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 《「生與死的價值」》

 
 
很難以想像,在一個標榜“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和“厚生載德”的文化傳統裡,「死者」仍不得安寧,被政治利用,被榨取「剩餘價值」,出來參加「公民投票提案」的聯署。

「死者為大」,應該是一種人性上和情感上對「人的尊嚴」的基本尊重。社會上的普遍態度,對於生命,是「慶生畏死」,只知生不知死。人從何而來?人死後又如何?哲學家的觀察,“死者總是別人,仍與自己有距離;甚至不相信,自己是走向死的存在”。

關鍵在於「時間」,每個存在的人都是依著「時間」折舊。也因此,「死者」被尊重為「往生者」。「生者」對「死者」的想像是「死後萬事空」;在「佛教」的語境是「諸法皆空,諸行無常」。

於是,「生者」面對「死者」的態度,被鼓勵是「自肅」與「放下」。對「生者」已無能為力的「活人」,只能寄希望於「死者」的「剩餘價值」,欺之於「死者」已無可控訴;未免太「失格」和「無品」。

浮世行走的基本法則,老弱婦孺不可欺,何况「死者」?在法律上,「自然人」的定義,‘’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死者」已無行為能力;每家每户都有往生的先人,而必須以慎終追遠的虔誠心「自肅」,以面對「死者為大」的傳統,不宜去「政治動員」。

「黨國」時代的「總動員法」的咨意妄為已不可恃了;「生者」的自尊自重,‘’作為人本身就是目的,人的尊嚴不可被侵犯‘’,有此項價值信仰,是「生者」的義務。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