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小事筆記 -《「一個許多的動作」》

平常看電視新聞報導,如果以「静音模式」收看視訊,應該也能知其大半。以上,俺指涉的,是收看漢語新聞,有太多「一個」、「許多」的「動作」。台灣人的口語表述能力,師長没教好,隨便說說即可,以致名詞的複數不明不白;「一個許多」是台灣人的口頭語。

有記者在報導學校防疫的「一個許多的動作」,也提到小朋友們的「一個媽媽」和「許多爸爸」做了防護的「動作」?俺誤以為,台灣是「母系走婚」的社會。罷矣!「父不詳」是「一個許多的動作」下的歷史巧合。

學習歐語,若自始即學好記得名詞的複數型式,有助於日後表述情境的精確;英語中的複數名詞,在字尾加上「s」。德語名詞的複數型式較多樣,基本上有「不加字尾」和「變字尾」。

後者,有多樣的字尾附加字,例如加上e、er、en;甚至有些名詞,必須附加上「變音字」(Umlaut);例如只變音ö於原來的母音o字的der Vogel(鳥) => die Vögel;或者,變音字ü於母音u,又加上字尾e的der Gruß(問候) => die Grüße。遑論,還有冠詞需要變性,複數名詞的冠詞都變為陰性。

習慣成自然,使得複數名詞的型式內建在語言的表述能力上,這將是對習於「一個許多的動作」者的辛苦矯正。

隨著跨文化交流和廣告傳播,又多了「外來語」,也有其複數名詞。台灣人對德國汽車的評價普遍地有好感,廣告名詞「汽車」的das Auto;其複數名詞是冠詞變成陰性,名詞的字尾則加上s的die Autos。

敘說以上如此囉嗦的單數變複數的眉角,俺已經能體會和佩服台灣人在說話時單數複數合成一體的「一個許多的動作」,台灣人既務實變通又頗有語言的天份。只是……「精確」也者,各自想像。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