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窮而反智的神學」》
「窮」,會讓人失志,不去多想人生仍有其他可貴的價值可以追求;常見的現象是想賺錢和發大財;換成「政治神學」的用語,就是台灣特有的口號:「拼經濟」;而且,為此‘’不要有‘’「意識型態」;就是不可以有思想和訴說理念。很智障的「鸚鵡話」!
「意識型態」(Ideologie)的古典語義,來自「希臘文」的“言說自己的理念”,是「理想、想法」(Idea)和「言說」(Logo)的組合表述。即使中國古代反動的儒教宗師,「孔仲尼」還曾經鼓勵弟子:“盍各言爾志?”;就是“何不說出你們的理想?”。
台灣自三十一年前「解除戒嚴」,開啟自由與民主的「啟蒙運動」後,各種被「黨國戒嚴」壓制的進步意識和社會力量如海嘯般地爆發出來。面對「進步價值」的追求與實踐,反動的既得利益勢力,呈現隱晦而伺機反撲,也表現在時代精神的退縮演化。
一個世代,三十年以來,進步與反動的拔河互有收穫,也互有折損。反動勢力,在台灣所建構的攻防戰略,正是自欺而不自知的「拼經濟」,這是一個不符經濟學理的反智口號,將「國民經濟」發展的自然力和「景氣循環」的供需調節現象,一概以「擺地攤」的市集現象表述。
上自各任總統、大官、企業決策者,都陷入取用方便的「囗號神學」的語境。可以說,「拼經濟」與佛教徒的「阿彌陀佛」,或基督教徒的「OMG」的符咒囗語相似。面對現實的國政問題與困境,似乎以為只要囗唸咒語即可紓困解圍;那是自欺而必自敗的。
「國民經濟」的正常與健康發展的基礎,在於國民維護自由,保障多元的價值,尊重市場自決和堅守法治,政府嚴守最少干預的原則。「拼經濟」,正好相反,是統合與集權於一個專制目標的「一神論」神學。
浮世現象,神學只能自我安慰與自欺,必然導致更大的挫折與失望。以哲學的語境來理解和詮釋:‘’客觀形勢的發展,不以主觀意志而改變‘’。浮世人生,求名求利是人性,却不能以只喊「發大財」的自欺囗號就可以讓‘’台灣錢淹足踝‘’。
俺經歷過漫長的「黨國戒嚴」,在那個時代,外來黨國政權壓制被統治者的自由、多元價值的思想、作為人的天賦權利和尊嚴,政權存在的唯一可能基礎,就是以經濟民生的‘’餵養‘’,來換得被統治者的順服。
這也是,此後反動勢力動輒引為攻防戰略的神學口號,也淪為社會上的「鸚鵡囗語」,社會上呈現怕窮而失志的反動,任何有助於文明進程發展的進步價值被庸俗反智的「拼經濟」和守舊心態所阻攔。
時代的精神又出現反動,而且不分老少世代,多數迷幻於「拼經濟」的神學語境中,以哲學的理解,終將徒勞而無所獲。可惜矣!
自由從來不乏敵人;哲學的荒野始終是孤寂的!
「意識型態」(Ideologie)的古典語義,來自「希臘文」的“言說自己的理念”,是「理想、想法」(Idea)和「言說」(Logo)的組合表述。即使中國古代反動的儒教宗師,「孔仲尼」還曾經鼓勵弟子:“盍各言爾志?”;就是“何不說出你們的理想?”。
台灣自三十一年前「解除戒嚴」,開啟自由與民主的「啟蒙運動」後,各種被「黨國戒嚴」壓制的進步意識和社會力量如海嘯般地爆發出來。面對「進步價值」的追求與實踐,反動的既得利益勢力,呈現隱晦而伺機反撲,也表現在時代精神的退縮演化。
一個世代,三十年以來,進步與反動的拔河互有收穫,也互有折損。反動勢力,在台灣所建構的攻防戰略,正是自欺而不自知的「拼經濟」,這是一個不符經濟學理的反智口號,將「國民經濟」發展的自然力和「景氣循環」的供需調節現象,一概以「擺地攤」的市集現象表述。
「國民經濟」的正常與健康發展的基礎,在於國民維護自由,保障多元的價值,尊重市場自決和堅守法治,政府嚴守最少干預的原則。「拼經濟」,正好相反,是統合與集權於一個專制目標的「一神論」神學。
浮世現象,神學只能自我安慰與自欺,必然導致更大的挫折與失望。以哲學的語境來理解和詮釋:‘’客觀形勢的發展,不以主觀意志而改變‘’。浮世人生,求名求利是人性,却不能以只喊「發大財」的自欺囗號就可以讓‘’台灣錢淹足踝‘’。
這也是,此後反動勢力動輒引為攻防戰略的神學口號,也淪為社會上的「鸚鵡囗語」,社會上呈現怕窮而失志的反動,任何有助於文明進程發展的進步價值被庸俗反智的「拼經濟」和守舊心態所阻攔。
時代的精神又出現反動,而且不分老少世代,多數迷幻於「拼經濟」的神學語境中,以哲學的理解,終將徒勞而無所獲。可惜矣!
自由從來不乏敵人;哲學的荒野始終是孤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