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原生多色》
浩瀚的宇宙中,除了閃爍的《明星》,也有看不見的《暗星》!《明星》,因為發光或反光,有光而耀眼吸睛;《暗星》,因為吸光而不反光,以致被以為不存在。
科學實證,《暗星》,其實就是《明星》内部的核能耗盡後外部塌陷,只剩下巨大引力的《黑洞》,吞噬外圍靠近的一切物質,包括光線。
城市或國家,是有機的生命共同體;能否發光發亮,讓公民和國民有光榮感?關鍵在於,開放和包容。《光明》,之所以被稱頌,乃是《光》包容了至少七種不同顏色的可見光譜射線。此外,還有光譜兩端之外的《紅外線》和《紫外線》。
相反地,《暗》或《黑》,是因為存在呑噬的巨大引力,以致,連速度最快的光,都難以逃脱,而掉進了《黑洞》,從此不再能出來了。
人,若對顏色有偏見或成見,則是很可惜的視界,眼中只看到,心中只想到偏愛的顏色,而難以欣賞和包容不同的顏色。有朝一日,對單調的顏色也會無趣而內塌,人生終將淪為避之唯恐不及的《黑洞》。
深秋初冬,是《無患子科》的台灣《原生特有種》的《欒樹》換裝變色的時節。在行道上漫步,我注意到,《欒樹》的季節變色多樣;正因此,而讓城市有不同的色彩風貌。
這有何意義呢?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特有種》欒樹的《原生多色》,何嘗不是大自然給台灣子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