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情趣大事》
若問,人生可還有「情趣」?恐怕各界的高見,是先想到街坊上的「情趣商店」。真是「大哉問」!情趣,誰說僅有談情說愛;其實,那無關「情趣」的宏旨;而是生活乏味到只能談情說愛;兩情相悅;卻往往悲歡離合,相見不如懷念。怡情養性,才是人生大事;也才能超越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為生命本質所下的定論:"生命在滿足生殖的慾望後宣告結束!";很現實,也讓人很不甘心吧?
「叔本華」,在世的時候很不得意,以致憤世嫉俗。據說,這位老先生和同行哲學家「黑格爾」,同在德國柏林大學授課;前者,門可羅雀;後者,座無虛席。其實,「黑格爾」也很怪;自己恐怕也不太明白在說些什麼?課堂上眾多學生慕名而來;所以,聽不懂夫子之言,也要讚不絕口。世道,就是如此:"不懂的人教無知的人;所以彼此心知肚明。
「叔本華」老先生的憤世嫉俗個性,是有原因的;據說他的父親經商致富,生前身後澤被妻小。「叔本華」在年少時,曾不滿母親生活富裕而庸俗;以為「女人皆如是!」。如果,「叔本華」不要一味地想探索生命的本質,以致從佛教的生老病死觀,得出「生生不息」是生殖慾望的結果。以為,生命的本質就是僅有滿足生殖慾望。
如果這位老先生風趣多了;學生可能會有好感,而多一些人前來聽課。「叔本華」,有說錯嗎?似乎也沒有;只是,在滿足生殖慾望前;世界上仍有許多「情趣」可以探索;遊山玩水,培養樂趣嗜好;提昇自己的賞美和美學品味,樂在其中,與人分享情趣而樂此不疲。
生命,不是只有起點和終點;中間還有過程;還可以無限地寬廣。日本的知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曾敘述自己從年少開始,有閱讀經典的嗜好。許多年後,回頭再讀那些書;而有了自己原來是受了這般的影響,而能夠如此活過來的喜悅。
「立春」之後,難得有暖陽春風,我帶著相機出外探尋花鳥蟲魚;途中聽到台語俗稱「花仔和尚」的「五色鳥」(Taiwan Barbet, Megalaima nuchalis)的雄鳥,已經在為即將來到的繁殖期,先發出「求偶」的「擱夠... 擱夠... 擱夠」的鳴叫;而想到了樂趣和情趣之別。
為何,人間男女遇「情趣」而羞赧,且不自然?原來「寡人有疾」!於是奢望持春秋之筆,效「叔本華」老先生之妄下定論:"讓自己在情感上有寄託抒情而找到趣味!",堪可為「情趣」作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