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 《「背叛」》

網路搜尋引擎企業Google,被傳出正在設計適用於「極權中國」市場的搜尋引擎;如果成真,Google企業得到中國政府的市場准入;意味著,自己將放棄長期以來對核心價值「不作惡」的信仰。

以前,認同這項企業核心價值的Google員工,目前已經為此而焦慮不安,有上千名員工聯名請願,希望企業的主管高層能再次公開地確認,不會背棄原來的核心價值。也就是,Google企業不會背棄員工的信仰初衷。

現實的情況進展,企業主管高層的態度是不置可否,也不公開地向員工釋疑。這項案例,類似「哥蕯克人」對族群傳統的驕傲自豪,却被高層領導人暗中背叛,與惡勢力達成尋利的交易。

Google的品牌口碑,世界有名,建立不易;若為了得到中國市場的准入而向「極權中國」妥協,企業將自毁形象和將自貶身價,淪為只是許多庸俗的市場逐利者之一。

―――――――

相關文章:

美學印象筆記- 《「哥蕯克人」的祖國認同與命運》

2011年7月11日

這是一幅由俄羅斯偉大的現實主義畫家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ИльЯ ЕфИМОВИЧ РеПИН , 1844 ~ 1930年)在1891年所作的世界名畫《查波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回信》。

它引起了我的注意,是在多年以前,我閱讀前蘇聯作家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蕭洛霍夫《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Шо́лохов;生於1905年 ~ 卒於1984年;196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名著《靜靜的頓河》(Тихий Дон)時;對於書中的人物哥薩克青年葛利高里(Gregor Melekhov)和阿克西尼亞(Aksinia),以及他們的族群在帝俄時期徬徨於祖國認同和族群命運的選擇,而讓我對於哥薩克人有了同情與理解。

哥薩克人(Каза́ки́)不被承認是俄羅斯廣闊領土上多元民族的一個民族,而是被標誌為具有特殊文化傳統的自治族群組織。他們的祖先是源於十三世紀時逃避蒙古人西征的斯拉夫難民族群;後來,在帝俄時期,又加入了城市貧民和不願當奴隸的農人。

這些不同原因的落難族群逐漸匯流;大多數人定居在俄羅斯南部和東歐烏克蘭的平原大地上;而這裡是屬於頓河(Дон)、第聶伯河(Днепр)和伏爾佳河(Волга)的流域。

在歷史上,他們被稱為哥薩克人(Каза́ки́);在帝俄時代,沙皇祭出大斯拉夫民族主義收買了哥薩克人的上層領導人,鼓勵哥薩克人為帝俄領土的擴張而奮鬥。從此,在俄羅斯的歷史上,哥薩克人淪為驍勇善戰的帝國傭兵;哥薩克人也以堅守驍勇善戰的族群傳統為榮。

哥薩克人在帝俄的對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君主蘇丹的眼中,是值得爭取策反的族群;哥薩克人(Каза́ки́)在土耳其的突厥語意中,就是《自由人》的意思。如果他們起義歸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將有助於削弱帝俄的擴張勢力。

因此,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ИльЯ ЕфИМОВИЧ РеПИН , 1844—1930年)的這一幅晝,可能是以斯拉夫民族主義的觀點表彰或反諷哥薩克人?

他在畫作中描繪出,住在烏克蘭查波羅什雪契的武裝哥薩克人自治組織,被他們的領袖慫恿,而慷慨激昂地聚在寫信者週圍,生動地表達仍然願意忠於祖國俄羅斯的意志,回信拒絕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君主蘇丹的歸附利誘。

作為落難流亡的族群,哥薩克人雖然被稱為《自由人》,在歷史上重大抉擇的關頭,可悲的是,被自己的族群領導人出賣而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以致哥薩克人只能在許多次的帝國戰爭中淪為供權力者驅使征戰的傭兵;或是被其他的強權者利誘歸附。

人真的是自己命運的主人嗎?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