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精神分析 - 封城樂」》
疫災已持續至第三年,控制疫情和管理防疫,不同國家的政府各有政策價值和選擇的方向。其中,封城被極權國家的專制政府樂於採用,而且一再地實施。
台灣,去年曾有疫情上揚的階段,也曾有地方政府的首長表示:“該封城就封城!”;話中自有一種「機會來矣!」的投機心態,可以一展管制能力的機會。
當時,俺從精神分析的角度,期期以為不可!這將事倍功半,經濟崩潰和民怨叢生。封城實權者的企圖,表面上,在於迅速隔離病毒,達到「清零」的戰役目標。
實則,那是短視之策,封城實權者的潛意識是封鎖他者的自由與自律的選擇,在封城中看到、聽到被封城者多哀嚎、怨氣、焦慮和痛苦,而封城實權者從他人的生活痛苦中得到愉快感,以完成有痛才有快的「痛與快的辯證」。痛苦的是別人,愉快的是自己;這正是權力意志的痛快實踐。
封城,也是集中營的疫情版;將「容疑者」抓出,大規模隔離於封城中,名義上是殲滅病毒,實則是殲滅全體的自由意志。大規模的封城是極權國家的專制政府對外炫耀治理能力,以展現「制度優越」的自欺欺人。
以政治哲學的理解,封城是法西斯的納粹語境;在台灣民主化初期,曾有首都市長的候選人對於社會多元的異議和抗争視為病毒,而有「統統抓起來!」的政見。
如果不幸成真,接下來的社會恐是實施「關門打狗」,也會像中國目前的大規模封城政策:包圍後隔離再驅離;每有封城的可能,必然引起集體恐慌,表現出集體痛苦,讓封城實權者暗中愉快。這是精神病態的虐待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