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生活筆記 -《「霜降採果樂」》

10月23日,「霜降」節氣;台灣的大地涼意中,本日(10月22日)偶有陽光來送暖。昨日收看「德國之聲」(DW)的新聞報導,行人的穿衣都添加大衣外套了。十月的台灣,還有「秋老虎」出來炙烤行人;中歐已有明顯的「秋冷似冬」。 俺的記憶中,回想到歐陸的霜降時序,歐洲栗子和銀杏的樹景,在十月份已換成「黃金海景」,也陸續飄落枯葉。當年客居的「天主教聖方濟」修道院,有一棵古老巨大的栗子樹,打開窗戶,黃金樹景就在幾公尺之外;右方毗鄰地還有櫻桃樹。也許,俺對自然流景之愛和落葉樹情緣,就是在異國求學的獨歲月中烙下的。 台灣,美麗寶島,有高山大洋的近域地緣,也有地震、颱風常來訪的宿命;從空照地圖上看下去,台灣有孤獨存在的圖象,也有韌性求生存的意志。俺常在思緒中浮現自己與台灣的「同在此在」的場域聯結;在流景中執愛於台灣的自然意象,「草木花實」都能吸引自己駐足近看或遠觀。 「同在此在」是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在「馬堡大學」哲學新星時期的成名著作「存在與時間」(Sein und Zeit)中難懂的關鍵詞。俺也是在後來讀到這位大師的另一個說法:"人生是走向死亡的存在",才有了理解(sich verstehen)。 相對於人自己的主觀上存在,「草木花實」從何而來?從時間的流去中長出來的,是客觀上存在的「他者」;但是,我們有互相欣賞「彼此都很認真活著」的「同在」。 終於,俺在「霜降日」前日的清晨,摘下一盤「小櫻果」;如今,「此在」(Dasein)的關心與欣賞,化為「同在」(Daseins);俺準備澆上蜂蜜當作營養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