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說話與聽話》
中國社會有一句《奴才》的話:"在家聽愛人的話,出外,大家聽黨的話"。
台灣,也有些虛偽的《未斷奶男人》,老是喜愛公開自己是《愛妻族》;凡事有錯,絕不會是妻子的錯!"。這款男人,天生就是《奴才》的料;有事或出事,都得搬出妻子來善後。妻子,不幸的《人妻》,怪不得會哭給大家看!
世代争戰的主旨是"誰有話語權?";在一個言論自由的社會,雖然每個人都有説話的權力,只是有沒有人想聽?聽了又如何?標準的結局是:"謝謝指教!";等於白說了!
有人説:"要聽孩子的話!";另有人説:"要聽爹娘的話!"。鸚鵡,聽多了不同的意見,反而不聽飼主的話了。反正,大家說的,都不是鳥話,而是廢話。
鈔票,就是《大聲公》;財閥老闆也搶著發言,要讓社會知道,"大家要聽大老闆的話!別逼老闆出走!否則,老闆娘會很不開心!"。
這個民主社會,虛話太多了;反而説過的話,像空氣一樣,不見了。為人父母,重在學習聽話,以子女的心,去感應子女的世界,切莫將子女視為自己的財產。
他/她們,先是人,才是國民,然後是公民,最後才是父母的子女。兒子有《承先啟後》的責任,為父母送終是兒子的責任,照顧姐妹,無論她們是否有婚嫁,是兄弟的義務。這是一種願意承擔的志氣,不在説話的多少。
父母,要鼓勵子女,自幼養成閱讀和書寫的能力,可以讓子女認真面對自己內心的世界。現代有些父母很病態,幾近全程掌控子女的學習過程和內容,而常介入學校的管理,以自己的想法,要求學校採行,強加在別人子女身上。
這些父母,參加《家長會》,多半出自炫耀自己的社經背景地位,本質上是無聊傲慢的炫富社交。當前,大家若認為,多年的教改失敗了;其實,不如反省自己的家教是否成功了?
聽話,不如聽自己內心的激動,作自己,為自己負責。説話,不如説出自己的真心話。這都是成為自由國家的公民的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