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 《「懷恨而激動的時代」》

有一名日本兒童於日前,殞損於中國的仇日激動事件。「排外」、「仇外」和「懼外」,是一個社會的精神病態;究其病理,出於對陌生的、外來的事物現象,因無知而恐懼、排斥、抗拒和意圖消滅「異人異物」。

中國的「漢民族」有排外的歷史成見,一言以概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排外」,通常凝聚在神秘教派力量的牽引下而壯大出更仇外、偏激的對抗力量。顯著的排外和仇外現象,表現在各為其信仰的神祇,神聖不可被褻瀆。最後,教派衝突,或宗教戰爭就被引爆了。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但是,「漢民族」佔絕對大多數;雖然,「漢民族」自傲於文明延續悠久;然而,其他少數民族只是作為「多民族國家」的陪襯;對「漢民族」主宰的中國國家沒有影響,反而經常傳出被壓迫、同化的歧視。「漢民族」,對於境內的少數民族有優越感而生出「見外」和「警戒」。

對於近世外來的歐洲、米國等列強的科技、文明、貿易、軍事的壓境,幾次的對外抗拒以割地賠款的失敗收場,却沒完沒了,以民族的排外、仇外心態繼之;以「百年的屈辱」,總結對外的國族精神病態。

日本存在而壯大於中國東方的日昇天際;「脱亞入歐」、「君主立憲」的「明治維新」,曾以軍國主義崛起於東亞,對於同時「政變革新」却「甲午敗戰」於日本的中國,可說是羞辱性極大!總之,中國「漢民族」涉外的精神病態是「怨憎交織」(Ressentiments );自恨於自卑而虛妄自大。

中國,得益於改革開放和外國的技術幫助、外來投資,卻不知感恩,反而曲解為外國在補償歷史上的虧欠。當改革開放倒退,以致經濟崩潰時,必然找外國敵人出氣。米國人、日本人、台灣人,都是中國捉來獻祭其虛妄民族主義神祇的羔羊。

懷恨而激動的時代,哲學人生如何面對?法國的古典政治哲學家「托克維勒」揭示了偉大的戰略任務:

"當過去不再能照亮未來,人心如同行走在黑暗中 (“Quand le passé n'éclaire plus l'avenir, l'esprit marche dans les ténèbres"  - Alexis de Tocqueville.)。

哲學家應以智慧,晴朗明辨和洞悉事物的本質,應對時代的激動。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