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古典自由主義》
三十年為一個世代,回憶人生的上一個三十年,那個世代的時代精神,有何特色?記得,那時候,台灣還在戒嚴時期,但是《戒嚴體制》的合法性和正當性,始終受到質疑和挑戰;而《戒嚴當局》也浮現心虛和難以自我說服的困窘。
但是,下一步如何?因戒嚴而建構維持的體制和史觀,在解嚴後勢必決堤崩潰。凡虛構的,必然面對真實的;那是不同的價值觀,其中因戒嚴而既得利益者,必然有焦慮。
此後的三十年,走到當前的現狀,體制的結構障碍,精神的依戀往日情懷,以致過去拖累現代,阻滯前進未來。
每一個世代,皆有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年輕而無包袱,固然有較大的揮灑空間;却也有經驗不足的風險,必須要戒慎恐懼。社會改革的偉大成就,是積小成大;更重要者,在於堅持追求進步的價值。
相對地,老成保守,未必繫於年紀,而是在捍衛既得利益和過時的價值。過去已被證明為不可行的虛構建置,更不足以應付新時代的問題和挑戰。若古老而有自我更新升級的動能,則雖古猶新。
當一個國家社會的日積月累的問題,已超過一個舊世代的負荷能力;時代的動力主流,必須讓新血流入;也要有新思維予以轉換舊觀念。
保守主義,未必是反動的,而是過去若被證明為美好而有效的價值,那麼在現代依然願意信守。看待世代交替,保守主義依然有存在的正面意義。
面對人生初老,我信仰保守主義中的進步價值,那應該是已被遺忘的古典自由主義,相信人的尊嚴和自律,以及積極求新,不封閉自己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