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法哲學筆記 - 《「鳥語鳥話」》

圖片
官場上的新官上任,多在年初的春節過後,或在年中的七月初一。 新官,可有新政?純屬外人主觀上的期待;另一方面,也可藉唯物歷史哲學家「馬克思」的名言佐證:“一個舊時代的結束,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加上,除舊佈新,總是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震懾可能。 浮世表裏不一,“客觀形勢的發展,不因主觀期待而移轉”;於是,「造論」兼「造神」有之,成為「幫閒之輩」的「起信論」。話先說了,路也開了,爾後不得「造次」,以羈絆「新官」,直到「官老力竭」和灰頭土臉。 神,是人造出來的;然後,「愚眾」“一狗吠影,百犬吠聲”,狂吠不已。其實,以愚民社會比之於犬類社群,大不敬矣!那麼,比之於鳥群的吱吱喳喳,不知所云,可也! 新春伊始,俺最常聽到的鳥話,不外乎「善意」和「務實」;實在不知所云也。新官才上任,官筆未動,令未出官府,何來和何謂「善意」和「務實」之大作?若有之,可悲矣!豈非前官「惡意」和「務虛」? 鳥話太多的人群社會正突顯「法治國」只能懸而不行,只有「人治國」?「愚民」只期待「人治」,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來了又走,只留下想像:樹枝上的群鳥吱吱喳喳拉了一地的「磷肥」,留給樹下大地的「善意」和「務實」。 徒法不自行,「依法立法」,「依法審判」和「依法行政」,「法治國」的三原則,即可。其他的贅言,說之無益;尤其對「綁匪」表達的「善意」和「務實」,不外乎獻上「贖金」,若然,誠結合「昏君」、「庸官」和「愚民」於一個可亡之國。 歷史實證,「綁匪」之能一再壓迫得逞,關鍵在於,愚民的心急而自動獻出「善意」和「務實」,使「綁匪」知味而自以為有效。 不久前,米國的「川普君」以「實力」震懾「牆國」使其灰頭土臉;對照之下,新人新政的老先生「拜登君」祭出「戰略耐性」和想撂一群「狐狸犬」來抱團以抗匪,觀眾真是要有「戰略耐性」地聽懂那不可期待的鳥語鳥話。

詩人之國筆記 - 《「海巡艦」》

圖片
「見」到了嗎?在大海上!/ Where ? WHERE ?/ 正在警戒領海!/ 那ㄧ個國家的?/ R .O .C ./ WHAT ?/ Republic of Chile ?/ Where ?/ NO !/ Republic of Casino ?/ NO !/ See One More !/ Oh ! I See !/ Republic of Chips/ OH ! WONDERFUL !/ THAT IS TAIWAN ! / -《「台灣 !」》-

園藝生活筆記 - 《「春天的作業」》

圖片
長假期間,我奉行“人多的地方不要去!”的原則,改為園藝作業的春訓,演練果樹嫁接的技術,這是果樹植栽的移花接木外科手術,熟能生巧,精巧手工的成就在於提高植栽的成活率和改良品種,提前開花掛果。 從初一到初四,總計有櫻花樹、無花果、酪梨、蘋果、梨、芒果、柑、橙、柚和釋迦;這些果樹都是在食用水果後留下的種籽,發育成「實生苗」作「砧木」,再尋求農友支援,截取成熟果樹的枝條作「穗木」,帶回來自己嫁接。當看到春意漸濃,前兩年已嫁接成活的果樹,陸續冒出花芽,或已開花結果,心情輕鬆,也有成就感。 幾年前,我閱讀日本「仕事達人誌」,讀到果樹達人庭師的知識和經驗的相談啟發,視達人庭師為植物空間的哲學家和植栽生命的外科醫師。於是,自己的修為雖不能至,却心嚮往之。 作為業餘的園丁,能保持長年的樂趣和隨時精進果樹植物學的專業知識,累積相關的經驗,四季順時而作業,忍過寒冬,在春活作業中迎來花果掛枝頭,實在是春悦快意。

哲學人生筆記 - 《「疫苗癮」》

圖片
「注射」,一種害怕的經驗;許多人到現在,仍然在聽到必須打針或注射時,就有些被刺身和被置入異物到體內的不適感。 人的身體是一個有機系統;「唯物主義」哲學家「費爾巴哈」(L. A. von Feuerbach)指出:“人就是,他所吃的!”(Der Mensch ist, was er isst.)。 這句話,若再加上被注射進體內的液體,有時候,俺會浮現一種想像:料理美食加上醬、醋、酒;大致上,浮世若仍有「食人族」,那麼,被注射過的人體,應該是百味雜陳可食的「小鮮肉」? 在這個可以公開談情說愛,調情放出氣氛的時代,「調情用語」如「調味」,不乏恐怖的「食用主義」:“俺想吃掉你!”;「性學家」指出:男女都有食人的「潛意識」,只是被花言巧語包裝成為技術的性愛行動。這很像有一種「母蜘蛛」在交配後吃掉「雄蜘蛛」補充耗費的體力和營養的啟示錄。 有藥物瘾的人口,其實不少!「來一針吧!」提神、興奮,求安心,各種動機都有。在「武漢肺炎」擴散成為浮世各國的大災難後,實施鎖國和封城的政策,效果是有限的,只能將瘟疫的侵襲暫時阻絕境外,內部的安全和淨化,則寄希望於「群體免疫」,那需要時間先求渡過「安全期」;不然,就是注射疫苗給自個兒慰安。 施打疫苗後,就百分之百安全了嗎?門都没有!當前,保護成效最高的疫苗也只能達到九成多,仍然有「萬一」,何況,「武漢肺炎」的病毒已經出現變種型號,除了產地的「中國原種系列」,還有「英國變種系列」、「南非變種系列」……,仍在傳播再進化中。 畢竟,疫苗只能成為解憂的「安定劑」,在「非常時期」的「來一針吧!」已成為各路代理和協力者正在造神的運動。看到台灣有愛用「中國疫苗」的鼓吹者,其功效被發佈,如同「擲硬幣」,大約一半的機率,有没有「來一針吧!」其實等於没有效果。 看到鼓吹者使勁地再三催促政府不要拒絕中國提供的疫苗,俺想到「白蛇傳」的文學場景,先放毒然後送解藥者,竟是同一隻「怪物」。

哲學人生筆記 - 《「回到事的本質」》

圖片
假期中,閱讀有關十四 至十六世紀肆虐歐洲的「黑死病」,「滅絕」當時三分之一人囗的疫災歷史。「滅絕」(Vernichtung)這個德文字,代表的意義,指涉生命因人為的災禍而被移除,不再存在。 這個德文字,也代表有嚴肅自省的國家懺悔,被用於近代歷史定位的「不法國家」(Unrechtsstaat),「納粹德國」(NS Deutschland)的「不義政權」(Unrechtsregime),對其以國家立法和衍生政策指令所定義的「國家敵人」犯下「種族大屠殺」的罪行。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代表團結束「中國之旅」後,迄今透露的“可能僅敢唯一“的不滿,是中國將疫災初始地「武漢」當地醫院的「疫情病歷」資料和相關的「血液數據庫」予以「滅絕」,已無從考察追索病史矣! 猶記得一年前,在「世界衞生組織」的貼心掩護下,「武漢肺炎」被「代號化」,先標誌為「2019-nCoV」,後來又改為「COVID-19」,意圖淡化此一涉及「緊急的公眾健康國際關注」(PHEIC)案,其傳染性肺炎的「中國性」和「武漢性」。 此一作為,正顯示「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政治性」,而完全不符其醫療衛生和健康福祉的原始創立宗旨。對於世界範圍受殃及的疾病,使之「代號化」只是「鋸箭法」的遮掩,無法抹去受波及的無辜國家和人民的苦難和損失:災難已造成。 回顧「黑死病」的瘟疫災難來自東方,有一說是「蒙古人西征」,橫掃歐亞大陸,隨軍西征傳播草原鼠類身上帶有病毒的跳蚤;蒙古民族先人的軍威也因此被標誌化為「瘟疫傳墦者」?這是說不清楚,也講不明白的「生物戰爭罪」。 另一說,是歷史的文獻查索,「黑死病」在歐洲,最早被記載,出現在義大利南部的海港城市,由來自東方的貿易商船和貿易物資帶進「禍源」,「海上絲路」上的相關貿易國家都是「帶源」的「貢獻者」。 另有相關的佐證資料是疫災當地的教堂協辦「告別式」的「業外收入」,在十四世紀中期那幾年,持續地異常增加;以致,神父、修女也人手日益短缺,這些上帝的「浮世代理人」也被大量「確診」而告別浮世。「鎖港」和「封城」是當時無可奈何的自保手段。 「武漢肺炎」,無疑地,最先發生在中國,這是歷史事實,歐洲國家中,義大利的疫災也在去年初,最先慘烈。歷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前提是,"回到事的「本質」",而不是改名換姓,以「反歧視」的偽善的政治語境噤言或誤導。否則,何來「「歷史重演」的悲...

哲學人生筆記 - 《「懼閹的焦慮」》

圖片
封建歷史久遠的皇權中國,食皇糧的奴才極大化皇權專制的意識,言必稱「聖上」,感謝皇恩浩蕩。 奴性的特徵之一,是皇帝的恩威內化成為「潛意識」,看到得寵於皇權的女人,自己必須巴結與奉承,在羡慕與怨憎的兩種心態相互激動時,私下任性地脫口而出那些久已存在的「貶女情結」。在當代,常見於不堪入耳的粗俗不當的語言暴力,甚至肢體暴力。 在苦悶的疫情時代,俺閱讀了日本「中央公論社」出版的「中公新書」系列中的「宦官 側近政治の構造」和「中国、一九OO年義和团運動の光芒」,正在進行閱後的思想整合。突然,聽到政媒兩棲的過氣政客痛責「慈禧太后」誤國,要打倒「義和團」,以舖陳自己復出政治場域的正當性。真是時代錯亂?非也!過氣政客乃藉古代之歷史和事件,以罵今之當權者也。 那個時代,其實没有遠去;時代的關鍵人物和群體,是「清帝國」末期的「慈禧太后」,以及打著「扶清滅洋」口號的「義和團」。其中,「慈禧太后」的決定也影響台灣的命運。 台灣,得以被納入「日本帝國」的「脱亞入歐」中期進程,有不幸也有幸;一方面,得以遠離皇權專制,既守舊又反動的「清帝國」;另一方面,台灣得以在「日治時期」建立較進步的公共衛生體系,和台灣人對醫學人才養成的重視。 「慈禧太后」那時候,仍影響著已親政的「光緒皇帝」。「清帝國」決定割棄台灣、澎湖給日本時,「慈禧太后」仍是「一尊老佛爺」,不可能不知情。 雖然,台灣和台灣人在殖民歷史中的異民族國家之間被移轉,有許多的壓迫苦難;以後見的歷史發展和事實而言,當前的抗疫績效優越,證明台灣不歸於中國,而在歷史進程中,終能挣脱「外來政權」的壓迫,成為「主權在民」的獨立國家,是不幸與無奈歷史中的幸。 自由民主時代的台灣人,聽到中國勢力的過氣政客,輕易出口指陳,台灣有現代的「慈禧太后」,視之為「惡女」,恨不能除之而後快。俺不禁莞爾,‘’食古不化的怒言者,心上人正是「慈禧太后」也!”。 「思想是語言的囚徒」,可見出之於口的語言乃牢籠,正長期囚禁著「心上人慈禧太后」,此一被中國人載之於近代歷史的「專權惡女」,平常恨在心裡,終於有機會宣之於口語,對恨在心裡的女人口誅。可憐啊!「慈禧太后」竟如惡魔在其心裡已多年矣! 說到「慈禧太后」,就不能不提「宦官」李蓮英,為何尚未被提及?理由自明,有「惡女症」的男人,其實是有被閹割的焦慮,害怕自己被「去勢」成為男人最不堪的閹宧,「李蓮英」正是那個隨侍「慈禧太后」的人物。那...

哲學人生筆記 -《「專業精工」》

圖片
台灣的半導體工藝代工,在大約三十多年前,以「台積電」和「聯電」兩家從工研院衍生出來的企業為代表。隨著消費電子的廣乏應用,積體電路的晶片,簡稱IC,日益多元豐富,給了「設計公司」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如今,晶片的設計、製造和封裝測試領域中,居世界笫一的晶片相關企業都集中在台灣,形成地緣戰略競争的高地。已經來到的人工智能、自動化和高速互聯的客觀世界,我們正在其中。 許多國家受制於中國的「一中神學」,長期排斥冷落台灣,或對台灣視而不見,却不能無視於自己國內的產業和日常生活作息已經離不開“Taiwan Inside”的殘酷事實;那也是「一中神學」所無能施力的地方。 台灣的晶片代工,在世界的佔有率已接近三分之二。在經濟供需鏈的平常時期,台灣就只是一個轉軸。在非常時期,一個平常被冷落的台灣突出了不可缺少的重要性。 也可以說,幾個以汽車工業和機械母機為產業主軸的先進國家,當前缺少車用晶片的困窘,實在是自身在國際政治上自甘受制於「一中神學」的短視,付出代價也是必然的。 受到刺激,才想要建立晶片自主的產業,只是重蹈自製整合晶片廠(IDM)的「成本遞增」而不堪負擔的困境,米國的晶片大廠英特爾正是其中的典型,否則何以會可能外包先進製程的高階晶片給有製造技術和成本優勢的台積電?另兩家重要的晶片設計企業,AMD和nVidia就明智地較早找上台積電合作代工。 經濟的客觀律之一在於「比較成本」,也是國際貿易得以進行的原因。台積電的壯大是一種專業代工商業模式的成功,專業精工為無晶圓廠(Fabless)的IC設計小企業提供製造能力,省去自己設廠的沉重營運成本,只專注於設計,而且得到晶片代工廠(Fabs)的分工合作的誠信保證;這是雙贏的產業發展策略。台積電的發展成功,證明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是一位高瞻遠矚的戰略家。

世界小事筆記 - 《「Can Taiwan "Help"?」》

圖片
疫獸肆虐,横行浮世;客觀而論,僅以病毒與人類的「敵我關係」來理解「人類生而平等」的價值訴求,病毒真的是在奉行此一價值,無「差別心」。 各國皆苦於應付此一無孔不入的病毒,即使已開發的先進國家,「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的疫災統計報告,超級大國的米國,災情慘重。長期抱持「歐洲中心主義」面對各路「藩邦」的歐洲國家,更是彷彿回到中世紀「黑死病」的災區。 台灣在疫災時代的國家自信,在於防疫和抗疫的處置卓越,而對外宣佈:‘’Taiwan can help!‘’。大致上,防疫和抗疫的對外援助,在於醫療技術和資源的對外支援,屬於人道價值的實踐。 有些意外地,平時自豪於卓越的「德國製造」,代表品質保證和精確製程,其「聯邦經濟與能源部長Peter Altmaier」,竟然發函向台灣政府求救,請其轉知「晶圓代工」的巨擘企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能惠予撥出產能融通於製造「車用晶片」來紓困,否則,德國工藝製造的代表產業,一如其行銷廣告詞的“Das Auto”,「汽車工業」將沉淪於因缺晶片而停產,終至「國民經濟」嚴重衰退,更將限制世界經濟的復甦。 此一求助於台灣的現象,若非德國自知,過去三十多年來的國家「親中」和「傾中」的戰略選擇,已不利於國家未來的長遠利益,難以為繼,而正進行自我矯正方向,否則,豈會放下國家自尊,發出此一枉顧市場經濟法則,公然要求台灣政府介入民營企業的產能配置和市場選擇的政策。 Peter Altmaier部長,自2018年3月14日就任現職;在此之前,在2013 - 2018年,有五年多的時間是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的「總理府長官」;於2015年起,更是德國聯邦政府「難民政策特別說明與協調的聯邦部長」;此一職位,可以說是,代表「梅克爾」總理的政策意志。 在更早之前的2012 - 2013年,此君,也任職過代表德國國家「環保神學」的「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和核反應堆安全部長」。德國何以自陷困局?俺回想到,幾年前發生在歐盟的「國債危機」,至少有五個歐盟成員國不守財政紀律,釀成國家幾乎破產而向德國求助紓困。 當年,德國勉強而不甘不願地予以紓困,但是,「梅克爾總理」的政治前輩「財政部長蕭伯樂」還嚴正地訓斥那些敗家子的盟員國不守財政紀律,犯了德國的民族大忌。惹得希臘人太傷自尊,好歹希臘還是西方文明起源地,義大利也是!論及祖先的文明榮光時,德國人的「日爾曼」祖先...

哲學人生筆記 - 《「聽鳥說話」》

圖片
鳥類的世界多元,也可以說,多彩多姿;俺每次出外尋鳥,有時候,發現「麻雀」和「白頭翁」可以雜聚,鳥語來鳥話去,好像親戚。 有時候,天上又飛來一群「綠繡眼」嘰嘰喳喳地,也無妨!一時之間,雜樹林裡好像有「鳥民大會」正在舉行。 俺,惦惦地聽鳥話: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似乎,內容在互相招呼:"這個鳥地方不錯!那隻「黑白貓」今天不在。"當時,俺感動從心中來;期待能「平安小吃」一餐,對於脆弱的鳥親似乎很奢求。 有時候,明明是陽光好天氣,鳥眾未現,天空傳來鷹鳴。啊!本日有空襲警報,附近山丘上的蒼鷹出來覓食,甚至只是蒼鷹父母在給幼䳸帶飛,但是,那些常來覓食的雀鳥已有警惕,躲藏不出矣。這種「鳥現象」,對於自封「萬物之靈」的人類有何啟示? 還是再說個「鳥故事」吧!去年夏天,有一隻鸚鵡儍呼呼地,自己飛進雜樹林,應該是民家的寵鳥翹家出走,想覓食和休息,就循著鳥語鳥話飛來鬥熱鬧。 啊!不速之客,那來的「芭比娃娃鳥」,打扮得像「聖誕樹」,集綠色的、橙色的、黃色的、紅色的羽衣、鳥喙於一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何況,「物以類聚,鳥以群分」。散矣!閃矣! 不知鳥界也有「芭比娃娃鳥」的那些「草民鳥」,驚訝於「異形」侵入而不安,該不會是「蒼鷹」偽裝的吧?先逃再說!於是,獨留那隻可憐的小鸚鵡,竟然樂於接受俺的近身慰安。 既然,可憐啊!被其他「勢利鳥」所排斥和歧視,俺送給你温馨,為你拍「獨家照」。拍足不同位置和鳥姿的相片後,這隻「芭比」才飛上鄰家庫房的屋頂上,又回首多次望向俺,才依依不捨地飛走。 佛典《金剛經》,有「佛祖」說偈:“若以色身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其義,在於所見的基礎不可著於色相而有成見,礙了自己的智慧空間。也可以說,那是一種自己設下的「智障」。

哲學人生筆記 -《「強人所難」》

圖片
曾經,德國Göttingen大學的漢學系友人Sandra小姐,在初學漢語時,理解語境的困難之一是漢語的「成語」,各有典故,涉及有歷史背景的各類故事,以致「鴨子聽雷」,「不知所云」。她曾經問俺,「強人所難」的意義,可有歷史典故? 她不解,「強人」是誰?遑論「所難」?那指涉啥麼人與事?大哉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俺當時「一知半解」,就「說文解字」也給她「一知半解」;大致上,Sandra小姐可以「略知矣!」。 有意思地,「強人」一詞的另解,在政治境中,我倆不約不同地理解,例如,「納粹德國」時代的「阿道夫.希特勒」、「蘇聯」的「史達林」、中國的「毛澤東」…等「族繁不備」的大獨裁者。 當然,俺有附註,「強人所難」不是成語,只是對一種「困境」的指涉,例如,父母與友人「指腹為婚」,子女日後另有自由戀愛,找到「心上的人」;「父母之命」豈非「強人之難」?強迫人使陷入為難的困境。 COVID-19瘟疫肆虐,世界各國政府的應對措施,普遍地出現「強人所難」的指涉困境:封鎖防疫、發展經濟與自由民主的政策抉擇困窘。人類社會有共同的重大危機出現時,應對的效率是優先的選擇;實行「立憲主義」的國家,視「非常時期」為例外而有「緊急授權」,政府得以依據國會的授權,調動資源和實行特定政策。基本上,政府不得已實施的法案,仍然符合「自由民主」的原則。 比較奇怪的現象是,「封城」一詞,被一些不曾有過戰功,甚至是「敗軍之將」的過氣人物,不約而同地「鸚鵡學舌」,一如去年已被統計科學證明不可靠的熱詞「普篩」,「強人所難」要求政府採用。「思想是語言之囚」,時代的「熱詞」,一如牢房關著自己的思想。「封城」的本義是「通通關起來!」;任何抗命者,「通通抓起來!」。自由,從來不缺敵人,意圖「強人所難」的「暴政心態」就存在我們的社會裡。

哲學人生筆記 - 《「浮世表裏」》

圖片
疫獸肆虐,或有人會意外感染,以致人群避之唯恐不及。但是,全民防疫必須以坦然務實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應對,不必驚慌和自私自利。 尤其,醫護專才站在抗疫的第一線為同舟一命的所有國人承擔被感染的風險。國人互相鼓勵和支持是求之不得的義行;如今,在同舟上有人要去劃界和歧視風險區的國人。如此不識大體的自私,如同迎風揚塵,終會給自己吹塵覆面。 曾經,俺寫過一則苦難中共濟的故事,如下,或有所啟示於在危疑震驚中的台灣人: ‘’有一位出身荷蘭的法國人,童年時住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當時正逢二戰,他的故鄉被德軍佔領,到處搜捕猶太人。他的父母參加地下「反抗軍」,陸續援救和收留被搜捕的猶太人,躲藏在家中的暗室。 那時候,猶太人都非常恐懼,擔心害怕被出賣或被查出。就這樣,經過三年多,有多次危在深夜或清晨,幾乎被德國的「秘密警察」發現。幾乎沒有人相信,「死神」會放過他們;日子,天天難過,天天過 ! 許多日子過去了,終於等到德軍敗退而去。在盟軍的幫助下,荷蘭的「反抗軍」光復「阿姆斯特丹」。躲在角落暗處的猶太人,半信半疑走出來;城裡的大教堂塔樓傳來連續的鐘聲;猶太人朝著傳來鐘聲的方向前去聚集。 來到大廣場上,猶太教的「拉賓」告訴眼前為數已不多的刼後餘生倖存的同胞,以感恩的語氣說 :"我們不要忘記,在苦難和恐懼的日子裡,仍有勇敢的荷蘭人,没有放棄我們,才讓我們重見陽光"。説完後,猶太人和圍聚過來的荷蘭人互相擁抱,喜極而泣。‘’ 為什麼在集體的危機中,有人自私自利地想對承受危難的共濟者絕情地踢下船?缺少「同理心」和沒有「公義觀」,有可能來自移民社會的台灣人有“日頭赤焰,自顧性命”的劣根性,那是「公民國家」形成不全的精神病理。 台灣人有機會讓台灣成為偉大的國家,在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住民應該先棄絕「外來政權」殘餘的「先吃先撈」的精神病態。台灣人在危難中仍要自己期許精神高貴,作一個有素養的公民先於作不明公義的國民。

哲學人生筆記 -《「瘋狂的生氣」》

圖片
中國在國際上自我定位是「戰狼」;更被外界定位為「易生氣」、「暴怒的」;只要不符其意,就可能引來中國生氣,暴怒的反應。 在「精神病理學」上的理解,「共產中國」的政權以這種易怒生氣的態度面對外界,是一種「羡憎交織」(Ressentiment)的病態,因自卑而羡慕外國,進而憎恨外國;已將古文明的中國玷污了。 “客觀形勢的發展,不以主觀意願而轉移”;這句「唯物主義」哲學的定言,被「共產主義」的徒眾奉為真理。但是,依於真理而行才能被視為信仰的戰士!「共產黨」的極權專制自證,執政後都變成「唯心主義」,以自己的權力慾望背棄自己最初的信念。 凡此,自證「共產主義」,除了以謊言欺騙的手段掌控一切的慾望外,本質上是「虛無主義」。易生氣發怒的政權,應該是走入死角了。

哲學人生筆記 -《「Free China」的 假設語態》

圖片
米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先生,公開肯定台灣的民主自由。其用語中,有"Taiwan shows what a free China could achieve";引來台灣內部「親中勢力」的雀躍,以為‘’台灣是中國‘’。看吧!難分難捨!  說文解字,句中的「關鍵字」既非台灣,也非中國;此二者互不隸屬。「蓬君」的用字精確,「關鍵字」在「虛擬助動詞」的那個字,"could";表述「與現在事實相反」的指涉對象。  現實上,中國的狀態是不自由的,而台灣的自由民主可以供中國參照;有朝一日,一個「自由中國」成真,所能達成的理想狀態,就是現在作為榜樣的良善台灣。  這句話,帶有不同於現狀的期待,以「虛擬語態」表述;正好也顯示,漢字語境的「時式模糊」,容易引來誤解原意。「蓬君」說此句的主旨,與先前其曾強調:“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是前後一致的。  學過德文後,俺理解此一精確的語文,再來理解其「親戚語文」的英文,就能理解說者的原義。作為米國國務卿的「蓬佩奧」(Mike Pompeo)先生,是「反中國共產黨」的「首席外交官」,應該不會迎合中國的虛構。 

哲學人生筆記 - 《「米國的傷痕」》

圖片
米國社會歷經總統和國會大選的動員較勁,終於有「新總統」矣!不過,撕裂的傷痕不易癒合,權力新貴已急於追殺敗寇。   這可能舆基督教文化的虛偽本質有關;表面上,說要‘’愛你的敵人!‘’,實際上,「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記恨舆報復,來自猶太教的「遺訓」:‘’我不為自己,誰來為我?‘’。  可以說,記恨而不能記取勝敗的教訓,歷史必會一再重演。基督教舆伊斯蘭教的上千年以上的對立和衝突不斷,「記恨」使問題積累,直到另一次的臨界點,不是文明崩壞,就是更虛無。  浮世各國,已多關注和譴責米國國會的群眾衝入事件為米國民主的恥辱;其實,各國的社會上早就存在自己的「偏執者」,精神病理上帶有宗教狂熱的「虛無主義者」或「無政府主義者」,只活在自己想像的「神國」和信眾裡取暖。  民主制度是人的制度,只要「人是不完善的」此一認知依然存在,民主制度就有「自我改善」的能力。哲學上,有一個可貴的價值,就是「善願」,出自內心的感動求善而感染出去;民主需要求善的公民素養和法治信仰;這是關鍵!  米國大選所呈現的重大內在問題,隨著勝敗似乎成定案,大概也失去再檢討改善的動能矣。!在俺看來,大選會出現爭議,米國的政治、法治和媒體的文化必然存在各界不願坦然面對的泥沼。 以下的相關文章指陳的現象和感受,也適用於米國。  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1月11日-  哲學人生筆記 - 《「睡飽再上路」 》 總統和國會大選結束矣!俺好累啊!怪矣!又没參選也没去助選;說累,實在没道理。  讓俺給個說法吧!近年來,「雙子現象」,讓台灣社會瘋狂,所向披靡,困惑而顛倒眾生。有幾位友人也跟著瘋狂而不累,對俺疲勞轟炸,線上傳訊、線下聊天,不忘對俺「統戰」,樂此不疲,視為宗教般的使命。  私下瞭解,這些友人在自家也面臨夫妻、世代因支持對像的不同而對立、爭執、冷戰、劃線;友人們,或有私下問俺:“堅定支持自己中意的人選,有何不對?子女為何不能裡解父母的期望和焦慮,聽父母的話,或尊重一些,有這麼難嗎?子女是不是被外面的同儕洗腦,誤入歧途?”。  說到這裡,俺幾乎抓狂,也憂慮選後,有許多失意的狂熱支持者恐怕得去掛「心理輔導科」的門診。這些老友的問題是「偏執」而自以為是,有反對的異議即燥烈暴跳,斥責年輕世代違反儒教...

哲學人生筆記 - 《「誰能說話?」》

圖片
近期,台灣突然浮現一個中國來的詞:「雙標」;意指「雙重標準」。正確地說,這個詞是「鳥詞」,僅就字面難知詞義。但是,通暢前文後語,用之於「政治鬥爭」,可也!大家說鳥話,標準不一。  俺記得,在學生時代的英語課教學,老師推薦參考「英語九百句型」;套裝句型是統一的,很像「三民主義」,只有「孫文」是專家。如今,漢語的用詞庫可增列此一「鳥詞」,番邦人來台灣學漢語,應該理解「雙標」,和「商標」是不相同的。  當下,就有一個「雙標」的「現世報」。去年,台灣有一股抗爭「言論自由已死」的「反動逆流」;出來者,大都是在台灣本士草民被噤言的時代,唱附「戒嚴當局」,查禁異議言論書刋的媒體勢力和政治勢力;或是「解嚴」後才出生成長的四十歲以下,未曾經歷失去言論自由痛苦的世代。  「反動勢力」所抗爭者,是為一位在中國經商致富,為中國代言的「大老闆」的「大外宣喇叭台」,最後未能換得合法的經營執照。抗爭,以「捍衞言論自由」為口號,是很政治正確的;却未料到,「雙標」的考驗在其後,以致雞嘴對鴨嘴不對嘴,「雙標」。  以「言論自由」立國的米國,在去年的總統大選中,大多數的媒體捲入「選邊」,選擇性地掩蓋或大肆報導某些攸關各競選者的訊息,甚至「假新聞」泛濫,失去媒體中立客觀的可貴原則,淪為「假新聞自由」的「喇叭台」。  大選後,「Twitter」、「Facebook」,更是封禁連任失敗者「川普總統」的使用帳號,形同商業媒體的「大老闆」自居言論內容審查的中世紀的「宗教祭司」。  「言論自由」,既然是人民「有知的權利」的基礎;那麼,去年在台灣假藉「捍衞言論自由」的「反動勢力」,為何對米國類似的禁制現象,反而自己噤言不語?  理由不難理解!某些人、某些勢力,尤其有錢有勢的「大老闆」的既得利益不受損,才能堪配「捍衛言論自由」此一虛言,否則,只能自貼「雙標」此一鳥詞。  __________  相關文章: 2020年4月17日  人生故事筆記 -《「話如流星」》  大約九年多前,深秋的夜裡,俺放下書本,走出書房,想看一看户外美麗的星空。於是寫下《「恰似流星」》的筆記。多年來,俺習慣於在書房熄燈後去就寢前,如果天氣很好,尤其秋高氣爽的時節,總會走到書房外的花園,仰頭對星空再多看一眼。期望邂逅「慧星」,却偶遇「流...

哲學人生筆記-《「浮世流轉」》

圖片
米國政府在總統大選後被確定政黨更迭,由「民主黨」幾近全面執政。從選前的執政願景和政策路線預見,社會主義的「大政府」已是必然的;加税以支應龐雜的政府開支,終將壓抑社會和經濟的活力。米國的國債負擔只會增加,米國的「聯準會」將印製更多的米元,使米元泛濫於浮世。  米國即將來到的「大政府」,屬於「社會主義」陣營,也可以說,類似歐陸各國的「民主社會主義」政黨;而「中國共產黨」故意隐晦自己的政黨路線,改稱「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路線」。米國,有可能出現「建設有米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路線」?值得觀察!  米國的國政路線將變異,悲觀而論,將逐漸失去過去四年來「川普總統」所追求的「資本主義小政府」的經濟活力,共和黨政府曾經減税,使大企業獲益,帶動中、小企業的活力和增加就業機會,也使得人民的「可支配所得」增加。  若不以川普君個人的可爭議言論和行事風格評價,「川普總統」在經濟方面的成就,尤其將「就業機會」回流米國,阻礙中國來的染指異化的努力,未來的民主黨政府恐難以超越。浮世各國應該謹慎面對的危機,除了「共產中國」製造疫情災難的專長能力外,將實行「社會民主大政府路線」的米國,在歷史上是擅長製造「金融泡沫災難」的禍首。  見微而危,俺在去年十二月初,應企業友人的諮詢,建議將持有的貿易外匯米元的投資部位結清出場,理由是「看空米國」。

法哲學筆記 -《「強權爭奪下的台灣」》

圖片
台灣人在漢語文化圈中生活成長,習於漢語語境的模糊,不求精確的套裝句或成語,而不知所云,也不求理解,於是有「xx各表」,自以為是的「唯心論」;簡而言之,「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   浮世表象,易迷惑人的認知,唯有直觸本質才能明辨前進的方向。"Free China"的背景故事,曾經是‘’外來的‘’,「中華民國流亡政府」遷佔盟軍所託佔的戰敗國日本的領土台灣,當時其與中國尚未發生法律關係。  「流亡政權」在「中華人民共國政府」成立後,仍以「中華民國政府」自稱,而且代表全中國,包括尚無法律關係的台灣。於是,在國際上,尚未呈現如今大多數倒向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中國的情況時,「中華民國」的「流亡政府」的「戒嚴當局」也自稱代表中國,為區別共產黨佔領的極權專政的中國,於是以“Free China”自欺欺人。  實則,「戒嚴時期」的台灣,即不free,也不是China。台灣人自欺,番邦老米政府可不跟著自欺,此乃,「蓬君」所言:“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之有所本;也代表米國在「國家承認」和「政府承認」兩個層次,各有處置的依據。  在「國家承認」上,台灣仍為米國勢力擴張進程中的未外顯的軍事佔領區,可以有彈性的,例如軍售;藝術的,例如,設立「非官方」的機構。  「政府承認」是隐藏的,例如同意台灣官員的過境和「維安特權」;法律上的安排,例如國會的立法,安排通過台灣相關的法案。迄今的進程,未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  台灣人未來若可自決,至少有三個選項:「建國」如「以色列」,加入「米國聯邦」成為「Formosa州」;或者,自甘像香港、澳門,成為「中華帝國」的邊陲,實施「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  為了「聯中制蘇」,可以在政治上,米國與中國在外交上建立「三公報」,但是「關鍵字」在‘’認知‘’而非‘’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於台灣土地的聲索。  既然米國未承認台灣與中國有發生實質的國際法上的法律關係,在與台灣的「管理當局」交往的依據,就以其「國內法」的「台灣關係法」作依據,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宣稱代表的中國交往時,米國政府執行自己的「一中政策」,即米國只承認和執行「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的政策,也是其國內兩黨和歷屆政府的一致性政策。  至於中國政府的「三段論」主張:“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

世界小事筆記 -《「錢荒」》

圖片
米國芝加哥大學以出産經濟學大師,而且是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出名;「芝加哥學派」的覲點,也常被專業論文引用。其中,被視為一代宗師者,是已故的「古典自由主義」者,Milton‧Friedman。   這位老先生認為,「財產私有化」是決定經濟和知識的效率和可行牲、能活用的關鍵。他的名言:  “Nobody spends somebody else’s money as carefully as he spends his own. Nobody uses somebody else’s resources as carefully as he uses his own. So if you want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if you want knowledge to be properly utilized, you have to do it through the means of private property.”  此觀點的主旨在於,花別人的錢是不會精打細算的,所以浪費又沒效率;政府和公營企業常被詬病很浪費的主要原因,正是「財產公有」,花用納稅人的錢絕不手軟,而且痛快。  見微知著,中國有「荒」,正如「出疹子」,沒完沒了;能源、糧食、肉品、電力、記憶體、晶片、煤炭。本質上,有錢也買不足,何況,問題出在「錢荒」。  中國回復「財產公有化」進程,是許多知名的民營企業家的財富身家的「刑場」,積累半生的財富必須「被共產化」,被迫繳給「黨爺爺」。  台灣有些不知死活的大尾台商,大概嫌自己的錢多,鼓吹台灣與中國是「一國」,效法「香港特首」和大腕的港商,學腔高唱:「祖國好,香港會更好!」。唱到如今,“香港已死“!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