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自私自利」》
防疫期間有一個重要的議題:「自己」。從這裡出發,可以擴展至少幾個重要的範疇:「自私」、「自律」、「自利」、「自由」、…等等。
瘟疫蔓延在不同的時代,從古至今,都是重大的「公共衛生議題」。古時候,瘟疫蔓延被指涉「天災」,又與「天譴」聯結;以此指涉人的不當行為,乖離天意所定的秩序。其中,人類濫用自由,姿意行事,又多出於自私和自利的動機。
俺百思不解,「出國旅行」與「操行」何關?「操行」可以「計分」嗎?「確診」,另一個通俗的說詞是「中鏢」,…那就可以讓人想像,曾經去過「不當場所」;包括「聲色場所」或「摩鐵」…,不幸「中鏢」,所以要扣「操行分數」,似乎也有些道理。以前,在「戒嚴時期」,高中教官就如此這般地,提醒兼警告青春活力旺盛的高中學生,別好奇「那些地方」,小心「中鏢」!
俺聽了,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牙科」和「花柳科」竟然可以兼收。牙醫好友糾正俺,服役時他應該是「泌尿科牙醫」,上下兼治。老友,還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人類有「自私」的人性,所以,「自律」不容易,也就成為「美德」。
有些「確診」者,曾經只計較自己的福利,在已知的瘟疫蔓延時期,以為自己不會「中鏢」,而依然堅持「出國旅行」是自己的權利。這好像颱風要來了,還要去海岸觀大浪或去登山,反而有勞別人冒險去搜救。同樣地,「投機者」奪標不成反而帶鏢回國,讓台灣社會全體承受瘟疫擴散的風險,這是不負責任的惡行。
當你在享受權利時,別人可能為你的享受承受不利的後果。這正是典型的自私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