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小事筆記 -《「自我防衛」》
遠在東歐大地的地緣政治分歧,爆發大國俄羅斯出兵侵略鄰國烏克蘭的野蠻戰爭;出乎意料地,俄羅斯的大國軍力表現,竟然像脆餅,支離破碎,離離落落,在世界舞台上丟人現眼。
更不堪者,俄軍丟盔棄甲,大國軍人携械掠奪民家和商店覓食,強侵民女,完全不重軍紀和榮譽,可說是「北方蠻族」的掠奪習性。
研究西歐和南歐的文明史,俺在進行公法學和法哲學的歐盟專題的寫作時,曾經有過疑惑:人類的理想真有「世界一家」?歐洲整合的理想是「歐洲一體」,遙遙呼應中國先哲「大同世界」的理想;實際上的世界,却是人造的,有形的和無形的分界無所不在。
真實的世界是勢力分殊,拉幫結派,各成團夥,集團對抗。若再聖俗不分,宗教各有山頭,教祖和聖人,神學釋義各有見解;人類的世界,以不同的視角看去,視界各有樣子。
戰國是正常,和平是幻象;看到砲擊轟炸下的生靈塗炭,俺想到法國哲人伏爾泰的高見:"最好的生命是不要出生",證之於烏克蘭被戰火轟炸的醫院,幼童來不及成長已殞落,生命似流星;伏爾泰之言是先知也是寫實。
烏克蘭在戰爭初起,呼籲有情世界各國來相救援,實際上,出錢出力和援贈武器和情資有之,出兵參戰則只能暗做,不能公開。理由不外乎,避免與惡人結下世仇。可見,現實的世界,惡人橫行的基礎是旁人多只願出資買票當觀眾,却在善惡之間猶豫,甚至偽善矯情。
多年來,台灣被「中國攻台」的恫嚇而使人民生活在戰爭爆發機率大小的各說各話的估計中。如果陷溺在此機率論的語境中,就掉入中國文攻武嚇的低成本策略陷井中。台灣也因此生出米國是否支援的機率問題。其實,這都是被假議題自欺和自擾,大可不必。
戰爭之輕易爆發,在於地緣條件的便捷,俄國侵略烏克蘭的戰爭如此輕易跨界,正是陸地的接壤而且缺乏天險,以致於坦克出動、火炮出擊,好像在自家的院子內行走。中國歷史上的外患多來自北方,也是得利於陸地接壤,即使天朝構築長城也效果有限。法國,和德國以萊茵河為界和構築馬奇諾防線,却被德軍取道比利時入侵而失守。
據海峽天險的島國,有頑抗外敵的天賦;更重要的條件,是內部的堅強抗敵意志和預防禍起內部。歷史上,陸權敵人攻打海島國家,多以失敗收場。元帝國三次攻日本,納粹德國隔海攻打英國,久攻無效。反之,海權國家攻陸權,如同海盜登陸掠奪;十九世紀,英國和法國自東南海上進攻清帝國,大多有勝軍的戰果。
台灣無侵略中國的企圖,但是不論中國是否攻台,都要隨時強本固防,勿猜敵人來不來,而是在於恃自己有強大的自衛實力和抗敵到底的意志。