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 《「飲水思源」》

 
「馬克思」哲學,用於解釋世界的客觀現象時,被「共產主義」的信徒,視為「先知」與「真理」,而意圖以主觀意志去改造世界。

殊不知,「共產主義」正依照客觀現象演化的規律,走上「自我虛無」的方向;正是應證:“客觀形勢的發展方向,不以主觀意志而改變”。

此項「無可力挽」的殘酷現實,見諸在「馬克思」自己的「世界觀」,就是“「下層建築」決定「上層建築」”此一規律。

經濟與社會的結構正是「下層建築」(Unterbau),政治結構正是「上層建築」(Überbau);「共產黨」自身的「上層結構」的組織強調「講政治」;以「黨意志」和「黨文化」支配「下層結構」的經濟與社會。

「中國共產黨」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失敗收埸後,以「改革開放」向西方「偷學」,再包裝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掩飾自身的「宗教殿堂」的虛無和破敗。

經過四十年的歷史實踐,「偷渡」與「竊取」西方先進技術所打造成「偷學」的「山寨大國」,仍不改本質上,「無神論」的「虛無化」和「黨國化」。

以「現象學」分析:“凡虛假的必然面向真實”;結果當然是「無以為繼」。世界,正是來到此一客觀形勢發展的進程:「米國」以「川普總統」的「有神論」信仰,對走回「皇權專制」的「權力黑洞」的「共產中國」展開「剿共」的對抗。

在戰略對抗的實踐,「米國」對「牆國」的「下層建築」結構,展開「海嘯式」的「波浪攻擊」,對困守「上層建築」結構的「共產中國」的「統治集團」,展開以軍事實力為後盾的「剿共」;意在從經濟上的要害「刨根」,以捲起「社會意識」的海嘯,動摇集權與反動的「政治堡壘」。

「資本主義」鼓勵追求進步以致富;作為配套的「法治主義」鼓勵守法和公平;法律(Jura / Law)也是規則(Gesetz / Rule)。

換言之,國家舆社會的進步,應該來自光明磊落的競争;必須遵守規矩,不可「偷渡」與「竊取」,否則即是犯了「有神論」的禁忌,引來「十字軍」的討伐,也就不意外了。

在「基督教文明」的歐洲城鄉,常見宏偉的教堂;考據建築的時間,有的跨越百年以上;漫長歲月中,有些資金取自經商致富的商賈的奉獻。有的移民到「米國」後,也捐輸給教會興辦大學,讚助文教與慈善義行。奉獻的本意,在崇榮神的恩典;以漢語語境之喻:“飲水思源”。

回顧歷史的文明進程;若無「米國」為首的西方文明的價值和「資本主義」的成就,也大方地分享先進的技術與知識,「牆國」何需展開「改革開放,派人出國」的戰略? 


三年多前的2015年的7月11日,俺曾觀察浮世演化,略有感想,於是有「世界小事筆記 - 《「國家、貨幣與市埸」》」乙文,如附。現併上本文以作補註。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