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無所不逃》


出事了!闖禍了!破產了!犯法了!…,逃吧!真是人間不幸福的諸多想像!。然而,"別想逃!無可逃於天地世間!"這一句帶有譴責與支配的上位意思用語,似乎有一股力量在追捕想逃者。天地,何其廣大,是網子也是籠子;受制與被治,如影隨形,生命就像蝸牛,始終揹著有形又無形的殼,可大可小。

人生而自由嗎?佛法稱為「業障」,或「劫波」;日語的「絆」(きずな) ,字義有情感上的聯結,不同於漢字的「絆」,字義有以繩索拘束的聯結;漢語受佛教東來的影響,稱為「在劫難逃」。逃,是生命的本能。換言之;可能是冤親債主;也可能是道德無愧的聖人在背後追捕逃者。

誰想逃?是言行道德有所虧欠的人嗎?逃,是一個有哲學意義的字;為何逃?不得已!最好快逃!後有猛獸、追兵,債主、仇人、敵人、官兵;逃不成,怎麼辦?等著被咬、被捕、被抓、被關、被囚;反正,命運與尊嚴皆由不得自己了。想逃?以天地之大,卻無安身之地;那種困苦的感覺是人的宿命。

逃,不是生命的本意;卻必然生成於另一個具有侵略迫擊的「追」字;以前,在外島金門服役時,我曾奉命去追「逃兵」和「逃官」。那時候,暗夜追捕的經驗,讓我對生命的無奈有了哲學的思考。當時,心中浮現「瑞士」的法裔哲人「盧梭」的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常困在枷鎖之中(L'homme est né libre, et partout il est dans les fers) "。

那時候,其實我沒有真地想追捕到逃亡者。反而,心中有同情。逃,必然有不得已的困苦;被追捕到案;敵前逃亡,唯一死罪。我也想到,自己曾經逃學、逃課的過去;想逃又能逃;為何不逃?逃避無趣,逃避壓迫。出國求學時,「境管官員」等我出示證件時,竟然不耐地脫口而出:"找不到那張紙,就別「想逃」!";出境登機後,我心頭浮現,"終於逃出監獄國、集中營了!"。當然,「認同」也隨我遠走高飛,去追尋心靈上和思想上的自由天地。大學,古老建築外牆上鐫刻的銘文「真理讓你們自由!」在等著我。

監獄,是國家的象徵;政府是「獄卒」;國家,高貴神聖嗎?政府,可敬嗎?那得看自己是在逃的一方;還是在追的一方。囚犯,被國家關久了,心中的慾望變小了;只想到「籠裡」和「籠外」有別;卻沒想到「牢籠」的意義;大小,無差別,都是讓人無可逃!

囚徒,想逃,卻難逃;選擇「逃生」而「自絕」;目地是解脫嗎?所留下給「人間煉獄」的,是各種「說法」。但是,諸法皆空,自由自在,只剩在世的諸多「追者」,依然「放不下」;追究,追思、追念、追憶、追悔,…不絕於途。追,似乎才是生命的本質,哲學在追尋意義?正是如此。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