,以及常見的人謀不贓,治理死角的人禍;外有「帝國主義」強權的領土野心和侵略壓境,這都是台灣的命運,也是深重的考驗。 正因為出生成長和發展都在此地,台灣人没有悲觀自棄的理由。「多難興邦」,任何苦難都是對存在意志和意義的砥礪;更何況,浮世仍有道友,台灣被惡隣強權壓迫和孤立,仍然在苦難時有「患難見真情」的温暖。 也因此,每有重大的天災,都讓台灣人團結共赴國難,同舟一命;外國友人也在知情後,紛紛送來溫馨的慰問和協助的意願。其中,日本國的總理大臣「安倍晉三」,親自以毛筆書寫「台灣加油」,以台灣人容易瞭解和感受的鼓勵用語呈現,深得台灣人的感動。 親筆又簡短的鼓勵,在台灣人患難的時刻,展現日本人的「義理」,就是受人幫助,深記在心,將回饋的意念謹記在心,成為回報的意志;正是典型的「湧泉以報」。 日本是一個富裕多禮的「文化國家」;傳統的世道情誼重視「為人著想」,不給別人形成困擾;然而,「明治開國」與「維新西化」之後,歐洲的文明法治和進步思潮,使得民族重法紀和自律的國民教養,以「低處高思」自持。 家庭背景,不乏與日本友人和德國友人都建立公私情誼;長年的交往,日本人與德國人有相似之處,求實自律,民族的精益求精和專注精神,內化成為「超越」的意志,却曾經不免走火入魔而自傲,成為對外肆虐壓迫的「民族主義」和「殖民主義」;這是歷史的重大錯誤,必須承擔罪責。 幸好,「前現代」的「國家主義」,在歷經慘烈恥辱的敗戰投降和「自由民主主義」的啟蒙後,國民的教養,普遍重視自己的責任和國家對外的義務,包括開發援助和緊急救援。 所以,日本國總理大臣「安倍晉三」對近隣台灣的溫馨鼓勵,以及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堅持人道情懷,開放國門來接納大量的異教難民,都是自然而然的雪中送炭的人性「同理心」。 人道和人性的「同理心」是超越國族與政治的!我們同在「地球村」,天地浮世多變而無情;任何時候,伸出援手,人類最需要的共同價值信仰,就是‘’不放棄受苦受難的人‘’。 相關文章: 人生故事筆記 -《低處高思》 人生故事筆記 -《改道與取道》

哲學人生筆記 -《生也有涯》

圖片
大地震帶來「餘震」,加上各式揣測的傳言,讓刼後餘生的倖存者惴惴不安。似乎不知「明天」在那裡? 「明天」,當然還在「那裡」!也一定會在;所怕的,只是自己的「無常」。「恐懼未知」,是精神上的壓力,若經常為「未知」而躭心受怕,有可能成為「憂鬱症」。 地震旳不容易預知而先避難,是很讓人恐懼的天災。友人多「後見之明」,提供建議,平日要先備妥「逃難包」;大難來時,拿了就跑。 但是,輕鬆看待浮世的「無常」;「準備」總是少了‘’一些‘’,時間上,不是「太早」就是「太晚」;需要拿「逃難包」時,却遠在天邊,遙不可及。 上世紀的八十年代,也是「冷戰時代」,「北約陣營」和「華沙陣營」互相備妥「核武」威嚇對方。德國位在「中歐」,若雙方開戰,「中歐」將淪為「核武」和「坦克」的戰場。 有一對德國夫妻,受不了日夜活在可能的「戰場」,於是找到南美洲海角天涯的英國海外屬地「福克蘭島」,而移居此地,想過與世無爭的生活。 孰知,後來的阿根廷宣稱,「福克蘭島」是阿根廷‘’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當時的「軍政府」冒進,派兵強佔該島,英國守軍人少而被迫投降。 然而,英國豈會吞下失土的恥辱。當時的首相,「柴契爾夫人」意志堅定,舉國憤慨,派出「皇家海軍陸戰隊」遠征,一番激戰之後,英國奪回失土,换阿根廷投降交出「福克蘭島」。軍方將領下台,而且被究責坐牢。 可憐的那對德國夫妻,被安享和平繁榮的德國同胞選為「年度最衰」的德國人,人算不如天算!浮世流轉不以個人選擇而轉移。 隨遇而安,自求多福,固然無奈,總比終日惶恐好過日子。想開了,就無所懼了。

法哲學筆記 -《「你腦袋不清楚」》

圖片
在一個「鳥法院」,開庭時,代表國家法權意志的「鳥檢察官」不服「鳥法官」的裁定,而出言以"你腦袋不清楚"回斥。「鳥法官」,以「侮辱公署罪嫌」,當庭宣布逮捕「鳥檢察官」。 在「鳥法庭」的現場,出現「鳥上級」出面協調,使「鳥法官」的逮捕命令未遂。這件「鳥事」,看來很「鳥」!正是典型的「鳥法院」是「鳥兒們」開的,專辦「非我族類」。 「鳥事」可以「鳥兒們」自家私下好說,就化「鳥事」於無;更是由「鳥法院」自證;"有關係就沒關係"。以往有前例,別的「鳥法官」為「鳥兒」的「違法案」向主審的「鳥法官」遊說疏通「曉以大義」,刑不上「自家鳥兒」。 「鳥法院」職司何事?執行國家的法律制度,實踐正義的價值!「鳥法官」與「鳥檢察官」有侵權與否的「鳥事」,可以另外建案,行使訴訟,以還原應有的權益,而非「鳥事鳥兒們自家說」。 「法治國家」的最高價值是嚴格遵行「法的程序」,以「程序正義」實踐「目的正義」。一掛「鳥法匠」吱吱喳喳化自家「鳥兒們」的「鳥事」於「鳥話誤會」或「情緒鳥話」,都是轉移焦點和模糊本質。 「黨國司法」的"朕說了算!""的專制惡性不改,在本件「鳥事」醜態盡出;豈止只有「鳥法官」的「你腦袋不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文軍; 世界小事筆記 -《別招惹這些人?》- 2013年4月18日 傳統的觀念,認為「律師」很懂法律,擅長官司訴訟,被稱為「訟師」。「德文」的陽性名詞,「Rechtsanwalt」或「Rechtsbeistand」,表意為「律師」,是「權利辯護者」。其實,他們靠賣弄法條玄虛,謀私利為真;「保障權利」,只是冠冕堂皇的行業用語。 相對地,「檢察官」,「德文」的陽性名詞,"Staatsanwalt",為「國家辯護者」;代表國家的法律意志,行使「公訴權」。當然,官司訴訟,必須有人行使審判,決定兩造的勝負方向指引;「德文」的陽性名詞,「Richter」,表意為「法官」;也是「德文」的陰性名詞「方向」(Richtung) 的變異。 「檢察官」和「法官」,都是國家的公職名器,二者通稱「司法官」;「中文」的意境高深隱晦,也被戲稱為「私法官」;那是指司法的灰暗幽冥地帶,受賄為人「《私》下想辦《法》的《...

哲學人生筆記 - 《「阿公玩孫」與「阿嬤打阿公」》

圖片
冬天急冷,不宜外出,在室內,不是讀書天;關上電視的新聞報導,轉去練唱歌。 主要是,「新聞」的「台灣價值」,就是「社會暴力」的報導;每天的「鳥事新聞」,…,就是「酒駕肇事」或「家暴」,或「警匪追逐」,「幫派互打」。 警察來了,又參上一脚,打得不亦樂乎! 真是活力旺盛的「暴力社會」。 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風情。音樂和唱歌是浮世的幸福;多親近音樂和歌聲,可以轉化語言的緊張和暴力,有助益社會的和諧。 我想到漢語中的用字:「打」和「玩」;以及,不同的用字,所反映出文化中的趣味。 日本的資深「演歌」大師「北島三郎」 (きたじま さぶろう),半世紀的藝能貢獻,在詩歌、作曲和演歌。他認為,法國有「香頌」(chanson),米國有「爵士」(Jazz),日本有「演歌」(えんか)。 大師對這三個國家的文化,以三項「樂藝」列舉;我的理解,在國家和文化中,普遍「愛樂」和「唱歌」,正如德國、奧地利和瑞士有古典音樂和歌劇的傳統,社會有愉悅和詩情的經典,人民較不致於因為貧乏無聊而「打人滋事」。 經常地,身在漢語的語境,也許是對語言的深層心境和條理有到位的理解與敏感;我的認知,漢語是「表述暴力」最赤裸的語言;言簡而意賅。近期,「武統」和「人狗互咬」的造詞用字,聽多了,總覺得,漢語缺乏促進「和諧」的「善」。 同樣是球類運動,英語用"Play Ball",「玩球」;漢語用"打球"或"踢球";那顆「球」何辜"被打"或“被踢”?遊戲有益智和生存技能的學習與啟發的功能。古典的人文精神,對於遊戲的認知,是「遊於藝技」。 兒童的智能,啟蒙於「玩」,或「遊戲」,而不是背「三字經」,養成制式的虛偽和奴性。英語的語境,以「玩」(Play)的態度看待遊戲和運動,而玩出「專業」,遵守遊戲規則,並且,從中玩出競賽的「運動家精神」和「騎士精神」,進而崇拜英雄。 漢語的語境,「打球」、「打人」和「打仗」,都以暴力語境的「打」,以求「打敗」對手,出一肚子的「鳥氣」,境界偏向以外暴而出力出氣,離「玩」的愉悅境界遠矣! 「打牌」和「玩牌」,一字之別,是有文明高下之分的!「阿公打孫」和「阿公戲孫」;後者是"疼愛",前者是"虐童"。‘’阿嬤打阿公‘’,俺只好解釋:“老相好”,“打是情,駡是愛”。 相關演歌...

哲學人生筆記 -《「台灣價值」》

圖片
真是難得聽到!自從「小英總統」呼籲對「台灣價值」的再次確認;一時之間,各路人馬到處"詢價";也不免困惑,啥麼是「台灣價值」?似乎,以前不知台灣有啥麼「價值」?包括「小英總統」自己,恐拍也只能"盍各言爾志"。 探討「台灣價值」,「歷史」與「主體」是關鍵,「原住民」是迄今最早的「住民」。在歷史上的不同時代,各有不同背景的移民加入,帶來多元異樣的文化,在台灣土地上生根發展而茁壯;台灣也因此有自己的面貌與豐富的內涵。 就我個人的哲學理解,"台灣是自己"(Taiwan an sich) ;從這個基礎出發,台灣有「主體」的「性」(Genus) ,作為「主體」,本身就是「目的」,不是任何何「他者」或「外者」的「工具」。任何背離此一「論述」的「起步」(Ansatz) ,都是猶豫的,也危及台灣的安全與存在。 回顧台灣悲哀的歷史和命運,來自「他者」或「外者」的的「殖民性」,視台灣為「工具」,能撈能刮之後而嫌棄之;"台灣人的悲哀",證之於當今,「外來黨國」的「遺民」在失勢後,絡繹於途中國聯結以制台灣,或騎到牆頭上,回首訕笑或咒罵台灣以獻媚討歡於中國。 「兩岸一家親」,此種取巧而虛無的「話術」,被認同「台灣價值」的「本土台灣人」視為羞辱和「引賊入室」的背叛,其來有理。言說的當事「話人」,猶自以為是天真的「素人」,故作無辜啜泣拭淚,若非無知,則幾近輕蔑。 試想,當今信仰主權、自由、民主、人權的德國人可敢言;"與納粹一家親"?即使在世俗的社會,有良知而守法公民,可有人敢公開:"與綁匪一家親"?台灣長期被外來黨國遷佔而「戒嚴統治」,以發展經濟麻醉人民,使其不重視進步的「台灣價值」,以取巧的話術迷惑自欺,而標榜超越和務實。 甚至以為,「維持現狀」就是務實;於是舉國上下精神錯亂,嚴重到以台灣為恥,不敢呼台灣之名,也不知自己是誰?既無國際法權知識,文化和政治、地理和國家交互混雜成錯亂的認同。這何嘗不是外來殖民歷史的貽禍;也是幾代台灣人的無奈。 哲學的理解,「台灣價值」以「自由主義」(Liberalismus)的開放多元豐富「命運共同體」,尊重每一個成員個體的選擇,就是捍衛自由,深化民主的自我防衛機制,淘汰投機性格的「背離者」;讓台灣在向上升值的進程中,逐漸自我改善而成為「偉大的國...

世界小事筆記 -《「滿意度」》

圖片
      美國的「川普總統」就職滿週年,他的‘’宿敵‘’,主流的媒體送他挫低的「滿意度」民調。相似地,台灣的「小英總統」,就職至今已一年半載,在媒體上呈視的「滿意度」也是一路挫低。 相似的「民調」現象,呈現的相似問題是:‘’「滿意度」有鳥用嗎‘’?「民調」被媒體濫用和互相競比,所反映的,是媒體的公器私用和‘’派閥化‘’的結果。所呈現的“可欲”,是媒體對議題設定的「虛無化」;以「統計學」之名,玩弄數字高低在「樣本數」的小空間內。 多年的經濟與市場觀察經驗;我寧可相信「股價指數」的客觀,勝過「民調」的「滿意度」。股市是經濟表現的橱窗;其中的各個產業,又分別有「領先指標」、「同步指標」和「落後指標」的功能。 綜合的‘’加權計算‘’功能,反映人性的私慾和恐懼,應該比「滿意度」較貼近真實。「川普總統」和「小英總統」,在經濟民生的施政成績,美國股市的三大指數已創歷史新高點;台灣的「加權股價指數」也回到二十餘年來難得攻克的‘’萬點‘’水準。突破高點再創歷史新高是有可能的。 經濟活力的關键在於:“還財於民”,就是「減税」,相信人民,尊重人民的最大自由,支配自己的財富;國家和政府不要偽善地想替人民決定供給和需求的項目,其實是攔路打刼和分贓的「強盗土匪」。 自由而開放的「小政府」,實踐證明,優於大包小包帶著跑的「大政府」。後者,看似‘’萬能‘’,却是出產“無能”而拖累政府自己,不小心就成為「失敗的國家」。大事小事都想做,必然各方都難以滿意。 「治大國如烹小鮮」,我比較欣賞「川普君」的「鳥事」,就是他能樂在「推特貼文」以治國,既能修理敵人而股市迭創新高;真是有意思! 治國如領航,提出「減稅」的綱領,就有如順風和順流;政不通,人也不和,「滿意度低」也不是啥嚴重的「鳥問題」。

園藝生活筆記 -《「大寒」有感》

圖片
      一年二十四節氣的‘’末站‘’,「大寒」(一月二十日),就在本日。觀天作息園藝,終於有一年將盡,「立春」(二月四日)將到的期待。 實在是寒冬凋零,讓人難受;許多「鳥事」,必須等待春暖花開才有勁。不過,如此的說法是推拖的藉口,對冬天不公平。實際上,有許多園藝的「鳥事」,翻土、剪枝、施肥和嫁接,都可以在冬天進行。 台灣是寶島福地,走過世界上許多“鳥國家”,我還是‘’最愛台灣‘’;這裡是我生根和發展的空間,更有親情、友情的牽絆;真是人親又土親;俺總想盡微薄的心力,增加台灣的“正能量”。 即使三不五時地,寫些五四三的筆記文章,說些有良心的‘’鳥話‘’,也能自得其樂,又不佔用國家與社會的資源;實在有夠衛生又環保。俺很像美國社會的「清教徒」;以高貴的信仰自持和自我求全,惦惦地對抗浮世的淪落。 「清教徒」的本義,來自「基督新教」(Protestantismus )的信仰者,在十六世紀的歐洲,對「抗議者」(protestatio)的稱呼,那些異議者,是很不滿主流建制而腐敗的「羅馬教會」,也就是普世旳「天主教」。 微觀的草民世界,即使在寒冬將盡,仍然可以看到生命力的強勁,表現在每三年一次的梅花滿枝頭;蜜蜂把握大開花的時機採花蜜。從中,俺也看到四季川流,生命依存的現象。如此說來,冬天没啥不好;不同的物種,各有所好。

詩人之國筆記 - 《「盡出」》

圖片
  譙聲,不絕於耳/ 聽來好熟/ 痛啊!/ 被踩到痛脚/ 比死還惨!/ 只能先譙,再喊痛!/ 哈!哈!哈!/ 恁爸說:"奇怪耶"?/ 原來,踩到要害了!/ 就是"那一隻"!/ 氣,急敗壞,盡出!/ 伴著惡言!/ 痛!回去找阿娘/ 氣,没有用!/ 譙到没力…/ 多行不義在先/ 沒力沒氣,正常!/ -《惡而不知自己的惡!只會痛譙》-

法哲學筆記 -《「痛脚」》

圖片
    法官,是不可被質疑的,必須被信任的嗎?司法是正義的防線,法官被訴訟各造及旁觀者信任,是可欲的價值。但是,其中有違逆人性之處,就是「神」都不被所有的人信任,更何況是人所出任旳法官。 對法官的先‘’不信任‘’,是法哲學所開展的司法正義論述的基礎。現實上,法官都期望享有先‘’被信任‘’的地位;於是,即使,忽視程序正義、偏頗而枉法裁判,主觀上,仍有法官無恥地,希望自己對案件能判而定奪,讓各方啞口無言。 「自由心證」是法官的特權,也常是法官對自己良知的叛逃。以上,都在強調,法官是人而不是神,被質疑是必然的;没有資格享有先被信任;只能以客觀的「程序正義」和「證據檢驗法則」,呈現被各方心服口服的判決,以得到尊重。 「法官」,在漢字的語境,被奉為「官」;這個詞極為不當而輕佻;似乎,地位在參與訴訟的人民之上。於是,「法官」心態上,先有「官」的自覺,貶抑「民」以流露「官威」,和「公平在我」,是「法庭」讓人怯步的原因。 德國法律史上的法制改革,對於法官的職能和地位,曾有豐富的論證,迄今未止。我個人,曾經在德國求學的時代,申請在「德國巴登符騰邦」的「二審法院刑事法庭」的旁聽。 那次的經驗,深受啟示;即使「被告」是一對搶刼殺死人的兄弟;法官的問案,却親切有禮而多所顧慮程序能否無誤,和「被告」的現場情緒和心理狀況。法官,就是希望,在法庭的現場,能在程序的正義中發現‘’真實和正常‘’。 冗長的開庭,結束時,我的感受是「法官對各方的尊重」;基礎在於「無罪推定」。誠為「法治」的文明國家。 「法庭文化」的主角是「法官」;在法哲學領域,有關「德國法制史」的一本經典作品,是「法律史專家」(Rechtshistoriker) Prof. Dr. Ingo Müller 所著作的「可怕的法官,我們的司法無法解決的過去」(„Furchtbare Juristen“ – Die unbewältigte Vergangenheit unserer Justiz,1987 )。 「過去」,指的是「第三帝國」時期,「納粹黨國」的司法不義,法官奉黨國教旨的枉法指揮訴訟惡行;那已經不是「審判」,而是「政治表演」,以完成懲治「黨國敵人」的威懾任務。 台灣,走過「外來黨國」漫長黑暗的「戒嚴時代」;迄今,即使已經「解除戒嚴」三十年;獨裁者仍被黨國信徒膜拜,法律是鎮壓迫害異己的專政武器。 借...

詩人之國筆記 -《相逢在「三峽」》

圖片
  快閃,「飛彈」!/ 一個?/ 還有一個?/ 弟弟,射夠了!/ 射兩發,應該夠了!/ 「彈弓」,收起來!/ 就是愛玩「彈弓」/ 替姐姐惹麻煩/ 傷腦筋!/ 惹不起「牆國」!/ 不敢承認是自己的弟弟 姐姐,怕被「封殺」/ 先向「牆國」的「同胞」道歉!/ 以後,「彈弓」射「牆」,不可以!/ 想,也不可以想!/ 對不起!麻煩的「兄弟」/ 還有一個!/ 「自家人」,兩邊都押注/ 「好處」,分別撈!/ 自認是「大哥」!/ 弟弟妹妹"買空賣空"/ 「一家人」卻相處很好!/ 哥哥,不玩「彈弓」/ 專攻"打嘴炮"/ 有機會,認識一下!/ 「偽善的一家人」 -《「精神病態」》- 相關演歌: 有楽町で逢いましょう  「五木ひろし」+「 石川さゆり」

詩人之國筆記 -《「阿公」的「怪孫」》

圖片
飲水要思源/ 沒恁「阿公」/ 恁老爸,咁有?/ 說的也是!/ 生日,當然要到!/ 祭日,怎能不到?/ 何況,恁「阿公」惜「外孫」/ 「白賊孫」,照惜!/ 不可無君、無父、無國、無家/ 「秀」一下,「白賊孫」來了!/ 奇怪耶?!/ 都是阿公的「怪孫」/ 阿公,有「奶水」/ 不來,怎麼「認祖」?/ 恁老爸,在那裡?/ 「阿公」不在/ 人事全非/ 只看到「怪孫」// 沒聽說有阿媽/ 「怪孫」,就是怪怪的!/ 各路攀龍附鳳的「白賊」/ -《恁奶奶多大了?》-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